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64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十二单元主题讲评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世界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十一单元主题讲评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资本主义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主题讲评区域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5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主题讲评辉煌乎危机乎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主题讲评从法律的强制到道德的引领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主题讲评从法律的强制到道德的引领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价值引领,专题线索,真题研析,思路指引,模拟演练,材料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道德是自我反省和社会舆论的约束。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法律和道德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关系。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道德和法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
一、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历程
二、儒家对基层教化的设计
〔2018全国Ⅰ卷,41(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①,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②,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③。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④。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⑤。——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022广东汕尾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先秦时期不同派别的主张不同。《论语》记载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商君传》记载商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盖非:相互掩盖),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摘编自许世英等《中国古代法制中的法律与道德》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和商鞅的法制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者法制观念不同的原因。(2)概括西汉到魏晋、唐朝法律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孔子:认为伦理道德优先于国家秩序。原因:孔子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商鞅:认为法律必须符合国家利益至上,主张忠君大于孝亲。原因:商鞅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认为法和刑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用法律约束防止作恶;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主题讲评古代“多元一体”的民族大交融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价值引领,专题线索,真题研析,思路指引,模拟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2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演进,课程标准,凝练要点,内容索引,强基础固本增分,研考点精准突破,练经典强化提升,史料探究,史观史论,练·高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主题讲评从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转型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价值引领,专题线索,社会转型的背景,社会转型的表现,转型后的调整,真题研析,思路指引,模拟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