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罗山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Cu:64 Zn:65
一、单选题(共14个小题,每题1分)
1. “一带一路”是合作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纺纱织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烧制瓷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冶炼生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 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鲫鱼、牛肉、鸡蛋。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后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更合理
A. 素炒豆角 B. 牛奶 C. 排骨汤 D. 小米粥
【答案】A
【解析】
【详解】米饭已经提供了糖类,红烧鲫鱼、牛肉、鸡蛋提供了蛋白质,所以选素炒豆角,可以提供维生素,故选A。
3. “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禁止焚烧垃圾 B. 发展火力电站 C. 推广新能源汽车 D. 限制燃放烟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禁止焚烧垃圾,防止空气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环境保护;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环境保护;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防止空气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称量氯化钠 D. 闻气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故A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应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物体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故B不符合题意;
C、称量固体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闻气味时,应将试剂瓶远离,然后用手煽动,仅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在加油站接听移动电话
C. 高楼火灾,乘坐电梯逃生 D. 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点和损坏电器。错误。
B、在加油站接听移动电话,可能会引燃汽油发生爆炸。错误。
C、高楼火灾,乘坐电梯逃生,可能断电被困在电梯内。错误。
D、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造成图书二次伤害。正确。
故选D。
6.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氧乙酸(CH3COOOH)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是一种混合物
B. 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3
C. 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3,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4+16×3=7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 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锂、硼、氟 B. 单质:液氧、钢铁、水银
C. 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干冰、氧化铜 D. 混合物:稀盐酸、活性炭、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锂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硼是石字旁,氟是气字旁,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
B、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钢铁中含有碳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氧化铜是由氧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均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稀盐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氢,属于混合物,活性炭、金刚石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不正确;
故选C。
8.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H B. N2 C. H2O D. Cu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题时要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该符号成为单独元素符号,排除A。当原子直接构成单质时,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符合题意的只有D。B为为双原子分子,C为化合物。故本题选D。
点睛:元素符号的意义。
9. 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会改变
B. 甲醛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微观图可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改变,故错误;
B.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正确;
D.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1)=6:1:8,故错误;故选C。
10.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CO22CO B. 2Mg+CO22MgO+C
C. 2NaBr+ Cl2 =2NaCl+Br2 D. HCl+NaOH=NaCl+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反应中C→CO,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上升至+2价,CO2→CO,碳元素从+4价下降至+2价,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中Mg →MgO,镁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上升至+2价,CO2→C,碳元素从+4价下降至0价,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中NaBr→Br2,溴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上升至0价,Cl2→NaCl,氯元素从0价下降至-1价,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前后氢元素都显+1价,氯元素都显-1价,钠元素都显+1价,氧元素都显-2价无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提醒人们,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火要虚”的原因是
A. 加快散热的速度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火要虚”是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是加快散热的速度,故A不正确;
B、“火要虚”是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不正确;
C、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不正确;
D、“火要虚”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D正确;
故选D。
1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同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A不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B正确;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C不正确;
D、同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数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是同种元素,故D不正确。故选B。
13. 下图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时,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得混合溶液中pH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操作是将硫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
B. 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Ba(OH)2
C. b点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 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
【详解】A. 没有加入溶液前,pH>7,溶液显碱性,所以该操作是将硫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此选项正确;
B. a点pH>7,溶液显碱性,由于H2SO4+Ba(OH)2=BaSO4↓+2H2O,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故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Ba(OH)2,此选项正确;
C. b点pH=7,溶液显中性,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选项正确;
D. 因为b点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是加入的硫酸过量,没有发生了化学反应,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4. 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8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 150g B. 200g C. 250g D. 300g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氧化碳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过程中碳元素从混合气体中完全转化到最终的碳酸钙中;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作用。
(2)常用_______检验水样是否属于硬水。
【答案】(1)乳化 (2)肥皂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小问2详解】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16. 我国利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对火星的大气和土壤进行科考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多种中学常见的化学物质,如氮气、金属氧化物和各种盐类,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氮气分子_______;
(2)镁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火星土壤中含MgSiO3、CaSiO3等硅酸盐,这些硅酸盐的阴离子符号为_______。
【答案】(1)3N2 (2)
(3)SiO3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氮气分子表示为3N2。
【小问2详解】
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其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3详解】
硅酸镁(MgSiO3)是由镁离子和硅酸根离子构成的,硅酸钙(CaSiO3)是由钙离子和硅酸根离子构成的,故这些硅酸盐的阴离子是硅酸根离子,符号为:SiO32-。
17.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差异很大的原因______;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______的较低量排放。
【答案】 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 二氧化碳##CO2
【解析】
【详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差异很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低碳”是指二氧化碳的较低量排放。
1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将30g甲物质和100g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
(2)t2℃时,a点对于甲物质而言,表示甲的_______(填“不饱和”或“饱和”)溶液。
(3)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填“>”“<”或“=”)乙。
【答案】(1)120g
(2)不饱和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故将30g甲物质和100g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0g,故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
【小问2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点位于曲线甲下方,曲线下方的溶液为甲的不饱和溶液,则为甲的不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以t2℃时的溶解度算),根据图示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可以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9. 甲醇(CH4O)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一定条件下,4.8 gCH4O与6.4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 g H2O、4.4 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_g;该反应方程式中CH4O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
【答案】 ①. 1.4 ②. 3:1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4.8 g+6.4 g=5.4 g+4.4 g+m(X),解得m(X)=1.4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g-1.8g-0.6g =2.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4g-0.6g=4.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4.4g-1.2g=3.2g;
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为6.4g+2.4g=8.8g,反应后氧元素的质量为4.8g+3.2g=8g,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都为0.6g,反应前碳元素的质量为1.8g,反应后碳元素的质量为1.2g,故物质X中含碳、氧元素,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故物质X是一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H4O 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0.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 __ ,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 ______________ 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②. (合理即可) ③. ④.
【解析】
【详解】(1)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A和B会相互转化,水通电分解生在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时生成水,所以A可能是水,B会生成C,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铜与氧气加热时生成氧化铜,所以B是氧气,C是氧化铜,B(氧气)能与D反应,D能与C(氧化铜)反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水,C与D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可用来除油污,具有吸附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C可能为氢氧化钠,A和B会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 A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钠,D为酸,B(碳酸钠)能转化为C(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故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简答题
21.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____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答案】 ①. ②. Na+、C1- ③.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1=NaC1+H2O,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Na+、C1-,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者H++OH-=H2O 。
22.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_________。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____。
【答案】(1)气体间隔比液体间隔大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析】
【小问1详解】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间隔比液体间隔大。
【小问2详解】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3.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_________。
(2)为什么不能用铁桶盛装波尔多液: _________。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 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2CO3溶液呈碱性】。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__个。
(2)操作①、③、⑤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是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______。(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答案】 ①. 6 ②.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 取操作③后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存在氢氧化钠
【解析】
【详解】(1)向粗盐中加入BaCl2溶液进行的反应为①2BaCl2+Na2SO4=BaSO4↓+2NaCl,加入NaOH溶液进行的反应为②NaOH+MgCl2=Mg(OH)2↓+2NaCl;加入的碳酸钠既能除去粗盐中的杂质CaCl2,也能除去前面加入过量的BaCl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Na2CO3+CaCl2=CaCO3↓+2NaCl、④Na2CO3+BaCl2=BaCO3↓+2NaCl;过滤后加入适量盐酸,能除去加入的过量的NaOH和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⑤NaOH+HCl=NaCl+H2O、⑥Na2CO3+2HCl=2NaCl+CO2↑+H2O;综上可知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有6个;
(2)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溶解、结晶时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的作用为引流;蒸发时的作用为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操作③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Cl、NaOH和Na2CO3,要证明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也呈碱性,所以应该先除去Na2CO3,然后利用酚酞溶液检验是否含有NaOH即可。可以取操作③后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存在氢氧化钠。
四、综合应用题
25.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金属材料。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人类每年提取较大的金属依次是铁、铝、铜。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没有铝活泼,但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该装置中一共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_个,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炼铁的原理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将锌粉放入含有Mg(NO3)2、Cu(NO3)2、 AgNO3三种溶质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
①若向反应后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有哪些:_________。
②猜想:滤液中的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猜想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氧气和水
(3) ①. 四##4 ②.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③.
(4) ①. 锌、铜、银 ②. 如果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因为铜比银活泼,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没有铝活泼,但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原因是: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小问2详解】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问3详解】
该装置中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共发生的化学反应有4个;
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酒精灯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金属活动性:Mg>Zn>Cu>Ag,将锌粉放入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和硝酸镁不反应。
①若向反应后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则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是:锌、铜、银;
②如果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因为铜比银活泼,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故猜想不合理。
26. 黄铜是铜锌合金,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取10g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硫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4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23.8g。请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
解:设锌的质量为x。
则铜的质量为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解析】
【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