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9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等。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积累(20分)
新年到来,万象更新。学校广播站计划推出“兔年大吉·新年之声”系列广播节目,请你参与相关活动。
【庆新年·开元之声】
兔年春节,中国大地,疫情消散,景区内人山人海,电影院人气爆棚。外出务工的人们纷纷返乡,见到了(diàn)□记许久的家人。各地春晚、村晚也是异彩纷(chéng)□。想必元宵节烟花秀会引来这么多人观看,是因为人人心中都怀揣着“新年新气象”这一期盼的缘故。而当下这美好的阳春三月,对于校园里的每一位同学,更是一个孕育着希望与憧憬的新起点。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不负韶华,努力实现梦想。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___________记 (2)异彩纷___________
2. 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1)憧________憬 (2)不负韶________华
3. 这段广播稿中的划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说礼言·雅正之声】
4. 小李同学为广播站的“雅正之声”节目收集了一些素材,下列句子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赵春节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
B. 学生小黄在大年初三收到曾经的语文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C. 某校将在元宵节后举行一百周年校庆,陈校长对赞助者说:“感谢您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
D. 本人于上周三在学校的阅览室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期盼拾到者高抬贵手马上归还。
【明风俗·文化之声】
5. 广播站将要推出一系列关于介绍兔年习俗的节目。下面这段广播稿文字的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兔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积淀了诸多以兔为内容的风俗。。
①千百年来,兔从自然中来到我们身边,根植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②直到如今的正月十五闹花灯,兔子灯依旧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造型。
③此外,赠小孩兔画祈求福祉、清明梁悬兔寒燕为消食祛病也是典型的兔年习俗。
④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汉族有“挂兔头”的岁时风俗。
⑤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还将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A. ①④③②⑤ B. ③④②⑤① C. ②③④⑤① D. ④②③①⑤
【诵经典·古韵之声】
6. 广播站成员以“兔”字谐音的词语为关键词,整理了课文中的部分古诗文名句。请你根据积累,将这些古诗文名句进行进一步整合。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兔”飞猛进
(1)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前“兔”似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_________
宋濂(3)《_______________》
谈“兔”不凡
(4)_________ ?英雄末路当磨折。
(5)_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
怀“兔”之情
(6)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析肝“兔”胆
报君黄金台上意,(7)_____________。
(8)_______《雁门太守行》
二、阅读(54分)
(一)名著阅读(8分)
7. 学校依据闲斋老人对《儒林外史》一书的评价,设计了猜灯谜活动。请你依据你对《儒林外史》的阅读与思考,在每一条谜语下根据所给选项写出一位人物(填选项)。
(1)( ) (2)( ) (3)( ) (4)( )
备选项:A.严贡生 B.牛浦郎 C.王冕 D.杨执中
8. 人总是需要不断进步的,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
鲁迅先生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从下列小说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与鲁迅先生的评论,探究吴敬梓对《儒林外史》中正面人物进行讽刺的原因。
A.杜少卿 B.迟衡山 C.马二先生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矢车菊的来信
高沧海
①奶奶的病情最终发展到了双目失明。天气晴好时,奶奶坐上轮椅,被推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她虽看不到,但却记着花期,她问我们,蓝芙蓉开了吧?
②她记得小区公园后面那株红玉兰每年总要比它相邻的白玉兰开花晚,至于为什么会晚,我们都胡乱作答。奶奶说,红玉兰打着包裹,里面都是它的颜色,包裹沉重,行程自然就比别人慢了。我们都为奶奶鼓掌,说她该是童话里最会讲故事的北方女巫。
③奶奶头上的银丝缕缕,她的皮肤白皙,虽长了些老年斑,但一点几也不影响我们对她的美好评价。她已经八十六岁了,她的病未加重之前,我们家房前那个小小的院子,都是她在打理,她把它变成了一个小花园。
④5月,她的蓝芙蓉开了。
⑤奶奶说,她清清楚楚地记得蓝芙蓉的样子,蓝芙蓉似乎就开在她的眼前。
⑥我读书给她听,蓝芙蓉,学名矢车菊,其轻盈的体态,天空般碧蓝的色彩,不愧是充满凉意的夏日之花。
⑦碧蓝的矢车菊盛开在麦田里,与金黄的麦子交相辉映时尤为美丽。
⑧奶奶静静地半倚在病床上,她的样子好像在眺望远方,我们在想,她的心里一定盛开了大片大片的蓝色的矢车菊。
⑨父亲突发奇想,他说他要给我奶奶写信,给奶奶最后的时刻增添一些美好的向往和乐趣。他非常神秘地说,署名就用矢车菊,奶奶年轻时优雅美丽,追求者势必如过江之鲫,老了依然有那么一两个神秘的爱慕者,也在情理之中。再说这个名字,矢车菊,多么浪漫呀。
⑩于是在一个振奋人心的下午,我奶奶就收到了一封署名为矢车菊的来信。
⑪奶奶很激动,把信摩挲了半天,举在眼前比量了半天,又放在脸前嗅了一番,说,快念给我听听。
⑫我煞有介事地拆开信,念第一句,亲爱的,亲爱的朋友,您好。奶奶说,呸啊,呸,呸,这是多么不正经!我的姑姑们躲一边偷偷地笑。
⑬我继续念下去,很久很久没和您联系了,还好吗?记得您年轻时最爱穿碧色的旗袍,您穿旗袍的样子一直在我心里,您就像诗歌里那朵碧蓝的矢车菊……
⑭奶奶的脸上泛起一阵阵的红晕。
⑮我问她,矢车菊是谁啊?奶奶说,她已经八十六岁了,自然不记得这么多人和事。奶奶说,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假名字。
⑯奶奶问我这封来信的地址,我看了一下信封,父亲的谎言还算编得圆满。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是一个叫作茶山的地方。我知道茶山,这是父亲当年上山下乡待过的地方。
⑰有好几次,奶奶要我铺开信纸给矢车菊回信,我都准备好了,奶奶虽若有所思,却欲言又止,如此几番,终是没回。
⑱矢车菊的信却纷至沓来。
⑲父亲在信中以矢车菊的口吻侃侃而谈,他就像是奶奶的老朋友,他说他知道我奶奶病了,也知道我奶奶近期失明了,他知道我奶奶的一切一切,他要我奶奶开心快乐,他还说如果机缘巧合,他会在最恰当的时刻来看望她,就像当年他们说好的那样,既然人间留不住,那就送一程。
⑳奶奶的眼睛充满了光亮,她微微下垂的嘴角因为激动因为开心地笑起来而上扬,她的面庞也由此变得异常生动和美丽。
㉑每天清晨,奶奶都要用梳子沾了茶水,把她的头发梳整齐,她让我的姑姑在她苍白的脸上打上淡淡的腮红,她甚至要求换上旗袍,被我们一起制止了,我们劝她说,等客人来了,再换上也不迟。
㉒我们都相信这一封信是父亲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他让我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来的人。
㉓奶奶进入弥留之际,她睁大眼睛,仿佛还在等待。
㉔这时,一道声音缓缓响起:“记得您年轻时最爱穿碧色的旗袍,您穿旗袍的样子一直在我心里,您就像诗歌里那朵碧蓝的矢车菊。那天,矢车菊在山头开得烂漫,随风飘摇,您的歌声也随之飘荡……”
㉕这时,奶奶的眼角滚下两颗泪珠。
㉕奶奶走了,走得很平静。
㉗父亲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了,大家都静默地立着。
㉘窗外,花园里的矢车菊依旧盛开着。
9. 阅读文章,梳理情节,在图中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信息。
10. 请你依据范例,帮广播员小赵同学为文章中画直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奶奶静静地半倚在病床上,她的样子好像在眺望远方,我们在想,她的心里一定盛开了大片大片的蓝色的矢车菊。
示例:我认为这句话要用温柔、忧伤的语调来读,语气要平静,“静静”“一定”“大片大片”要读出重音。这样既能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也能读出奶奶对于矢车菊的喜爱与对往事的怀念。
11. 广播站同学就“奶奶为何几次想给‘矢车菊’回信却又‘若有所思,却欲言又止,如此几番,终是没回’”这一行为展开探讨。有的同学认为奶奶发现了信是父亲写的,而有的同学认为奶奶还是觉得信是爱慕者写的。你认同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12. 广播站在晚间“美文诵读”的节目系列中有“人生哲理”“人世温情”“人间草木”三个专栏,你认为这篇文章适合放在哪一个专栏?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
材料一:
告别“就地过年”, 兔年春节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春节是带动社会消费的强力引擎,也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窗口。作为2020年以来首个不再倡导“就地过年”的春节,今年无论是餐饮、旅游,还是文化娱乐,消费市场活力满满,交出三年来最亮眼的成绩单。
(文字来源:光明网)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旅游业已经迎来了强势复苏。旅游市场交出了3年来最亮眼的成绩,游客报复性消费,同时也出现了商家报复性涨价、景区承载力不足等现象。
②在兔年春节期间,多地景区承载人数达上限。很多景区还未做到预约制,导致大量游客涌入,影响旅行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部分景区虽开放了预约系统,但并未严格查验旅客身份,电子预约系统成为摆设。还有一些景区虽落实了预约制,但对景区可接待人数的研判出现问题。
③除此之外,热门景点的物价也让游客们感到难以接受。“长沙游客吐槽网红店排队4538桌”“潮州一酒店一晚180元涨至1300元”“兵马俑景区旁一碗面38元仅3根面条”等各类物价方面的吐槽也在网上屡见不鲜。
④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扩大消费和繁荣市场的同时,也要防止旅游目的地和市场主体为了尽快挽回损失而“抢跑”,以损害旅游者权益和降低游客满意度为代价追求短期的繁荣。
(文字来源:光明网 中工网 公众号“新博弈”)
材料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旅游市场恢复并非一日之功。今年春节,不少人选择回乡团聚,旅游行业的服务人员大幅减少,春节市场订单高峰又在节前一周集中到来,令不少旅游业者措手不及。
②一位旅游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旅游业在复苏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首先,供给侧产品覆盖度要继续加强,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现在旅游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个性化也越来越多,所以供给侧在基础产品基础上更多包装契合市场需求。其次,一些旅游平台能打造一站式、门到门旅游规划。线上互联互通,线下便利出行。如打造空+铁+汽+租车+酒店+餐饮一条龙服务,便于用户线上一键预订,线下一票通关。再者,旅游景点继续升级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景点增强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引导、服务接待、服务覆盖。最后,因疫情导致行业人员流失,整个旅游行业需要加快从业人员补充、培训,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文字来源:中工网 公众号“新博弈”)
13.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21年到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行人次和全国国内旅游收入虽有波动,但呈回暖趋势。
B. 2023年,火车票订单量同比增长值超过国内车票订单量同比增长值,成都、上海等城市是国内游客长线出行的热门目的地。
C. 由于多地景区承载人数达上限,所以大部分景区虽落实了预约制,但却对景区可接待人数研判出现了问题。
D. 一些旅游平台如果能打造一条龙服务,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则能为旅游业的复苏提供一定的帮助。
14. 给材料二和材料三两则材料拟写两个适当的标题。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你邻居小周叔叔早就打算进军旅游业。但由于生病,他没有把握住兔年春节的商机,最近一直为此感到懊恼。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给他一些宽慰与建议。
(四)古诗文阅读(19分)
【甲】
汴河①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②,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①汴河:又叫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其中一段。②龙舟事;隋炀帝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凿大运河,乘龙舟下扬州的事。
【乙】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丙】
苏轼疏浚西湖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①常平米,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湖水多葑②,自唐及钱氏③,岁辄浚④治,宋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湖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轼遂浚二河以通漕⑤,又取葑田积湖中,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以避其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轼复言,“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宋书·列传九十七·苏轼》)
【注释】①粜:卖。②葑:一种水草。③钱氏:五代十国吴越国的钱镠。④浚:疏通。⑤漕:航运。
16.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句子
方法
提示
加点字含义
既至杭
课文迁移法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___________
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
成语判断法
数不胜数、不可胜记
(2)___________
亦不果用
查工具书法
①充实 ②实现 ③终于
(3)___________
(填写选项)
饮食必祝
字源判断法
该字始见于甲骨文,古字形像一个人跪着祈祷的样子。
(4)___________
17.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今 三 吴 多 水 欲 凿 挽 路 十 桥 以 迅 江 势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轼遂浚二河以通漕,又取葑田积湖中,为长堤以通行者。
19. 叹词用来表达情绪,在面对京杭大运河写下诗歌前,诗人会发出哪个叹词?请从材料一中选一位诗人,根据诗歌内容,选择一个叹词简述理由。
A.噫! B.嗟夫! C.呜呼!
20. 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对三篇故事进行联读后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王:我觉得不同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百姓对苏轼疏浚西湖的态度是(1)_________,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原文)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小李:是。我觉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的动机是不同的。苏轼通过(3)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措施,帮助百姓解决湖中淤泥堆积的问题。除此之外,文中还提到苏轼也努力帮助百姓解决(4)___________。这些都可以看出苏轼是为百姓着想,以民为主。而隋朝开凿大运河却是为了(5)___________,劳民伤财。
三、写作(46分)
21. 表达
“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通常由熟人、半熟人组成,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生厌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从最初的好奇,到其后的信赖,再到现在的欲罢不能,这就“朋友圈”现象。
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朋友圈”现象?请你谈谈对它的认识。(100字左右)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块石头躺在地里,他针对时雨发出了非议:“嘿!它算出足了风头,它有什么了不起!你瞧,人们像恭候贵宾似的,对它欢迎备至。它到底作出了什么功绩?只不过飘洒了两三小时!人们何不打问打问我的身世:我长期住在这里,文静、谦虚,随遇而安,彬彬有礼。但我从未听到过感谢之词。怨不得人们咒骂这个世界,的确一点也不公平合理。”
“住嘴吧!”发话的是只虫子,“雨下得虽短,但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它将农夫的期望变为现实。你在地里完全无用,而且多余。”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9,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梳理小说情节,将表格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