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0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哈三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学年
    入学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I卷 表达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52分)
    1.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年初,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②王老师真是干一行爱一行,他虽然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却仍然白头如新热情不减。
    ③王进喜跟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辟者。
    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⑤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⑥希望是全人类共有的东西,即使是不名一文的乞儿也有。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的灾民。句中为说楼市不景气,对象误用。
    ②白头如新: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句中指对教育工作自始如一的热爱,不合语境。
    ③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句中指进行石油开采的创业,使用正确。
    ④ 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句中指王维除了作诗其它艺术方面不行,望文生义。
    ⑤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合众望,所以落选。使用正确。
    ⑥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句子说乞儿一个钱也没有。使用正确。
    故选C。
    2. 下面各句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毫发不爽。
    ②近日,新冠流感疫情持续蔓延,一项有利于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爆发的政策呼之欲出。
    ③表演开始了,看,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活灵活现;锣鼓喧天,惟妙惟肖;唱念做打,有板有眼……
    ④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⑤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⑥百货公司并没登广告而特价清货,这消息却不胫而走,离开门营业还有好几个小时,就已经排起了抢购的人龙。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与“他水平不济”矛盾。错误。
    ②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能用于形容“政策”。错误。
    ③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根据“表演开始了”可知,正确。
    ④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此处形容经济复苏,错误。
    ⑤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不能用于形容“险要”。错误。
    ⑥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此处形容消息,正确。
    ①②④⑤错误。
    故选D。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 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C. 学校是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主阵地,是青少年形成良好价值观的摇篮。
    D. “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B.成分赘余,“大约”与“左右”重复,去掉其一。
    D.搭配不当,“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应改为“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故选C。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庆祝建国七十一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朗诵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C.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搭配不当,“发扬”与“特征”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发扬”改为“具有”。
    C.不合逻辑。多重否定不当,“防止”含否定义,不能与“不”连用,选项中句子的意思为;为了安全事故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这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将“不再”改为“再次”。
    D.搭配不当,句子主干为:劳动是一天。主宾搭配不当。
    故选 A 。
    5.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②这两个字涵义极广。
    ③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④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
    ⑤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⑥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A. ⑤⑥②④③① B. ⑤②④⑥③① C. ⑥②④③①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然后借助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来确定首句和尾句,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从所给语境来看,语段以观看苍松为例来说明感受力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由此可知,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感受”,⑤“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是总领句,引出“感受”这一话题,应放在第一处,这就排除CD两项,第⑥句“所谓‘感受’……”是对话题“感受”的解说,应放在第二处;②句“这两个字涵义极广”中“这两个字”指的就是前面的“感”和“受”,④③是举例解释“感受”,且③中说“……也是感受”,一个“也”字说明③应在④后;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不同”又与下文所举的观苍松的例子相连,这就排除B项,故选A项。
    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共享经济如今正火,科学家发现,不光是人类,连细菌菌群也玩分时共享:       。研究人员设立了两个相距2毫米的枯草杆菌生物膜菌群,两个菌群不但能相互沟通,还会同步性生长。但是,当二者对有限资源产生竞争时,两个菌群的生长就不再同步,而是切换成分时共享模式,从而降低了对资源的竞争。
    A. 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还能相互沟通
    B. 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相互沟通,还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
    C. 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相互沟通,才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
    D. 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才能相互沟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选择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本题中,要注重把握“相互沟通”和“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两个内容的关系。从后文看,细菌菌群的“资源共享”应该是先“沟通”,然后才能“共享”,由此排除A、D项;同时,从“沟通”和“共享”的关系来分析,二者是递进关系而不是条件关系,由此排除C项。
    故选B。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好思想,一个好作品,在成形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子来自人类生活的土地,如同柳絮一样在人类精神的天空飘荡。倘若它落到了你的心中,你的心又恰巧是一片沃土,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有希望发育成一棵好的植物。精神的创造当然离不开外部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满天柳絮,阳光明媚,水分充足,可是倘若你的心是一片瘠土,你的心中仍然不会绿柳成荫。一颗种子只有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真正作为一颗种子存在。
    【答案】 ①. 它可能只是一颗种子 ②. 它就会在你的心中萌芽和生长 ③. 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牢记“瞻前顾后”四字,必须考虑每一处横线前后文内在的逻辑关系。
    ①处,根据①后“这种子”可知,①处必包含“种子”这一关键词,即填与“它可能只是一颗种子”类似的内容;
    ②处,其前后都处于一种比喻的语境,②处前写种子和沃土,②处后写发育成好的植物,那么中间部分就应是种子发芽和生长的过程;
    ③处,由后文用“可是……绿柳成荫”强调内心的重要性,且从前文提到离不开外部的环境可知,③处要强调内部的环境。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案】 ①. 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 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 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段文字属于说明性文字,说明对象是“花青素”,第一处是对后面内容的总括,依据后面在酸性、碱性、中性环境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第二处,后面以牵牛为例,可以知道“有些花的颜色一日数变”;第三处,前面说“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此处是说“花青素随之发生变化”。
    本题,第一处内容是后面“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这句话的统领,第二处内容后面说“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这是举例对前面句子的说明,第三处,后面说“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可知前面是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B.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1.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9. C 10. B
    11. 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A.互文,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B.拟人,“不知心里事”把“山月”人格化;
    C.借代,“桑梓”借代家乡;
    D.夸张,“深千尺”夸张潭水之深。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A.特殊含义;
    B.特定称谓;
    C.引用;
    D.表示讽刺、否定。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有:

    一是结构混乱,“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中途易辙,把“自”提到“中国”前面;
    二是语序不当,“发扬和传承”逻辑顺序错误,应该为“传承和发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友”,就是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我有几位有趣的读友。其中一位擅写杂文,酷爱读书,他经常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我。几十年前,我在琉璃厂买下一套《清稗类钞》,一共十三本,中华书局的版本,就是他推荐给我的。这套书让我___①___,我从中看到了清代的文化艺术、世俗人情和各种传奇。虽然这是一套杂书,但是营养丰富,我非常感谢这位读友。另外一位读友是一位著名作家,在一次采风活动中,他跟我聊起赵汝珍写的《古玩指南》,说非常有趣,有各种鲜为人知的收藏知识。回北京后,我马上兴冲冲地买了回来,从此这本书成为我的枕边书,我在阅读中得到诸多体会和欣喜。
    作为一个读书人、写书人,生活在北京是一件幸运的事。北京的高校多,图书馆多,书店多,爱读书的人也多。北京的实体书店数量在全国___②___,平均每万人就拥有零点八家书店。也因此,北京的阅读活动众多,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参加过多次类似的活动,还以作家的身份谈读书和创作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关系。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我常常感到一座古城的面貌因读书而___③___。
    1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3. 文中称“读友”为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与此类似,其实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称呼,比如把一起旅游的人称“驴友”,请简述“驴友”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答案】12. ①受益匪浅 ②名列前茅 ③焕然一新
    13. “驴友”,驴和旅谐音,同时,旅游与驴子有相似之处,都要有不怕吃苦,也不怕疲倦的精神。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后面“我从中看到了清代的文化艺术、世俗人情和各种传奇”可知,此处是说《清稗类钞》这套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之大,应使用“受益匪浅”。“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
    第二处,结合“平均每万人就拥有零点八家书店”可知,此处是说北京实体书店数量在全国的排名,应填写“名列前茅”。“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第三处,结合前面“我常常感到一座古城的面貌因读书而”可知,此处应是说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古城呈现出崭新的样貌,使用“焕然一新”。“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分析“驴友”的含义。
    结合语境“把一起旅游的人称‘驴友’”可知,驴友是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常用作对户外运动,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的称呼,也是旅游爱好者自称或尊称对方的一个名词。
    然后分析得名的缘由。
    “驴”和“旅”谐音;同时驴子能驮能背,吃苦耐劳,而“驴友”所指代的大多是出游的背包客,他们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野营、徒步、骑行,也具备不怕吃苦、不怕疲倦的精神。
    Ⅱ 卷阅读题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 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 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 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1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 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 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 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 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 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答案】14. C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
    B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古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根据最后一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C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
    故选C。
    【点睛】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1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1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1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答案】17. C 18. 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19. “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项,“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有意”应该是“自然”;“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见,应该是对这些“寻常事物”的情感体验成全“我”的文学创作。注意“甚至”一词的界定范围。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脉络层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再依据叙述顺序、方式和内容概括情节大意,分别从事件、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层次。
    文章第一段先写到看火车的缘起,“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在听到同学的炫耀,兴起了对看火车的期待之情;
    第二段写去看火车的途中,夜晚的阴森树林带给“我”们恐惧害怕之情,“我”们为了看火车而穿过林子,克服了恐惧;
    第三段是终于到达铁道旁,感到“兴奋和好奇”,并贴在道轨上听火车运行的声音,可谓未见火车,先闻其声,通过声音的越来越大,“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把“看火车”的期待情绪提到了最高;
    第四段是看到火车,首先看到的是“一股强大的光束”,以光束与声音的渲染火车到来时的震撼与激动心情,同时又通过“我”“捂紧耳朵睁大眼睛”看到的“镰刀”“锤头”,呼应标题“记忆里的光”,勾连起下文对镰刀锤头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的叙述;
    第六段写了看过火车之后的内心情感,因火车上的“镰刀”而感到自己与火车有了“亲近”“关联”的特别感觉,引起后文。
    事件层次:按时间顺序,以期待看火车、夜行看火车途中、贴近铁轨听火车声、看到火车强烈的光束与火车头上的图标的顺序,层层递进地写了看火车的经过;
    情感层次:向往——惧怕——兴奋好奇——激动震撼——感到亲近与特别;通过情绪的起伏波澜,层层渲染加深,描绘出孩子第一次看火车的真实心理感受,同时在结构上也为后文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叙述做铺垫。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的标题。一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标题身包含的意义;标题的主旨意义;标题的情感意义;标题的作用意义;标题的结构意义。可以根据标题的内容指向带到文中具体分析,按方向进行概括。
    “记忆里的光”既是指儿时看火车时,第一眼看见的火车头上强烈的光束,并在强光下看到的“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又是指其后在自己的人生中再次出现的带有“镰刀和锤头”的事物;
    “记忆里的光”是全文的线索,分别串联起儿时看火车,青年时贾队长的挎包,复原后抡大锤打铁几件事,让行文结构清晰明了;
    “记忆里的光”不仅是“镰刀和锤头”,更是包含着作者在向往新事物的同时还有对土地、家乡的眷恋——“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对尽忠职守、踏实肯干等精神的赞颂——“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流露出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
    三、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20. 下列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21. 下列画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22.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答案】20. D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过:犯错句意: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代词,他。句意: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做事不顺。
    B.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C.助词,的;助词,提前宾语。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D.介词,在;介词,比。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错误,应是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故选C。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主用诸将之谋,数侵盗晋边。陆抗上疏曰:“昔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也。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黜陟,慎刑赏,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昔齐、鲁三战,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则?大小之势异也。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哉!”吴主不从。
    吴大司马陆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即处上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逊,昔在两垂上言:‘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臣前乞屯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今臣所统千里,外御强对,内怀百蛮,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赢敝日久,难以待变。臣愚以为诸王幼冲,无用兵马以妨要务;又,黄门宦官开立占募,兵民避役,逋逃入占,乞特诏简阅,一切料出,以补疆场受敌常处,使臣所部足满八万。省息众务,并力备御,庶几无虞。若其不然,深可忧也!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属。”及卒,吴主使其子晏、景、玄、机、云分将其兵。机、云皆善属文,名重于世。
    (摘编自《资治通鉴·晋纪》,有删改。)
    2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B. 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C. 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D. 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2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句中用以指周武王开始讨伐行动。
    B. 黜陟,古时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等。句中“黜”指降低官职,“陟”指提升官职。
    C.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代君主每年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句中亦此意。
    D. 百蛮,古代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民族。
    2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抗对吴忠诚,敢于发表意见。在吴国君主听取了手下将领的策略多次在晋国边境侵犯劫掠时,他便上疏直陈自己反对的观点。
    B. 陆抗崇尚做事应该相时而动。他认为商汤用兵、周武王讨伐都是正当其时的,因为当时的夏朝多行罪恶之事,而商纣王也邪恶残暴。
    C. 陆抗对形势有清醒的判断。他与父亲见解一致,认为西陵地理位置重要,请求朝廷调兵加强防守,朝廷重视并接受了他的主张。
    D. 陆抗教子有方,对后人影响深远。他死后,他的儿子继续统兵,其中,陆机和陆云文武双全,不但深得吴主重用,而且为人所称道。
    【答案】23. D 24. B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然说容易防守,但同时容易丧失。假如守不住的话,那就不只是失掉一个郡,就连荆州都会不属于吴所有了。如果西陵有忧患,就要竭尽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它。
    “虽云易守”与“亦复易失”语意相对,为一个分句,“易守”是“云”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
    “荆州非吴有也”是对“非但失一郡”的补充说明,句末虚词“也”后当断句。排除B。
    故选D。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句中‘黜’指降低官职”错误。黜,指罢免官职。
    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朝廷重视并接受了他的主张”错误。原文为“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意为“但是主管的官员遵循常规,不肯派兵赴西陵”,可见没有接受他的主张。
    故选C。
    参考译文:
    吴主采用诸将的策略,多次侵犯掠夺晋国边境。陆抗上疏说:“从前夏朝多行罪恶而商汤用兵,商纣王邪恶残暴而周武王举起讨伐大斧。假如不到时机,即使至圣之人,也应当积蓄威势而自保,不可以轻举妄动。现在不致力于兴农事以富国,不审查官吏任用贤能,不明确进退、升降的标准,不谨慎地使用刑罚奖赏,不以道德教诲各部门,不以仁爱安抚百姓,却听任诸将追求功名,穷兵黩武,动不动就耗费数以万计的钱财,士卒凋伤憔悴,敌军还没有削弱而我们已经很劳累了。现在以争夺天下帝王霸业的资本,去贪图几十几百的小便宜,这是臣下邪恶的便利,并不是国家的良策。过去齐、鲁三次作战,鲁人两次胜利,却很快灭亡。为什么?国家强弱的形势不同。何况如今军队战胜所得到的,还不能够弥补它所丧失的呢!”吴主不听。
    吴国大司马陆抗病情加重。他上疏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地势既处于上流,二郡边境的西面、北面又与敌人的边境接壤。如果敌人泛舟顺流而下,那么就如同星奔电驰一样迅速,到那时,就不能依赖别的地区援助来解救危难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不只是国家疆界受到犯的小祸患。我的父亲陆逊,从前在西部边境时曾上书说:‘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然说容易防守,但同时容易丧失。假如守不住的话,那就不只是失掉一个郡,就连荆州都会不属于吴所有了。如果西陵有忧患,就要竭尽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它。’我过去曾经请求在西陵驻守三万精兵,但是主管的官员遵循常规,不肯派兵赴西陵。自从步阐事件以后,我方兵力愈加损耗。现在我统率着千里方圆的地方,对外抵御着强大的敌人,对内里又安抚各蛮族,上上下下的现有军队,才有几万,久已疲惫,衰败,是很难应付突发的事变的。我认为,诸王年幼,不要给他们配备兵马,使要紧的事务受到损害。另外,对黄门宦官进行招募,使士兵百姓得以躲避兵役,而逃亡的罪人也都进入黄门。我请求特别下诏书对黄门宦官进行检查,凡是清理出来的,都把他们补充到边境地区经常与敌人冲突的地方,以使我所统领的军队,兵员满额为八万。减省、停止众多的事务,集中力量准备防御,也许可以避免忧患。如果不这样作,那就非常令人担忧了。我死了以后,请特别注意西方边境。”陆抗死后,吴主让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陆抗的士兵。陆机、陆云都善于写文章,名声为当世所推重。
    (三)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2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7.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说法错误,根据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故选A。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的主要内容赏析诗句的内容及表达技巧。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声色兼备’的一项”,B项,“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项,“歌馆”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C项,“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项,“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2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9.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答案】28. C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诗意概括错误。
    【29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没有思乡之情;B项,借助大雁,表达自己在遥远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C项,“两两”,写出自己的孤单。D项,借助鸟鸣知道春的消息。故选B。
    (四)名篇名句默写(14分)
    30.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战地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一诗用自问自答的手法,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与苍茫雄奇。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交代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角度歌颂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中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②.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 万里赴戎机 ④. 关山度若飞 ⑤. 岱宗夫如何 ⑥. 齐鲁青未了 ⑦. 夕阳西下 ⑧. 断肠人在天涯 ⑨. 斯是陋室 ⑩. 惟吾德馨 ⑪. 出淤泥而不染 ⑫. 濯清涟而不妖 ⑬.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⑭. 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蹄、戎、岱、馨、淤、濯、霏、暝。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共13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部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