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四、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类型
    表现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中纬度地区
    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成因: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而形成。
    (2)变化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3.非地带性现象
    成因: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微点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关联性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微点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微点3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
    (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
    (2)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改造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
    (4)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5)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微点4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不是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完成的,而是整个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点5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唯一,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微点6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微点7 雪线与林线
    (1)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 ℃以下),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坡度等。
    (2)林线是森林带的上限海拔。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则林线高;气温低、降水少,则林线低。
    微点8 非地带性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地表1 m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 mm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降水量少(低于400 mm),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 m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1.明确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土壤
    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大气
    气候的干湿冷暖条件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地形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2.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案例分析

    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
    理环境
    具有统
    一的演
    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
    素变化
    会“牵一
    发而动
    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
    域的变
    化不可
    避免地
    影响其
    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试题答题思路
    (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题术语
    生存
    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环境
    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天敌
    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
    人类
    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题术语
    生存
    空间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气候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食物
    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人类
    活动
    ①人类活动使水质下降,污染加重;②过度捕捞


    “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其花色变化与土壤酸碱度有关,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又有蓝色花。据此回答1~2题。
    1.“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变化性
    2.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  )
    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
    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
    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
    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
    解析:第1题,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答案选B项。第2题,“无尽夏”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应该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花开以蓝色花为主。故答案选B项。
    答案:1.B 2.B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17·高考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A

    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纬度
    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经度
    地带性)规律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
    (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陆地自然带的判断技法
    1.根据水热条件判断陆地自然带
    (1)下图中序号表示: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季雨林带、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亚寒带针叶林带。

    (2)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图中序号表示: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⑤热带草原带、⑥温带草原带、⑦荒漠草原、⑧荒漠带。

    2.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
    (1)下图中沿X方向热量递减,沿Y方向降水递增,甲、乙、丙分别为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2)右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为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e亚热带常绿阔叶林、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g亚热带草原、h亚热带荒漠、s温带落叶阔叶林、t温带草原、k温带荒漠、m亚寒带针叶林、n苔原。 

    下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1~3题。

    序号






    1月均温(℃)
    -0.3
    4.7
    13.3
    -2.9
    2.1
    15.8
    7月均温(℃)
    27.3
    29.3
    28.4
    26.6
    28.3
    28.8
    年均温(℃)
    14.2
    17.2
    21.8
    12.7
    15.7
    22.9
    1.⑥→⑤→④城市1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3.与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
    D.长沙、郑州、广州
    解析:第1题,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⑥→⑤→④城市1月均温由高到低的变化说明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而⑥→⑤→④的变化是以热量(气温)为基础的,B错;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是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情况,⑥→⑤→④反映的是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情况,C错;⑥→⑤→④由南向北气温递减,符合纬度地带性规律,D错。故选A。第2题,①②③三个城市夏季温度相差较小,说明地形不是导致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三城市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位置对其影响小,B错;三地冬季气温相差较大,应与纬度相关,即太阳辐射成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C对;人类活动对年均温的影响较小,D错。故选C。第3题,④⑤⑥三城市1月均温由低到高,说明三城市的纬度变化是由高到低;且⑥地1月均温高于15 ℃,应位于热带地区,④地1月均温低于0 ℃,应位于温带地区,⑤地1月均温在0~15 ℃之间,应位于亚热带地区;与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最有可能是石家庄、合肥、香港,B对;成都、武汉、杭州纬度相似且都位于亚热带地区,A错;郑州、西安、兰州纬度相似且都位于温带地区,C错;长沙比郑州纬度低,D错。故选B。
    答案:1.A 2.C 3.B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B
    (高考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 m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3.A 4.C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热量: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②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






    ①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②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
    ④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雪线高度的判读

    气温(热量和纬度)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阳坡高于阴坡
    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雪线越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季节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
    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故雪线低
    4.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及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00~3 100 m植被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山地呈(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
    C.东西走向 D.南北走向
    2.与乙地比较,甲地(  )
    A.年日照时数较少 B.年均气温较高
    C.年降水量较小 D.积温较低
    3.农田里可能大面积种植(  )
    A.春小麦 B.大豆
    C.青稞 D.水稻
    解析:第1题,根据同一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山地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甲地位于山地的西北部,乙地位于山地的东南部,该山地位于我国东部,因此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甲地年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降水少,晴天多,年日照时数多;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山地北坡是阴坡,南坡是阳坡,甲地年均气温可能较低;影响积温的因素有地势、纬度、气温、降水量、云层厚度等,因此甲地积温不一定比乙地低。第3题,该山地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里可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春小麦和大豆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青稞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答案:1.A 2.C 3.D
    (2020·柳州模拟)下图示意广西三座山的气候垂直带谱分布。据此回答4~6题。

    4.在相近纬度上,从东向西,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③气候类型的分布下限逐渐(  )
    A.升高 B.降低
    C.先升高再降低 D.先降低再升高
    5.大明山西坡的气候带谱与东坡的组成相同,但同类气候带谱的分布海拔东坡明显低于西坡,主要原因是(  )
    A.西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东坡反之
    B.东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西坡反之
    C.西坡为阳坡,光热资源丰富;东坡反之
    D.东坡为阳坡,光热资源丰富;西坡反之
    6.根据三座山气候垂直带谱分布推测,其山麓地带性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土壤碱性强,土质黏重
    ②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
    ③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质分解比较快
    ④在冷湿的环境下,有机质积累慢,土层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气候类型的分布下限从东向西逐渐升高。第5题,读图可知,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主要盛行东南季风,东坡是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同等热量(温度)分布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因此促使同种气候带海拔东坡较低,西坡较高,B正确。该山主要是南北走向,故东西坡光热条件差异不大。第6题,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酸性强,降水较多,土质黏重,①错;三山地处广西,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②对;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质分解比较快,③对;该地纬度低,气候较湿热,④错。
    答案:4.A 5.B 6.B
     非地带性规律

    (高考上海卷)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表

    月份
    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日照时数(h)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11
    26.5
    81.3
    159.6
    4.6
    2.6
    2.7
    202.2
    144.8
    121.1
    12
    13.9
    34.9
    68.2
    4.5
    2.4
    2.5
    187.0
    131.3
    112.2
    1
    7.6
    19.5
    31.4
    4.2
    2.5
    2.4
    179.2
    109.1
    116.3
    2
    14.2
    35.0
    43.5
    4.1
    2.6
    2.6
    147.6
    98.7
    101.6
    3
    17.4
    50.6
    47.5
    3.9
    2.8
    2.9
    185.3
    137.3
    150.3
    4
    30.0
    100.2
    125.4
    4.1
    2.7
    2.9
    213.9
    167.9
    181.4
    (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少。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少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其他因素及其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非地带性现象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地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

    地区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形成原因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呈狭长带状分布
    安第斯山脉限制荒漠向内陆延伸(东西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北长)
    续 表

    地区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形成原因
    南美大陆南部安第斯山以东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岸为离岸风,处于背风坡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纬度较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缺失
    南半球相应纬度几乎全为海洋
    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
    温带荒漠带
    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2020·济南调研)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2)写出甲地分布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规律:纬度地带性(或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热量。
    (2)热带雨林带。 原因: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3)原因: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 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动植物稀少,从而形成了该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一、选择题
    (2020·南昌二中期末)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其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 ②根系枯萎
    ③气孔收缩 ④大量落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比较图中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液流量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的液流量大于雨天,说明光照越强,液流量越大;晴天的中午前后,液流速率较高,说明温度越高,液流速率越高。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第2题,干旱期树木通过收缩气孔和落叶来减少植物体的蒸腾作用,③④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①错误;干旱期植物根系应更发达,以增强吸收水分的能力,②错误。
    答案:1.B 2.D
    (2020·湖南湘东六校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集中在4-7月,年蒸发量在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沙丘1~2 m深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
    5.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物,可以有效地(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70~150 mm,集中在4-7月,但由于年蒸发量在2 000 mm 以上,土壤十分干燥。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以降雪为主要形式,一般有2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应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坡顶为流沙,土壤含水量最小;坡中主要分布着一年生草本植物,土壤含水量比坡顶有所增加;坡脚为梭梭,属于灌丛,结合材料可知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土壤含水量较大,故从坡顶到坡脚含水量逐渐增大,C正确。第5题,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B对。梭梭枝叶很小,植物蒸腾量很少,对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的作用很小,A错;当地气候干旱,多沙漠,不会有洪水,也难以发展种植业,C、D错。
    答案:3.A 4.C 5.B
    (2020·安徽皖南八校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6~8题。

    6.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
    A.秦岭山脉 B.横断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山脉
    7.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8.该山地(  )
    A.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 000 m
    B.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00 m
    C.山麓因人类活动干扰北方类型少
    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限制
    解析:第6题,该山地海拔约5 000 m,山麓海拔约500 m,且山麓地带南方类型动物占主导,表明该山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因此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第7题,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横断山脉,因而该山山麓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8题,动物数量多少不能只看不同高度的动物构成比例;山麓地带是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这不仅影响北方动物,同样影响南方动物;不同高度南北方动物构成比例不同,但存在的数量均受该高度上食物的丰富程度制约。
    答案:6.B 7.C 8.D
    (2020·安庆模拟)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局部已变成了森林。据此回答9~11题。
    9.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0.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夏季生长、开放,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11.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解析:第9题,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10题,苔原带植被在夏季生长、开花,花呈杯型,应该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光照,则B正确、C错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系,而不是花,则A、D错误。第11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即气温。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局部已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气温升高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答案:9.A 10.B 11.C
    二、非选择题
    12.(2020·广州天河综合测试)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解析:(1)由纬度可判断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特征主要体现在快慢方面,注意材料中“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的表述。(2)土壤贫瘠的表现为土壤中养分少,可从养分消耗快、不易保存或难以保存角度分析;注意火山能提供矿物质,而该岛几乎无活火山,则难以补给矿物质。(3)可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反过来理解大陆桥成因:气候变冷,大陆冰盖形成,入海径流减少,大陆桥显现。注意要结合水循环环节进行描述。(4)连续进化说明环境稳定;体型变小可能与食物、生存空间变化有关。注意比较原生存环境与该岛的差异,来分析食物、生存空间的变化。
    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普遍快、繁茂,高大稠密。
    (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
    (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
    13.(2020·咸阳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异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3)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解析:(1)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能力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丹霞地貌区山顶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水土条件,从而引起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能力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章末综合检测(五)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六安毛坦厂中学模拟)蔬菜大棚土壤主要由人工控制,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某镇蔬菜大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信息显示(  )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2.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
    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
    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
    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
    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大棚内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主要是由于棚内(  )
    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
    B.蔬菜根系深,吸收深层有机养分较多
    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
    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0~1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A、B错;由三条曲线的差异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减小,C错、D对。第2题,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蔬菜对肥力的要求较高,大棚内持续大量施肥;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复种指数高会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第3题,大棚内雨水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使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热量充足会加快蔬菜生长,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棚内蔬菜根系较浅,不易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浅层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
    答案:1.D 2.B 3.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带分别为(  )
    A.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丙河沿岸形成“绿色走廊”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与热带荒漠带之间,自然带应为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乙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北地区,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5题,丙河为尼罗河,主要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其影响,沿岸形成“绿色走廊”,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4.A 5.D
    (2020·河北九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东南坡海拔1 200 m及以上三类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地面1.3 m处断面的面积)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柱表示西北坡,右柱表示东南坡)之和所占比重随海拔的变化,该山峰年均降水量为2 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降水比西北坡多100 mm左右。读图回答6~8题。

    6.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  B.秦岭
    C.武夷山 D.大别山
    7.该山峰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
    8.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可能是(  )
    A.东南坡 海拔1 400 m处
    B.西北坡 海拔1 600 m处
    C.西北坡 海拔1 200 m处
    D.东南坡 海拔1 900 m处
    解析:第6题,该山峰年均降水量超过2 000 mm,降水丰富,且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A选项错误;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南坡和北坡之分,且秦岭北坡不存在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错误;武夷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C选项正确;大别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故D选项错误。第7题,由图可知,该山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这两个条件是主要因素,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信息不符。故A、B选项错误。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故C选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状况。故D选项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西北坡海拔1 600 m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所以乔木物种最丰富。而东南坡海拔1 400 m处,西北坡海拔1 200 m处,东南坡海拔1 900 m处,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较大,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答案:6.C 7.C 8.B
    (2020·成都一诊)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热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回答9~11题。

    9.该省(区)可能是(  )
    A.台湾 B.甘肃
    C.湖南 D.新疆
    10.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M地的主要原因是N地(  )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
    11.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
    A.蒸发量大,加剧水分不足
    B.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
    C.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
    D.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省(区)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A、C项;东西方向西部物种丰富度较高,排除B项。第10题,该区域位于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置偏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N地位置偏西,受西风影响较明显,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晴天较M地少。第11题,水分缺乏区域,热量越多,蒸发量越大,水分不足的问题越严重,植物物种丰富度越低。
    答案:9.D 10.C 11.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峡谷地形会影响植物生长的水热因素。一般来说,山坡的土层较薄、受阳光照射时间长,通常是灌丛、稀树草原等低矮的旱生植物生长的环境,反之则有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灌木-草甸,这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情况,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反倒是谷底生长着低伏灌丛,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如下图所示)。在横断山区,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最广、带幅最宽、生物生产量最高,是地区代表性植被。这些地带性类型没能成功霸占横断山的谷底,而是被挤到半山腰,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1)指出图中横断山区遭受影响而反常的部位,以及该部位植被的坡向差异。(6分)
    (2)分析在未受影响的部位,东岸和西岸的植被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3)说明科学家把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作为此区域地带性基带的依据。(6分)
    (4)分析东西岸河谷自然带主要为干旱小叶灌丛的可能原因。(6分)
    解析:(1)依题意,正常状态的垂直自然带是由山谷向上依次分布着乔木-灌丛-草甸,而图示3 100米以下与此分布相反,则反常部位位于3 100米以下。图示3 100米以下东西坡植被基本没有差异。(2)比较3 100米以上东、西岸植被及其分布,即可看出差异;注意图中告知西岸为阴坡、东岸为阳坡,则两岸最大差异是光照不同,导致土壤中水分差异,从而影响植被。(3)基带要满足两个特征:首先要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时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最下部植被带;注意材料中“是地区代表性植被”一词的含义。(4)干旱小叶灌丛体现的是水分少的特征,则可从谷底干旱原因角度分析。
    答案:(1)寒温带暗针叶林以下部位(或3 100米以下部位);东西两坡植被几乎没有差异。
    (2)西岸同类植被比东岸生长要好;西岸为阴坡,光照弱;未受影响条件下的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和高寒灌丛草甸带生长的海拔高。
    (3)周边区域海拔高,该自然带和周边地区植被地带一样,属于典型基带发育起点;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以上植被,发育满足垂直自然带谱发育标准;而以下自然带不符合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发育要求,而是发育了灌丛和草地。
    (4)山体高大,水汽难以到达,东西坡降水量差异小;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微观区域白天和夜晚的山谷风加剧了谷底的干燥程度。
    13.(2020·南昌临川一中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 200 m,以下简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小于600 mm。
    土壤释放的CO2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下面图a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日变化图,图b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 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图。


    (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肥沃的自然原因。(8分)
    (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8分)
    (3)结合图b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6分)
    解析:(1)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高山灌丛草甸土肥沃的原因从有机质的来源、分解方面分析即可。(2)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左纵轴表示CO2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分析曲线变化即可得出,从变化趋势和极值两方面描述即可。由图中三条曲线变化特征可知CO2释放速率与温度有关,而土壤CO2的释放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结果,说明温度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3)由图b可知,草盛期CO2释放速率大,牧草返青期、草枯黄期释放速率小,说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小值出现在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地表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降低。
    (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含解析),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特点,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世界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该区域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