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化学方程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充高中2022 - 2023学年度上期初2020级
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Mn-55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 B. 蒸汽锅炉爆炸 C. 气球爆炸 D. 车胎爆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药爆炸生成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锅炉蒸汽爆炸是超过气压承受限度而导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气球爆炸是因为体积膨胀超过了体积承受限度而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轮胎爆炸是因为内压高于轮胎的承压限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保护水资源包含“节水”和“防污”两个环节。我国将2020年世界水日的中国主题设立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措施不利于“节水优先”原则的是
A. 农业上大力普及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B. 工业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水循环使用
C. 衣服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 D. 将喷头洗浴改为浴缸泡浴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农业上大力普及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节约用水,此选项符合不符合题意;
B. 工业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水循环使用,可节约用水,此选项符合不符合题意;
C. 衣服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可节约用水,此选项符合不符合题意;
D. 将喷头洗浴改为浴缸泡浴,浪费水资源,此选项符合符合题意。
故选D。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吸取液体药品 B. 固体NaCl的称量
C. 放置一瓶集满的二氧化碳 D. 过滤搅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滴管吸取液体药品,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然后再将滴管伸进试剂中吸取液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对于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在托盘天平的两端各放一张相等质量的纸,将药品放在左盘称量,图示操作正确;
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放置一瓶集满的二氧化碳,集气瓶应该正放,图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不能进行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常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所谓的“钙”是指
A. 离子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常喝牛奶可以补“钙”。物质是元素组成,这里所谓的“钙”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
故选:B。
5. 下列对九年级常见化学演示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高温加热碳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 铁丝在氧气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错误;
C、高温加热碳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选项正确;
D、铁丝在氧气在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故选C。
6. 化学方程式为:,则R的化学式为( )
A. N2 B. NO C. NO2 D. N2H4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8、8、6,反应后C、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8、8、0,3个R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R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7. 如图是教材中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示意图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水分解过程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不会改变
C. 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 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
B. 水分解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此选项正确;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氢原子、氧原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此选项错误;
D. 分子由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B。
8.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 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但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错误。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错误。
C.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一定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正确;
D. 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都有10个质子,但不是同种元素,错误。
故选:C。
9.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 “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B.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点燃酒精灯,后通一氧化碳
D.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以防止仪器受热不均匀造成炸裂,故A说法正确;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B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再进行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故C说法错误;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A.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Y和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9
C. 参加反应的X和Z的质量比为1:5
D. 反应后X的质量为0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8g+2g+40g+5g=待测+24g+8g+23g,解得:待测=0g;X、Z的质量均减少,均为反应物,Y、Q的质量均增加,均为生成物。
【详解】A、X、Z为反应物,Y、Q为生成物,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生成Y、Q的质量比为:(24g-2g)(23g-5g)=11:9,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该反应没有化学计量数的信息,所以无法得到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的结论,故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8g:(40g-8g)=1:4,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是0,故D正确。
故选D。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氮气
氧气
炽热的铜粉
B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水
泥沙
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C、泥沙难溶于水,过滤,可除去水中的泥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①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氧气(符号为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 ②一定质量的硫粉在含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容器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C. ③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符号为O2)
D. ④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氧气(符号为O2)的质量的起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②一定质量的硫粉在含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容器中固体的质量为0,符合题意;
C、③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D、④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试管中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不为0,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二、生活现象解释(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2个铵根离子______;
②硝酸亚铁中的阴离子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④6.4克的物质X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13.2克二氧化碳和10.8克的水,则X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金刚石和石墨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______。
(3)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4)根据周期表体现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某同学构建了铜的及其化合物的“物质类别-化合价”关系图。请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SiO2 ④. C、H、O.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Cu2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为1则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相应数字。2个铵根离子表示为。
②硝酸亚铁由亚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其中硝酸根离子是阴离子。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
③地壳中含量从多到少前4位是氧、硅、铝、铁,则含量最多的前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化学式SiO2。
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不变,13.2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0.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中的氢元素和碳元素都来自于X,则X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g-3.6g-1.2g=1.6g。所以X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符号为C、H、O。
【小问2详解】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中碳原子以空间网状结构排列,石墨中碳原子以层状结构排列,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
【小问3详解】
A、图中只有1种分子,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只有1种分子,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图中只有1种原子,没有构成分子,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图中有2种不同的分子,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问4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X是氧化物,其中铜元素为+1价,氧元素化合物中通常为-2价,所以X的化学式为Cu2O。
14. 白光LED是继白炽灯、日光灯和节能灯之后的第四代照明电光源,有21世纪绿色光源之称。白光LED可用氮化锶制新型荧光粉。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锶、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填元素符号。任举一例)。
③根据锶原子和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氮化锶的化学式______。
(2)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物质类别看:该反应涉及______种化合物;
②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①. 87.62 ②. Mg(合理即可) ③. Sr3N2
(2) ①. 四##4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②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由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故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Mg(合理即可);
③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锶元素显+2价,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氮元素显示-3价,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氮化锶的化学式为Sr3N2;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的反应物为CH4、NO2,生成物为N2、CO2、H2O,其中CH4、NO2、CO2、H2O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该反应涉及四种化合物;
②由图可知,甲烷与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______,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写名称);
(2)图二中的装置(Ⅱ)从下端入水的目的是______。
(3)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点即可),要将浑浊的液体C变澄清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经上述操作后,可用______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 ①. III、II、I ②. 蒸馏
(2)使水与活性炭充分接触,使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被活性炭完全吸附
(3) ①. 滤纸破损##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②. 重新过滤 ③. 肥皂水 ④. 煮沸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操作①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为过滤操作,对应图二中的装置III,操作②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对应图二中的装置II,操作③后得到蒸馏水,对应图二中的装置I,故填III、II、I;
净水方法中,蒸馏几乎除去了水中的所有杂质,净化程度最高,故填蒸馏。
【小问2详解】
图二中的装置(Ⅱ)从下端入水的目的是使水与活性炭充分接触,使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被活性炭完全吸附,故填使水与活性炭充分接触,使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被活性炭完全吸附。
【小问3详解】
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超过滤纸边缘,浊液沿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的缝隙流行,导致滤液仍浑浊,故填滤纸破损或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过滤后的滤液C仍浑浊,要将浑浊的液体C变澄清还要进行的操作是重新过滤,故填重新过滤;
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还是软水,故填肥皂水;
煮沸能够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三、科普阅读理解(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蔬菜4 mg/kg,肉类3 mg/kg。
疑问二: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1~5分钟后,就已经分解。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当摄入维生素C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
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6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实验人员分别取1小时后、6小时后、20小时后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20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2 mg。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蔬菜。如果你体重50 kg,即使一次性吃2.5 kg蔬菜也是安全的。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测定汤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获取汤汁的步骤是_________。
(3)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_____。
(4)亚硝酸盐产生致癌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 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C 适量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
D 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
【答案】 ①. +3 ②. 捣碎、提取、离心、过滤 ③. 每千克体重0.2mg ④. 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⑤. ABC
【解析】
【分析】(1)化合物和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详解】(1)在NaN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化合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x+(-2)×2=0,解得x=+3。故答案为+3;
(2)根据“实验人员分别取1小时后、6小时后、20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可知,测定汤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获取汤汁的步骤是:捣碎、提取、离心、过滤;
(3)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2mg。故答案为每千克体重0.2mg
(4)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故答案为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5)A 亚硝酸盐转变成致癌物时才有致癌作用,“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故A说法正确;
B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20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均有增加。故B说法正确;
C 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当摄入维生素C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适量吃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故C说法正确;
D 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肉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蔬菜类的隔夜菜。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BC。
故答案为(1)+3(2)捣碎、提取、离心、过滤(3)每千克体重0.2mg(4)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于氨基酸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5)ABC
四、科学探究实验(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个,共24分)
17. 下列A~E是初中化学中的五个实验装置:
(1)A实验中用10mL量筒量取6.0mL蒸馏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A图中______处(填 “a”或“b”)的刻度线保持水平。
(2)实验室常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D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a中的气体是______;a,b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小明用实验E装置来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滴入少量浓氨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从分子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______。
【答案】(1)a (2)偏小
(3) ①.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②.
(4) ① 氢气##H2
②. 2:1 ③.
(5) ①. 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色 ②.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③.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加快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为量筒刻度由下而上依次递增,因此A实验中用10mL量筒量取6.0mL蒸馏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A图中a处的刻度线保持水平;
【小问2详解】
该实验是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果红磷不足,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偏小;
【小问3详解】
C实验中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因此水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D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图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较多,则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少,则试管b中的气体为氧气,a(氢气),b(氧气)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2: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根据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氨分子运动到滤纸条上,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可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观察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色;
从分子角度分析,此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地;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则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加快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
18.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写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应等到______时开始收集。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上述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外,实验室还可以用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5)在实验室常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写出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 ①. A ②.
(3) ①.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②. b
(4) ①.
②.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5)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为酒精灯,②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实验室若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b端通入;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常用上述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外,实验室还可以用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中,当打开止水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该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小问5详解】
在实验室常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五、定量分析应用(共10分)
19.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
(1)异黄酮分子中C、H、O原子的质量比为______。
(2)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90:5:16
(2)81.1%
【解析】
【小问1详解】
异黄酮分子中C、H、O原子的质量比=(12×15):(1×10):(16×2)=90:5:16,故填90:5:16。
【小问2详解】
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81.1%,故填81.1%。
20. 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5.5g,加热使它完全反应,冷却后发现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为15.9g。求:
(1)制取氧气的质量;
(2)完全反应后,试管内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其质量分别为多少克?
【答案】(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制取氧气的质量为:25.5g-15.9g=9.6g;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充分反应,故完全反应后,试管内剩余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解:设生成氯化钾质量为x
x=14.9g
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9g-14.9g=1g
答: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g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科普文阅读,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初中部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