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期中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  )
    A. H2 B. N2 C. O2 D. 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中个中气体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剩余是杂质;
    故选:C
    3. 空气成分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比较稳定;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化学性质稳定;
    D、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是最稳定的;
    综上所述,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选:C。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21%
    C. 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3瓶气体
    D.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CO2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只能证明水中溶有氧气,不能证明溶有多少,故A错误;B、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B错误;C、向3瓶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时,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无明显现象变化的是空气,可以用插入燃着的木条方法区分3种气体,故C正确;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C。
    5.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 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H2S B. P2O5 C. AgNO3 D.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S中氢元素、硫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P2O5中磷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AgNO3中银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H2O中氢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
    C. 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 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水中溶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也称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化学性质,氧气液化是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燃烧是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铁具有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食盐具有咸味是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8. 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使用酒精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添加酒精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严禁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
    10. 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氧元素与氢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
    11. 氕、氘、氚的原子构成如下表所示,它们都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1
    1
    1

    1
    2
    1

    A. 质子数均为1 B. 核外电子数均为1
    C. 中子数不相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详解】A.氕、氘、氚三种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属于氢元素,故选项A正确;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虽然氕、氘、氚三种原子电子数都是1,但电子数与元素种类无关,故选项B不正确;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中子数与元素种类无关,故选项C不正确;
    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种类无关,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12.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镁MgO2 B. 硫酸铜Cu2SO4 C. 氢氧化钠NaOH D. 氯化钙C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MgO,故错误;
    B、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CuSO4,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为NaOH,故正确;
    D、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为CaCl2,故错误;
    故选:C
    13.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B. 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C.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D. 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可以排放到江河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虽然农药本身有毒,但有杀死害虫的作用,不应该禁止施用农药,应该合理施用农药,错误;B、空气污染包含害气体和烟尘,正确;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错误;D、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易造成水体污染,错误。故选B。
    14. “干拌”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面食。下列制作“干拌”的主要操作中,属于过滤的是
    A. 制酱 B. 煮面
    C. 捞面 D. 拌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故选C。
    15.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O2)、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氮气可以做保护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D
    铜块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挤占了对方分子间的间隔,所以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故A正确;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所以氧气(O2)、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B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做保护气,如填充灯泡,延长灯泡寿命,填充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等等,故C正确;
    D.铜块和纳米铜物质的种类都属于金属单质,纳米铜能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是因为纳米铜与铜块相比纳米铜粒径较小,与氧气分子接触面积大,易于氧气发生反应达到燃烧的效果,故D错误。
    故选:D。
    16. 通常情况下,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燃烧,对人体有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醛燃烧是化学变化
    B. 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
    C. 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D. 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水,是化学变化,正确;
    B、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正确;
    C、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错误;
    D、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正确;
    故选C。
    17. 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收集氧气要用集气瓶,不符合题意;
    B、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用水槽,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不要加热,没必要使用酒精灯,符合题意;
    D、反应可以在锥形瓶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下列仪器中,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B、量筒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用于一定质量固体药品的称取,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煤用作燃料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A、煤用作燃料,会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和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20.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 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 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都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氮分子没有变成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下列关于 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O2的药品 B. 发生装置
    C. 收集装置 D. 验证O2的可燃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是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实验室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择该装置,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该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2. 白炽灯泡中的灯丝一般是钨丝。用黑钨矿冶炼成钨的过程中,会生成钨酸(H2WO4),钨酸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1 C. +4 D. +6
    【答案】D
    【解析】
    【分析】利用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详解】H2WO4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钨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选D。
    23. 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 10
    D. 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钪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根据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故错误;
    C、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 = 8,故错误;
    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故正确。
    故选D
    24. 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
    B. 丙烷由碳、氢原子构成
    C. 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丙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故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丙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
    C、由丙烷的化学式可知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D、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说法错误;
    故选:A。
    25.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错误;
    C、据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二氧化氮是反应物,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选项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15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家庭常见消毒液见下表。

    消毒液



    成分
    次氯酸钠(NaClO)、水等
    酒精(C2H5OH)和水
    过氧化氢(H2O2)和水
    (1)84消毒液属于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配制75%(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时,将75 mL酒精与25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该事实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答案】 ①. 混合物 ②. 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 1:16
    【解析】
    【详解】(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水等,所以是混合物;
    (2)将75 mL酒精与25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3)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7. 2020年12月初,“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并顺利完成“挖土”。

    (1)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是“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采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液氢、液氧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月壤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如核燃料氦-3,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氦-3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3)为避免月球样品被污染,采集回地球的月球样品必须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从氮气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答案】 ①. 2H2 + O22H2O ②. 2 ③.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
    【详解】(1)液氢、液氧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O22H2O。
    (2)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燃料氦-3,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氦-3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3)为避免月球样品被污染,采集回地球的月球样品必须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8.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取得重大突破。高致密碳化硅(SiC)特种陶瓷常用作月基光学望远镜的主要材料。
    (1)SiC属于___________。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SiC中硅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BC ②. 7:3
    【解析】
    【详解】(1)由碳化硅的化学式SiC可知,碳化硅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碳化硅由硅元素和碳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BC;
    (2)SiC中硅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28:12=7:3。
    29. 烧烤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

    (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_____。
    (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
    【答案】 ①. 加快空气流通,增大了氧气供应量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详解】(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加快空气流通,增大了氧气供应量。
    (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
    【科普阅读理解】
    3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常见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如表1所示。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
    表1每100g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
    食物种类
    羊肝
    牛奶
    鸡蛋
    河蟹
    黄鱼
    维生素A含量(μg/100 g)
    20972
    24
    310
    389
    10
    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会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
    实验人员以不同原料为载体,模拟食品加工过程,研究了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先用维生素A标准溶液(溶剂为乙醇)对面粉进行强化处理,将处理后的面粉分别用水、鸡蛋清揉合成面团;再以此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

    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科学地控制温度、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的保留至关重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_____。
    (3)从实验设计看,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_____。
    (4)根据图1得出的关于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是_____。
    (5)图2中,得出关于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 b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
    c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 d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
    【答案】 ①. 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或易溶于乙醇) ②. 羊肝 ③. 水浸 ④. 在相同的温度,食品加工时间越长,维生素A含量越低 ⑤. 相同加工时间的柱状图,温度越高,柱状图越短 ⑥. abc
    【解析】
    【详解】(1)依据文章对维生素A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有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2)由表1所给的几种食物维生素A含量数据对比分析,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羊肝,为20972μg/100 g。
    (3)从实验设计和对比图1、图2来看,温度在100℃时,在相同的加工时间内,用水揉合成面团比鸡蛋揉合成面团维生素A含量降低要快。故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水浸。
    (4)根据图1得出,在相同的温度,加工时间越长,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越低。
    (5)根据图2对比分析,得出在相同的加工时间,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越低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相同加工时间的柱状图,温度越高,柱状图越短。
    (6)a、维生素A属于维生素中的一种,属于营养素,a正确;
    b、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只含非金属元素,b正确;
    c、维生素A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c正确;
    d、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所以吃蔬菜能补充维生素A,d不正确。
    故选abc。
    【生产实际分析】
    31. 用冰铜(主要成分为FeS和Cu2S)为原料制备CuSO4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冰铜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侧吹炉中发生反应:Cu2S+O22Cu+S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配平酸浸槽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Cu+O2+____H2SO4=_____CuSO4+_____H2O
    (4)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
    【答案】 ①. 混合物 ②. 置换反应 ③. 2 ④. 2 ⑤. 2 ⑥. 2 ⑦.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
    【详解】(1)题干提供,冰铜(主要成分为FeS和Cu2S),可知冰铜属于混合物;
    (2)侧吹炉中发生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2Cu+O2+2H2SO4=2CuSO4+2H2O
    (4)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32. 炼铜过程产生的烟气可用于制备硫酸,实现变废为宝,部分流程如下:

    (1)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物是 和空气中的____。
    (3)吸收塔中发生的是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 价
    (2)氧气##O2 (3)化学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硫中O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整体化合价为0,故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
    【小问2详解】
    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故转化器中是二氧化硫与空气中氧气(O2)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小问3详解】
    吸收塔中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B,能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依据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C,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证明水由______组成。
    【答案】 ① 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 ④. 氧气 ⑤. 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详解】(1)实验A,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实验B,能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依据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C,根据“正氧负氢”,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4.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______ 性。
    (2)实验B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的作用是______,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试管中,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______ mL刻度线处,原因______。
    【答案】 ①. 纸花变红 ②. 挥发 ③. 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④. 20 ⑤. 白磷燃烧消耗30 mL氧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解析】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遇水会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实验A中观察到无色纸花变成红色;
    (2)白磷能够燃烧从而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故实验B中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氧气消耗后,试管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试管中的水的体积即为15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即150mL×20%=30mL,则量筒的液面刻度为50mL-30mL=20mL;
    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30mL氧气,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35.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中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答案】 ①. ②. 80℃(>40℃)的水、空气 ③. 在甲装置的热水底部放入一小块白磷
    【解析】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详解】(1)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要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改变温度条件,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因此甲中的X为温度高于40℃的热水,乙中的Y为空气。故填:80℃(>40℃)的水、空气;
    (3)实验中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通过对比分析,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需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故在甲装置的热水底部放入一小块白磷即可证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现象为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甲中试管的白磷会燃烧,故填:在甲装置的热水底部放入一小块白磷。
    36. 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10 mL 3.4%
    0.2g

    10 mL 2.4%
    0.2g
    (1)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设计实验①和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U型管右侧液面均上升,依据此现象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
    【答案】 ①. ②. 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其分解速率的影响 ③. 放热
    【解析】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实验①和②的其他反应条件都相同,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分别是3.4%和2.4%,由产生氧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图可知,浓度为3.4%的反应速率更快,故设计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其分解速率的影响;
    (3)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放热,试管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使得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故依据此现象可推测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7.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竹子(竹节)内部的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1:如图所示,将盛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瓶中,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10。
    实验2:向另一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由实验1可知,竹子内部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由实验2可知,竹子内部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
    【答案】 ①. ②. 低于 ③. 二氧化碳
    【解析】
    【详解】(1)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2)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实验1可知,竹子内部气体中氧气的体积约为气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低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竹子内部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8. 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实验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比冷水中快,说明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是_____。
    (3)实验C,观察到蜡烛熄灭。该实验能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填序号)。
    A不燃烧 B不支持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4)用实验D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后________逸散到空气中。
    【答案】 ①. 氢气 ②. 温度 ③. ABC ④. CO2
    【解析】
    【详解】(1)实验A为电解水的实验,根据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判断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是温度;
    (3)实验C是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装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熄灭,则能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选ABC;
    (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实验D中,碳酸钠和稀盐酸接触后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是放在烧杯中,故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使生成物的质量减少,故不能用实验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探究】
    39.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进行实验1】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_____,后_____。
    (2)1-2中现象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3)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_____(填“能”或“不能”)分解。
    【进行实验2】按下表数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记录如下表。
    资料: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装置
    序号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实验现象
    KIO3
    维生素C

    2-1
    0.1
    0.1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0.005
    0.005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0.0025
    0.0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5)对比实验2-1、2-2,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_____。
    (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_____。
    【答案】 ①. 从水中取出导管 ②. 熄灭酒精灯 ③. 氧气 ④. 能 ⑤. 相等 ⑥. 反应物浓度 ⑦. 实验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但是两者混合后淀粉变蓝色 ⑧. 也有可能醋酸和碘酸钾反应生成了碘单质
    【解析】
    【详解】(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3)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分解生成了氧气;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实验2-1、2-2的控制变量是反应物的浓度,故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实验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但是两者混合后淀粉变蓝色;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也有可能醋酸和碘酸钾反应生成了碘单质。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40. 砂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人们以砂子为原料,先制成粗硅,然后提纯制成高纯硅,再用高纯硅制造集成电路。生产粗硅的化学反应如下:2C+SiO2Si+2CO↑
    (1)二氧化硅中,硅、氧原子个数比为 。
    (2)生成的Si与CO的质量比为 。
    (3)若所用砂子中SiO2的的质量分数为60%,则:
    ①200t砂子中SiO2的质量为 t。
    ②请补全下列计算过程,求出用200t砂子理论上最多能生成的Si的质量。
    解:设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x。

    x=(_)t
    答: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 t。
    【答案】(1)1:2(2)1:2
    (3)若所用砂子中SiO2的的质量分数为60%,则:
    ①200t砂子中SiO2的质量为。
    ②设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x。


    x=56t;
    答: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56t。
    【解析】
    【详解】(1)二氧化硅(SiO2)中,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2)根据2C+SiO2Si+2CO↑,生成的Si与CO的质量比为28:(2×28)=1:2。
    (3)见答案。

    相关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