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西2022~2023年度高中教育发展联盟
高二11月份期中检测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中国航天员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图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时,地球位于公转( )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2. 在纽约(西五区)留学的小明,通过直播观看了“天宫课堂”,纽约当地时间为( )
A. 12日3:01 B. 11日3:01 C. 13日21:01 D. 11日21:01
3. “天宫课堂”开讲之日,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 莫斯科、北京、开罗、悉尼 B. 开罗、北京、莫斯科、悉尼
C. 开罗、莫斯科、悉尼、北京 D. 悉尼、开罗、北京、莫斯科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及地球公转方向判断,①为夏至,②为秋分,③为冬至,④为春分。10月12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秋分日到冬至日位置之间,即图中的②~③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开讲,北京时间(东八区)比纽约(西五区)早13小时,故纽约当地时间为12日3:01,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10月1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莫斯科位于55°N附近,北京位于40°N附近,开罗位于30°N附近,悉尼位于34°S附近,故昼长由长到短排序悉尼、开罗、北京、莫斯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冬至日,入住的游客可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该游客选择的户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若该地建有一高塔,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 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1 C. 全年P<1 D. 冬至日P>1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冬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结合图示方位可知,④户型可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故选D。
【5题详解】
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90°-(23°26-0°)=66°34′,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高塔正午影长小于塔高,P<1;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高塔影长为0,P=0;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90°-(23°26′+23°26′)=43°08′,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高塔正午影长大于塔高,P>1,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纬度差)。如果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则纬度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如果两点位于不同半球,则纬度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和。
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是( )
A. 向斜山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背斜谷
7. 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
A. 甲处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200m B. 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 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 丁处不易开采大理岩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层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所以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处玄武岩位于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且等高距为300米,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可知600米≤H甲<1200米,A错误;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乙处为玄武岩,不可能含有化石,B错误;丙处等高线向低值凸,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C错误;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开采不安全,且会破坏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D。
【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新西兰南岛多山地,其中尖顶山和平顶山集中区有着明显的界线(下图),尖顶山地势更高。在尖顶山范围内,西南部的山体形态更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目前,该岛平顶山一侧比尖顶山一侧( )
①抬升速率慢②侵蚀速率慢③相对高差小④地震频次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与该岛西北部相比,该岛的西南部尖顶山形态更尖,主要取决于( )
A. 流水侧蚀作用 B. 冰川刨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流水下蚀作用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平顶山地势更低不一定是因为目前抬升速率慢,可能是抬升开始晚或者抬升次数少,①错误;平顶山地势更低,山顶与山麓的相对高差更小,平均坡度更小,因此遭到侵蚀速率更慢,②③正确;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但地震频次与山的形态没有直接联系,④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南岛西南部海岸线曲折深邃,推测为峡湾地貌。该地历史时期冰川广布,古冰川创蚀作用强烈,导致山脉形成角峰、刃脊,尖顶山形态更尖,B正确;流水侧蚀作用在河流中下游较为明显,地貌特征表现为槽形河谷,A错误;风力侵蚀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强劲的地区,C错误;流水下蚀作用多塑造高山深谷,以V形谷为代表,D错误;故选B。
【点睛】冰川刨蚀:由冰川所挟带的碎屑物在冰川滑动过程中像磨石一样不断锉磨冰床。由于冰川本身各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表面快、底部慢、中间快、两侧慢)。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的运动速度也有差别,它们彼此之间也会互磨。刨蚀的结果使冰川砾石和冰床表面产生冰擦痕和磨光面。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示意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 )
A. ①比②气温高 B. ①比③云量小 C. ②比③风速大 D. ④比③气压低
11. 下列关于科考队从P地出发和返回到P地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发时P地昼长夜短 B. 出发时P地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 返回时P地日出更早 D. 返回时P地日落西南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与②地相比,①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A错误;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锋面气旋,据气旋气流方向判断,③位于暖锋锋前,云量大,多连续性降水,①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多晴天,云量少,B正确;与②地相比,③地等压线较密集,风速较大,C错误。气旋为低压系统,离气旋中心越近,气压越低,与④地相比,③地距气旋中心较近,气压较低,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题中“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可以知道,科考队出发日为2月21日,此时P地昼短夜长,A错误;从2月21日到4月21日,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北半球的P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错误;返回时为4月21日,为北半球夏季,P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昼长夜短,日出时间较出发时早,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夏半年(春分--秋分),除极昼极夜地区,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秋分-春分),除极昼极夜地区,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13. 对于甲气候类型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1~2月西南季风强②3~5月光照强烈③6~9月西南季风强④10~12月云量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全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地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丙地全年温和湿润,冬不冷,夏不热,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并结合图中信息1月份是旱季,东北季风强,①错误;3~5月降水少,光照强烈,②正确;6~9月是雨季,西南季风强,③正确;10~12月是旱季,云量少,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三步: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2、“以温定带”即依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①最冷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②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最冷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3、“以水定型”,然后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下图示意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四种气候类型中,其形成与P有关的是( )
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5. 在图示时段( )
A. 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B.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旱季
C. 南极地区科考进入最佳时期 D. 地中海地区高温多雨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P气流为盛行西风,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季风环流,与P气流无关,①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所以与P气流有关,②④正确;亚热带季风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图中气压带、风带总体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A错误;南半球冬季,巴西高原进入旱季,B正确;南极地区科考进入最佳时期应该在南半球夏季,C错误;北半球夏季,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主要的气候类型中,气候类型的判断关键抓住两点:一是“以温定带”,各月均温大于15℃为热带(主要有4个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介于0℃-15℃为亚热带(两个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0℃多为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但除开温带海洋性气候)。二是“以水定型”,通过降水的总量和季节分配具体判断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另外,注意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均为热带气候,但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总量较热带草原气候更大。
每年12月~次年3月上旬,我国某河流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 塔里木盆地 B. 珠江三角洲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17. 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较大②冰雪融水补给③地下水补给较多④下渗量小⑤蒸发弱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分析该地降水量200~300mm左右,降水集中在夏季,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有结冰期,故此判断该河流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C正确;塔里木盆地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且塔里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足50mm,A错误;珠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分别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多,且河流的汛期在夏季,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据图判断4月份降水量较7份小,但径流量大,①错误;该地为内蒙古,该河主要依赖积雪融水补给,4月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②正确;地下水的补给一年中较为稳定,变化较小,③错误;与7月相比,4月气温低,冻土消融速度慢,河床河水下渗量小,气温低蒸发弱,④⑤正确。故选B。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包括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 T1 B. T2 C. T3 D. T4
19. 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 Q1减少,Q2增加 B. Q2减少,Q3增加 C. Q1增加,Q3减少 D. Q2增加,Q3减少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和浅层地下径流Q2;读图可知,从图最左端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大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故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T3,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地表径流Q1增大、下渗减少,壤中流Q2减少、地下径流Q3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时间尺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从空间尺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等。
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为被称为“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这里每隔一段时间,“沙漠开花”往往会和厄尔尼诺现象相伴发生(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阿塔卡玛沙漠被称为“干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副热带高压控制②山地迎风坡,气流下沉干燥③秘鲁寒流减湿明显④东南信风强盛,上升气流明显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1. 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该地( )
A. 热量条件改善 B. 土壤水分增多 C. 气候类型改变 D. 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显著,①正确、④错误;受安第斯山脉影响,地处信风背风坡,下沉气流干燥,②错误;沿岸寒流减湿明显,加剧气候干燥,③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气温升高,会使热量条件改善,但这不是“沙漠开花”的原因,A错误;由于气温升高,该地上升气流增多,降水增多,使土壤水分增多,有利于植物开花,B正确;东南信风减弱,上升流受抑制,水温异常升高,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减弱,会使该地沿岸气温升高,但不会导致气候类型发生变化,C错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昼夜温差减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巴拉圭河是巴拉那河的主要支流,是南美洲第五大河,其中游流经世界最大的湿地。下图示意南美洲部分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与甲处河流相比,乙处河流( )
①水量较大②流速更快③水位季节变化较小④含沙量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3. 与乙处相比,丙处水电站数量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水位季节变化大 B. 上游来水量小 C. 经济发展水平低 D. 地势落差较大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甲处为巴拉圭河上游地区,乙处为巴拉圭河下游地带;巴拉圭河上游支流较多,支流汇集至乙处,乙处流量应较大,①正确;从等高线来看,甲处坡度比乙处坡度大,流速更快,乙处流速慢,②错误;甲乙河段之间有大量湿地,湿地具有调蓄径流的作用,故受湿地影响乙处水位季节变化更小,③正确;湿地具有调蓄径流、拦截泥沙的作用,故乙处河段含沙量相对较小,④错误。由此可知,①③正确,故选C。
【23题详解】
乙河段上游有大量湿地,其水位季节变化小,丙地水位季节变化大,但这不是建立水电站的主要自然原因,A错误;丙河段上游支流众多,来水量较大,B错误;根据图片不能得出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错误;乙处等高线稀疏,丙处等高线密集,丙处坡度大地势落差大,有利于建设水电站发电,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水电站建设的区位因素:①水量:与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②落差:穿越地区等高线密集或位于阶梯过渡处。③开发条件:适宜建坝(一般为峡谷;投资和工程量小;地基坚实,少地质灾害)。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图,A处为纳米布沙漠,是一个凉快的沿海沙漠,它沿非洲西南海岸南北延伸2100多千米,在南回归线以北延伸了1000千米以上,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B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为世界重要的天然渔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南回归线以北延伸1000千米以上,主要受到( )
A. 暖流影响 B. 气压带、风带影响 C. 寒流影响 D. 季风洋流影响
25. 下列渔场与B处渔场成因相同的是( )
A. 北海道渔场 B. 秘鲁渔场 C. 北海渔场 D. 纽芬兰渔场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纳米布沙漠的西侧海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侧、大陆西岸,沿岸有向北流动的本格拉寒流经过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使得纳米布沙漠向南回归线以北延伸,C正确,A错误;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与沙漠形成有关,与沙漠延伸无关,B错误;季风洋流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这里是大西洋,不存在季风洋流,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渔场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侧海域,东南信风从非洲大陆吹向大西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其成因与秘鲁渔场成因类似,B正确;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均为寒暖流交汇形成的,AC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看,世界上有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冰冷海水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晨昏线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此时,太阳直射16°N。
(1)A、B、C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此时,三地白昼时长的长短关系是____。(此题用“>”“=”或“<”符号依次表示)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____。
(3)A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度,B地此时太阳位于____方位,C地的正午物体影子朝向____方位。
【答案】(1) ①. C>B>A(或AB>C(C (2) ①. 23时 ②. 1/8
(3) ①. 16 ②. 东南 ③. 正南
【解析】
【分析】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小问1详解】
赤道线速度最大,然后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A点位于极点线速度最小,B点位于极圈,线速度较小,C点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所以线速度大小关系为C>B>A,此时该极点附近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该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三地昼长关系为A>B>C。
【小问2详解】
由光照图可知,此时45°W地方时为12时,则135°E地方是为0时,则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0-1=23时,则180°地方是为0+3h=3时,根据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为180°的地方时比24可知,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1/8。
【小问3详解】
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图中西经度逆时针递减,所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该半球为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16°N,A地为90°N,则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90°-16°)=16°,B地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在日出,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日出于东北,B地太阳位于东北,C地位于赤道,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北,物体影子位于正南。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底平顶山是位于大洋底部呈孤立分布的、顶部截平的、高出海底很大高度的圆锥形体。它的基底往往是过去的火山,现在上部是珊瑚礁体,礁体厚度可达1500米,平顶山大多分布在太平洋中。图1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图2为其顶部的珊瑚礁景观。
(1)分别指出阶段海山上部(露出海面部分)岩石的岩石类型和阶段Ⅲ海山上部物质形成的地质作用。
(2)描述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答案】(1)岩石类型:喷出型岩浆岩。地质作用:生物沉积。
(2)首先是海底岩浆喷发形成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形成后,在地壳运动作用下,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海面以下,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慢慢发育成平顶火山,平顶火山形成后至今,平顶山顶部发育由珊瑚骨骼堆积形成的珊瑚礁。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图为材料,涉及岩石类型、地质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由题意可知,阶段I海山上部的岩石是属于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的,故为喷出型岩浆岩;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由题意可知,海底平顶山现在上部是珊瑚礁体,因此阶段Ⅲ海山上部物质形成的地质作用是生物沉积。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最先形成大洋中的火山体,即地下岩浆活动,岩浆沿管道喷出海平面,形成火山岛;由阶段Ⅱ图示可知,平顶海山与海平面齐平,故可知,随着地壳的下降,海山顶部与海平面齐平;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顶部逐渐被削平,没入海平面之下;最后平顶山顶部发育由珊瑚骨骼堆积形成的珊瑚礁。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1)指出S市的气候类型,并描述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2)分析S市夏季多雾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夏季气温高,S市西侧的太平洋和东侧的海湾蒸发量大,增加了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夏季该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该市西侧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就形成了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经纬图定位可知,S市位于北纬37°-38°之间,并且属于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小问2详解】
夏季气温高,这有利于水的蒸发。S市西侧靠近太平洋和东侧靠近海湾,这些水域的蒸发量较大,增加了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夏季该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这种气流下沉抑制了空气的上升运动,降低了湿空气的垂直运动能力,使得水汽难以扩散和稀释,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积聚。此外,S市西侧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当暖湿空气流经寒冷的下垫面,例如海洋表面的寒流,就会发生冷凝作用,形成雾。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流湖,湖中生长一定数量的淡水鱼类和海洋生物,湖面多风浪,冬季结冰。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明显。下图示意里海流域的位置。
(1)分析里海湖面多风浪原因。
(2)分析里海20世纪30~50年代水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3)判断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并分析原因。
【答案】(1)里海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大,而湖面对西风的摩擦力较小,因此湖面风浪大。
(2)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工农业发展迅猛,人口迅速增加,周围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里海水位明显下降。
(3)①湖区。里海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内陆地区,流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咸水湖;①湖区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适宜淡水鱼生长;①湖区纬度高,蒸发弱,盐度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里海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典型生物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结合纬度位置可知,里海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大,而湖面对西风的摩擦力较小,风速较大,受盛行风影响,因此湖面风浪大。
【小问2详解】
里海20世纪30~50年代水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入湖径流减小、耗水量增大角度分析。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工农业发展迅猛,人口迅速增加,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增加,周围河流用水量增大,耗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加之湖泊水分蒸发,导致里海水位明显下降。
【小问3详解】
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主要从水温、盐度等角度分析。里海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强,降水少,流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湖泊盐分积累,成为咸水湖;①湖区位于湖泊北部伏尔加河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受入湖径流影响,湖水盐度较低,河流也会带来一定的营养盐,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此外①湖区纬度高,蒸发弱,盐度低,适宜淡水鱼生长。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0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我国重点发展核能产业,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我国重点发展核能产业,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