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分层训练解密0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分层训练解密0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共9页。
解密0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A组 考点专练
考向一 宗法制
1.(2019·衡水金卷)甲骨文中有关求丰年和降雨的ト辞很多,但商王并非直接向他们心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商代( )
A.王权与神权结合 B.国事全部靠占卜
C.宗法观念已形成 D.祖先地位高于神
C【详解】求神的过程中借助祖先,说明商朝时期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故C项正确;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主要通过“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来体现,而材料侧重于强调祖先在商王处理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排除A项;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表明在商朝神的信仰地位是最高的,排除D项。
2.(2020·浙江镇海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皆任之天 而不参以人。所以求定而息宁也。”由此可见,西周统治者
A.以占卜决定继承者 B.奉行嫡长子继承制
C.严格官员身份等级 D.树立君主绝对权威
B【详解】文中意思是按照天命任命天子可以解决贵族之间争夺权力的问题,形成天子、诸侯的传世秩序……求得天下安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王国维对西周宗法制的解释,强调的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占卜”“官员身份等级,故AC两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西周实行宗法制稳固了统治,而非君主的权威,故D项错误。故选B。
3.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候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A.推动“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 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
C.扩大了宗法关系巩固了统治 D.加强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
C【详解】 材料“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形成了“甥舅之国”说明了宗法关系的扩大,巩固了统治,所以正确答案为C。“禹传子,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于夏朝,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周朝已经是奴隶社会的第二个朝代,当时没有部落贵族统治,所以B错误。君主专制开始于秦始皇,周天子时期尚未形成专制权力,D错误。
4.(2020·河北高三零模)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宗主赵盾在晚年将宗主之位让给异母弟赵括,后来爆发了赵氏宗主之争的“下官之难”(赵氏孤儿事件),赵盾之孙赵武重新夺回了宗主之位。这反映出当时
A.大宗小宗常被人为改变 B.社会剧烈变化礼崩乐坏
C.赵武是宗法制的捍卫者 D.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
B【详解】材料信息是,赵氏宗主赵盾将宗主之位让给异母弟,后来爆发争夺宗主的“下官之难”,赵盾之孙重新夺回宗主之位。这反映出春秋时期宗法制度严重破坏,即社会剧烈变化导致礼崩乐坏,故B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大宗和小宗的争夺,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赵武捍卫的是自己的宗主地位,而不是宗法制,故C错误;血缘关系依然是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故D错误。
5.(2020·九龙坡·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月考)在宗法制下,国人一方面对活着的长辈绝对的顺从、孝敬;另一方面对死去的先祖隆重祭祀,以祈求他们的保佑。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孝亲思想的强化 B.塑造了民族的基本精神
C.导致男权意识经久不衰 D.致使国人充满迷信思想
A【详解】由题意可知,中国的宗法制下注重对长辈和祖先的孝敬与恭顺,这明显有利于强化孝亲思想,故选A;仅根据孝亲无法体现民族基本精神的塑造,排除B;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说法有失偏颇,排除CD。
考向二 分封制
1.(2020·四川高三零模)史载:周襄王时期,戎人入侵,王室要求齐国救援,“齐令诸侯各发卒戍周”;周敬王时期,王室发生王子朝之乱,周天子征诸侯兵戍周,最终平定叛乱。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具有天下共主地位 B.分封制已走向崩溃
C.周王室有效控制了地方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A【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之下诸侯有出兵保护周天子的义务,这反映出周王具有天下共主地位,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诸侯的行为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走向崩溃,排除B;周王并没有很好地控制地方,排除C;礼乐征伐应自天子出,排除D。
2.(2020·河南高三月考)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 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 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仅新诸侯即位时盟誓,而且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周天子通过经常性的盟誓活动让诸侯宣誓效忠,目的是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C项符合题意;异姓诸侯不属于宗族内部,A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没有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排除B项;盟誓活动并不能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排除D项。
3.(2020·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周武王“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即纣之子武庚)治殷”,周成王封幼弟叔虞于唐地,派遣要员同往治理。这说明
A.中央集权官僚制深入地方封国 B.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必要条件
C.周天子可干预诸侯国内部事务 D.各诸侯的权力存在等级差别
C【详解】根据材料“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派遣要员同往治理”可知,周天子可以派人协助诸侯治理诸侯国,这说明周天子可以干预诸侯国内部事务,故选C项;周代尚未实行中央集权官僚制,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分封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各诸侯权力存在等级差别,故排除D项。
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D【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
5.(2020·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C【详解】根据材料,在分封制的推行过程中造成士、庶阶层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如此增强了地方离心力,从而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阐述的是分封制的内容和实施效果,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分封制下,导致统治者下层对家国的认识出现差别,一定程度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不利于周天子的王权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是关于分封制内容和效果,无法说明对贵族特权的弱化,故D项错误。故选C。
考向三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20·广东高三一模)据青铜器铭文和古文献记载,周代并不存在等级森严的五等爵制。畿内贵族兼做王官者多称“公”;畿外较大诸侯则称“侯”;“伯”本为贵族家长之称,后亦称一方诸侯之长;蛮夷之君多称“子”;“男”则为华夏小国诸侯之称。据此可知,周代
A.中央集权雏形已经显现 B.地方行政管理混乱低效
C.国家治理体系较为松散 D.贵族政治统治形式多样
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周代并不存在等级森严的五等爵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五等爵制情况比较复杂,且不太严格,说明周代国家治理体系较为松散,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央集权,A项错误;材料没有相关地方行政管理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五等爵制,无法体现贵族政治统治形式多样,D项错误。
2.(2019·洛阳调研)某学者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该学者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D【详解】材料未体现贵族等级特权,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诸侯的利益,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表明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照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制。这是在强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有利于强化王权,故D项正确。
3.(2019·山西孝义模拟)古代“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这说明中国在“领地国家”时期( )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C.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D.实现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对“领地国家”特征的描述可知,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指的是周代,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符合周代社会特征,故A项正确;周代确立的是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私有制,B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中“集权机制”说法错误,排除。
4.(2020·江苏淳辉高中高三月考)“家国同构”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某学者为此绘制了如下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血缘政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B.古代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儒家思想推动了宗法观念的产生 D.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D【详解】“家国同构”体现的是国家政治与宗法血缘关系的结合,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在内,“国”在外,因此可以反映出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故D项正确;血缘政治主要是在周代,排除A;材料与以人为本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儒学,排除C。
5.辟雍是周天子进行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调和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答案】D
【详解】从材料中的“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来看,辟雍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通过传递知识信仰,来增强文化上的认同感。故答案为D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集权政治,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血缘亲疏,排除C项。
B组 专题综合练
1.(2020·河南高三一模)《礼记·曲礼》云“无田禄者,不设祭器”;《苟子·礼论》亦云“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这主要强调西周
A.获取宗族统治权的前提 B.分封制度形成等级秩序
C.政治活动带有神秘色彩 D.君主专制源于宗族祭祀
A【详解】西周时期要设祭器、立宗庙的前提是要有田禄,不持手而食,而设祭器、立宗庙是获得宗族统治权的表现,由此可知强调了西周获取宗族统治权的前提,故选A;BCD项的内容由题意均无法说明,排除。
2.(2019·武汉测试)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A【详解】华夏民族源于黄帝部落,材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
3.(2020·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高三月考)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
A.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 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
C.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 D.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
C【详解】根据材料,古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从商代的“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特征发展到西周中期的“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从重神事向重人事发展,C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青铜礼器“装饰花纹”变化,不能说明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开始“衰退”,与青铜器的“功用”无关,更不能说明工官制度遭到了破坏,不再是父子相袭,ABD三项错误。
4.(2019·广西高考模拟)西周把嫡长子以外的诸子称为别子,规定“别子为祖”,让他们另外去建立一个宗族系统,使其与地位尊贵的嫡长子区别开来。其主要目的是
A.扩大周朝的疆域 B.保障皇位的世袭
C.确保周天子权威 D.实现“家国一体”
C【详解】把嫡长子以外的诸子称为别子,让他们另外去建立一个宗族系统,目的是防止“别子”威胁周天子的尊贵地位,以确保周天子的权威,故C项正确。“别子为祖”与周朝疆域无关,故A项错误。B项发生于秦朝以后,故B排除。D项说的是宗法制,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5.(2019·天津高考模拟)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 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
D【详解】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D正确;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上,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力水平,故A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予,故排除C。
6.(2020·江西高三二模)在《尚书·牧誓》中,武王指责商纣“乃惟四方之多罪迪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土,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周文王针对商纣王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周文王之法日:“有亡(奴隶逃亡),荒阅(大搜索并交还原主)。’所以得天下”由周文王之法可以看出
A.方国联盟整体仍然是大势所趋 B.有利于加强周的影响力向心力
C.武王与文王的做法具有一致性 D.由方国联盟开始转向中央集权
B【详解】由材料内容可知,商纣王暴虐,周文王则注重德行,由此取代商朝获得天下,说明周文王的德政有利于加强周的影响力和向心力,故选B;周代商后推行分封制,不再实行方国联盟,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周武王的做法,不能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排除C;周代也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排除D。故选B。
7.(2020·四川高三零模)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但大多未留传后世,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 这反映出
A.分封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日常生活中长期存在
C.君主专制带来封建家长制盛行 D.家谱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详解】根据材料“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家谱修撰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等信息可知,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家谱的修撰体现了血缘宗法观念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家谱的雏形在殷商时期已经存在说明宗法观念日常生活中长期存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家谱的编修,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家谱修撰的情况,反映了宗法观念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影响,C项错误;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表述为“优秀传统文化”,D项错误。
8.(2020·万载县第二中学高三一模)周朝的分封一方面是自上而下一一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王“非复诸候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据此可知分封制
A.逐渐颠覆了夏商的政治制度 B.推动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C.有利于巩固西周政权的统治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详解】根据“周王‘非复诸侯之长何为诸候之君’”等信息可知,周朝既实现了自上而下的逐级分封,是真正的臣属关系,且周天子既是诸侯之长,这种统治方式有利于巩固西周政权的统治,故选C项;题干强调周政治统治的加强,并未体现对夏商政治制度的颠覆,排除A项;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是在秦朝,题干反映的是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确立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排除D项。
9.(2020·甘肃高三二模)下表中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的记述,反映了“百姓”一词的词义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血缘重要性逐渐弱化 B.姓氏的作用完全丧
C.姓氏使用逐渐大众化 D.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
D【详解】表格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百姓”由贵族称谓到普通民众称谓的的演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故D正确;姓氏本身强调的是血缘的重要性,故A说法错误;“完全丧失”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姓氏使用逐渐大众化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本质,故C错误。
10.(2020·陕西西安中学高三其他模拟)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病,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把祝策藏在金滕之匮中。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成王大惧,开金滕之匮,知周公代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西周王位继承较混乱 B.西周政治具有神秘色彩
C.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 D.周公制礼作乐功绩卓著
C【详解】根据材料“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可知,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天人感应,即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说明王位继承,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西周政治的神秘色彩,故B错误;材料没有周公制礼作乐的信息,故D错误。
11.(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其他模拟)西周建立后,将商人的部族性的祖先神“上帝”,改变成与超越于任何族姓之上的至上神“天”,并将“天”作为整个天下的保护神。这一改造
A.导致了分封制度的破坏 B.强化了各个族群的家国认同
C.反映了宗法制度的衰落 D.促进了共同语言文字的形成
B【详解】商朝人是崇拜神灵的。不同部族神灵是不同的,因此西周将“天”作为超越任何族姓之上的至上神,并作为整个天下的保护神,这样天下所有的族群都有共同的神。原来各部族有不同的神灵,导致部族对政权认知不同,导致政权的不稳定,西周统一了“天”作为至上神,就强化了各个族群的国家认同,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宗法制,AC错误;统一至上神不能表示促进共同语言的形成,D错误。
12.(2020·四川泸县五中高三月考)《诗经・大雅》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尚书・召诺》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统治者也有意识地整编前代文献。“殷鉴”观念
A.推动了重史传统的形成 B.旨在强化对思想的控制
C.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延续 D.是对商文化传统的沿袭
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形成的“殷鉴”理念是为了吸取商亡的历史教训,并且整编文献,推动了重史传统的形成,故A项正确;B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贵族政治的延续依靠宗法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殷鉴”理念是要反思殷商之失,D项表述错误。
13.(2019·利川市第五中学高一期中)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B【详解】材料首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故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提及抵御外族的问题,排除A;材料不单单在强调政权如何统治的问题,也强调了宗族内部应如何相处的问题,排除C;D项只看到了诸侯应履行的义务,过于片面,排除。
14.(2020·福建龙海二中高三开学考试)下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
主要记述
引文出处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表记》
“天裴忱辞,其考我民。”
《尚书 大诰》
“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
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 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
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 D.古人对天的认知已趋于理性
C【详解】材料“先鬼而后礼”意为重鬼神而轻视礼仪,“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意为人民是神的主人,所以圣明的帝王都是先治理好人民而后才致力于神灵,通过材料翻译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由最先强调“神”和“天”的作用,转而重视“圣王”和“民”,体现了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由最先强调“神”“天”的作用,转而重视“圣王”“民”,体现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神权政治衰落,关注人的作用的世俗政治不断加强,体现了这时期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没有强调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没有强调神权和王权的结合,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先秦时期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不能表述为古人对天的认知已趋向理性,D项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10 古代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认为,《法学阶梯》中曾说,《十二铜表法》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练解密0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分层训练解密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