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后·训练提升
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在夜间活动,大部分分布在亚洲的高山雪线附近陡峻的山地,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中外学者考察发现,我国的雪豹活动区域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重合概率只有25%。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雪豹分布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雪豹在我国西部能够广泛分布和生存的自然原因是该区域( )
A.气候干燥
B.人类活动少
C.天敌极少
D.草类茂盛
2.针对青藏高原雪豹活动的区域,分析保护雪豹的有效措施有( )
①猎捕后人工喂养 ②建立青藏高原雪豹自然保护区 ③禁止在雪豹分布区放牧 ④动员当地群众参与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雪豹抗寒且攀岩能力极强,我国西部地形陡峭,气候严寒,有广阔的雪域高原;饮水条件优越,冰川广布;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活动少不属于自然条件。第2题,保护雪豹首先要保护其生存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再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当地群众参与保护,但不能禁止雪豹分布区居民的正常经济活动,猎捕后喂养更不可取。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近年来,我国在东北开展了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大量湿地进行保护。读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完成3~4题。
3.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4.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沼泽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水环境、生物环境和大气环境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资源分类来看,湿地属于土地资源。第4题,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森林植被。
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位于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呈现: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6年,麦地卡湿地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嘉黎县及麦地卡湿地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
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
D.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
6.与三江平原相比,麦地卡湿地的突出作用是( )
A.保持水土
B.调节气候
C.物种基因库
D.候鸟越冬地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嘉黎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西南风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带到此处,形成丰富的降水,使森林带向高处延伸到积雪带附近,从而形成“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的景观。第6题,麦地卡湿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落差大,湿地可以固土保水;三江平原地处平原地区,落差小,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如图)。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千克的新鲜草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和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人为破坏,变成“生态孤岛”;同时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形成人象混居现象。野象伤人、偷食庄稼、踩踏房屋、攻击牲畜家禽等情况时有发生,人象矛盾突出。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原因。
(3)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答案(1)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碎片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
(3)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濒危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解析该题以云南亚洲象栖息地变化为背景,考查人地协调发展。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到2014年分布范围减小并且出现碎片化,故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是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人为破坏,变成“生态孤岛”,故“生态孤岛”的演变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有关。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第(3)题,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同时保护亚洲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濒危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测试题,共6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巩固练习,共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复习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