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5常见的化学反应
展开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5常见的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三碘化氮()轻轻一碰就产生紫色蒸气,常用于特效表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学校开展的逃生演习画面,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序跑向操场。据图可知,此次演习针对的是( )
A.寒潮 B.火灾 C.台风 D.泥石流
3.(2022·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如图),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
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
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
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4.(2022·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用火法炼硫,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S2FeS+S。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6.(2022·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 。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7.(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可燃空气的质量为,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
8.(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工业上常用碳酸镁矿石(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硫酸镁。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制备流程如图。
温度(oC)
60
80
90
100
硫酸镁溶解度(克)
54.6
55.8
52.9
50.4
(1)用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需要水 千克;
(2)小明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镁晶体,将碳酸镁矿石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中含有硫酸。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他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外,实验中还要通过测量获取哪两个数据,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 ;(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90 oC,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观察到晶体快速析出。其原因可能是 。
三、简答题
9.(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人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利用传感器记录160秒内瓶内气压变化。用等质量的铁和锌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
(2)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 (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
10.(2022·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浪费。小明分别取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进行A、B、C三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算得盐酸利用率如表(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盐酸利用率与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组别
A
B
C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
14.6%
21.9%
盐酸利用率
82.5%
81.5%
72.1%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c组在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2)小明用400克盐酸进行A组实验,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约多少升? (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3)实验中,小明想在10分钟内制取10升二氧化碳气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哪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11.(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 ;(例举一个)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48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多少克 ?
(3)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其内部气体路径如图所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说明理由: 。
四、探究题
12.(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克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1)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 ;(例举一个)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若用2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克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 秒。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
2.B
【详解】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和霜冻等,且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链复杂,极易导致次生、衍生灾害,图中演习不是应对寒潮,A错误;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火灾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序离开,B正确;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避难场所一般选择较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图中演习不是应对台风,C错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迅速跑到开阔地带,防止被泥石流冲击、埋压,D错误;故选B。
3.C
【详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所以,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木材充分燃烧。而可燃物的着火点、导热性一般是不变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
5.C
【详解】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6. 2Mg+O22MgO 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a+d=b+c/a+d=m/b+c=m
【详解】(1)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Mg+O22MgO。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由甲图可知,产氧药块产生的氧气和氯气,通过试剂X后,只有氧气排出,可推测图甲中试剂X能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故填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生成气体的质量即为固体减少的质量,由图乙可知,m点表示未反应时固体的质量,即反应前氯酸钠的质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m减少的质量即生成气体的质量,因此关系式有a+d=b+c或a+d=m或b+c=m,故填a+d=b+c或a+d=m或b+c=m。
7. 水蒸气 氢气
【详解】(1)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气体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该气体含有氢元素,故该气体为氢气。
(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中氧元素质量加上可燃空气的质量等于生成水的质量,所以可得: 。
8. 1350 刚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再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且溶剂快速蒸发
【详解】(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可得
x=1350kg。
(2)往硫酸镁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有白色沉淀硫酸镁生成,所以为了计算溶液中稀硫酸和硫酸镁的质量,所以需要知道氢氧化钠在两个反应中的用量,所以需要知道:刚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再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3)因为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且溶剂快速蒸发,所以有大量晶体析出。
9. 相同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时增大的气压比铁大 设需要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
x=1.46g,
稀盐酸溶液质量,
答:需要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克。 0~40秒,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气压快速增大;40~80秒,温度降低,气压下降
【详解】(1)分析图乙可知,相同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时增大的气压比铁大,说明锌比铁活动性强;
(2)见解析;
(3)分析图乙数据可知:0~40秒,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气压快速增大;40~80秒,温度降低,气压下降。
10.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导致反应快速变慢 解:参加反应的稀盐酸溶质质量=400克×7.3%×82.5%=24.09克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x=14.52g
二氧化碳的体积==7.26L
答: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7.26升。 选B,由图像可知,B前10分钟反应快慢适中,盐酸利用率较高,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体积大于1升,能满足十分钟内收集10升二氧化碳
【详解】(1)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导致反应快速变慢,故填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导致反应快速变慢。
(2)见答案
(3)由图像可知,B前10分钟反应快慢适中,盐酸利用率较高,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体积大于1升,能满足十分钟内收集10升二氧化碳,因此选B,故填选B,由图像可知,B前10分钟反应快慢适中,盐酸利用率较高,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体积大于1升,能满足十分钟内收集10升二氧化碳。
11.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 设得到48克氧气需要超氧化钾的质量为,
g
制氧剂质量为:。
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的质量为177.5克 甲合理,因为水汽能快速与制氧剂接触,且呼气和吸气时水汽都有机会与制氧剂反应,水汽利用率高
【详解】(1)制氧剂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故还需要知道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
(2)解析见答案。
(3)甲合理,水汽能快速与制氧剂接触,且呼气和吸气时水汽都有机会与制氧剂反应,水汽利用率高。
12. 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膨胀,体积变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100(只要时间不超过150秒即可)
【详解】(1)因为烧瓶中空气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膨胀,体积变大,影响实验结果。
(2)由图乙的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3)由乙图可知,苹果质量为6g时,产生气体速率为0.04毫升/秒,所以其所需时间为6毫升0.04毫升/秒=150s,加入反应物量变大,提高反应速率,所以其收集时间小于150s,因此可以推断为100s。(只要时间不超过150秒即可)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7电和磁、波: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7电和磁、波,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4物质的结构: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4物质的结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