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江油中学2021级高二下期6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概略地说,大约中唐之前,人们甲班乙马,宋以后,人们劣固优迁。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中古中国是个贵族社会,典雅渊懿的《汉书》符合贵族阶层爱好骈文的审美口味。唐以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地位因此快速上升。这个解释之外,胡宝国增加了史学内在理路的解释:这和史学从“重叙述”走向“重解释”的变化有关,《史记》贯穿了对历史的某种解释,当宋代以后人们逐渐重视历史解释的时候,《史记》自然就受到了推崇。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韩愈对《史记》推崇备至,他本人“雄深雅健”的风格也和司马迁一脉相承。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越过六朝的骈文时代,回到司马迁时代,以《史记》为古文典范,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复兴与地位提升。不过,精英人物在鉴赏品位上的引领固然重要,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则是文化变迁之基础,两者互动合拍才使某种品位成为主流阶层的文化标识。
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就是“据后以论前”,按历史哲学家阿瑟·丹托的看法,历史评论都是“据后以论前”的:立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不断修正对前面发生事情的评价。当这个历史叙述不断延展,每一次加入新著作,都会使得已经在这段历史中的原有经典著作挪动位置——哪怕是一点点的挪动。胡宝国说:“宋代史家有追求会通的风气……他们从会通的角度看《史记》,自然会给司马迁以很高的评价。”到唐初为止,除《史记》之外,可以说还没有一部成功的通史,到唐宋后出现“三通”、《资治通鉴》等出色的通史著作,长于会通的《史记》随之更受重视;后世纪传体越是蓬勃发展,纪传体鼻祖《史记》的地位自然会越来越高。
《汉书》从来不是一本单纯的历史著作,它的背后有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强盛的大一统王朝的加持。在班固看来,唐虞三代之所以能扬名后世,是因为有典籍记载其成功。从班固这个自我定位来看,《汉书》如同记载上古尧舜之事的《尧典》一样,是一个朝代的记功碑。一个王朝和一本史著相得益彰,这一情形在渗透着强烈批判精神的《史记》上是不存在的。中国历史至唐宋走出了一新境,到隋唐中国重归统一强盛,此后宋元明清诸王朝加入历史,足够长的历史就给人们呈现了更多的可能。对唐之后的人来说,可以羡汉也可以慕唐,还可以推赵宋,汉朝作为“典范王朝”的意义在人们心中因为唐宋等朝代的出现不再具有唯一性,《汉书》价值的下降某种程度上与此不无关联。
《史记》本为私书而《汉书》实为官书。《史记》称得上是古代最富有个人色彩的史书。班固在宫廷直接监控下以“官督私撰”的方式完成前汉兴亡史,书成之后又得到朝廷推广,成了历代封建王朝编纂官方史学的前驱。《史记》虽列正史之首,列朝统治者心中的正史范本显然是《汉书》而不是《史记》。唐朝后陈陈相因,益发衬出作为私人修史的《史记》的独立精神和个性风采。
(节选自章益国《“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但中唐之前人们喜欢《汉书》,中唐之后人们则更喜欢《史记》。
B. 社会阶层结构影响文化变迁,随着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符合贵族审美的《汉书》地位下降。
C. 与《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不同,《汉书》有典范王朝的加持,《汉书》与汉朝历史相互成就。
D. 与《史记》不同,班固《汉书》的定位是王朝的记功碑,因而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介绍现象,再提出问题,然后纵向展开论证,符合认知的逻辑。
B. 文章介绍阿瑟·丹托“据后以论前”的观点,有助于在历史叙述中理解“史升汉降”。
C. 第三段引用胡宝国的观点,论证了《史记》长于会通的特点推动了其历史地位的提升。
D. 文章举出班固《汉书》创作和推广的史实,是为了说明《汉书》不是私书而是官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英人物在鉴赏品位的引领或某种主流文化品位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迷信精英人物作用。
B. 据历史学“据后以论前”的观点,《史记》以后的每部新历史著作都会使《史记》地位越来越高。
C. 在寻求历史解释、建构史家批判精神、研究唐朝古文运动上,《史记》有比《汉书》更大价值。
D. 梁启超把司马迁称为“史界太祖”,而以“作俑”之词加于班固,可以支撑“史升汉降”的观点。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中唐之前人们喜欢《汉书》,中唐之后人们则更喜欢《史记》”错,原文是“大约中唐之前,人们甲班乙马,宋以后,人们劣固优迁”。
C.“《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说法错误,原文“《史记》为古文典范”说明其还有文学价值。
D.因果关系以偏概全。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除班固对《汉书》的定位是王朝的记功碑,还有“官督私撰”的方式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纵向展开论证,符合认知的逻辑”错误,原文是横向展开原因分析。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都会使《史记》地位越来越高”有误,原文是“挪动位置”,不一定是提高,也可能是下降。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
中华读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您为教师和学生编选、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著作也出版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阅读?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真正的爱书者,他们把读书作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有事功的阅读,但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读。金圣叹所言“雪夜围炉读禁书”,就是“私密阅读”特有的享受吧,那真是读书的妙境。周作人也说“书房是不可示人的”,因为一看你读些什么,就知道斤两了。这有点幽默,但读书的确是“很个人”甚至私密的事情。
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开个书单,推荐一些经典,有些引导,也有必要,只是不宜强制。孩子也有他们的“私密”,应容许有阅读的自由。中小学语文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凡是书单指定的,孩子不一定喜欢。经典与学生有隔膜,本来就不容易读,若又当作任务,有种种外加的“规定动作”,甚至处处指向考试,那就煞风景了。
既然“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即使指定阅读范围,也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容许读一些“闲书”。
人各有各的爱好,并非所有人都爱读书的。而真正的爱书人,不会随波逐流,不是哪些书走红就读哪些,他们选书总是有自己的喜好,有独立的眼光,阅读对他们是一种观望世界、涵养性情、安放灵魂的方式。
中华读书报: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您上中学后还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阅读吗?
温儒敏:作业太多的确是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双减”。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有拖延症。现在的孩子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大,但他们还是比父辈幸福多了。若要比较,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机会和诱惑,比较单纯,读书也就有较多的时间和自由。时代不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恼。
中华读书报:您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
温儒敏:大约上初中时,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拜伦、雪莱、聂鲁达、惠特曼等,都找来读。我还是艾青的粉丝,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艾琳”。我自己也模仿着写诗,给《少年时代》《红领巾》等少儿杂志投稿。正是自由阅读充实了我的灵魂,伴随我挺过了艰难的饥饿年代。
高中我就离开小镇上的家,到县城上学了。那时高中生不多,上大学的更少,我参加高考的1964年,全国才几十万考生,录取率也非常低。我的备考不是刷题(也找不到往年的考题),而是拓宽视野,读一些比较深的书。如王力的《古代汉语》、杨伯峻的《文言语法》,都过了一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也选读了部分。这些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高考,却又不限于应考,毫无疑问对于我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读书有兴趣了,一天不读就不习惯,我高中时期的阅读面是比较广的。不光读文学,也读其他方面的书,如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史之类。
高中时期,我对于书的确有种崇仰之心,还喜欢读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读外国的书,理论的书,甚至还读过康德,读过天文学。天文学对我影响大,改变了我的时空观,甚至还想过要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也不太懂,但高中生的我就有意找来读。这是什么心理?是一种“喜欢读书”的象征吧,一种上进的力。
中华读书报:几十年与书为伴,反复读的书有哪些?
温儒敏:鲁迅的书读得最多,这跟我从事文学史研究有关。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这和读一些学问家的概论和历史著作之类,是不一样的,功能和感觉都不一样。
中华读书报:请您选择三本书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
温儒敏:到无人岛,多么艰难,如何活下去都有问题,还怎么读书?当然,在那样的情形下,我可能也会回想《红楼梦》中那些有关“色空”的哲理性的描写。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儒敏先生引用金圣叹和周作人的话都是为了证明读书是“很个人”的事情。
B. 温儒敏先生认为“双减”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
C. 温儒敏先生在高中阶段的阅读面比较广泛,其阅读的目的不只是高考应考。
D. 温儒敏先生在回答最后一个假设状况的提问时,引出了他的个人阅读偏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持人针对教育热门话题“阅读”,联系现实和访谈对象的读书观点进行提问。
B. 对主持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访者都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C. 访谈的内容不仅关注到了前人的阅读经验,也关注到中小学阅读的现实问题。
D. 受访者是统编教材总主编,但答问时并没有运用专业术语,多是深入浅出。
6. 结合温儒敏的个人经历,简要概括“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4. B 5. B
6. ①初中阶段:喜欢诗歌,大量阅读诗歌,并投稿。
②高中阶段:为拓展视野,读一些比较深的书,阅读面比较广。
③成年阶段:反复阅读鲁迅的书;喜欢《红楼梦》中有关“色空”的哲理性描写。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温儒敏先生认为‘双减’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错误。“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有拖延症”,文本并没有建立“双减”和“兴趣”之间的关系。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 “受访者都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错,受访者并没有都结合自己的经历做出回答,如“您上中学后还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阅读吗?”就没有正面回答;其中部分回答,如“您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只是结合自己的体会。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由“大约上初中时,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拜伦、雪莱、聂鲁达、惠特曼等,都找来读。我还是艾青的粉丝,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艾琳”。我自己也模仿着写诗,给《少年时代》《红领巾》等少儿杂志投稿”可知,初中阶段:喜欢诗歌,大量阅读诗歌,并投稿。
由“我高中时期的阅读面是比较广的。不光读文学,也读其他方面的书,如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史之类”“高中时期,我对于书的确有种崇仰之心,还喜欢读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读外国的书,理论的书,甚至还读过康德,读过天文学”可知,高中阶段:为拓展视野,读一些比较深的书,阅读面比较广。
由“鲁迅的书读得最多,这跟我从事文学史研究有关”“在那样的情形下,我可能也会回想《红楼梦》中那些有关‘色空’的哲理性的描写”可知,成年阶段:反复阅读鲁迅的书;喜欢《红楼梦》中有关“色空”的哲理性描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龟背山[注]
张海龙
一天上午,我在房间整理月度体系报表。老孔敲门进来,一脸凝重。我知道老孔有事,放下手头的活。老孔拿起桌上的烟,点着吸了一口,说:“船长,三管轮这次回国内港口休假,你知道船上谁想接任吗?”我摇头。老孔说:“机工程然,昨晚和我讲,他上船前,已经拿到了三管轮证书,希望这次能给他机会提职接任。”程然我了解,全船最胖的一位,二百多斤,肉厚体憨,胖得小眼睛总睁不开似的,平时话少,碰了面多是嘿嘿一笑。我试问:“程然业务怎么样?能否担起来?”老孔叹息一声:“这是最头疼的,人胖也懒,平时迷迷糊糊,我昨晚问了他有关三管轮负责的机器设备检修保养程序,只知皮毛而已啊。”我接过话头:“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毕竟这是工作,不是人情。”面对我的严肃,老孔一笑:“船长,这个我能分得清,关键程然后来说起他的家里状况,你也听听,帮我拿个主意吧。”
“农村的,从小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侍弄几亩地,照料他和妹妹。程然初三那年,父亲高空作业突然坠地,伤及腰椎,回家卧养后,不能再干重活,生活沉重的担子几乎都压在母亲的肩上。还好程然比较争气,考进一所海运专科学校,毕业后上船做机工,开始挣钱分担母亲的重担。后来程然考取了三管轮证书,为了找一份三管轮职务的工作,嘴笨人憨的程然还被黑中介胡乱承诺黑去了五千元钱。”老孔说到这里,把茶几口喝尽,接着说,“船长,你知道吗?其实这些也没打动我,每个人提职都要经历些,付出些,或多或少,因人而异。程然后来说,他是家中的骄傲,每月邮寄回家里的工资,都会让父母骄傲欢喜一番。尤其他妹妹,十六岁了,更是又蹦又跳,可怜的是,妹妹小时候高烧几天几夜,医治晚了,烧坏了脑袋。妹妹很崇拜哥哥,因为哥哥每次回来都很威风,买好多好吃的,带她买喜欢的新衣服。程然最后哭着和我说,他知道自己笨,但他不想让妈妈和妹妹伤心,接班后,他会努力的!”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程然贫寒的家境显然惊到我了,没想到他肥胖的身躯下面还拖着这么一串沉重的脚链。我和老孔一同叹息,我建议:“既然这种情况,咱们应该帮帮他,别让他家中这根顶梁柱塌了!可怜的家庭!”老孔赞同我的想法,说他纠结了一个晚上,考虑还是和我说说,看看怎么办才好。
我和老孔商议后,老孔决定回国前这段时间,重点强化一下程然的业务。老孔调整值班安排,让程然跟着现任三管轮一班,嘱托三管轮重点教他熟悉业务,三天后现场考核。
七月的南海风平浪静,温热潮湿,货轮在似绸缎般的水面上悠然前进。早饭后,老孔告知我,上午安排程然进行应急消防泵检修,进行实践考核,看看有没有进步吧!
临近11点,老孔满脸汗直接推门进来。工作服也没换,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顺手抓出一支香烟,点燃深吸,喷吐的烟雾中憋着一连串的叹气。我轻问:“怎样?”老孔凝重着脸,接连摇头。我给老孔倒杯凉茶,老孔一口饮尽,说:“不行啊,业务理论程序勉强凑合,实际动手检修不知从哪里下手。只会把螺丝、端盖卸下来,后续就是傻站在旁边不知该干什么,三管轮手把手一步一环节演练,让他再重复一遍,他也弄不明白,最后自己都乱套了。唉!”我也跟着叹气:“怎么办?”老孔看看我,没有回答。我知道老孔在纠结什么。于理,程然根本达不到提职要求;于情,提职程然,先要履行公司要求的提职程序,部门长老孔要写个推荐报告,写上推荐理由及评语。这个让老孔很头疼,如果提职程然,老孔需要编造理由和评语。
老孔纠结了几天几夜,还是迫于造假终究是不好的,对程然的业务水平实在不放心,决定不推荐程然,让公司另安排船员来接替三管轮。决定是老孔自己下的,老孔不快乐,整天闷着脸,提不起神,做了好似见不得人的亏心事。程然知道消息后,更是低垂个硕大的头颅,除了值班,看不见人影。
距离目的港青岛港还有一周的航程。程然轻轻敲开老孔的门,递上一份休假申请。老孔递给我时,我有些意外老孔的憔悴,老孔眼睛通红,醉酒熬夜一脸疲惫。我不知该劝说些什么,只有陪着老孔抽烟喝茶。船在青岛港停靠好,接班船员也上来了。一番交接忙碌完毕,程然背着鼓囊囊的包裹来和我道别。我握着那只粗大厚实的手掌,用力摇摇,又嘱托鼓励一番。程然嘿嘿一笑,说声谢谢后去了老孔房间。老孔房间烟雾缭绕,老孔嗓音嘶哑,拉着程然的手坐下,安慰叮嘱一番又往包裹里硬塞进两条烟。
程然走了,似乎带走了老孔的魂儿。老孔没事就窝在房间里,窝在烟雾中。我看着憔悴的老孔心疼,晚饭时,我把老孔喊至房间,准备了盘肠、咸鸭蛋、花生米,几罐啤酒。菜吃得少,冰镇啤酒下得很快,老孔面色开始泛红,紧蹙的额头纹慢慢蓄满酒意,舒展开来。我们乘兴又喝了几杯。临尾,一直避讳不谈的程然还是出现了。我坦言:“老孔,你不要多虑,程然的事不怨你。你好好想一想,这次没提职,可能帮了他;提了职,反而害了他。”老孔疑惑地看着我。我继续说:“假如程然这次提职,你可以帮扶着走下去。等你休假了,新轮机长来了,一旦发现程然根本不能胜任三管轮职务,很可能一个报告把他炒下去,那样程然后续会更槽糕,虽然这次没提他,程然只要记住这次教训,回去后,肯定会用心钻研三管轮业务知识,相信再上船,一定会有大进步的。”老孔感激地望着我,说:“船长,你真的认为我这次是在帮他吗?”我很肯定地点着头:“是的,老孔,这次没提成,绝不是害他,欲速则不达嘛!”老孔眉头一展,低头呵呵笑了,自言自语:“原来我没有耽误他啊!没有耽误……他啊……”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单手捂面,老孔哭了。
后来听船上的人说,程然后来再上船,似乎变了个人,瘦了几十斤,在船上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下班了也窝在机舱里给修理机器的打个下手。半年后程然被提职三管轮,一直做到完成合同期才休假。
【注】龟背山:位于贵州省黔南,本文比喻压力大。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然人胖也懒,业务不过关,但他富有家庭责任感,把每月的工资寄回家里,努力支撑着一个贫寒的家庭。
B. 老孔虽是个热心肠的人,但原则性强。程然业务水平不过关,老孔虽然同情他的处境,但最后还是没提拔他。
C. “我”富有爱心和智慧,在了解程然的家庭情况后想办法帮助程然,见老孔状态不好便约他到家里喝酒解闷,劝慰老孔。
D. 程然没有被提拔为三管轮,受到沉重打击,后来他用心钻研,业务能力突飞猛进,考核名列前茅,终于被提职三管轮。
8.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 在程然被提职三管轮的事件中,老孔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我”支持老孔帮助程然,衬托了老孔热心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形象。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见证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
③“我”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安慰、劝导让老孔释放了内心的压力。
④小说以“我”为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9. ①犹豫纠结:在要不要提拔程然这件事上,老孔感到犹豫纠结。程然在业务考核中不过关,老孔为此感到失望,心情沉重,再次陷入纠结之中。
②内心苦闷,难受、自责老孔决定不提拔程然,他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内心苦闷。程然休假后,老孔心里更加难受、自责,整个人憔悴又疲惫。
③解开心结,感到宽慰。在船长的开导下,老孔解开心结,感到宽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业务能力突飞猛进,考核名列前茅”错误,原文只说程然半年后被提职三管轮,一直做到完成合同期才休假,未提及“业务能力突飞猛进,考核名列前茅”。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作用的能力。
原文“我和老孔一同叹息,我建议:‘既然这种情况,咱们应该帮帮他,别让他家中这根顶梁柱塌了!可怜的家庭’”,通过“我”的建议可知,“我”支持老孔帮助程然,衬托了老孔热心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形象。
文章先从老孔告诉“我”机工程然希望这次能给他机会提职接任三管轮、“我”支持老孔给程然机会、考核后老孔告诉“我”他内心的纠结到程然走后“我”对老孔的安慰,“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见证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
原文“老孔,你不要多虑,程然的事不怨你。你好好想一想,这次没提职,可能帮了他;提了职,反而害了他”“假如程然这次提职,你可以帮扶着走下去。……虽然这次没提他,程然只要记住这次教训,回去后,肯定会用心钻研三管轮业务知识,相信再上船,一定会有大进步的”“是的,老孔,这次没提成,绝不是害他,欲速则不达嘛!”,“我”的安慰、劝导让老孔从疑惑、感激、呵呵笑乃至单手捂面哭,释放了内心的压力,“我”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老孔称呼“我”为船长,多次和“我”交流程然的事,表明“我”是其中的一员,小说以“我”为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原文“船长,这个我能分得清,关键程然后来说起他的家里状况,你也听听,帮我拿个主意吧”“老孔赞同我的想法,说他纠结了一个晚上,考虑还是和我说说,看看怎么办才好”,在要不要提拔程然这件事上,老孔先是因为程然业务不熟,但其家庭又很困难感到犹豫纠结;原文“不行啊,业务理论程序勉强凑合,实际动手检修不知从哪里下手。……三管轮手把手一步一环节演练,让他再重复一遍,他也弄不明白,最后自己都乱套了”,程然在业务考核中不过关,老孔为此感到失望,心情沉重,再次陷入纠结之中。
原文“老孔纠结了几天几夜,还是迫于造假终究是不好的,对程然的业务水平实在不放心,决定不推荐程然”,老孔决定不提拔程然,他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内心苦闷;原文“程然走了,似乎带走了老孔的魂儿。老孔没事就窝在房间里,窝在烟雾中。我看着憔悴的老孔心疼……”,程然休假后,老孔心里更加难受、自责,整个人憔悴又疲惫。
原文“是的,老孔,这次没提成,绝不是害他,欲速则不达嘛!”,在船长的开导下,老孔眉头一展,解开心结,感到宽慰。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秀才。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出为豫章太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采女:宫女。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B.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C.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与《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征”含义相同。
B. 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近郊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 “车驾幸广成校猎”中“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中的“幸”含义相同。
D. “乃益人围之数十重”中的“益”,与《苏武传》“武益愈”中的“益”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蕃反对讨贼,痛斥官吏暴虐。山贼作乱,公卿力主兴兵征讨,陈蕃严厉驳斥,认为祸根是官吏贪污暴虐,若挑选奉公爱民的官吏,山贼可不战而平。
B. 陈蕃直言规劝,指出桓帝过失。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指出桓帝在非祭祀时节游猎,实为放纵无度。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
C. 陈蕃不贪名位,一心尽忠国事。当陈蕃被晋封高阳乡侯、赏赐封地时,他一再上书推让,最终没有受封;和窦武等任用贤士,给天下之土带来国家太平的希望。
D. 陈蕃嫉恶如仇,事败壮烈赴死。陈蕃憎恨宦官与灵帝乳母勾结,谄媚太后,多行贪虐,与窦武密谋剪除曹节等人;事败后,陈蕃仗剑闯宫,怒叱王甫,被害身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可意译为: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
(2)(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
“诣”意为到、拜访,“蕃”作“诣”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C。
“使者”应为“诈求谒”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故应在“使者”前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C.错误,含义不同。“车驾幸广成校猎”中“幸”,指君王到某处。句意: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中的“幸”,宠幸。句意:而您被赵王宠幸。
D.“乃益人围之数十重”中的“益”,增加。句意: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武益愈”中的“益”,逐渐。句意:苏武的伤势逐渐痊愈。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范围扩大。从原文“‘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可知,“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的进谏被帝采纳了。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比年”,连年;“收敛”,征税;“聊”,依赖;“生活”,生存。
(2)“典”,掌管;“权富”,权贵富豪;“谮诉”,诬陷控告;“坐”,因……获罪。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被征召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渐渐得到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研究要派军队去打,皇帝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辨驳,说:“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吗?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盗贼自然可以平息啊!”被外放为豫章太守。升任大鸿胪,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升任光禄勋。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宫内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内侍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受赏,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然而宫女数千,吃肉穿绸,您应采访得失,择忠从善,使奖赏处罚,各有主管。”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有助祭祀,用来敦孝敬之情。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上书后没有被采纳。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灵帝即皇位后,封陈蕃为高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陈蕃和大将军窦武,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而他们大都贪婪暴虐。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陈蕃拔剑大声喝叱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捉了陈蕃。当天被害。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为官数十载,因主战被排斥,此词作于词人请辞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沉累:指屈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 “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漂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运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 “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的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 结尾“回首”两句,引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文辞,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15. 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宦海漂泊的倦意:“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两句写湖海倦游,如今乘舟而归,表达了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
②家国理想难以实现的幽怨:“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不能实现理想的辛酸悲苦之情。
③对政治清明的期盼:“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两句,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词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运用比喻手法”错误。“西风”不能“送我”,此处是将“西风”拟人化了,应该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开头“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是说“疲倦于湖海飘泊的生活,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词人从自身遭际落笔,联系注释①“为官数十载,因主战被排斥,此词作于词人请辞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可知,抒发词人多年宦海浮沉、怀才不遇而今欲归休的感慨。
下片接着写雄美之景,并由此联想到屈原的离忧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哀愁。其中,“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是说“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抒发离忧之情”,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可吊,因为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词人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自己怀有才干而不能实现家国理想的辛酸悲苦之情。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是说“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词人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中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感伤。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对英雄追慕转向对自身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天气是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描写对象,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______”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天气的变化无常;在《醉花阴》中“_______”描写从早到晚的阴沉天气使人难捱。
【答案】 ①. 倩何人唤取 ②. 红巾翠袖 ③. 搵英雄泪 ④. 多情应笑我 ⑤. 早生华发 ⑥. 乍暖还寒时候 ⑦. 薄雾浓云愁永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倩、搵、华、乍、薄。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狂飙》是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为背景的电视剧,反映现实的深度和锐度______________。该剧自播出以来,口碑与热度一路“狂飙”。《狂飙》为何能一路“狂飙”?这缘于悬念不断的高能剧情,缘于演技派间的精彩飙戏,缘于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露。
剧中,引起人们内心强烈共鸣并______________的是热血、正直、坚守本心的刑警安欣这个角色。他的遭遇看得观众心脏“狂飙”:______________的犯罪团伙、极度危险的亡命之徒,是安欣天天打交道的对象;时时短兵相接、处处以命相搏,是安欣工作的日常写照。无论安欣被边缘化、被打压,但仍然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一次次挖出隐秘的犯罪链,厘清罪恶的“保护伞”。他总在看不见的地方______________,守护着百姓看得见的平安。
安欣取材于多个真实原型,是万千英雄干警的缩影。现实生活中,正是有了成千上万名热血正义的“安欣”,老百姓的日子才能安心。电视剧《狂飙》的出圈,正是老百姓对扫黑干警的又一次告白和致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所未有 大快人心 罄竹难书 首当其冲
B. 空前绝后 大快人心 穷凶极恶 冲锋陷阵
C. 空前绝后 深入人心 罄竹难书 首当其冲
D. 前所未有 深入人心 穷凶极恶 冲锋陷阵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安欣被边缘化、被打压,但仍然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一次次挖出隐秘的犯罪链,厘清罪恶的“保护伞”。
B. 安欣虽然被边缘化、被打压,但仍然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一次次厘清隐秘的犯罪链,挖出罪恶的“保护伞”。
C. 安欣无论被边缘化、被打压,但仍然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一次次挖出隐秘的犯罪链,厘清罪恶的“保护伞”。
D. 无论安欣被边缘化、被打压,但仍然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一次次厘清隐秘的犯罪链,挖出罪恶的“保护伞”。
19. 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7. D 18. B
19. 设问:以“为何”发问,从三个角度作回答,引发人们对《狂飙》一路“狂飙”原因的追问,强化表达意味。
排比:用三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层层深入,多角度说明了电视剧《狂飙》成功的原因。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前所未有, 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狂飙》反映现实的深度和锐度超越以往作品,但不代表以后没有更好的作品,应选“前所未有”。
深入人心,深深地进入到人们的心里。指已经被多数人深深地理解、信仰和拥护。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使人感到非常痛快。语境说的是安欣这个角色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拥护,应选“深入人心”。
罄竹难书,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穷凶极恶,极端残暴凶恶。语境修饰犯罪团伙、亡命之徒,应选“穷凶极恶”。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冲锋陷阵,指向敌人冲击,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语境指安欣一直在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应选“冲锋陷阵”。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关联词使用不当,“无论……但”不能搭配,改成“虽然……但”;
语序不当,主语都是“安欣”,关联词应放“安欣”后面;
搭配不当,“挖出……犯罪链”“厘清……‘保护伞’”应改成“厘清……犯罪链”“挖出……‘保护伞’”。
全部改对的是B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狂飙》为何能一路‘狂飙’?这缘于悬念不断的高能剧情,缘于演技派间的精彩飙戏,缘于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露”,首先是设问修辞的使用,“《狂飙》为何能一路‘狂飙’?”是问,“这缘于……”是答。先提出问题引发人们思考,再进行回答,强化了《狂飙》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缘于悬念不断的高能剧情,缘于演技派间的精彩飙戏,缘于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露”,三个“缘于……”构成排比,从“剧情”“演技”“主题”三个角度层层深入揭示,多角度说明了电视剧《狂飙》成功的原因;同时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情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普通感冒症状相比, ① ,会突发高热、高寒,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
专家表示,老年人和儿童是流感感染高危人群,有效预防甲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接种流感疫苗;其次, ② ,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通风,减少外出;再者,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规律,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如果感染了甲流,不必恐慌。对于体质较好的群体,可以对症治疗,部分群体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危重症的发生。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并不是每个患流感的人, ③ ,绝大多数抗病毒药物是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0.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B. 《红楼梦》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贾家,到最后还是倾颓崩塌了。
C.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 从地月系跨越到行星际,“祝融号”在4亿公里外的火星上留下了印记。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 D 21. ①感染甲流症状更为严重 ②日常做好个人防护 ③都必须服用抗病毒药物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否定讽刺。
B.引用。
C.特殊含义。
D.特定称谓,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一致。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对应前句“与普通感冒相比”,后句应填“甲流症状”如何,下文衔接“突发高热、高寒,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可见甲流症状严重,因此,该空应填写“感染甲流症状更为严重”。
②根据下文“戴口罩,勤洗手”等提示,空处应该填“日常做好个人防护”。
③根据上下文分析,不是所有患流感的人都要服用抗病毒药物,要遵医嘱,空处应填“都必须服用抗病毒药物”。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枯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单调,没有趣味”。西方先哲塞涅卡曾说:“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摆脱枯燥,获得趣味可谓是人之本能。然而,在娱乐文化盛行的当下,人们似乎越来越容易获得“趣味”,越来越难以忍受“枯燥”,人们热衷爆梗、段子、笑点、包袱,甚至连学习也越来越依赖如社会学家伯格曼所说的各种“装置范式”,以友好而人性化的方式消除学习中的各种“枯燥”,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是如何看待“趣味”与“枯燥”的呢?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枯燥中沉默进步
大数据时代,短视频快应用逐角竞争,表情包俗段子充斥网络。它们正在逐渐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此,有人沉浸于碎片化信息的快感精彩,在狂欢中寻找“热闹”,也有人发现“信息茧房”“奶头乐”,清醒后重回生活的“枯燥”。
而我认为,作为网上消费娱乐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应当慎重对待“热闹”,沉心专注“枯燥”。
首先,“热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愉悦。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泥沙俱下,消费主义、泛娱乐化等三观不正的意识极容易被误认为正确的娱乐方式。各种电商大搞“女王节”物化女性,短视频搞笑博主无节操刷新道德底线,而我们却将其当做“热闹”,乐在其中。当互联网没有成为便利生活的工具,反倒阻碍了文化发展与思想进步,“热闹”将一文不值。因此,我们更应谨慎对待“热闹”,看清其本质。
其次,“枯燥”也并非难让人心情愉悦。于个体而言,现实中的枯燥是锤炼思想塑造人格的工具。上世纪的鲁迅先生,闭关抄书写作好几年,忍耐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枯燥,但反复的文字恰恰是铁屋子中清醒的呐喊,唤醒麻木不仁。如今,我们不断学习、写作、阅读、工作,看似是机械枯燥,可这恰是提升眼界、挖掘思考、锻炼毅力的必经之路。因此,每一个人都应意识到枯燥的价值,沉浸其中找到乐趣。
进一步说,于社会群体而言,枯燥是唤醒大众走向进步的良药。《乌合之众》中曾言:“群体是最无能、最野蛮的狂热者。”当娱乐与消费大行其道时。现实中的枯燥也许能唤醒大众的意识。平凡的工作生活也许让许多人感觉找不到方向,以致让“热闹”钻了空,但社会的进步永远不是虚拟世界中少数精英所推动的,而是靠每个现实中勤奋刻苦的普通人。只有每一个人都摆脱对网络世界的盲目崇拜,才能找到各自人生的意义,在枯燥中进步发展。
诚然,热闹的网络娱乐与枯燥的工作生活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如今,短暂的热闹也许能帮助我们缓解紧张,但是,我们也不应舍弃枯燥的“娱乐方式”,阅读、健身何尝不是一种更可行的方案呢?
如罗翔老师所言:“我们应该尽力去寻找高级的愉悦,脱离低级趣味。”希望我们的世界,不再止于“热闹”的一地鸡毛,也有“枯燥”的冷静思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通过词典中“枯燥”的定义、古罗马哲学家对“糊涂人”的“枯燥”人生的评价,自然引出人类“摆脱枯燥”“追求趣味”的合理性的结论;第二层则阐释了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里,人们过度追求“趣味”从而失去“忍受枯燥”的能力;第三层则借助问题启发我们应该辩证思考“趣味”和“枯燥”的价值和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则材料里的“趣味”和“枯燥”皆具有双重含义,“枯燥”可理解为“单调无趣”,但在学习等领域的“枯燥”则意味着“沉潜”,是跨越浮躁,耐得住寂寞的姿态,追求的是生命的厚度与深度。“趣味”既可以指向高级的情趣和意味,也可以指向感官刺激层面的低级搞笑。写作时必须厘清概念,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此外,还应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并关注材料中隐含的思辨性要求,注意对“趣味”和“枯燥”两者关系的思辨理解。
对此,写作时可以指出,“枯燥”和“趣味”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肤浅的“趣味”本质是枯燥的,感官的刺激只能带来暂时的愉悦和长久的空虚;忍受枯燥,在枯燥中培养性情,提升自我,终能长出真正的“趣味”之花。然后,考生写作时应抓住“热闹”和“枯燥”这一对矛盾展开具体思考:一方面,可以追求热闹,享受生活的快乐;另一方面,不应完全由着性子来,沉浸于热闹中不可自拔,不要一味拒绝枯燥的事情,面对枯燥要学会忍耐。可列举善于忍耐枯燥而成功的典型事例,可阐述忍耐枯燥的原因及做法,可剖析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还可探究枯燥如何转化为快乐或者二者如何兼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考,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证有力。
立意:
1.享受枯燥,收获成功。
2.热闹诚可贵,枯燥价更高。
3.热闹让人快乐,枯燥取得辉煌。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