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科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共3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比较种子发芽试验》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学生经过前一课《种子发芽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已经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而他们将在本节课集中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整理数据,形成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认识,并继续种植、照顾绿豆芽。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将逐步形成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认识,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顾上一课的学习过程和观察过程剪影,将关注点聚焦于实验现象,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什么发现?”和“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有什么发现?”。第二部分“探索”,学生和小组将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结论得出和表达交流的过程。第三部分“研讨”,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和“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和科学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两个部分,就实验结果做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第四部分“拓展”,指导学生将已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引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主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课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后,会有继续观察的想法和需求,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坚持在日常记录学生的观察,正面引导学生坚持长时观察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数据和现象,为研讨过程积累素材。在研讨中,要关注学生现象、数据的描述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要在课前一同开展种子发芽实验,积累一份较为庞大的数据和记录,在出现学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提供更多证据加以佐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实验结论,并在研讨中展示和接受质疑的过程。
难点:使学生建立现象、数据的描述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上一节课的实验组材料、培养土、花盆、洗瓶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大样本的种子发芽(土壤、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实验结果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活动:出示学生课间观察种子发芽实验的照片,并提出本节课核心问题“观察小组实验种子的发芽情况,我们有什么发现?”和“对比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回忆上一节课的实验过程,回看自己课间观察的剪影,将注意力聚焦到实验现象上。
设计意图:《种子发芽实验》和本颗《对比种子发芽实验》可以构成一个完成的探究实验,在教学中不应将两课切割,教师更应该有意地将两节课衔接起来,而衔接的切入点可以是学生和他们的经历,将教学的真实情境设置在学生的身边。
2.探索
(1)观察与收集
教师活动:发放上一节课学生小组的实验组材料及实验计划表,展示数据记录表格并安排观察、收集数据的任务。(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张贴实验结果的同时,用电子表格根据实验研究因素分类汇总数据,并生成柱状图,为后续交流提供可视化的数据。
学生活动:领回实验组材料及实验设计表,对比观察并统计实验组的发芽情况,经过小组讨论后形成初步的实验结论,将数据记录表格张贴在黑板上。
(2)分析与交流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提示学生“哪些小组的实验结果能佐证你们的观点”。
学生活动: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选取研究同一探究条件小组的数据,作对比分析,对这一个探究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达成共识。
教师活动:在一个小组展示后,选择研究另一探究条件的小组继续做汇报展示,但提出更高的汇报要求“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用实验现象解释结果的”。
学生活动: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有意识阐述实验现象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经过研讨的过程对这一个探究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探索部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不长,观察与数据记录能在较快时间内完成,而在实验数据分析与交流的环节需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充分地展示和交流,经历研讨争辩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交流中,教师要有意地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样本是否充足,哪些小组能佐证我们的观点,是否出现了不一致的产生争议的数据等问题。此外,教师要在学生交流开始前做好学生实验材料的保管,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交流上,而不是绿豆种子上。
3.研讨
(1)预测与结果
教师提问: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回顾本小组的实验计划单和实验数据表,就此问题开展研讨。
(2)总结
教师活动:发放或观看“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资料,后提问“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和科学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组织学生研讨。
学生活动:阅读(或观看)资料后,对比全班的数据,研讨上述问题,达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这一共识。
预设: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光照不是必须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进行了实验汇报,教师要组织学生就实验结果做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当然,除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外,阅读或视频资料的补充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识。
4.拓展
教师活动:播放植物幼苗移栽定植(或假植)的操作指导视频,安排学生将本组已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并提出新问题“移栽的绿豆芽要放在什么环境养护?这个环境适宜绿豆芽生长吗?
学生活动:观看操作指导视频后,领取材料移栽绿豆芽,并结合自己已有的认识,选择养护的环境,并坚持观察和养护。
设计意图:绿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而绿豆的使命还可以继续下去,移栽绿豆芽后,放在什么环境下养护能适宜其生长,学生的认识不一定科学和清晰的,甚至更多学生会因为食用的绿豆芽而产生了固有的认知,而本节课所移栽的绿豆芽,将成为下节课开展的重要实验素材,教师要重视并与学生一起坚持养护。
【板书设计】
【学生记录单】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实验记录表
班级: 姓名: 小组:
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 (因素)吗?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1号组
有
2号组
没有
我们的解释
思考讨论
还有哪些小组和我们研究同一个因素?
他们的实验数据支持我们的看法吗?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2课,包含课程标准里“5~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学段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顾绿豆芽的过程。学生将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析实验信息。教材要求针对前一课所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共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分析结果。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并认真倾听。引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第三部分,移植绿豆芽。这个活动是探索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不明显。所以本节课师生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启发和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
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
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土壤和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5张班级实验信息统计表、土壤、花盆。
学生准备:绿豆发芽实验装置、实验信息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观察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表格一,教会学生如何整理数据。)
2.谈话:看来大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都有很多的发现,很有必要进行汇总,整理一下。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出示课题《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绿豆的发芽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绿豆芽未发芽的原因,为后面顺利研讨打下基础。
二、探索
1.小组内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发现,完成实验信息表一。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纪录
2.出示实验数据统计表格,教会学生如何统计数据。
方法:根据选择研究的条件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到黑板上相应条件的记录表处填写数据,教师进行汇总。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纪录表
共有( )小组参加了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教师同时出示5个条件记录表,让学生同时上台填写数据,节省了数据统计的时间,为后面充分研讨留出更多时间。另外,表格的呈现形式,使数据之间的对比更加直观,有利于后面顺利开展研讨。
三、研讨
1.汇报交流:各个小组轮流汇报分析。
(1)实验结论与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每个小组讲讲自己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
释这个条件的实验结果的。
预设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研究空气条件的小组汇报结果:有空气的绿豆会发芽,无空气的绿豆不同小组结果不一样,有的小组绿豆发芽了,有的小组绿豆不发芽。
教师分别出示有空气和无空气的实验结果,让同学们推测原因。
预设:操作不当,有空气进入;选用了自来水,水中有空气。
谈话:看来空气组的数据不能帮助我们得出结论。科学家们经过一系列研究帮助我们得出了结论,我们来看一段阅读资料,看看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教师出示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对学生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辨析,推测可能的原因。
预设:种子本身有损坏;学生操作不当(如加入的水过多,使种子浸泡在水中,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来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请学生整理表格,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不需要哪些条件。
2.请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确认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谈话:我们单凭简单的实验数据和分析还不能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教师播放视频。
小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不需要哪些条件(土壤、光照)。
教师带领学生修改班级纪录表。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于对各个研究条件的研讨。除了空气,其他4个条件的数据容易分析和得出结论。空气组的数据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操作上容易出现误差。通过辨析、教师引导和资料阅读,学生明白空气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对于实验误差和操作错误有明确的认知,学会初步判断数据的有效性。学生能结合视频以及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四、拓展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苗的生长。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设计意图:由于课上时间紧迫,移植绿豆苗作为拓展活动留到课后开展。此环节是为下一课《绿豆苗的生长》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要求学生对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的数据进行汇总,从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三方面进行记录,并通过组内研讨,形成自己的解释。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我们的解释
组 (有 )
组 (无 )
组号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有
号小组
号小组
号小组
总计
无
号小组
号小组
号小组
总计
我们的解释
研究阳光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有阳光的绿豆会发芽,无阳光的绿豆会发芽;
研究土壤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有土壤的绿豆会发芽,无土壤的绿豆会发芽;
研究温度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常温下的绿豆会发芽,低温下的绿豆不会发芽;
研究水分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有水分的绿豆会发芽,无水分的绿豆不会发芽。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2课,包含课程标准里“5~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学段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顾绿豆芽的过程。学生将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析实验信息。教材要求针对前一课所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共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分析结果。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并认真倾听。引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第三部分,移植绿豆芽。这个活动是探索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不明显。所以本节课师生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启发和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土壤和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5张班级实验信息统计表、土壤、花盆(材料自备)。
学生准备:瓦楞杯、奶茶杯、实验信息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观察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表格一,教会学生如何整理数据。)
2.谈话:看来大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都有很多的发现,很有必要进行汇总,整理一下。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出示课题《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绿豆的发芽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绿豆芽未发芽的原因,为后面顺利研讨打下基础。
二、探索
1.小组内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发现,完成实验信息表一。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记录
2.出示实验数据统计表格,教会学生如何统计数据。
方法:根据选择研究的条件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到黑板上相应条件的记录表处填写数据,教师进行汇总。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记录表
共有( )小组参加了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教师同时出示5个条件记录表,让学生同时上台填写数据,节省了数据统计的时间,为后面充分研讨留出更多时间。另外,表格的呈现形式,使数据之间的对比更加直观,有利于后面顺利开展研讨。
三、研讨
1.汇报交流:各个小组轮流汇报分析。
(1)实验结论与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每个小组讲讲自己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条件的实验结果的。
预设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研究空气条件的小组汇报结果:有空气的绿豆会发芽,无空气的绿豆不同小组结果不一样,有的小组绿豆发芽了,有的小组绿豆不发芽。
教师分别出示有空气和无空气的实验结果,让同学们推测原因。
谈话:看来空气组的数据不能帮助我们得出结论。科学家们经过一系列研究帮助我们得出了结论,我们来看一段阅读资料,看看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教师出示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对学生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辨析,推测可能的原因。
预设:种子本身有损坏;学生操作不当(如加入的水过多,使种子浸泡在水中,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来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请学生整理表格,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不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不需要哪些条件(土壤、光照)。
教师带领学生修改班级纪录表。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于对各个研究条件的研讨。除了空气,其他4个条件的数据容易分析和得出结论。空气组的数据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操作上容易出现误差。通过辨析、教师引导和资料阅读,学生明白空气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对于实验误差和操作错误有明确的认知,学会初步判断数据的有效性。学生能结合视频以及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四、拓展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苗的生长。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设计意图:由于课上时间紧迫,移植绿豆苗作为拓展活动留到课后开展。此环节是为下一课《绿豆苗的生长》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需要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适量的水分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我们的解释
组 (有 )
组 (无 )
组号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有
号小组
号小组
号小组
总计
无
号小组
号小组
号小组
总计
我们的解释
研究阳光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有阳光的绿豆会发芽,无阳光的绿豆会发芽;
研究土壤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有土壤的绿豆会发芽,无土壤的绿豆会发芽;
研究温度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常温下的绿豆会发芽,低温下的绿豆不会发芽;
研究水分条件的小组汇报情况:有水分的绿豆会发芽,无水分的绿豆不会发芽。
第2课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P4~5)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难点:学习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发芽的绿豆种子、花盆、勺子、土壤、水、实验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相关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我们上节课已经对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进行了讨论,大家也通过对比实验观察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状况。(教学提示:出示学生进行实践研究活动的相关照片。)
2.揭题: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能发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开一场“集体探讨会”。(板书: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对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因此,在本课一开始,通过发布“集体研讨会”来帮助学生快速聚焦于“种子萌发”主题,引导学生在关注自己的实验结果的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实验结果,从而营造“集体研讨”的氛围。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整理我们的发现
1.布置任务:请大家翻看上节课课后的实验观察记录,回顾观察到的现象并从“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三方面整理数据。
2.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组内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研讨,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探索二:和做相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
1.布置任务:请做相同实验的小组互相交流数据,并汇总在实验记录表中。
2.活动:指导学生组内交流,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和做相同实验的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观点的可靠性,进一步发展证据意识与关注结论科学性的思维倾向。
探索三:和做不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
1.展示:课件出示做不同实验的小组的汇总数据,引导学生观察。
2.交流:指导学生梳理在探索二中达成的共识,并开展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和做不同实验的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使学生将在“相同实验学习共同体”中达成的共识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展开集体论证研讨,让学生在分享各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认识。
探索四: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提问: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活动:大家得出的结论和科学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大家观看视频。(教学提示:播放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相关视频。)
3.小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设计意图】从全班研讨中得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基于多个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概括。本环节将研讨和探索相融合,使实验发现和实验数据的交流活动更有效。
拓展与小结
1.活动:(教学提示:出示发芽的绿豆种子。)绿豆种子已经发芽,为了给绿豆芽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我们需要将它们移植到花盆里。(教学提示:指导学生根据绿豆芽的移植方法动手操作。)
2.拓展:种好了绿豆芽,接下来我们把它们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预设:教室里等温暖的地方;阳台上等阳光、空气充足的地方;……)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到底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呢?让我们下次课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发芽的非必需条件:土壤、阳光
教学反思
在本课之前,学生经历过对比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状况的科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将基于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享、研讨并最终形成共识。四个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整理、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组内、组间以及全班三个不同层次的研讨,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建构起对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新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科学分析的能力。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包含课程标准里“5~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学段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顾绿豆芽的过程。学生将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整理分析实验信息。教材要求针对前一课所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共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分析结果。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并认真倾听。引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第三部分,移植绿豆芽。这个活动是探索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不明显。所以本节课师生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启发和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土壤和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5张班级实验信息统计表、土壤、花盆。
学生准备:绿豆发芽实验装置、实验信息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观察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表格一,教会学生如何整理数据。)
2.谈话:看来大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都有很多的发现,很有必要进行汇总,整理一下。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出示课题《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绿豆的发芽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绿豆芽未发芽的原因,为后面顺利研讨打下基础。]
二、探索
1.小组内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发现,完成实验信息表一。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________的实验纪录
2.出示实验数据统计表格,教会学生如何统计数据。
方法:根据选择研究的条件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到黑板上相应条件的记录表处填写数据,教师进行汇总。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_________的实验纪录表
共有( )小组参加了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教师同时出示5个条件记录表,让学生同时上台填写数据,节省了数据统计的时间,为后面充分研讨留出更多时间。另外,表格的呈现形式,使数据之间的对比更加直观,有利于后面顺利开展研讨。]
三、研讨
1.汇报交流:各个小组轮流汇报分析。
(1)实验结论与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每个小组讲讲自已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条件的实验结果的。
预设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研究空气条件的小组汇报结果:有空气的绿豆会发芽,无空气的绿豆不同小组结果不一样,有的小组绿豆发芽了,有的小组绿豆不发芽。
教师分别出示有空气和无空气的实验结果,让同学们推测原因。
预设:操作不当,有空气进入:选用了自来水,水中有空气。
谈话:看来空气组的数据不能帮助我们得出结论。科学家们经过一系列研究帮助我们得出了结论,我们来看一段阅读资料,看看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教师出示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辨析,推测可能的原因。
预设:种子本身有损坏;学生操作不当(如加入的水过多,使种子浸泡在水中,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来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请学生整理表格,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不需要哪些条件。
2.请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确认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谈话:我们单凭简单的实验数据和分析还不能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教师播放视频。
小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不需要哪些条件(土壤、光照)。
教师带领学生修改班级纪录表。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于对各个研究条件的研讨。除了空气,其他4个条件的数据容易分析和得出结论。空气组的数据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操作上容易出现误差。通过辨析、教师引导和资料阅读,学生明白空气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对于实验误差和操作错误有明确的认知,学会初步判断数据的有效性。学生能结合视频以及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四、拓展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苗的生长。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 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空气。
[设计意图:由于课上时间紧迫,移植绿豆苗作为拓展活动留到课后开展。此环节是为下一课《绿豆苗的生长》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温度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水分
空气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我们的解释
1号组( )
2号组( )
组号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有______
____号小组
____号小组
____号小组
总计
无______
____号小组
____号小组
____号小组
总计
我们的解释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设计我们的小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设计我们的小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下册4.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下册4.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