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实验探究(三) 判断变异类型的探究实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实验探究(三) 判断变异类型的探究实验(含解析),共5页。
1.(经典高考题)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1)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2)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形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
解析 分两种情况做假设,即①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②该白花植株属于题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花色是否有差别。
2.(2016·全国Ⅲ,32节选)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子;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子。
答案 一 二 三 二
解析 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型变为Aa,而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后基因型也变为Aa,该种植物自花受粉,所以不论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子一代为Aa时在子二代中的基因型都有AA、Aa和aa三种,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A_);最早在子二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均出现于子二代,且隐性纯合子一旦出现,即可确认为纯合,从而可直接分离出来,而显性纯合子的分离,却需再令其自交一代至子三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方可认定为纯合子,进而分离出来。
1.判断二倍体基因突变显隐性的方法
(1)已知性状的显隐性,若发生显性突变,1个基因突变就会导致出现突变性状(aa→Aa);若发生隐性突变需要2个基因同时突变才能出现突变性状(AA→aa),概率极低。因此若突变发生的当代就出现了突变性状,一般为显性突变。
(2)若性状的显隐性未知,让突变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突变个体为杂合子,突变性状为显性;若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突变个体是纯合子,再让该突变个体和野生型个体进行杂交,确定显隐性。
2.假说—演绎法探究变异类型
先假设是某种类型的变异,再根据杂交结果和每一种变异类型的特点,进行判断。
1.(2019·山东泰安二模)请回答下列与生物遗传和变异相关的问题:
(1)某自花传粉的植物为高茎,偶然发现一株矮茎植株,若想确定该矮茎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条件引起的,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矮茎的出现是环境条件引起的;若________________,则矮茎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中,含有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配子能正常完成受精作用,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会致死。该植物的花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有B基因的植物开红花,当B、b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粉花,只有b基因的植株开白花;植株中缺乏控制花色的基因时植株致死。用紫外线照射粉花植株,为确定该植株发生了X染色体缺失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让该植株与白花雄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出现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但花色基因未缺失;
②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出现了花色基因B所在的片段缺失;
③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出现了X染色体缺失。
答案 (1)取矮茎植株的种子若干,种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后代全为高茎 矮茎∶高茎=3∶1
(2)①红花∶粉红花∶白花=1∶1∶2 ②雌∶雄=2∶1
③粉花雌∶红花雄=1∶1或子代全为白花
解析 (1)为证明该矮茎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可取矮茎植株的种子若干,种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若后代全为高茎,则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若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该植株矮茎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如Aa),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矮茎∶高茎=3∶1。(2)若粉花植株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但花色基因未缺失,则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XBXb,与XbY杂交,子代红花∶粉花∶白花=1∶1∶2;若出现B基因片段缺失,则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XXb,与XbY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Xb∶XbXb∶XbY∶XY=1∶1∶1∶1,其中XY个体致死,因此雌、雄比例为2∶1;若为B所在的X染色体缺失,则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Xb,与XbY杂交,粉花植株只能产生Xb的配子,故子代全为白花,若为b所在的染色体缺失,则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XB,与XbY杂交,故子代粉花雌∶红花雄=1∶1。
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R/r)控制,已知A和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且其中R/r仅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正常F1全为红眼(偶见一只雌果蝇为XXY,记为“M”;还有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N”)。
(1)由题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其不可能与R/r一样位于X染色体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以上实验过程(产生正常F1果蝇)。
(2)M果蝇能正常产生配子,其最多能产生X、Y、XY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其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
(3)N果蝇出现的可能原因有:①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②亲本雄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③亲本雌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④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XO型果蝇(XO为缺一条性染色体的不育雄性),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N果蝇出现的原因。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观察子代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
Ⅳ.若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 (1)AAXrY 若A/a与R/r都在X染色体上,则纯合白眼雌果蝇的雄性子代也只能是白眼 如图所示
P 白眼雌果蝇(aaXRXR)×白眼雄果蝇(AAXrY)
↓
F1 红眼雌果蝇(AaXRXr) 红眼雄果蝇(AaXRY)
比例 1 ∶ 1
(2)XX 2∶1∶2∶1
(3)实验步骤:将N果蝇与F1红眼雌果蝇交配
结果预测:Ⅰ.红眼∶白眼=3∶1 Ⅱ.红眼∶白眼=1∶1 Ⅲ.红眼∶白眼=3∶5 Ⅳ.无子代
解析 (1)由题意知,A和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则F1全为红眼时,亲代纯合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XRXR、AAXrY。(2)XXY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有X、XY、Y、XX四种,其比例为X∶Y∶XY∶XX=2∶1∶2∶1。(3)欲确认N果蝇(白眼雄性)出现的原因,可将N果蝇与F1红眼雌果蝇(AaXRXr)杂交,观察子代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若由环境改变引起,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3/4A_XRX-、1/4aaXRX-,即红眼∶白眼=3∶1;若是亲本雄果蝇基因A突变为a,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白眼=1∶1;若是亲本雌果蝇基因R突变为r,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3/8红眼(A_XRXr)、5/8白眼(A_XrXr、aaXRXr、aaXrXr);若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则N果蝇为XO型不育雄性,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将无子代产生。
3.某自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2n=10)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表。D、d与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成
表现型
等位基因
显性纯合
杂合
隐性纯合
A—a
红花
白花
B—b
窄叶
宽叶
D—d
粗茎
中粗茎
细茎
(1)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的基因组,应该测定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基因”或“DNA”)序列。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个植株杂交,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已知电离辐射能使D、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断裂,分别随机结合在B、b所在染色体的末端,形成末端易位。仅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将高度不育,现将上图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在幼苗时期用电离辐射处理,欲判定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及易位的类型,通过观察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①若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的子代,则该植株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
②若__________,则该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
③若D、d所在染色体片段均发生了易位,且d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D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DNA (2)自由组合 1/8 (3)①6 ②无子代 ③窄叶粗茎∶窄叶中粗茎∶宽叶细茎=1∶2∶1
解析 (1)根据该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总数为10,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的基因组,应该测定1个染色体组中全部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即包含细胞中5条非同源染色体。(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个植株杂交,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A_B_dd)占的比例=1/2×1/2×1/2=1/8。(3)①如果基因型为BbDd个体没有发生易位,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会出现6种表现型,比例是(3B_∶1bb)(1DD∶2Dd∶1dd)=3∶6∶3∶1∶2∶1。②根据题意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将高度不育,因此如果该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则不会产生后代。③若D、d所在染色体片段均发生了易位,且d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D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该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BD∶bd=1∶1,因为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因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DD∶BbDd∶bbdd=1∶2∶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窄叶粗茎∶窄叶中粗茎∶宽叶细茎=1∶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实验探究(六) 开放性实验设计题的解题分析(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确定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找准实验材料,思考实验方法,结合实验变量,写出实验思路,分析现象结果,结论回扣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实验与探究(含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实验探究(五) 植物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分析的基本思路,预实验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