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5524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5524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5524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全国给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合集(含答案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踢毽子是一项常见的健身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1. 从微观世界到无垠宇宙,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自然的奥秘,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了______ 是可分的。物理学家______ 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着某些相似,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2. 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______ 而产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
3. 透过学习物理,我们要学会“见物识理”,用干毛巾擦过的镜子上会粘有细小绒毛,是由于镜子带了______ 能吸引轻小物体;中医理疗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是利用了______ 的作用。
4. 如图所示,湖中的荷花清香四溢,这属于______ 现象;立于荷尖上的蜻蜓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若蜻蜓距水面0.8m,则它与其倒影之间相距______ m,广阔的潮水可以调节周边的气温,这是由于水具有较大的______ 。
5. 小亮与小华在课后利用木质黑板擦对滑动摩擦力进行探究。如图所示,先让黑板擦平整的一面轻触竖直黑板面。松手后黑板擦沿着黑板面竖直下落,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小亮认为它受到黑板面的摩擦力作用。小华则认为黑板擦不受摩擦力。你认为______ 的观点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
6.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了一个水位自动报警装置。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灯泡不亮。水位达到全属块M时,灯泡亮,则接线柱C应与______ (选填“A”或“B”)相连,已知灯泡的规格为“12V 6W”,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______ A。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是______ J。
7. 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需拴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材料是( )
A. 橡胶 B. 塑料 C. 硅 D. 铁
8. 踢毽子是一项常见的健身运动。如图为一同学踢毽子的情景,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减小
B. 运动状态改变
C. 受到惯性作用
D. 在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9. 大美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 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成果,对于其中所涉及的特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汲水用的桔槔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B. 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司南的南极静止时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D. 孔明灯升空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1. 如图是小聪设计的一款小制作,圆筒A中安装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有风吹过时,扇叶带动线圈转动,可使接入的LED灯发光。下列设备与小制作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电风扇 B. 电熨斗 C. 发电机 D. 汽油机
12. 如图所示,在200N的拉力F作用下,用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货物匀速提升,在20s内货物竖直上升了2m。不计绳重及滑轮上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400J
B.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0W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D. 此滑轮组提升的货物越轻、机械效率越大
13.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等质量的水。将橘子放入左侧杯中,取出后剥皮再放入右侧杯中,橘子静止时的状态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于其所受的重力
B. 甲图中的橘子比乙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
C. 甲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D. 甲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
14.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C. 复兴号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由超导体制成
D. 奋斗者号潜水器从海底采集的岩石到海面后质量变大
15.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刚用平板车运送货物,使货物与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以O为作用点,画出该货物的受力示意图。
16. 图甲为一个带开关的插座,开关闭合时,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请在图乙中,将对应的电路连接完整,并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强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 有关。
(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现在______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8.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额定电压为2.5V的待测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若干导线。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续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短路
B.小灯泡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______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经过多次实验,测出并记录多组电压和电流的值。得到小灯泡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写出一条你发现的结论:______ 。
19. 家乡的土豆丰收了,小红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土豆的密度。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 处,调节______ 使横梁平衡。
(2)将土豆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土豆的质量为
______ g。
(3)由于土豆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小红将它缓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浸没,测得浸出水的质量为14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g/cm3,则土豆的体积为______ cm3,密度为______ g/cm3。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测得土豆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回家后:小红又利用电子秤、杯子和水测出了土豆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①把土豆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1;
②取下土豆,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2;
③将用细线系好的土豆缓缓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且土豆不触碰杯底。电子秤示数为m3。
④求出土豆的密度ρ=______ 。(用m1、m2、m3、ρ水表示)
20. 我省农业已进入智能化时代,农用机械可以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现精准作业。如图为一架无人机在农田中喷洒农药时的情景,无人机载满农药时的总质量为45kg。g取10N/kg,试问:
(1)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______ 波传递信息的。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该喷药无人机的机械能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人机相对于______ 是运动的。
(2)载满农药的无人机不工作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底部支架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90c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无人机在农田上方持续喷洒农药时,以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无人机载满农药时所载农药的质量为20kg,每分钟喷洒的农药量为2kg,则无人机从开始喷洒农药到喷洒完毕,飞行的路程是多少?
21. 某物理实践小组设计了一种工程上的压力测量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V,轻质绝缘的压力检测板M与力敏电阻R相连,R的阻值与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试问:
(1)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检测板不受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多少?
(4)在不改变电源电压和电压表量程的情况下,若要提高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值,请写出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原子 牛顿
【解析】解: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结构,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故答案为:原子;牛顿。
汤姆孙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本题是常识题,属于基础题。
2.【答案】振动 音调
【解析】解:箫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③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
3.【答案】电荷 大气压
【解析】解:用干毛巾擦过的镜子上会粘有细小绒毛,是因为毛巾与镜子摩擦起电,由于镜子带了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拔火罐使用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因此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引起的。
故答案为:电荷;大气压。
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由于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会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吸饮料、拔火罐、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等。
本题利用了摩擦起电、大气压的存在来解释一些现象,属于基础题。
4.【答案】扩散 1.6比热容
【解析】解:
(1)湖中的荷花清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2)蜻蜓距水面0.8m,则蜻蜓的像距水面也是0.8m,则它与其倒影之间相距为0.8m+0.8m=1.6m;
(3)潮水对周边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同等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其他物质多。
故答案为:扩散;1.6;比热容。
(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根据物到水面的距离和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可求物像距离,据此解答;
(3)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扩散现象的认识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难度不大。
5.【答案】小华 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到压力
【解析】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接触面粗糙,接触处有弹力,且在接触面上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到压力,因此,黑板擦不受摩擦力,小华的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小华;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到压力。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接触面粗糙,接触处有弹力,且在接触面上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6.【答案】B0.5360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开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不能吸引衔铁,此时灯泡不亮,则接线柱C与A没有连接;
当水位达到全属块M时,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灯泡L亮,说明工作接通,则接线柱C应该与B连接;
由P=UI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PU=6W12V=0.5A;
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W=Pt=6W×1×60s=360J。
故答案为:B;0.5;360。
(1)由图可知,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开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不能吸引衔铁,此时灯泡不亮,说明工作开路;当水位达到全属块M时,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灯泡L亮,说明工作接通;据此可知工作电路的连接情况;
(2)根据P=UI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W=Pt求出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
本题考查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功率公式以及电功公式的应用,能正确分析电路是接通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拖在地上的链子的作用是将静电释放,故它的材料必须是导电能力强的物体,而橡胶、塑料是绝缘体,硅是半导体,铁是导体。
故选:D。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材料;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本题考查了导体,属于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
A、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A错误;
B、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的速度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改变,故B正确;
C、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错误;
D、在最高点时,毽子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1)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运动状态不变;
(3)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
(4)根据毽子的受力情况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力与运动的关系的了解与掌握,虽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踢键子遇到的问题,有意义!
9.【答案】D
【解析】解: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出现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答案】A
【解析】解:A、汲水用的桔槔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故A正确;
B、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司南的南极静止时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故C错误;
D、孔明灯升空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1)能够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钻木取火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3)指南针的南极指地理的南方;
(4)孔明灯升空利用了浮力。
本题考查了杠杆、磁场、能量的转化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属于基础题。
11.【答案】C
【解析】解:装置A中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当有风吹向风扇时扇叶转动,扇叶带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使接入的LED灯发光,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工作的,说明磁能够产生电;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A、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A错误;
B、电熨斗的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故B错误;
C、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
D、汽油机是内燃机,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当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此题考查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流的热效应、电磁感应现象、内燃机,比较简单,属基础题目。
12.【答案】C
【解析】解:A、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300N×2m=600J,故A错误;
B、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2m=4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00N×4m=80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W总t=800J20s=40W,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600J800J×100%=75%,故C正确;
D、由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W有W总=W有W有+W额外=GhGh+G动h=GG+G动=11+G动G可知,动滑轮的重力一定,提升的货物越轻,即G越小,机械效率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1)利用W有=Gh求有用功;
(2)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利用W总=Fs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W总t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3)利用η=W有W总×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W有W总=W有W有+W额外=GhGh+G动h=GG+G动=11+G动G分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
本题考查使用滑轮组时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
13.【答案】BD
【解析】解:
A、甲图中的橘子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乙图中的橘子处于沉底状态,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由于乙中的橘子的重力小于甲中橘子的重力,所以甲图中的橘子比乙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故B正确;
C、橘子剥皮后的重力变小,水和杯子的重力相同,所以甲杯子的总重力大于乙杯子的总重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FS可知,甲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故C错误;
D、甲中橘子受到的浮力大,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中橘子排开的水的体积大,所以甲中水的液面高,根据p=ρgh可知,甲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BD。
(1)(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橘子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
(3)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p=FS分析甲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与乙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4)根据浮力的大小分析橘子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和水的深度的关系,根据p=ρgh分析杯底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条件和压强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4.【答案】AB
【解析】解:A、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故B正确;
C、复兴号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故C错误;
D、奋斗者号潜水器从海底采集的岩石到海面后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
(1)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核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3)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核能的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质量的特性,属于基础知识,要注意识记和区分。
15.【答案】解:货物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货物与车间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货物不受摩擦力,只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也画在重心上,其受力示意图如下:
【解析】首先分析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到了平衡力,即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没有牵引力,也就没有摩擦力,若有摩擦力,物体就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上是不受力的;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来作图。
作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作图的关键是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16.【答案】解: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接在右孔与火线之间,如图所示:
【解析】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属于基础题。
17.【答案】物距 需要 光屏中央 照相机
【解析】解:(1)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小强看到了不同特点的像,说明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
(2)实验时需要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确定烛焰的中心,需点燃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物距;(2)需要;光屏中央;(3)照相机。
(1)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需要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18.【答案】AB0.288.9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解:(1)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如图所示:
;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实验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由图知,滑片右侧电阻丝接入电路,所以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A端;
(3)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不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因此故障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短路了,故选B;
(4)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正常发光,图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8A,此时灯泡的电阻:R=ULIL=2.5V0.28A≈8.9Ω;
(5)由图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但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加比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加的更快,由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由P=UI可知,电压和电流都增大时,电功率增大,温度升高,因此可得结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A;(3)B;(4)0.28;8.9;(5)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据此连接电路;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3)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不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据此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4)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出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
(5)由图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但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加比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加的更快,根据欧姆定律和P=UI分析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本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故障分析、电流表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和分析图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19.【答案】0刻度线 平衡螺母 1541401.1偏大 m1m3−m2⋅ρ水
【解析】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由图可知,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土豆的质量为:m=100g+50g+4g=154g;
(3)由密度公式ρ=mV求出溢出水的体积:
V水=mρ=140g1.0g/cm3=140cm3;
则土豆的体积为:V=V水=140cm3;
土豆的密度:ρ′=mV=154g140cm3=1.1g/cm3;
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减小,从而导致土豆的体积减小,由ρ=mV可知,测出的土豆密度会偏大;
(4)由分析知,引起电子秤示数变化的原因是土豆浸没到水中时受到浮力,
故两次电子秤的示数之差Δm=F浮g,即(m3−m2)g=F浮=ρ水gV排,
则V排=m3−m2ρ水,
则土豆密度的表达式为ρ=mV物=m1V排=m1m3−m2ρ水=m1m3−m2⋅ρ水。
故答案为:(1)0刻度线;平衡螺母;(2)154;(3)140;1.1;偏大;(4)m1m3−m2⋅ρ水。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首先调节天平使其平衡,调节的过程是: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使游码对齐标尺最左端的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土豆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先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土豆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土豆的密度;
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减小,从而导致土豆的体积减小,这样进一步影响了密度的测量结果;
(4)引起电子秤示数变化的原因是土豆浸没到水中时受到浮力,故两次电子秤的示数之差Δm=F浮g,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V排,V物=V排,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mV物求出土豆的密度。
本题考查固体的密度测量,其中天平的调节、质量的读数、体积的读数、密度的计算都是常见的考法;最后一问中测量物体密度所用到的知识包括密度和阿基米德原理,电子秤两次示数之差和浮力大小的关系是这道题的难点,也是求解密度过程中的最重要一步。该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是一道好题。
20.【答案】电磁 减小 地面
【解析】解:(1)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变小,动能变小,高度不变,重力势能变小,该喷药无人机的机械能减小;
无人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载满农药的无人机不工作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它对地面的压力F=G=mg=45kg×10N/kg=450N,
压强p=FS=450N90×10−4m2=5×104Pa;
(3)所需时间t=20kg2kg/min=10(min),
飞行的路程s=vt=5m/s×10×60s=3000m。
故答案为:(1)电磁;减小;地面;
(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5×104Pa;
(3)飞行的路程是3000m。
(1)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速度不变,质量变小,动能变小;高度不变,质量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
无人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载满农药的无人机不工作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根据F=G=mg得出它对地面的压力,根据p=FS得出压强;
(3)得出所需时间,利用s=vt得出飞行的路程。
本题考查压强和速度的有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21.【答案】增大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R、R0串联,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R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R0是定值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0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
(2)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不受压力时,R的阻值:R=8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R0=80Ω+20Ω=100Ω,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UR总=6V100Ω=0.06A,
由I=UR可知,R0两端的电压:U0=IR0=0.06A×20Ω=1.2V;
(3)根据电压表量程可知,R0两端的最大电压:U0大=3V,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U0大R0=3V20Ω=0.15A,
由I=UR可知,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R总小=UI大=6V0.15A=4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的最小阻值:R小=R总小=−R0=40Ω−20Ω=20Ω,
由图乙可知,当R小=20Ω时,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600N;
(4)压力越大,R的阻值越小,由于R0两端的最大电压一定,电源电压不变时,R两端的最小电压也不变,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要提高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值的改进方法为:减小R0的阻值。
答:(1)增大;
(2)检测板不受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3)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600N;
(4)减小R0的阻值。
(1)由图甲可知,R、R0串联,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R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化;
(2)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不受压力时,R的阻值为80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两端的电压;
(3)根据电压表量程可知R0两端的最大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阻值,由图乙可知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
(4)压力越大,R的阻值越小,R0两端的最大电压一定,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增大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的改进方法。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接通的关键。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1. 从微观世界到无垠宇宙,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自然的奥秘,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了______ 是可分的。物理学家______ 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着某些相似,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2. 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______ 而产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
3. 透过学习物理,我们要学会“见物识理”,用干毛巾擦过的镜子上会粘有细小绒毛,是由于镜子带了______ 能吸引轻小物体;中医理疗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是利用了______ 的作用。
4. 如图所示,湖中的荷花清香四溢,这属于______ 现象;立于荷尖上的蜻蜓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若蜻蜓距水面0.8m,则它与其倒影之间相距______ m,广阔的潮水可以调节周边的气温,这是由于水具有较大的______ 。
5. 小亮与小华在课后利用木质黑板擦对滑动摩擦力进行探究。如图所示,先让黑板擦平整的一面轻触竖直黑板面。松手后黑板擦沿着黑板面竖直下落,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小亮认为它受到黑板面的摩擦力作用。小华则认为黑板擦不受摩擦力。你认为______ 的观点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
6.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了一个水位自动报警装置。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灯泡不亮。水位达到全属块M时,灯泡亮,则接线柱C应与______ (选填“A”或“B”)相连,已知灯泡的规格为“12V 6W”,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______ A。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是______ J。
7. 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需拴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材料是( )
A. 橡胶 B. 塑料 C. 硅 D. 铁
8. 踢毽子是一项常见的健身运动。如图为一同学踢毽子的情景,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减小
B. 运动状态改变
C. 受到惯性作用
D. 在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9. 大美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 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成果,对于其中所涉及的特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汲水用的桔槔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B. 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司南的南极静止时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D. 孔明灯升空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1. 如图是小聪设计的一款小制作,圆筒A中安装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有风吹过时,扇叶带动线圈转动,可使接入的LED灯发光。下列设备与小制作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电风扇 B. 电熨斗 C. 发电机 D. 汽油机
12. 如图所示,在200N的拉力F作用下,用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货物匀速提升,在20s内货物竖直上升了2m。不计绳重及滑轮上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400J
B.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0W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D. 此滑轮组提升的货物越轻、机械效率越大
13.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等质量的水。将橘子放入左侧杯中,取出后剥皮再放入右侧杯中,橘子静止时的状态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于其所受的重力
B. 甲图中的橘子比乙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
C. 甲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D. 甲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
14.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C. 复兴号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由超导体制成
D. 奋斗者号潜水器从海底采集的岩石到海面后质量变大
15.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刚用平板车运送货物,使货物与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以O为作用点,画出该货物的受力示意图。
16. 图甲为一个带开关的插座,开关闭合时,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请在图乙中,将对应的电路连接完整,并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强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 有关。
(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现在______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8.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额定电压为2.5V的待测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若干导线。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续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短路
B.小灯泡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______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经过多次实验,测出并记录多组电压和电流的值。得到小灯泡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写出一条你发现的结论:______ 。
19. 家乡的土豆丰收了,小红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土豆的密度。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 处,调节______ 使横梁平衡。
(2)将土豆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土豆的质量为
______ g。
(3)由于土豆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小红将它缓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浸没,测得浸出水的质量为14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g/cm3,则土豆的体积为______ cm3,密度为______ g/cm3。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测得土豆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回家后:小红又利用电子秤、杯子和水测出了土豆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①把土豆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1;
②取下土豆,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2;
③将用细线系好的土豆缓缓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且土豆不触碰杯底。电子秤示数为m3。
④求出土豆的密度ρ=______ 。(用m1、m2、m3、ρ水表示)
20. 我省农业已进入智能化时代,农用机械可以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现精准作业。如图为一架无人机在农田中喷洒农药时的情景,无人机载满农药时的总质量为45kg。g取10N/kg,试问:
(1)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______ 波传递信息的。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该喷药无人机的机械能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人机相对于______ 是运动的。
(2)载满农药的无人机不工作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底部支架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90c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无人机在农田上方持续喷洒农药时,以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无人机载满农药时所载农药的质量为20kg,每分钟喷洒的农药量为2kg,则无人机从开始喷洒农药到喷洒完毕,飞行的路程是多少?
21. 某物理实践小组设计了一种工程上的压力测量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V,轻质绝缘的压力检测板M与力敏电阻R相连,R的阻值与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试问:
(1)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检测板不受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多少?
(4)在不改变电源电压和电压表量程的情况下,若要提高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值,请写出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原子 牛顿
【解析】解: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结构,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故答案为:原子;牛顿。
汤姆孙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本题是常识题,属于基础题。
2.【答案】振动 音调
【解析】解:箫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③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
3.【答案】电荷 大气压
【解析】解:用干毛巾擦过的镜子上会粘有细小绒毛,是因为毛巾与镜子摩擦起电,由于镜子带了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拔火罐使用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因此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引起的。
故答案为:电荷;大气压。
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由于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会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吸饮料、拔火罐、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等。
本题利用了摩擦起电、大气压的存在来解释一些现象,属于基础题。
4.【答案】扩散 1.6比热容
【解析】解:
(1)湖中的荷花清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2)蜻蜓距水面0.8m,则蜻蜓的像距水面也是0.8m,则它与其倒影之间相距为0.8m+0.8m=1.6m;
(3)潮水对周边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同等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其他物质多。
故答案为:扩散;1.6;比热容。
(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根据物到水面的距离和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可求物像距离,据此解答;
(3)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扩散现象的认识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难度不大。
5.【答案】小华 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到压力
【解析】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接触面粗糙,接触处有弹力,且在接触面上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到压力,因此,黑板擦不受摩擦力,小华的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小华;黑板擦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到压力。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接触面粗糙,接触处有弹力,且在接触面上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6.【答案】B0.5360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开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不能吸引衔铁,此时灯泡不亮,则接线柱C与A没有连接;
当水位达到全属块M时,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灯泡L亮,说明工作接通,则接线柱C应该与B连接;
由P=UI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PU=6W12V=0.5A;
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W=Pt=6W×1×60s=360J。
故答案为:B;0.5;360。
(1)由图可知,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开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不能吸引衔铁,此时灯泡不亮,说明工作开路;当水位达到全属块M时,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灯泡L亮,说明工作接通;据此可知工作电路的连接情况;
(2)根据P=UI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W=Pt求出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
本题考查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功率公式以及电功公式的应用,能正确分析电路是接通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拖在地上的链子的作用是将静电释放,故它的材料必须是导电能力强的物体,而橡胶、塑料是绝缘体,硅是半导体,铁是导体。
故选:D。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材料;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本题考查了导体,属于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
A、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A错误;
B、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的速度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改变,故B正确;
C、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错误;
D、在最高点时,毽子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1)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运动状态不变;
(3)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
(4)根据毽子的受力情况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力与运动的关系的了解与掌握,虽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踢键子遇到的问题,有意义!
9.【答案】D
【解析】解: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出现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答案】A
【解析】解:A、汲水用的桔槔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故A正确;
B、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司南的南极静止时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故C错误;
D、孔明灯升空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1)能够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钻木取火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3)指南针的南极指地理的南方;
(4)孔明灯升空利用了浮力。
本题考查了杠杆、磁场、能量的转化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属于基础题。
11.【答案】C
【解析】解:装置A中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当有风吹向风扇时扇叶转动,扇叶带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使接入的LED灯发光,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工作的,说明磁能够产生电;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A、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A错误;
B、电熨斗的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故B错误;
C、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
D、汽油机是内燃机,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当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此题考查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流的热效应、电磁感应现象、内燃机,比较简单,属基础题目。
12.【答案】C
【解析】解:A、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300N×2m=600J,故A错误;
B、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2m=4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00N×4m=80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W总t=800J20s=40W,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600J800J×100%=75%,故C正确;
D、由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W有W总=W有W有+W额外=GhGh+G动h=GG+G动=11+G动G可知,动滑轮的重力一定,提升的货物越轻,即G越小,机械效率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1)利用W有=Gh求有用功;
(2)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利用W总=Fs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W总t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3)利用η=W有W总×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W有W总=W有W有+W额外=GhGh+G动h=GG+G动=11+G动G分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
本题考查使用滑轮组时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
13.【答案】BD
【解析】解:
A、甲图中的橘子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乙图中的橘子处于沉底状态,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由于乙中的橘子的重力小于甲中橘子的重力,所以甲图中的橘子比乙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故B正确;
C、橘子剥皮后的重力变小,水和杯子的重力相同,所以甲杯子的总重力大于乙杯子的总重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FS可知,甲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故C错误;
D、甲中橘子受到的浮力大,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中橘子排开的水的体积大,所以甲中水的液面高,根据p=ρgh可知,甲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BD。
(1)(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橘子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
(3)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p=FS分析甲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与乙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4)根据浮力的大小分析橘子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和水的深度的关系,根据p=ρgh分析杯底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条件和压强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4.【答案】AB
【解析】解:A、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故B正确;
C、复兴号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故C错误;
D、奋斗者号潜水器从海底采集的岩石到海面后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
(1)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核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3)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核能的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质量的特性,属于基础知识,要注意识记和区分。
15.【答案】解:货物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货物与车间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货物不受摩擦力,只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也画在重心上,其受力示意图如下:
【解析】首先分析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到了平衡力,即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没有牵引力,也就没有摩擦力,若有摩擦力,物体就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上是不受力的;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来作图。
作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作图的关键是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16.【答案】解: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接在右孔与火线之间,如图所示:
【解析】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属于基础题。
17.【答案】物距 需要 光屏中央 照相机
【解析】解:(1)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小强看到了不同特点的像,说明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
(2)实验时需要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确定烛焰的中心,需点燃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物距;(2)需要;光屏中央;(3)照相机。
(1)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需要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18.【答案】AB0.288.9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解:(1)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如图所示:
;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实验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由图知,滑片右侧电阻丝接入电路,所以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A端;
(3)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不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因此故障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短路了,故选B;
(4)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正常发光,图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8A,此时灯泡的电阻:R=ULIL=2.5V0.28A≈8.9Ω;
(5)由图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但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加比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加的更快,由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由P=UI可知,电压和电流都增大时,电功率增大,温度升高,因此可得结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A;(3)B;(4)0.28;8.9;(5)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据此连接电路;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3)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不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据此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4)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出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
(5)由图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但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加比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加的更快,根据欧姆定律和P=UI分析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本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故障分析、电流表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和分析图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19.【答案】0刻度线 平衡螺母 1541401.1偏大 m1m3−m2⋅ρ水
【解析】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由图可知,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土豆的质量为:m=100g+50g+4g=154g;
(3)由密度公式ρ=mV求出溢出水的体积:
V水=mρ=140g1.0g/cm3=140cm3;
则土豆的体积为:V=V水=140cm3;
土豆的密度:ρ′=mV=154g140cm3=1.1g/cm3;
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减小,从而导致土豆的体积减小,由ρ=mV可知,测出的土豆密度会偏大;
(4)由分析知,引起电子秤示数变化的原因是土豆浸没到水中时受到浮力,
故两次电子秤的示数之差Δm=F浮g,即(m3−m2)g=F浮=ρ水gV排,
则V排=m3−m2ρ水,
则土豆密度的表达式为ρ=mV物=m1V排=m1m3−m2ρ水=m1m3−m2⋅ρ水。
故答案为:(1)0刻度线;平衡螺母;(2)154;(3)140;1.1;偏大;(4)m1m3−m2⋅ρ水。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首先调节天平使其平衡,调节的过程是: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使游码对齐标尺最左端的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土豆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先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土豆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土豆的密度;
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减小,从而导致土豆的体积减小,这样进一步影响了密度的测量结果;
(4)引起电子秤示数变化的原因是土豆浸没到水中时受到浮力,故两次电子秤的示数之差Δm=F浮g,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V排,V物=V排,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mV物求出土豆的密度。
本题考查固体的密度测量,其中天平的调节、质量的读数、体积的读数、密度的计算都是常见的考法;最后一问中测量物体密度所用到的知识包括密度和阿基米德原理,电子秤两次示数之差和浮力大小的关系是这道题的难点,也是求解密度过程中的最重要一步。该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是一道好题。
20.【答案】电磁 减小 地面
【解析】解:(1)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变小,动能变小,高度不变,重力势能变小,该喷药无人机的机械能减小;
无人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载满农药的无人机不工作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它对地面的压力F=G=mg=45kg×10N/kg=450N,
压强p=FS=450N90×10−4m2=5×104Pa;
(3)所需时间t=20kg2kg/min=10(min),
飞行的路程s=vt=5m/s×10×60s=3000m。
故答案为:(1)电磁;减小;地面;
(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5×104Pa;
(3)飞行的路程是3000m。
(1)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速度不变,质量变小,动能变小;高度不变,质量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
无人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载满农药的无人机不工作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根据F=G=mg得出它对地面的压力,根据p=FS得出压强;
(3)得出所需时间,利用s=vt得出飞行的路程。
本题考查压强和速度的有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21.【答案】增大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R、R0串联,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R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R0是定值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0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
(2)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不受压力时,R的阻值:R=8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R0=80Ω+20Ω=100Ω,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UR总=6V100Ω=0.06A,
由I=UR可知,R0两端的电压:U0=IR0=0.06A×20Ω=1.2V;
(3)根据电压表量程可知,R0两端的最大电压:U0大=3V,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U0大R0=3V20Ω=0.15A,
由I=UR可知,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R总小=UI大=6V0.15A=4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的最小阻值:R小=R总小=−R0=40Ω−20Ω=20Ω,
由图乙可知,当R小=20Ω时,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600N;
(4)压力越大,R的阻值越小,由于R0两端的最大电压一定,电源电压不变时,R两端的最小电压也不变,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要提高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值的改进方法为:减小R0的阻值。
答:(1)增大;
(2)检测板不受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3)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600N;
(4)减小R0的阻值。
(1)由图甲可知,R、R0串联,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R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化;
(2)由图乙可知,当检测板不受压力时,R的阻值为80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两端的电压;
(3)根据电压表量程可知R0两端的最大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阻值,由图乙可知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
(4)压力越大,R的阻值越小,R0两端的最大电压一定,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增大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的改进方法。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接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