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共19页。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全球性。
    ②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考向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

    (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
    提示 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 →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 A
    解析 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人口增长就需要更多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恶性循环。
    2.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环境容纳量也会随之变化,B项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D项正确。
    考向二 环境问题及治理的实例分析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20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
    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
    答案 C
    解析 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分析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因为该监测点氨氮量最高,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大,溶氧量最低,B正确;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错误;可以通过在水体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治理水华现象,植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
    4.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N、P)的增加,植物的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
    方法技巧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由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由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由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1)基因多样性
    ①在分子水平表现为DNA的多样性;②在细胞水平表现为染色体的多样性;③在个体水平表现为表现型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措施
    (2)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实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5.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深化拓展 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1)从分子水平上看
    基因(DNA)多样性(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5)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
    (7)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 )

    考向一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分析

    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


    注:图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1)图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些层面?
    提示 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基因多样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什么价值?
    提示 直接价值。
    (3)图2中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 由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二者的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 由地雀C与地雀A、地雀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地雀C与地雀A、地雀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地雀C为新物种,则地雀C与地雀A、地雀B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

    5.(2019·徐州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降低
    B.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 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加,A错误;就地保护可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6.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物种的组成相同
    答案 A
    解析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项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项错误。

    考向二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实例分析

    (1)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2)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有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7.(2019·安徽芜湖高三期末)为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我国各地涌现新型稻田基地。利用鸭子取食稻田里的杂草和福寿螺等害虫,不仅减少农药的使用,而且鸭子品质更优。鸭子粪便可以肥田,使水稻健康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鸭子引入水稻田里,原有的食物链营养级可能增加
    B.与传统稻田相比,新型稻田中福寿螺种群的K值会减小
    C.在鸭粪被植物利用过程中,其能量进入植物体内
    D.该生态系统中,鸭子和水稻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 C
    解析 将鸭子引入水稻田里,鸭子取食稻田里的杂草和福寿螺等害虫,原有的食物链营养级可能增加,A正确;与传统稻田相比,由于引入的鸭子取食福寿螺,所以新型稻田中福寿螺种群的K值会减小,B正确;在鸭粪被植物利用过程中,鸭粪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其中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鸭子和水稻不是互利共生关系,D正确。
    8.(2019·河南省南阳高三期末)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创造宜居环境,多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B.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种植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答案 C
    解析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A错误;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因环境中缺少其捕食者而导致当地环境中物种减少,从而导致当地环境中生物多样性降低,B错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体现生态效应,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故种植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归纳总结 低碳生活中蕴藏的生态学原理
    倡导生活方式
    相关生态学原理
    少开车,减少电器使用等
    碳循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少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植被等
    碳循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减少肉食比例,合理饮食等
    能量流动:减少损耗,充分利用植物固定的能量
    垃圾分类,生态农业等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不购买受保护的动植物制品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
    3.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4.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6.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7.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破坏。

    1.(2019·天津,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答案 C
    解析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从而吸引昆虫的天敌,使植物免受虫害,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启动抗虫反应,这是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B项正确;烟粉虱合成的Bt56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据此可推测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抗虫反应能正常进行)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慢,C项错误;若Bt56蛋白被水解,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不能被抑制,则烟粉虱的数量不能迅速增长,所以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项正确。
    2.(2017·北京,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A合理;酸雨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而无法判断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B不合理;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本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不合理,D不合理。
    3.(2019·陕西省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B.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A
    解析 完成碳的全球化物质循环,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还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A错误;生态系统具有稳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之间,C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4.(2016·海南,20)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被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
    答案 C
    解析 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
    5.(2018·全国Ⅲ,3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通常植物根系对NO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运输完成的。
    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解析 (1)蚯蚓为分解者,通过分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都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保障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2)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时,需考虑生活垃圾的性质(是有机垃圾还是无机垃圾)、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还需考虑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如氧气、温度和水分等。
    (3)植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如NO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调节我国的人口组成,使我国经济能健康长期增长。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组成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答案 D
    解析 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A正确;人口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长期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人口增长率可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地计算,B正确;医疗水平提高可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人口出生率会增加,但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总量不一定会保持稳定,D错误。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科研人员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对某淡水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下图为此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
    B.图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
    C.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
    答案 C
    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水中的鱼类可能由于缺氧大量死亡,A项正确;图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B项正确;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缺乏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C项错误;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使藻类数量减少,以治理水体污染,D项正确。
    4.(2019·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被蓝藻吸收利用
    B.河流中动物、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
    C.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
    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
    答案 D
    解析 蓝藻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水体中的分解者的分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蓝藻吸收利用,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用化学试剂杀藻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错误;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水体中的矿质营养可减少蓝藻的生长,从而防止水华发生,D正确。
    5.“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量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答案 D
    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
    6.人工生物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与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观等,“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可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如图为人工生物浮床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浮床上的植物与水中蓝藻存在竞争关系
    B.浮床上的植物可吸收水中的NO、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上种植凤眼莲可富集Cu、Hg等重金属,采收后不适于做家畜饲料
    D.人工生物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浮床中的植物吸收水中的无机盐,遮挡阳光,与水中的蓝藻是竞争关系;浮床中的植物吸收水中含氮、磷的无机盐,从而降低水中的氮、磷等含量;Cu、Hg等重金属对家畜有危害,因此含有重金属的植物不适合做饲料;人工生物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 B
    解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项正确;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错误。
    8.下表显示2017年孝感市东北部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就地保护是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C.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D.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A
    解析 生物入侵时可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不正确;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等,B项正确;分析数据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C项正确;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
    9.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曲线(  )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 D
    解析 污染开始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好氧型微生物大量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随有机物含量和水中溶氧量的减少,水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又逐渐减少。
    1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验证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B.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D.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 D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与乙、甲与丙、乙与丙的自变量分别为有无N、P等矿质元素、有无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种类,所以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A不符合题意;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C不符合题意;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都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______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_____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机环境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环境容纳量 K/2(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措施。(2)游客旅游观赏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因为直接价值必须建立在间接价值基础之上。(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12.(2020·河北保定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存在R对策与K对策。R对策的种群生命期短,生殖率很高,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K对策的种群生命期长,种群数量稳定,但生殖力弱。上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
    大象妊娠期长达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大象种群采用的是________对策,推测与大象采用相同对策的生物还有________(填“田鼠”“蝗虫”或“大熊猫”)。R对策的种群数量位于图中S1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2)为处理好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定市山区积极开展了“退耕还林”活动,在此山区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演替。
    (3)管理人员在“退耕还林”地区连续多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某种害虫,结果导致这种害虫大爆发。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害虫爆发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 大熊猫 稳定型 (2)次生 (3)①害虫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 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
    解析 (1)大象、大熊猫的寿命长,生殖力弱,均属于K对策,而田鼠、蝗虫的寿命短,生殖力强,均属于R对策。R对策的种群数量位于图中S1点时,Nt+1=Nt,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保定市山区的“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
    13.(2019·湖南怀化二模)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某地因地制宜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预期若干年后,随着一些生物的陆续迁入,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方法)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数量来评估水质情况,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鲤鱼种群数量。鲤鱼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也会遭受有害动物的破坏,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控的技术有多种。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进行防治。
    答案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抽样检测法 标志重捕 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性别比例 生物防治 信息传递
    解析 (1)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数量,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鲤鱼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其种群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鲤鱼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该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会使许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所以该种防治方法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进行防治。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含解析),共21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