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14.1 《促织》课件(1)

    6.14.1 《促织》课件(1)第1页
    6.14.1 《促织》课件(1)第2页
    6.14.1 《促织》课件(1)第3页
    6.14.1 《促织》课件(1)第4页
    6.14.1 《促织》课件(1)第5页
    6.14.1 《促织》课件(1)第6页
    6.14.1 《促织》课件(1)第7页
    6.14.1 《促织》课件(1)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一等奖ppt课件,共25页。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 理解小说情节的特色:曲折离奇。3. 学习小说细腻精彩的心理描写。4. 理解小说刺贪刺虐的主题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夯实字音字形基础知识;根据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查找和落实本文的文言现象。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具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并能复述出来,通过编写故事提纲,掌握情节起伏跌宕的特点。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学习掌握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文化传承与理解: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观
    明代皇室尚斗促织,据《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说:“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本文即取材于此。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留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人以制盆扬名于世。作者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事来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一部别具异彩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达到了顶峰。这部短篇小说集几乎耗尽了蒲松龄毕生精力。“聊斋”是作者书斋的名字。这部小说集里大部分作品是狐鬼神怪的故事,所以叫作“志异”。
    1.“每责一头,辄尽数家之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提示: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自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第9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2.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提示:“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近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上行下效、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压迫的社会底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这篇小说围绕着一只小小的促织来安排情节,以征集促织、捕捉促织、交纳促织、因促织而富贵为线索来展开故事,写成名一家的悲喜和命运,结构紧凑精巧。小说的心理描写尤为突出,出神入化地将成名备受摧残的心理深刻细腻地刻画出来,读后令人掩卷深思。
    1.围绕主线,情节经历了几次波折?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是什么?【对应考点】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情节的发展和作用。【提示】围绕故事主线,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分条概括各部分的要义,把握情节脉络;结合情节的相关作用作答。
    【答案】情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得到神巫指点,成名得虫。第二次: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这样的安排避免了小说情节的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丰满了故事情节,深化了主题,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的变化曲折,再现了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
    2.“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对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提示】结合句子含意和上下文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答案】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生与死,而是还能上哪儿捉蟋蟀,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3.结尾“异史氏曰”是否为多余笔墨?【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提示】根据文体的特点,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答案】不是。这是受史传文学的影响,用这种评论形式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本段评论说明主要有三点:一是从贪官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意;二是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有善报”的宿命论思想;三是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苦难之上的,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心理描写《促织》生动感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故事的开端就写了官府逼迫之下成名的心理矛盾,这一方面是苦无生路,忧闷欲死,而另一方面是在痛苦中挣扎,千方百计地搜寻,“冀有万一之得”,正是这种心理矛盾促使他按“神”示的图去庙宇寻觅促织,在寻求促织中的希冀、急切、惊愕、狂喜等情绪变化无不与他的心理矛盾有直接联系,情理自然,真实感人。
    请认真阅读下面这首唱词,然后将“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扩写为一段文字。林冲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投奔梁山。对林冲投奔途中的情形,前人曾吟唱道: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要求:①以林冲为描写对象,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②想象合理,与林冲当时的心理相吻合;③不少于200字。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促织第二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促织第二课时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促织第一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促织第一课时doc、促织朗读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精品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蒲松龄故居,第二课时,名词作动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