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9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为了纪念物理学家为人类科学史作出的贡献,在国际单位制中,常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如:力的单位是______ ,能量的单位是______ (均写中文名字)。
2. 小明同学发现洗手盆下方有如图所示的U形管道是利用______ 的原理。若没有水流入时,A、B液面总相平,从而阻止下面的浊气上升;当盆中有水流下时,A管液体产生的压强比B管液体产生的压强______ ,从而使水开始流动。
3. 如图所示,运动员正在进行蹦床比赛,当他从高处落下,在与蹦床面将要接触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______ ,动能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与蹦床面接触后,床面发生弹性形变,运动员的动能转化成蹦床的______ 。
4. 如图甲所示,物体在大小恒定为5N的外力作用下向右运动经过粗糙程度不相同但长度相同的A、B两区域,物体运动过程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中信息可知,A、B两个区域中,接触面比较粗糙的是______ 区域,全程拉力F做功______ J。
5. 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把重为4000N的物体匀速地拉向斜面顶端,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拉力为______ N;如果斜面不光滑,其机械效率为80%,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N。
6. 电动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______ ;若紧急刹车,电动车很快能停下来,使车停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选填“手”或“刹车碟片”)。小明的妈妈为了遮挡热辣辣的阳光,在电动车上安装了遮阳伞。可自从安装了这把伞后,骑车时总感觉自行车的前把好像被人向上提起,这是因为______ 。
7. 临近端午节,李晴的妈妈从超市购买了一箱质量为2.5kg的土鸡蛋,正上八年级的李晴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这箱鸡蛋进行了下列估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个鸡蛋重约为5N
B. 这箱鸡蛋平放在地面上,箱子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250Pa
C. 鲜鸡蛋的密度约为1.1g/cm3
D. 箱内约有45个鸡蛋
8. 以下关于惯性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骑自行车上坡前用力蹬几下后增大了它的惯性,可以使其在坡上运动的更快
B. 车辆行驶过程中司乘人员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宇航员王亚平从地球到太空,惯性变小
D. 行驶中的私家车突然减速时,乘客会瞬间产生惯性向后倾倒
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书和茶杯(含杯托)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茶杯对书的压力与书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茶杯对书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书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0. 如图所示,小丽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沿水平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关于此时木块上放置的物体A的受力情况,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和p乙,小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甲p乙 C. F甲F乙
12. 如图所示是九年级同学投掷实心球的示意图,实心球在b点离手,c点是实心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a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始终对实心球做功
B. 在b到d的过程中,实心球的重力势能减少
C. 在b到d的过程中,实心球的机械能不变
D. 在最高点c的时刻撤去实心球的所有外力,实心球将静止
13. 如图是小柯班级的劳动课上老师展示的中国传统农耕“舂稻谷”的情景图,小柯想要让人干活时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保持脚在杆上的位置不变,支点远离人 B. 支点不动,脚在杆上的位置左移
C. 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左移 D. 将支点远离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右移
1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烧杯对桌面的压强相等,A、B是两种液体中距离杯底相同高度的两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
A.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
B.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
C. A点处液体的压强比B点大
D. A点处液体的压强比B点小
15. 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大。乙图是其中一个正在上升的气泡,请作出此气泡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16. 如图所示,在C点用力把椅子腿A抬离地面时,椅子腿B始终没有移动,请在C点画出最小作用力F及其力臂L。
17. 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a)所示,此时杠杆处于______ (选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 的大小;
(2)该小组记录如表格所示:分析表格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 。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1/N
阻力臂l1/m
1
0.5
0.2
1
0.1
2
1
0.2
1
0.2
3
1.5
0.2
1
0.3
(3)爱动脑筋的小明想什么样的杠杆更省力呢?他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在动力臂和阻力一定时,阻力臂越______ (选填“大”或“小”),越省力。
(4)该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从而得到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18. 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 (选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
(2)小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_____ 。
(3)小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______ ,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乙中的液体是______ (选填“水”或“酒精”)。
(4)小李应该比较图______ ,得出金属盒离液面的高度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_ 。
19. 李阳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物体,如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境,其中e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通过a、c可知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 N;通过______ 三次实验,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通过a、c、e三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 有关。
(3)小组内成员小强结合图中所示的实验数据求出了物体的密度为______ kg/m3。
(4)另一位成员在学习完了浮力这一章后设计了一个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水、烧杯,测液体密度的实验如下:
(a)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石块读出示数F1;
(b)接着将石块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读出示数F2;
(c)再接着______ ;
(d)求出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 。(用测量的量表达,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20. 为将一批建材运到15m高的施工处,质量为80kg的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若建材的质量是0.18t,每个滑轮的重都是50N,工人用1000N的力1min将建材匀速拉到了施工处,求:
(1)此次提升建材工人做功的功率;
(2)此次提升建材的机械效率;
(3)此次提升建材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4)爱思考的同学分析了一下人的受力情况,提出本题的数据不合理?
理由是:______ 。
21. 2023年3月,在舟山海事巡逻艇的护航下,“鑫福102”轮(后被正式命名为“MSCIRINA”)从浙江舟山金海智造船厂离泊开航前往山东青岛,标志着全球最大装箱量的集装箱船正式交付投用,“鑫福102”轮总长399.99米,型宽61.3米,吃水深度17m,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4万吨,一次可装载创纪录的24346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和“带货王”。若ρ水=1.0×103kg/m3,g=10N/kg,试求:
(1)某单个20英尺集装箱及货物的总质量为9t,箱体外部长6m,宽2.5m,高2.5m,将其平放在水平甲板上,它对甲板的压强为多少?
(2)若“鑫福102”轮匀速直线航行时,航速为20节(1节航速约为1.8km/h),发动机的主机功率为60800kW,求其以该速度匀速直线航行时所受的阻力。
(3)如果“鑫福102”连带货物一共重18万吨,求其航行在海面上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牛顿 焦耳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功和各种能量的基本单位都是焦耳,符号是J。
故答案为:牛顿;焦耳。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连通器 大
【解析】解:当水流过下面的弯管后,总在弯管处留下一定的水,水静止不流动时,两边液面相平,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U形管道属于连通器;
当盆中有水流下时,A管处液面高于B处液面,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知,A管液体产生的压强比B管液体产生的压强从而使水开始流动。
故答案为:连通器;大。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液面静止时保持相平。
3.【答案】变小 变大 弹性势能
【解析】解:蹦床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在与蹦床面将要接触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
与蹦床面接触后,床面发生形变,运动员的动能变小,弹性势能变大,动能转化成蹦床的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弹性势能。
(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高度;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程度。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和动能、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本题考查了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属于基本内容。在判断动能、弹性势能的大小时,要注意看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怎么变化。
4.【答案】A 8
【解析】解:由甲、乙图可知,物体在拉力一定时,在A区域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在B区域做加速运动,摩擦力小于拉力,所以A区域摩擦力大,压力相同,接触面比较粗糙;
A区域的距离sA=vAt=0.2m/s×4s=0.8m,由题知B区域的距离sB=sA=0.8m,物体移动的总距离s=sA+sB=0.8m+0.8m=1.6m,
全程拉力F做的功W=Fs=5N×1.6m=8J。
故答案为:A;8。
由甲、乙图可知,物体在拉力一定时,在A区域做匀速直线运动,在B区域做加速运动,所以A区域摩擦力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根据s=vt计算A区域的距离,根据题意判断B区域的距离,计算总距离,根据W=Fs计算功。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知识和功的计算,属于基础题,要求掌握。
5.【答案】800 200
【解析】解:(1)物体的有用功为:
W有=Gh=4000N×1m=4000J,
若斜面光滑,则没有额外功,即拉力的功W总=4000J,
因为W总=Fs,
所以拉力的大小:
F=W总s=4000J5m=800N;
(2)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根据η=W有用W总可得此时的总功:
W总′=W有用η=4000J80%=5000J,
所做额外功为:W额=W总−W有=5000J−4000J=1000J;
由W额=fs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W额s=1000J5m=200N。
故答案为:800;200。
(1)如果没有摩擦,拉力的功等于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根据W=Gh求出有用功,根据W=Fs求出拉力;
(2)如果斜面不光滑,根据η=W有用W总×100%算出总功;总功减去有用功求出额外功,额外功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根据W=fs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摩擦力的计算,关键是知道额外功为克服斜面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6.【答案】增大摩擦力 刹车碟片 骑车时,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遮阳伞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遮阳伞上表面弯曲,呈圆弧状,所以遮阳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在这两个压强差的作用下,遮阳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感觉车把象被人向上提起
【解析】解:(1)自行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若紧急刹车,刹车碟片使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从而使摩擦力变大,所以车很快能停下来,则使车停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刹车碟片。
(3)骑车时,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遮阳伞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遮阳伞上表面弯曲,呈圆弧状,所以遮阳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在这两个压强差的作用下,遮阳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感觉车把象被人向上提起。
故答案为:
增大摩擦力;
刹车碟片;
骑车时,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遮阳伞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遮阳伞上表面弯曲,呈圆弧状,所以遮阳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在这两个压强差的作用下,遮阳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感觉车把象被人向上提起。
(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变滚动为滑动可以增大摩擦力。
(3)比较骑车时,空气经过遮阳伞上下的路程,就可判断遮阳伞上下的空气流速大小,结合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分析出骑车时遮阳伞会产生向上的升力。
此题考查增大摩擦的方法、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等力学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遮阳伞上下方空气的流速来判断压强的大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0.05kg,其重力G=mg=0.05kg×10N/kg=0.5N,故A不符合实际;
B.一箱鸡蛋对地面的压力F=G′=m′g=2.5kg×10N/kg=25N,箱子的长约为0.5m,宽约为0.2m,箱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0.5m×0.2m=0.1m2,箱子对地面的压强p=FS=25N0.1m2=250Pa,故B符合实际;
C.鲜鸡蛋的密度比水的密度略大,约为1.1g/cm3,故C符合实际;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0.05kg,一箱鸡蛋中鸡蛋的数量为n=2.5kg0.05kg=50个,与45个接近,故D符合实际。
故选:A。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当用力紧蹬几下脚踏板后,自行车的动能就会增大,可以运动的更远,自行车的质量不变,惯性没有增大,故A错误;
B.汽车行驶时乘客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或前方突然碰撞时由于惯性造成人身伤害,故B正确;
C.宇航员王亚平从地球到太空,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C错误;
D.行驶中的私家车突然减速时,因为乘客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就会向前倾倒,并不是瞬间产生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的理解。要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并且会利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9.【答案】D
【解析】解:A、茶杯对书的压力与书对茶杯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茶杯对书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书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本题考查了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条件的理解和辨别,属力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解: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B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A相对木块静止,不存在摩擦力作用;物体A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作用,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力示意图,正确分析砝码的受力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球漂浮,乙球悬浮,所以两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各自的重力,而两个小球是相同的,重力相等,所以F甲=F乙=G。
因为甲球漂浮,所以ρ甲>ρ球,因为乙球悬浮,所以ρ乙=ρ球,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甲>ρ乙;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
故选:B。
(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此可知两小球受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h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公式和浮力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本题影响因素是液体的密度。
12.【答案】C
【解析】解:A、球被掷出后在bc段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该过程中人对实心球没有力的作用,故没有对球做功,所以在a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始终对实心球做功,故A错误;
B、实心球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从c到d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
C、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实心球的机械能不变,故C正确;
D、投出的实心球沿弧线运动,球飞到最高点时,仍有一定的速度,如果此时球受的所有力都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机械能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4)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在投实心球为背景,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与守恒,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等,是一道力学综合题。
13.【答案】AD
【解析】解:A、保持脚在杆上的位置不变,支点远离人,此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动力臂变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小,能省力,故A正确;
B、支点不动,脚在杆上的位置左移,此时阻力不变,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不能省力,故B错误;
C、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左移,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不能省力,故C错误;
D、将支点远离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右移,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动力臂变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小,能省力,故D正确。
故选:AD。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难度不大。
14.【答案】BC
【解析】解:
AB、烧杯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烧杯的底面积相同,根据F=pS可知,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烧杯完全相同,烧杯的重力相同;由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两个烧杯中液体的重力是相同的;甲杯中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杯中液体的体积,根据ρ=mV=GgV可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故A正确,B错误;
CD、两个杯子是规则形状的,所以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液体的重力相同,液体对杯底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FS可知,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相同,即p甲=p乙,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根据p=ρgh知pA下>pB下,由于p甲=pA+pA下,p乙=pB+pB下,且p甲=p乙,所以p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m/s×4s=0, 以下关于惯性知识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郑州二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文件包含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复习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解读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知识清单-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