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考生请注意:
①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上,将条形码准确贴在答题卡区域。
②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卡标号涂黑,必须用黑色2B铅笔填图。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③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④试题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从汉服热“破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像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述。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境相去甚远。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换言之,如果不辨妍媸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
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看到文言文就犯憷,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好比钱镠墓被盗时,一提钱镠写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钱鏐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怎样的情感寄托。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
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梁实秋曾回忆梁启超讲授《箜篌引》如何让他追忆了二十余年。这其实启发今天的语文教育,可以努力讲述得更加细致、准确而生动,讲出文章的美好,激发学生兴趣,而非只是讲讲名词解释、考考全文默写。语文终究和其他学科不同,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传承国家与民族的文脉与风骨。
今天,增强文化自信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无论是追忆过去,还是书写当下,乃至创造未来,都离不开汉语功底,离不开汉语之美。或许,不妨就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摘编自王梓佩《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材料二: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轰轰烈烈地出现,又默默无闻地消失。“yyds”“emo”等字母词更是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对汉语表达“被污染”而忧心忡忡。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咬文嚼字》编辑部从2008年开始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是国内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其评选标准是什么呢?作为《咬文嚼字》的主编,我从“选什么”与“如何选”两个角度来解析。
人们所使用的交流手段,其实是一个由并非单一、纯粹的成分构成的圈层结构。这个圈层结构分成三层:第一层“核心层”,由规范纯粹的母语成分构成,符合母语的内在结构规律,也符合我们社会的文明道德规范;第二层“混杂层”,混杂着源自母语但偏离母语内在结构规律的成分(如“十动然拒”),价值递减趋零的谐音词(如“蚌埠住了”),源于母语及源于外语的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字母词(如“emo”),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体(如“9494”);第三层“边沿层”,由颜文字、表情包甚至眼神、手势等组成。《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无疑应该把选择范围局限在由规范母语成分组成的“核心层”。
再说“怎么选”。《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的标准——坚持语言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原则。“语言学”当然是针对我们的母语汉语说的;“价值”的含义是,我们评选“流行语”要对我们母语汉语作出贡献,能推动汉语的健康发展,能为汉语增光添彩。“社会学价值”,主要考虑流行语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
在对新词新语新用法做价值判断时,我们要把握好两点:首先,用好“语法规则”这把尺子;其次,用好“社会准则”这把尺子。社会各界要引起足够重视,自觉抵制不健康语言成分的侵蚀,增强“语言免疫力”。
(摘编自黄安靖《流行语无损汉语之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洛神水赋》创作灵感源自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寄托了创作者的家国情感。
B. 评选年度“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体现在能为汉语作贡献和添光彩,推动汉语健康发展。
C. 虽然传统文化正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呈下降趋势。
D.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不断出现和消失,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呈现出总分的论证结构,均开篇引出话题,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发出呼吁。
B.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具体谈了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C. 根据材料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绝绝子”“夺笋”“yyds”“3Q”均属于“边沿层”。
D.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不仅论证有力,且富有文化底蕴。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一项是( )
A. “囧”“山寨”“雷”“给力”“穿越”等词,如今仍被频繁使用,有的甚至进入词典。
B. 《浮生六记》《陶庵梦忆》翻译本纷纷推出,让明清小品文复活,有利于重拾汉语之美。
C. 2022年10月,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斯人”与“是人”的争论,话题“吵”上热搜第一。
D. 曾引起广泛讨论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总会让人想起千百年来沉淀在文字中的深厚情怀。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为《诗经•氓》,请结合材料一内容,以你学习《氓》的过程为例,谈谈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答案】1. B 2. D 3. A
4. ①由社会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即流行语无损汉语之美。
②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从“选什么”“如何选”这两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最后提出呼吁,用好“语法规则”和“社会准则”两把尺子,规范使用流行语,增强语言免疫力。
③先驳后立。
④采用举例论证,例举“yyds”“emo”“十动然拒”等流行语,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三层圈层。
⑤论证语言准确、严密,如“许多人”“主要考虑”“无疑应该”等表达。
5. ①认真学习文本,挖掘诗歌人文底蕴。主动学习《氓》的文化制度与传统习俗,从而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②借助教师讲解,感受诗歌艺术魅力。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掌握《氓》的比兴手法和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③通过自身努力,由点到面联系拓展。阅读与了解《诗经》中有关《氓》一类的诗,深入了解其写作背景及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洛神水赋》创作灵感源自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错误。原文是“《洛神水赋》创作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
C.“呈下降趋势”错,原文是“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
D.“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不断出现和消失,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可见“我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的原因应该是“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总分的论证结构”错误。两则材料都呈现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B.“都具体谈了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错误。材料二没有具体谈“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而是重点在说“流行语”。
C.“‘绝绝子’‘夺笋‘yyds’‘3Q’均属于‘边沿层’”错误。“绝绝子”“夺笋”“yyds”“3Q”均属“混杂层”。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观点是用好“语法规则”和“社会准则”两把尺子,规范使用流行语。只有A项符合规范使用流行语的话题,其它三项都不属于流行语范畴。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特点的能力。
由“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轰轰烈烈地出现,又默默无闻地消失……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可知,由社会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即流行语无损汉语之美。
由“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可知,第一段,先提出论点“流行语无损汉语之美”;由“其评选标准是什么呢?作为《咬文嚼字》的主编,我从‘选什么’与‘如何选’两个角度来解析”可知,第二、三段,从“选什么”、“如何选”这两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由“对新词新语新用法做价值判断时,我们要把握好两点:首先,用好‘语法规则’这把尺子;其次,用好‘社会准则’这把尺子”可知,第四段,提出呼吁,用好“语法规则”和“社会准则”两把尺子,规范使用流行语,增强语言免疫力;由此可知,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由“‘yyds’‘emo’等字母词更是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对汉语表达‘被污染’而忧心忡忡。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可知,文章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证方法。
由“这个圈层结构分成三层:第一层‘核心层’,由规范纯粹母语成分构成,符合母语的内在结构规律,也符合我们社会的文明道德规范;第二层‘混杂层’,混杂着源自母语但偏离母语内在结构规律的成分(如‘十动然拒’),价值递减趋零的谐音词(如‘蚌埠住了’),源于母语及源于外语的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字母词(如‘emo’),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体(如‘9494’);第三层‘边沿层’,由颜文字、表情包甚至眼神、手势等组成”可知,采用举例论证,例举“yyds”“emo”“十动然拒”等流行语,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三层圈层。
由“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主要考虑流行语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无疑应该把选择范围局限在由规范母语成分组成的‘核心层’”可知,论证语言准确、严密,如“许多人”“主要考虑”“无疑应该”等表达。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可知,要认真学习文本,主动学习《氓》所反应出的当时的文化制度与传统习俗,挖掘诗歌人文底蕴。
依据“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可知,可以借助教师课堂讲解,掌握《氓》中诸如赋比兴、情景结合、通过前后对比塑造人物、叠词等艺术手法,把握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感受诗歌艺术魅力;通过自身努力,由点到面联系拓展。阅读与了解《诗经》中有关《氓》一类的诗,深入了解其写作背景及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落战
孙犁
是个阴天,刮着点西北风。天发亮,村里没有动静。
敌人两辆铁甲汽车,装着五十多个鬼子,配着二十匹马的队伍,路过阎家集,向五柳庄方向进攻。
村里真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街口也没有一个人。
鬼子像飞一样,向村南村北包抄下去。快到了十字街口,忽然从路北一家梢门里拐出一辆牛车,牛一看见汽车过来,就横在街上不动了。
前头一辆汽车停住,三个鬼子往下跳,刚刚跨到车皮上,就看见一个小小的黑东西从天空飞下来,扑到车厢里——“轰!”
跨在车皮上的三个鬼子翻到外面去了,车厢里就全部开了花。这时从两边高房的更楼上,手榴弹接二连三摔下来,机关枪向后面那辆汽车射击,那辆汽车拼命往后退。鬼子们从车上跳下来往回跑,一跑到村外。
鬼子重新布置着向村里开炮,可是村里又没有一点动静了。
连长柳英华就站在街当中路南高升店正房上。身边有两个通讯员,一班的战士,一挺轻机枪。一个头发黑黑的、穿一件干净利落的黑色短夹袄的孩子正趴在垛口上,紧张地往下看,那是小星儿。英华告诉通讯员,去通知村里的游击组,找空子往外撤,去打马队的屁股;他又对小星说:“小星,你也和他们撤出去吧,过一会情况会紧急。”
小星回过头来说:“我不去,我和你在一块吧,我道路熟。”
通讯员房跳房地告诉了游击组长新月,新月打一声呼哨,两边房上的游击组就跟他跳下房来,在下面院子里集合好,提着枪,冲到街上。
天阴惨惨的,时间快晌午了。村外敌人的炮火很猛,好像已经发现这座高房是目标了。于是,英华下令撤离高楼。
正在这时,一个通讯员爬过来,英华说:“你想法冲出去,给二排长送命令,叫他解决了阎家集炮楼,就赶紧进攻县城北关。你从南街口出去,那里有一个小交通壕。”
小星赶紧说:“不行了,敌人已经把南街口堵住。”他从地上站起来:“英华哥,我去送这个命令。”
英华说:“好。还是叫通讯员跟你去,你下去就告诉洞里的人,说敌人进不来,叫她们待在洞里,不要慌张。”
小星答应了一声,像一只小猴子一样,从高房跳到低房,又从墙角上溜下去,通讯员跟在后面。下去就是一条窄口的夹道,小星侧着身进去,走到中间,然后跳进一个洞里,不知道是和哪里的人说话,只听他说:“三大娘!”
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个嗡嗡的声音:“怎么咧,小星?敌人进村了吗?”
只听小星又说:“没有。鬼子一辈子也进不来,英华哥说等不到天黑就把他们打退了,叫你们不要怕。”
这时,小星才对通讯员说:“下来吧!弯腰往左拐!”通讯员费了很大力气,才钻到洞里。小星在前面猫腰走着,活像一条欢跳的小蛇一样,走得很快。通讯员使劲弯着身子,走了几步,已经满头大汗。
又走了一会,小星蹲下身子,咕通咕通地像拆房子一样,立刻就有一线光亮照到洞里来。小星说:“好,可以出去了!你小心些,下面是井!”
小星先钻出去,通讯员也钻出来,把枪背在肩上,照样攀登上去。他往下一看,是一个浓绿清凉,不知有多么深的一口水井。
天还是阴着,敌人的炮火像刮风一样往村里打,整个五柳庄上面的天空,叫烟、土、乌云罩住了。
在村里在房顶上也不觉怎样,现在回头一看,小星才觉得英华他们危险,忍不住向通讯员说:“你看英华哥能抵挡得住吗?”
通讯员说:“我们柳连长最重视政治影响,就是剩下他一个人,守着那挺机关枪,鬼子也掉不了猴!”
他们就听见从街里,发出一阵机枪声,听来是那样急,那样狠,扫开云雾、烟尘,向正南方向射击。小星看见南街口的鬼子一阵乱,他判断一下方向,说:“鬼子想从南街口进去,好,英华哥也转到高升店的正房上去了,那里正对南街口,他们怎样跳过去的呀?”
小星和通讯员在地里半爬半走往东南方向跑去。在一条小交通沟里,碰见他村里一个叫秋河的小游击队员,敞着怀跑过来。
秋河说:“我去集合人来着,五毛营、赵家庄和阎家集的游击组全开来了。我们包围着敌人打。”
小星说:“这就好了,我也是去送命令,叫二排长攻城。你告诉新月哥,叫他们好好打吧!”小星把命令送到二排长那里的时候,二排已经把阎家集的炮楼解决了,接到命令,跑步去奔袭城关。
天快黑了,五柳庄村外的敌人,无心恋战,就用剩下的那辆汽车载着鬼子往城里退。一路上,我们的地雷枪炮一齐响,打得鬼子三步一停,两步一歇。桑木大队长着了急,从汽车上蹦下来,骑上一匹白色洋马,往野地里窜了。
工会主任青元这一天埋好很多地雷,正伏在汽车旁边一条横沟里。
桑木的马,跑到沟边。桑木一看前面是沟,用皮鞋下死劲一踢马肚子,那马把头一抬,前腿一曲就跳过去。青元顺手一枪,正打中马肚子。那马痛得难忍,浑身一抖,就直直地立了起来,桑木骑不住,闪了下来,一只脚挂在镫里。那洋马没命地奔向城里跑去,桑木头朝下,一路上尽是豆茬茬高粱地,擦得他头破血流……
1945年6月于延安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鬼子进村来势汹汹,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表明社会环境的恶劣,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 游击组长新月接到命令后“打一声呼哨”,游击队员们就跟着他跳下房集合,体现队伍纪律严明、队员配合默契。
C. 小星主动请缨为柳英华连长传达命令,二排长接到命令后,迅速解决了阎家集的炮楼,表现了战士们果决的执行力。
D. 敌方桑木大队长独自骑马奔逃,因青元用枪打中马肚子而被马拖行,十分狼狈。这样的结尾预示着村落战的胜利。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大量运用想象再现村落战的场面,内容充实。文章时间线也比较明显,如“天发亮”“快晌午了”“天快黑了”等,结构严谨。
B. 小星用略带夸张的口吻回答三大娘问话,“鬼子一辈子也进不来,英华哥说等不到天黑就把他们打退了”,表现他对胜利充满信心。
C. 小说既描写了以柳英华、小星等为代表的个体形象,又刻画了抗日军民的群像,点面结合,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抗日热情。
D. 小说用反复手法叙写村庄没有动静,不仅写出了当时寂静的环境,而且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也暗示了抗日队伍诱敌深入的战术。
8. 文中画横线句子表现了小星哪些心理?请简要分析。
9.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苑英科教授仔细研究孙犁的抗日文学后发现:“在其内心深处,崇尚的是英雄主义,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请谈谈选文是如何体现作者“崇尚英雄主义”这一倾向的。
【答案】6. C 7. A
8. ①对在炮火中柳英华又带领队伍转回到高升店的正房上的疑惑;
②对柳英华能带领队伍神勇地穿越炮火攻击敌人的惊叹与赞美。
9. ①选取抗战时期的题材,展现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杀敌卫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②塑造鲜明的英雄形象,如写柳英华的从容指挥、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答人物塑造手法的,统一归于这一个要点);
③主旨是讴歌英雄主义,表现抗日军民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二排长接到命令后,迅速解决了阎家集的炮楼”错误。由原文“小星把命令送到二排长那里的时候,二排已经把阎家集的炮楼解决了,接到命令,跑步去奔袭城关”可知,文中写“小星把命令送到二排长那里的时候,二排已经把阎家集的炮楼解决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小说大量运用想象再现村落战的场面”错误。没有“大量运用想象手法”,而是主要用了写实主义手法。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人物心理的能力。
结合“鬼子想从南街口进去,好,英华哥也转到高升店的正房上去了,那里正对南街口,他们怎样跳过去的呀”可知,对在炮火中柳英华又带领队伍转回到高升店的正房上的疑惑;
结合上文“天还是阴着,敌人的炮火像刮风一样往村里打,整个五柳庄上面的天空,叫烟、土、乌云罩住了”可知,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他们怎样跳过去的呀?”对柳英华能带领队伍神勇地穿越炮火攻击敌人的惊叹与赞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选取抗战时期的题材,结合“敌人两辆铁甲汽车,装着五十多个鬼子,配着二十匹马的队伍,路过阎家集,向五柳庄方向进攻”“跨在车皮上的三个鬼子翻到外面去了,车厢里就全部开了花。这时从两边高房的更楼上,手榴弹接二连三摔下来,机关枪向后面那辆汽车射击,那辆汽车拼命往后退。鬼子们从车上跳下来往回跑,一跑到村外”可知,展现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杀敌卫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塑造鲜明的英雄形象,结合“英华告诉通讯员,去通知村里的游击组,找空子往外撤,去打马队的屁股;他又对小星说:“小星,你也和他们撤出去吧,过一会情况会紧急”可知,柳英华的从容指挥;结合“通讯员房跳房地告诉了游击组长新月,新月打一声呼哨,两边房上的游击组就跟他跳下房来,在下面院子里集合好,提着枪,冲到街上”可知,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主旨是讴歌英雄主义,结合“我去集合人来着,五毛营、赵家庄和阎家集的游击组全开来了。我们包围着敌人打”“工会主任青元这一天埋好很多地雷,正伏在汽车旁边一条横沟里”可知,军民联合抗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抗日热情。表现抗日军民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文学自传
[唐]陆羽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貌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嗔。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諐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䜩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羽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惸露,育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氏之文可乎?”公执释典不屈,予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芟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焉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云:“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以身为伶正。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
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
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
(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B. 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C. 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D. 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谈䜩:在宴饮时与人闲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讌”中的“谈讌”意思不同。
B. 青衿:青色衣领,学子所服,后借指学生,语出《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伶党:乐团,戏班,其人与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伶官”虽属同类,但地位有别。
D. 感激:感动激发,与现在常用义不同,与诸葛亮《出师表》“由是感激”意思相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简述自己的姓名、相貌特征与个性品质。貌丑口吃,偏激固执,任性随意却又讲求诚信,有时不被世俗理解。
B. 文章第二段写隐居苕溪生活。闭门苦读,结交僧士高人,乘兴而游,兴尽而归,写出自己志向高洁、不同流俗的精神。
C. 文章第三段详写自己少年坎坷的求学经历。虽与恩人积公和尚有观念冲突,但几经努力,终于得以保留自己音乐上的爱好。
D.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传记,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事迹,而是结合典型事件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精神品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諐也。
(2)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
14. 陆羽虽为幽居山林的隐士,却犹有忧时之痛,并未忘怀天下。请概述“忧时之痛”在文中的表现。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到(他)与人有约,即使冰雪满路,相距千里,虎狼挡道,也不会失期。(2)积公知道此事,唯恐陆羽逐渐受到佛经以外的典籍的影响,日益远离佛法,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
14. ①写守信,顺笔点出“虎狼当道”之现实。②独处山林,常有兴尽之悲。③国家动荡,作诗文以抒悲愤。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积公由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厕,用脚踩泥来涂刷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
“因矫怜”作状语修饰“无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洁僧厕”,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后面断开;“负瓦”,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意思不同”错误。意思相同,都是在宴饮时与人闲谈。句意:整日谈天饮酒/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
D.句意:都有感于当时社会现实而心情激动/我因此十分感奋激发。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保留自己音乐上的爱好”误,文中“捐乐书”是说抛弃与音乐表演有关的书。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信”,约定;“虽”,即使;“諐”,失期。
(2)“渐”,逐渐;“渍”,影响;“去”,距离;“旷”,远;“束”,管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諐也”可概括出,写守信,顺笔点出“虎狼当道”之现实。
结合“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可概括出,独处山林,常有兴尽之悲。
结合“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可概括出,国家动荡,作诗文以抒悲愤。
参考译文:
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他相貌丑陋,兼有口吃,但为人多才善辩,气量小而性情急躁,处事多自己做主。有朋友规劝,就豁然开窍而不再疑惑。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有人怀疑他,说他性情易怒。到他与别人有约时,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失期。
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乘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着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传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的楚狂接舆吧。”
陆羽才三岁就成了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大师积公的寺院里。从九岁开始学习写文章,积公给他看佛经及有关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儒家之徒听到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我准备学习孔圣人的文章,可以吗?”积公说:“好啊!你想当孝子,你根本不知道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教经典(的主意)不改变,陆羽坚持学儒家经典不动摇。积公由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厕,用脚踩泥来涂刷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竟陵西湖没有纸可以用来学习写字,陆羽就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有一天,向一位读书人询问字义,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只是动动嘴巴假装读书罢了。积公知道了这件事,唯恐陆羽逐渐受到佛经以外的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干活。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陆羽因此感叹说:“岁月流逝,唯恐不能理解书中道理。”悲泣不能自禁。看管的人认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断鞭子才停手。陆子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积公追来对他说:“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啊!我们的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十二个时辰,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并让他们制服异教邪说。因我的弟子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抛掉乐工之书了。”
陆子从小爱好写文章,其文多有讽谕之词。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害羞。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之人大多嫉恨他。自从安禄山在中原作乱,他写了《四悲诗》;刘展割据江、淮地区造反,他作了《天之未明赋》,都有感于当时社会现实而心情激动,痛哭流涕。
唐肃宗上元二年,先生年方二十九岁。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的《拟行路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
(2)《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致贴切,语言清新隽永,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成为陆游诗歌中的名句。
(3)《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于是“鸥”的意象便引入诗歌之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泻水置平地 ②. 各自东西南北流 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⑤. 万里归船弄长笛 ⑥. 此心吾与白鸥盟(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泻、巷、盟。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归寄题小艇
范成大
日出尘生万劫忙,可怜虚费隙驹光。若教闲里工夫到,始觉淡中滋味长。
岁晚角巾①思芋栗,年来手版②愧耕桑。松风萝月须相信,春水深时上野航③。
【注]】①角巾:有棱角的头巾,是古代隐士的冠饰。②手版:古时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所拿的笏。③野航:小船。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小艇”为寄题对象,“怀归”两字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倾向。
B. 前两句写时光飞逝,整日事务繁忙,流露出诗人对虚度光阴的感慨。
C. 诗人指出如果能在空闲日子用心感受,自会品出平淡生活中的滋味。
D. 第六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虽身处官场却仍想从事耕桑,不禁感到愧疚。
17. 诗歌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①诗人想象归隐后能欣赏松间的清风、藤萝间的明月,春水涨起时,驾着小船泛舟水上;②表达了对恬然自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想到自己虽身处官场却仍想从事耕桑,不禁感到愧疚”有误。颈联意思是,一年将尽,我头戴角巾,思念着家乡的橡栗;近年以来,手持笏版,想起种田养蚕的梦想,总是觉得惭愧。含蓄地表达诗人对归隐家乡的渴望。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松风萝月须相信,春水深时上野航”意思是,松间的风,萝间的月,你们要相信我,春水浓深时我一定会登上农家小船。尾联写诗人对松风萝月的誓言。诗人在经历一番心海的波动后,似乎下定了决心,这次一定要把耕桑之梦变为现实。诗人请松风萝月相信自己,等到家乡春水浓深时我一定会登上农家小船,泛舟湖海。这是想象归隐后的情景。
松风萝月,往往是隐逸生活的标配,诗人向它们许下诺言,表明了诗人归隐故里之心的坚决,表达了对恬然自适生活的向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有数不清的乐趣。在我,以买菜为乐。徜徉于偌大的菜市场,看白菜嫩翠,黄瓜鲜绿,西红柿红若火焰,大莲藕长似玉臂,葱苗蒜瓣,杂陈斑驳之巷,黄鸡白鹅,引颈烦嚣之市。 ① ,眼花缭乱之乐也。东站站,西走走,南瞧瞧,北望望,由我评头品足,挑肥拣瘦;任我说东道西,论斤讨两,无须 ② ,不必字斟句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之乐也。买菜回来,即行下厨点火升烟,或小炒,或清蒸,或油煎。或特作麻辣豆腐,酱拌黄瓜一碟,鸡蛋鱿鱼汤一碗。买喜爱之菜,作喜欢之味,你品我尝, ③ 之乐也。
有此数乐,等同于是一番难得的享受。因此,每逢节假日,我都争着上街买菜。妻子女儿笑说,世上有千种兴趣万种嗜好,很少有像我这样以买菜为乐的。我说,人各有其乐,我这买菜之乐,可也是有些来历的哟!从前,我经历过那么多贫乏的日子,怎么能不以今天的丰盛繁富为乐呢;从前,我经历过那么多单调的日子,怎么能不以今天的斑斓蓬勃为乐呢;从前,我经历过那么多憋闷的日子,怎么能不以今天的舒心畅怀为乐呢!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给文中加点的“看”加上主语“我”也是通顺的,可为什么没有加“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18. ①目不暇接(给)、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②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小心谨慎、时时留心
③津津有味、有滋有味 19. ①不加主语“我”,除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外,还可以引导广大读者一起想象、感受市场物资之丰富,以及其带来的喜悦之情;
②加主语“我”,是从“我”的视角看市场,视线被限制住了,窄化了语言的表现力。
20. “从前”与“今天”的生活形成前后对比,“怎么能不”表达了反问之意,三组对比和反问又构成排比,作者在强烈对比和层层蓄势中表现出了今昔生活变化之大,蕴含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也从侧面写出了国家的发展。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语境“白菜嫩翠,黄瓜鲜绿,西红柿红若火焰,大莲藕长似玉臂,葱苗蒜瓣,杂陈斑驳之巷,黄鸡白鹅,引颈烦嚣之市”可知,肉菜市场菜类丰富,应填写表丰富或令人看不过来之意的成语,可选“目不暇接(给)、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目不暇接(给)”,眼睛已经没有空闲时间看别的了。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多指美景节目)。“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第二空,根据语境“不必字斟句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之乐也”分析,在菜场应是很随意,不必很小心谨慎,可选“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小心谨慎、时时留心”。“谨言慎行”,指说话小心,行动谨慎;常用于形容人言行小心谨慎。“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时时留心”,时时小心、当心。
第三空,根据语境“买喜爱之菜,作喜欢之味,合家一桌,你品我尝”“乐”可知,此处应填写表品尝食物之意的成语,可选“津津有味、有滋有味”。“津津有味”,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有滋有味”,十分有味道,生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不加主语“我”,表达的意思没有变化,但是这个“看”的主体就更广泛了,似乎面对的是大家,有利于引导广大读者一起想象、感受市场物资之丰富,以及其带来的喜悦之情;
如果加上主语“我”,就把“看”的主体限制了,仅仅从“我”的视角看市场,窄化了语言的表现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前”与“今天”的生活构成对比,“从前”的生活“贫乏”“单调”“憋闷”,“今天”的生活“丰盛繁富”“斑斓蓬勃”“舒心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怎么能不”表达了反问之意;三组对比和反问又构成排比,作者在强烈对比和层层蓄势中表现出了今昔生活变化之大,蕴含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也从侧面写出了国家的发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2(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种典型的盐生植物,互花米草的叶片细长似飘带,上面布满了能分泌盐分的细孔,_____①_____。根部吸收的盐分大多数都由盐腺排出去,叶面上会出现白色粉状的盐霜。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互花米草对盐的适应性都比较强,抵抗盐的能力也强。
另外,互花米草还具有十分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输送氧气,_____②_____。所以,互花米草能够忍受每天潮涨潮落以及潮水淹没长达6个小时,还不影响正常生长。
互花米草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种子成熟时,每稳粒数可达600多粒,每平方米能收获几百万粒种子。成熟的种子随风浪、海潮四处漂流,一旦遇到合适的生长环境,_____③_____,接下来通过根状茎繁殖,迅速扩散开来,形成一片“草的海洋”。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的称谓。
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 “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D. 聂赫留朵夫奔走于法庭、监狱、乡下、彼得堡上层社会,这条“复活”之路是痛苦和艰辛的。
【答案】21. ①被称为盐腺 ;②能够缓解水淹导致的缺氧 ;③种子就能生根萌芽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根部吸收的盐分大多数都由盐腺排出去”,可知本处意在引出“盐腺”的概念,故可填入“被称为盐腺”之类的语句。
②处,根据“具有十分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输送氧气”“能够忍受每天潮涨潮落以及潮水淹没长达6个小时”,可知语境意在强调互花米草的通气组织可以缓解水淹导致的缺氧,故可填入“能够缓解水淹导致的缺氧”之类的语句。
③处,根据“成熟的种子随风浪、海潮四处漂流”“接下来通过根状茎繁殖,迅速扩散开来”,可知语境意在强调种子的生根萌芽,故可填入“种子就能生根萌芽”。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草的海洋”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反语讽刺;
C.表示直接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四、材料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则记录某大学广州校区图书馆“发呆区”的视频,冲上了热搜。据该校图书馆馆长介绍,“发呆区”与学习阅览区相邻,互为配套,学生们可以在“发呆区”远眺遐思、说话交流、自由走动,饮食休憩,还可以欣赏远处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江新城CBD(中央商务区)的风貌。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认知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第一句是讲某大学广州校区在图书馆设置“发呆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第二句是讲该校图书馆馆长对“发呆区”的方位、设置目的的介绍,设置“发呆区”,是为给学生提供远眺遐思、说话交流、自由走动、饮食休憩,还可以欣赏远处的新科技试验区、中央商务区风貌的机会和场所。
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某高校设置“发呆区”走红的评论,可从本质、价值、意义、根源、趋向、办法等多角度提出自己的感悟、认知和思考。比如:从本质上来看,高校设置发呆区,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从价值和意义上来看,可以让学生学会劳逸结合,保持适时适当的松弛感,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让学生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间歇能够适当放空,有助于激发灵感和创造性;从根源上来看,高校设置发呆区走红,折射出在当前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松弛感是一种大众渴望的奢侈品;从方法上来看,对改善校园管理带来新的启示。
写作时,由材料引出观点,让学生在紧张学习同时能适当放松,张弛有度,是一种值得称赞的人性化举措。然后具体分析,学生们走进图书馆的任务是读书学习。但在埋头苦学之余,能够有个“发呆区”让大脑转换节奏,定神沉思,既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调适。当然,我们可以对此进行辩证分析:发呆不是“摸鱼”,发呆区也不是“娱乐区”,学校应加强相关的使用制度建设与日常监督管理,避免一些为舆论担忧的负面情形发生。
立意:
1.劳逸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2.放慢节奏,张弛有道。
3.人性化的设置,有温度的体现。
4.教育也需要提供给放松精神的空间。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