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_202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_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_2022年内蒙古乌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_2022年内蒙古乌兰察布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_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展开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 集中焚烧生活垃圾
C. 鼓励公交出行 D.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
【详解】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能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选项符合这一理念;
B、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且会污染环境,该选项不符合这一理念;
C、鼓励公交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选项符合这一理念;
D、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该选项符合这一理念。
故选B。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过滤 D. 转移蒸发皿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现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操作正确;
C、过滤时,液体要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不能用手去拿蒸发皿,以免烫伤,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B。
3.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很少,要节约用水
B. 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净化水时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地球水资源总储量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小,因此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通过煮沸能降低水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D、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 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物质的变化 B. 地壳中元素含量
C. 物质的构成 D. pH与溶液酸碱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含量约占一半,并且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故选项正确;
D、PH小于7为酸性且PH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为碱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 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中生成的与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 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 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生成的氮气与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C、NO中氮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下降,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甲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乙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核电荷数为17
B. 两图共涉及五种元素
C. 图乙中,a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D. 图乙中,b和d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X的原子序数为17,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X的核电荷数为17,故A说法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原子序数,甲中为硫元素、氯元素和氩元素,乙图中a为氧元素、b和c为钠元素,d为氩元素,故两图共涉及硫、氯、氩、氧、钠五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图乙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C说法正确;
D、图乙中,b粒子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而不是原子,d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图乙中,b和d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都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7.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氯化钙、硝酸银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 中和反应的生成物是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C、氯化钙、硝酸银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但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属于盐,但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中和反应的生成物是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B。
8. 下列选项中,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 称取3.0g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 |
B | 鉴别CH4和H2 |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C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杂质 | 加入过量的铁屑,过滤 |
D |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 | 加入足量稀H2SO4,过滤、洗涤、干燥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如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3.0g,则溶剂水的体积为47mL,选项错误;
B、甲烷与氢气燃烧后都生成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都产生水雾或水珠,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甲烷与氢气,选项错误;
C、铁能够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过滤,所得滤液就是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D、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混有木炭粉的氧化铜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会除去欲保留的氧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故选C。
9. 2022年4月16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返回地球。为了保障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命和健康,科学家们精心研制出最新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部分循环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电解系统发生的反应为2H2O2H2↑+O2↑
B. X的化学式为CO2
C. 图中所示的物质转化中可实现氧气的再生
D. 图中所示的物质转化中,电解的水与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水在水电解系统中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X是CO2,氢气和二氧化碳在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详解】A、水电解系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X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选项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在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又有水生成,水通电分解可产生氧气,所以实现了氧气的再生,选项正确;
D、水电解系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水电解系统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电解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和甲烷中的氢元素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的氢气的质量,所以最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比电解的水中的氢元素质量少,故生成的水比电解的水质量少,选项错误。
故选D。
10. 小组同学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蒸馏水或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同时等速度注入各自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锥形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B. 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C. t1~t2段压强变化主要原因是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
D. 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说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馏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A、1体积的水只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t3时,曲线1的压强几乎没变,曲线2变化很大,则说明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B、0~t1段两个曲线的压强均增大,是因为短时间内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t2~t3段压强变化更快,则说明该阶段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效果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1.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①金刚石、②石墨、③硝酸钾、④熟石灰、⑤尿素[CO(NH2)2]、⑥碳酸氢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
(2)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
(3)可用作治疗胃酸的胃药的是______。
【答案】(1)② (2)③ (3)⑥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填:②;
【小问2详解】
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硝酸钾即含有氮元素,又含有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
【小问3详解】
治疗胃酸过多可用碱性物质。熟石灰具有腐蚀性,不可用,可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⑥。
12. 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1)《天工开物》是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书中记载“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金的哪种物理性质:________。
(2)第24届冬奥会发行的冬奥币使用的材料是黄铜(铜锌合金)。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表面没有划痕的是________。
(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炼铁。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金属锰(Mn)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经查阅,锰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性如下:
MnCl2 | MnSO4 | MnCO3 | Mn (NO3) 2 | Mn (OH) 2 |
易溶 | 易溶 | 难溶 | 易溶 | 难溶 |
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铜之间。结合以上信息和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锰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B. 锰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 碳酸锰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D. 硫酸锰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1)良好的延展性 (2)黄铜
(3) (4)BD
【解析】
【小问1详解】
“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小问2详解】
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表面没有划痕的是黄铜;
【小问3详解】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铜之间,无法得出锰是氢前金属,还是氢后金属,故无法得出锰能否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铜之间,锰比铜活泼,故锰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符合题意;
C、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故碳酸锰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硫酸锰和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锰沉淀和硫酸钠,故两者能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BD。
13. 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不同温度时NH4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H4Cl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KNO3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20~60℃,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
(2)t℃时NH4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在________范围之内。
(3)40℃时,NH4Cl和KNO3各25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恢复到4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将两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NH4Cl_______(填“>”“<”或“=”) KNO3。
【答案】(1)硝酸钾##KNO3 (2)20~30℃
(3) ①. NH4Cl没有完全溶解,KNO3完全溶解 ②. <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KNO3,而3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KNO3,则NH4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时的温度范围为20~30℃。
【小问3详解】
4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5.8g,KNO3的溶解度为63.9g,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NH4Cl的质量为,最多可溶解KNO3的质量为,则将NH4Cl和KNO3各25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NH4Cl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KNO3溶液中固体全部溶解;
将两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20℃,NH4Cl溶解度降低,则固体质量增加,又由于2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则KNO3硝酸钾溶液中也有晶体析出,且析出晶体更多,即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NH4Cl<KNO3。
14.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硫酸钠、硝酸钡、硝酸钠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取少量无色溶液B,滴加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B中一定不含的溶质是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硫酸钡、碳酸钡
(2) (3)碳酸钠、氢氧化钠
(4)Na2SO4、Na2CO3、Ba(NO3)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实验过程可知,白色固体溶于足量水时生成白色沉淀 A,白色沉淀 A 能部分溶于足量稀盐酸并产生气体。说明白色沉淀 A 中既含能与盐酸反应产生 CO2气体的 BaCO3,也含不与盐酸反应且不能溶于盐酸的 BaSO4;
小问2详解】
步骤②中 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 BaCl2, H2O 和 CO2, 气体,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无色溶液B中滴加酚酞溶液后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B中一定不含 NaCO3和 NaOH;
【小问4详解】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 NaSO4、NaCO3和 Ba(NO3)2,一定不含 NaOH,可能含NaC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5. 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常用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为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A ②.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又由于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则发生装置应选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氧气应从a口通入,又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16. 全世界每年因锈蚀造成浪费的金属高达产量的20%以上,但铁锈蚀原理却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暖宝宝、食品脱氧剂等。小组同学对暖宝宝发热产生兴趣,展开探究。
【资料卡片】某品牌暖宝宝的使用说明如图。
(1)暖宝宝使用时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
(2)暖宝宝“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的原因是_______。
【猜想与假设】暖宝宝成分中氯化钠、活性炭可能加快铁锈蚀速率,使反应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探究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设计完成如下4组实验。(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实验编号 | 铁粉/g | 水/mL | 活性炭/g | 氯化钠/g | 测得10min内温度上升值/℃ |
1 | 2 | 5 | 0 | 0 | 0.1 |
2 | 2 | 5 | m | 0.1 | 3.1 |
3 | 2 | 5 | 0.2 | 0 | 22.0 |
4 | 2 | 5 | 0.2 | 0.1 | 56.3 |
【解释与结论】
(3)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表中m=_____。
(4)为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5)综合以上4组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运用该原理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结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装置 | 集气瓶内空气体积/mL | 实验前烧杯内水的体积/mL | 实验后烧杯内水的体积/mL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 |
A | 200.0 | 100.0 | 59.6 | n |
B | 100.0 | 100.0 | 66.0 | 17.0% |
(6)n=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结合反应原理和结果思考装置A的优点:_______(写两点)。
【表述与交流】人类智慧无穷,趋利避害,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答案】 ①.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 防止铁粉与空气接触反应而失效 ③. 0
④. 1、3 ⑤. 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铁锈蚀速率 ⑥. 20.2 ⑦. 更环保、更准确
【解析】
【详解】(1)暖宝宝使用时是利用铁生锈放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暖宝宝“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的原因是防止铁粉与空气接触反应而失效,故填:防止铁粉与空气接触反应而失效;
(3)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可知变量为氯化钠,而其他因素应该相同,则m为0,故填:0;
(4)为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则活性炭为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同时因为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也有影响,需控制氯化钠的质量为0,则应选择的实验组合为实验1和实验3,故填:实验1和实验3;
(5)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1和3,可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2、3、4可探究氯化钠、活性炭两者共同存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综合可得出结论: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铁锈蚀速率,故填: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铁锈蚀速率;
(6),故填:20.2;
(7)红磷燃烧需要点燃,装置不密闭,测量结果不准确,而铁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消耗氧气更彻底,测量结果更准确,同时生成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则装置A的优点是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环保,故填: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4分)
17.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燃烧的烟气。某煤厂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向原煤中加入生石灰,燃烧时发生反应:CaO+SO2+O2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__CaO+______SO2+_____O2_____CaSO4。
(2)若该煤厂一次共加入280吨生石灰(含CaO80%),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①. 2 ②. 2 ③. 1 ④. 2
(2)氧化钙的质量为280t×80%=224t,
设最多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x=256t
答:若该煤厂一次共加入280吨生石灰(含CaO80%),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为256吨。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平方程式,根据归一法:首先确定生成物CaSO4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CaO、SO2的计量数也为1,O2的计量数即为,然后各计量数同时乘以2,则得到该反应方程式为,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2、1、2;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_2022年内蒙古兴安盟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_2022年内蒙古兴安盟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_2022年内蒙古乌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_2022年内蒙古乌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_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_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