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六升七语文无忧衔接——专题08 拓展讲义:写景散文专题阅读
展开专题08 写景散文专题阅读
学习目标
1、 了解写景散文的行文方式及主要特征;
2、 掌握写景散文的阅读技巧;
3、 探究作者的观察描写,欣赏表现手法的艺术之美。
知识梳理
写景抒情诗文,就是主要以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诗文,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兼具记叙、抒情或议论。我们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抒情诗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这些“美”的诗文时,要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一、写景散文的几种行文方式
1.参游式(游记):一般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地点交代清楚。
2.静赏式:以多角度主要描写一种景物。
3.并列式:并列写几种景物或将一个景物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来描写。
4.变化式:描写一种景物的变化过程。
二、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时间跨度大。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2)空间转换广。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3)景物意象牵涉多。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它所绘景象往往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
(4)表达方式活。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散文虽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神不散,作者在选材上保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写景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1)以承载有某一情感或象征意义的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的活动作线索,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写出自己的想象。
(3)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
(4)以心情、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如鲁迅先生的《秋夜》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冷寂深邃的意境,在细小的粉红花上,打上了自我情感的烙印,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鉴赏技法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写景散文的线索前面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3.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写景散文和我国古典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常常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寄意,咏物之前,意在笔先,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即“形得而神自来焉”。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和“以神驭景”,通过“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
例如在朱自清关于荷塘月色的那绘声绘色的描写里,那荷塘既是清华园的荷塘,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片“绿荫”。同样,欣赏《荷塘月色》,读者心目中的荷塘,经过了欣赏主体的再创造,也已不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了,而是通过联想,搀杂了我们自己曾经目睹过、欣赏过的各种各样的荷塘的影子。但是作者与欣赏者有一点始终是共同的,那就是溶溶月色下的荷塘是美的,是幽谧宁静的。
因此,我们读写景散文就要抓住作者笔下景物“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作者内在的情感。
5.品味散文的语言。
(1)品味文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感受作者的内心。
(2)品味散文语言的外在形式之美。
散文的语言巧用修辞或其他技法。对偶、排比、省略、叠词、句子的长短、独特的符号以及句子的排列等外在形式都与内容息息相关。其独特醒目之处即蕴含有美点,细品之下,往往有惊人的发现。
(3)品味散文语言的内在意蕴之美。
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准确精当,朴实无华,清新明丽,不假雕饰,率真自然;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言近意远。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品评其中的韵味。
四、探究作者的观察描写,欣赏表现手法的艺术之美。
常见写景表现手法:①点面结合②多觉结合③声色结合④动静结合⑤正侧结合⑥虚实结合
①点面结合:“点”是对个别、局部的微观具体描写;“面”是对一般、整体的宏观概括描写。
点面结合只是常见的写景顺序之一。
写景讲究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景中有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总到分、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等。这是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多觉结合
一般我们会从感觉的“五觉”去观察,“五觉”就是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从这“五觉”入手,就可以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描摹出来。
③声色结合
我们运用“五觉”去观察景物时,是有侧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和听觉,视觉描写最突出的是色彩描写,因此,“绘声绘色”成为我们赞赏精彩景物描写常用词。“绘声绘色”就是注重描写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和悦耳的声响,做到“声色结合”。
④动静结合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事物有些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便称之为静态;有些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便称之为动态。描绘事物时,只写其动态或静态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才能使笔下的景物更美、更动人。
⑤正侧结合
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从与景物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景物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当正侧结合形成对比的时候,就称为“对比衬托”手法。比如,借用对比手法写济南温晴冬天的难得与可贵。作者先将“济南的冬天”与“惯常刮风的北京”的冬天进行对比,用北京的“寒”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再将其与“经常不见日光的伦敦”进行对比,用伦敦的“暗”衬托济南冬天的“明”,最后将其与烈日炎炎的热带地区进行对比,用热带地区的“热”衬托济南冬天的“温”。
⑥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用虚写与实写两种写景方式来写景。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虚拟的景物,实景是诗人描写的具体可感的现实客观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比喻和拟人实际上都是把眼前的景物比拟成联想想象中的事物,本身就是虚实结合;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比喻拟人,直接描写联想的事物或情景,“虚实结合”一般特指这种情况。
专项练习
一、(2021秋·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来敲门
厉彦林
①沉睡一冬,季节忘记带钥匙,敲起春天的门环。门刚被推开一条缝儿,春天就踮着脚尖,顽皮活泼地踏进门槛。金黄的连翘花早早开口:“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②2018年春节前立春,“春脖子长”,北方大地缺雪少雨,冬天早已失去威风。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开门一看,春光已经行走在村庄田野上。春风从袖筒、裤腿里钻进来,柔柔地触摸人们的肌肤。人们开始祭春、咬春、鞭春、踏春、忙春、颂春,脸膛红扑扑的孩童奔跑着、雀跃着,农人犁耙和良种下地,在家的主人唤鸡狗、赶鹅鸭,一幅质朴温馨的中国乡村风景画,闪耀岁月亮光。
③大地和大地上的植物开始苏醒,山冈原野到处闪动奔跑着春天顽皮的身影。杏树、桃树、梨树听到温暖的敲门声,忙着吐露新嫩与鲜美的花蕾。“春到人间万物鲜”,荠菜醒来,萌发簇簇新绿,被村姑村妇灵巧的手,一棵棵采摘进竹提篮。荠菜、马兰、山蕨、水芹、苦菜、香椿、马齿苋等各种野菜,为餐桌增添鲜嫩与清香。最开心的当数孩子,折一截柳枝,轻轻拧动,抽出雪白的茎,用剥下来的嫩皮做成筒状的柳笛,吹响阔别一冬的恣肆,声音悠扬。街头巷尾弥漫春草和小米粥缕缕的清香。
④动物伴随春天脚步活泼起来。温暖的阳光下,蜂蝶抖动翅膀溅飞淡淡的草香花香,大红公鸡站在麦秸垛上引颈高唱,黄鹂鸟站在树杈上欢鸣,黑白相间的燕子,衔着春泥,拖儿携女栖落老屋木梁上的燕窝,一会又在街巷和村边麦田上自由地飞翔,偶尔会眼前耳畔箭一般掠过。夜里燕窝里又传出低声细气的呢喃。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看,那河畔的鸭群,只见第一只先抖起翅膀、贴着水面腾飞,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湖面上划出层层涟漪……
⑤松软的大地滚过悠远而沉闷的春雷声,土地温煦而松软。春风吹在脸颊上,痒痒的舒服极了。抬头看看天空,雾霾已经少见影踪,蓝天点缀着飘逸的白云。深深吸一口早春的空气,顿感周身充满青春活力。春雨后的沂蒙大地一片繁忙,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出渴望丰收的满腔热情和厚重底气。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
⑥咚、咚、咚……乡村回响着春天持续的敲门声,新时代的鼓点回荡在希望田野上。在春天的敲门声中,英俊挺拔的白杨树举起绿叶片“哗哗”鼓掌,簇簇花朵张开嘴巴齐声喝彩,温暖的阳光飘飘洒洒,松软的大地萌发着彩色的笑容与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运用了拟人与引用的修辞手法,表明万物对春天的盼望之情,富有生活情趣。
B.文章以明快的节奏,记叙了自然万物迎接春天到来的过程,抒发人们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
C.作者于叙述描写中融入抒情,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迎春图”,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进行语句赏析。)
3.以《春天来敲门》为题有何妙处?
4.本文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十分相似,除了写景,也有抒情,请你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A
2.(1)“轻轻地”、“悄悄地”,连用两个叠音词,生动表现了春风和煦温柔、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春风唤醒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大地解冻的情景,表达了农人对春耕的期待。
3.全文中心内容是描写初春之景,内容与文题相照应;文题暗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者描写了春天“敲开门”后的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了作者面对春天的欣喜之情;极尽笔力写春天带来的希望,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向往之情。(答喜爱赞美之情亦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A.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本项显然误认为首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中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此句连续两次使用同一句话“春天来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同时将“连翘花”赋予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章首段并未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故选A。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轻轻地”“悄悄地”是叠词。“轻轻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悄悄地”写出了春风的无声无息;联系语句“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联系第②段“开门一看,春光已经行走在村庄田野上。春风从袖筒、裤腿里钻进来,柔柔地触摸人们的肌肤”可知,两个表示动作情态的叠词连用,充分表现了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春天的喜爱。
(2)“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赋予晨雾以人的情态(聆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根据语句“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可知,冰雪消融,流淌在大地上的水声是大地的心跳,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大地解冻的状态,“心跳”一次体现出大地中蕴藏的生命力量;根据“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联系第⑤段“春雨后的沂蒙大地一片繁忙,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出渴望丰收的满腔热情和厚重底气”可知,此句表达了农人对春耕的期待。
3.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
文题“春天来敲门”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态(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有趣,富有表现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联系第②段“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开门一看,春光已经行走在村庄田野上”,第③段“杏树、桃树、梨树听到温暖的敲门声,忙着吐露新嫩与鲜美的花蕾”等语句可知,本文围绕初春之景展开描绘,文题点明文章内容;
联系第⑤段“春雨后的沂蒙大地一片繁忙,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出渴望丰收的满腔热情和厚重底气。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等语句可知,人们渴盼在春天耕种,期待丰收,文题暗含主旨,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第②段“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第③段“声音悠扬。街头巷尾弥漫春草和小米粥缕缕的清香”,结尾段“温暖的阳光飘飘洒洒,松软的大地萌发着彩色的笑容与希望”等内容可知,全文通过描写春天的风、动物、植物、人,在作者的遣词用句中都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春天的勃勃生机、活力、希望,由此可看出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之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二、(2022秋·山西吕梁·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未央
①秋来了,谁先知道?是乡下的稻谷,是果园里的果树,是河畔的苇和蒲,是屋旁的银杏。我在阳台上晾衣裳,稍一探头,就与那棵银杏打了个照面,满树的叶虽还青绿着,但脉络间已描上秋的金黄的影。
②秋未央。这个时候季节的丰盈,无可比拟。所有的果实都开始丰满,连雨水也是,风也是。还有白天的云彩,晚上的月亮和星星,无一不是丰衣足食的好模样。我以为一年最好的时光不是春归处,而是橙黄橘绿时。
③人很有口福了。桃不喜吃了,就吃梨。梨不喜吃了,就吃葡萄。葡萄不喜吃了,就吃瓜果。瓜果们排着队,等着采摘的手来垂爱,每一只都是饱满的、浑圆的,裹着香,藏着甜。人爱用“瓜果飘香”来形容这个季节的好,这真是再贴切不过,光念念,就唇齿绕香。
④狗尾巴草站在路旁傻笑,缀满全身的籽再也撑不住,“噗”一声,掉下几粒来。来年,它的脚下必是一地繁茂,它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想想吧,谁有它足迹宽广、儿孙满堂?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能见到它。它在屋角下的一只破瓦盆里,它在人家屋顶上的瓦楞间,它在高高的纳木错湖畔,它在巍峨的泰山脚下。这世上,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古人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里面,断断少不了它。
⑤这个时候,一定还有很多种子,悄悄躲入地里,埋下来年的希望和葱茏。像风潜入池塘。像雾霭潜入黑夜。春天里一页花红,一页柳绿,再一页草长莺飞,哪一页不是它早就描摹出的模样?花已开到深深处。菊是不消说的,浓妆艳抹,华丽殷实。学校教学楼旁的凌霄花,攀在一棵树上,登高望远,举着一蓬的橘红,恨不得把花一朵一朵插到云里去。紫薇开得有些急不可耐。你要它一朵一朵地轻濡慢染?不,不,那太慢了。A.它干脆提了颜料桶,这里浇上一勺,那里泼上一瓢,于是乎,这里一大团粉红,那里一大团蓝紫,再来一大团象牙白。簇簇的,惊心动魄。
⑥木槿则开得比较文静,不疾不徐。B。我上班的路上,经过一条河,河边植有两株木槿。我从那里来来去去无数趟,见到的都是满枝的绿叶中间,静静立着几朵粉紫的花,骨骼清秀,天荒地老的样子。我查过资料,知这种花朝开暮落,今日眼中所见之花,已非昨日之花。但它却有层出不穷的本事,这朵息了,那朵接着开,从六七月的盛夏,一直开到秋深。《诗经》里有“颜如舜华”之句,把一女子比作木槿。我想,好女子当如木槿吧,不单相貌俊美,而且遇事能够温柔地坚持。
⑦电话响,接起,那头劈头盖脸就问,你们说过要到我家来吃石榴的,什么时候来啊?怔怔半晌,方想起那头是谁。还是春天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去乡下采风,进一户农家,院子里有石榴树,红灯笼似的小花朵,挂满枝枝丫丫。我们几个兴奋地围着拍照,末了,跟那家的女主人说,等石榴熟了,我们来吃。女主人相当高兴,记下我的手机号,说,到时你们一定要来啊。
⑧我早已把这个约定忘记,她却郑重地记着,隔了百十里的路,给我打来电话,说,入秋了,我家院子里的石榴红了。
⑨为这一句话,我感动得半天无言。你对我说过的话,我都记着。我对你说过的话,也望你能记着。不相忘,便是人世间最深的情、最真的好。
(作者丁立梅,有改动)
小凯将要参加班级组织的“我把四季美景读给你听”朗读活动,请你和他一起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1)读写景抒情散文,首先要明确景物特点。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初读感知卡”,以检测自己初读文本的情况。小凯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帮他完善。
朗读篇目及作者
《秋未央》丁立梅
景物特点
①“______”(提示:填关键词或句子)
为呈现以上特点,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②______、缀满草籽的狗尾巴草、______,还有自然界中“丰衣足食”的雨水、风、云彩、星星、月亮等。
【任务二】
(2)老师提醒,要想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不仅要读出文字中的画面,读出作者融入文字中的情感,还需考虑如何运用声音传情达意。小凯对上文进行了朗读设计,下面是设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进一步完善。
A.它干脆提了颜料桶,这里浇上一勺,那里泼上一瓢,于是乎,这里一大团粉红,那里一大团蓝紫,再来一大团象牙白。簇簇的,惊心动魄。
a
从重音、停连角度设计:
第一处:“这里浇上一勺”“那里泼上一瓢”两句要连读,以便读出紫薇急不可耐开花的热烈劲。
第二处: _____________。
B。我上班的路上,经过一条河,河边植有两株木槿。我从那里来来去去无数趟,见到的都是满枝的绿叶中间,静静立着几朵粉紫的花,骨骼清秀,天荒地老的样子。
a
从语速、语调角度设计:
第三处:仿照示例,为B句做朗读设计:
【示例】A句处要读出紫薇花泼泼洒洒绽开的热烈感,语速整体要轻快。
B句处要_________。
第四处:“天荒地老的样子”一句的语调应该______(上扬、下降)。
【任务三】
(3)小凯计划在朗读后附加一段结束语,请按照他的思路,补充横线处的内容。
结束语: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秋未央》这篇美文,但愿秋未央的画面能在您心中留痕,更愿作者融于文字间的多重情感能触碰到您的心灵:不管是对秋天美好景物的喜爱,还是①_____,或是②________,如有共鸣,您就是行走于文字间最会赏景的人。
【答案】
(1) “丰盈”或“这个时候季节的丰盈,无可比拟”。 各种饱满香甜的果实 或徐或疾自由绽放的花儿们
(2) 第二处朗读设计:
示例一:“于是乎”后停顿,“这里一大团粉红”“那里一大团蓝紫”“再来一大团象牙白”三句连读,画面迅速切换,语速递进,读出作者目睹大片紫薇花热烈、灿烂绽放的情形时,“惊心动魄”的感觉。
示例二:“浇”“泼”两词重读,读出动作的利落、爽快感,以便再现紫薇花烂漫绽放的情态;“一大团”“簇簇”读成重音,以加强音量的方式,读出作者对紫薇花大片绽放的赞叹之情。 第三处朗读设计:示例:读出朝开暮落的木槿花从盛夏到深秋坚持绽放的文静感,语速要整体舒缓、从容。 第四处读设计:上扬
(3) 对狗尾草强大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对遇事能够温柔地坚持、待人真诚等美好人性的赞美。
【详解】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
根据第②段“秋未央。这个时候季节的丰盈,无可比拟”可知,秋天的景物具有“丰盈”的特点。根据第③段“瓜果们排着队,等着采摘的手来垂爱,每一只都是饱满的、浑圆的,裹着香,藏着甜”,第④段“狗尾巴草站在路旁傻笑,缀满全身的籽再也撑不住”,第⑤段“花已开到深深处。菊是不消说的,浓妆艳抹,华丽殷实”,第⑥段“木槿则开得比较文静,不疾不徐”,第②段“所有的果实都开始丰满,连雨水也是,风也是。还有白天的云彩,晚上的月亮和星星,无一不是丰衣足食的好模样。我以为一年最好的时光不是春归处,而是橙黄橘绿时”可知,作者为了呈现秋天景物的“丰盈”,写了各种饱满香甜的果实、缀满草籽的狗尾巴草、或徐或疾自由绽放的花儿们,还有自然界中“丰衣足食”的雨水、风、云彩、星星、月亮等。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第二处朗读设计:根据题干句子“它干脆提了颜料桶,这里浇上一勺,那里泼上一瓢,于是乎,这里一大团粉红,那里一大团蓝紫,再来一大团象牙白。簇簇的,惊心动魄”可知,这句话写的是种子埋进地里,来年盛开的景象。
示例一:结合句子“于是乎,这里一大团粉红,那里一大团蓝紫,再来一大团象牙白。簇簇的,惊心动魄”可知,“于是乎”表承接,后面的“这里一大团粉红”“那里一大团蓝紫”“再来一大团象牙白”,描绘的是紫薇盛开的颜色,画面迅速切换,所以应该在“于是乎”后停顿,三句连读,语速递进,读出作者目睹大片紫薇花热烈、灿烂绽放的情形时的兴奋、激动,有一种“惊心动魄”、目不暇接的感觉。
示例二:结合句子“这里浇上一勺,那里泼上一瓢”可知,句子中的“浇”“泼”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紫薇花开得洋洋洒洒的样子,所以这两个字重读,读出动作的利落、爽快感,以便再现紫薇花烂漫绽放的情态;结合句子“这里一大团粉红,那里一大团蓝紫,再来一大团象牙白。簇簇的,惊心动魄”可知,这里描绘的是紫薇盛开的样子,“一大团”“簇簇”表现出花开得旺盛,富有生机与活力,所以要读成重音,以加强音量的方式,读出作者对紫薇花大片绽放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第三处朗读设计:根据题干句子“我上班的路上,经过一条河,河边植有两株木槿。我从那里来来去去无数趟,见到的都是满枝的绿叶中间,静静立着几朵粉紫的花,骨骼清秀,天荒地老的样子”,结合题干提示“A句处要读出紫薇花泼泼洒洒绽开的热烈感,语速整体要轻快”可知,这句话写的是作者上班路上看到木槿花开的样子。句中的“静静立着几朵粉紫的花,骨骼清秀,天荒地老的样子”写出木槿花的文静肃穆。结合文中下一句“我查过资料,知这种花朝开暮落,今日眼中所见之花,已非昨日之花。但它却有层出不穷的本事,这朵息了,那朵接着开,从六七月的盛夏,一直开到秋深”,写出木槿花的层出不穷的生机顽强,表现作者的敬佩和喜爱,所以要读出朝开暮落的木槿花从盛夏到深秋坚持绽放的文静感,语速要整体舒缓、疏朗、从容。
第四处读设计:根据句子“静静立着几朵粉紫的花,骨骼清秀,天荒地老的样子”可知,这里写的是木槿花肃然独立的样子,给人一种岁月静好,从容不迫的感觉,所以语调要上扬。
(3)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根据第④段“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能见到它。它在屋角下的一只破瓦盆里,它在人家屋顶上的瓦楞间,它在高高的纳木错湖畔,它在巍峨的泰山脚下。这世上,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古人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里面,断断少不了它”可知,这里写出狗尾草的生命顽强,在任何地方都有它的身影,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可以在①处补上:对狗尾草强大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根据第⑥段“我查过资料,知这种花朝开暮落,今日眼中所见之花,已非昨日之花。但它却有层出不穷的本事,这朵息了,那朵接着开,从六七月的盛夏,一直开到秋深”“我想,好女子当如木槿吧,不单相貌俊美,而且遇事能够温柔地坚持”可知,这里写的是木槿花坚持盛开,从朝到暮,从夏至秋。
根据第⑨段“为这一句话,我感动得半天无言。你对我说过的话,我都记着。我对你说过的话,也望你能记着。不相忘,便是人世间最深的情、最真的好”可知,女主人在秋天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吃石榴,作者因女主人记住当时随口一句话而感动,表现出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所以可以在②处补上:对遇事能够温柔地坚持、待人真诚等美好人性的赞美。
三、(2022秋·山东济南·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雨
冯剑华
①称呼雨,应该是“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②春三月的雨,是女孩,正值豆蔻年华。
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④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滕中清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⑤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⑥“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如何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⑦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奇异的画笔,挥洒出一个漂亮的天地。
⑧春雨,遍体芬芳的女孩,爱美写美的画师。
⑨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洁净,还带有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⑩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明白,她有那么多的事要做,她是位多子的母亲。
⑪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期望着她的滋润。
⑫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林果,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小孩,急盼着她的乳汁。
⑬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成,才有万种生物生长不息。
⑭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大方的母亲。
⑮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⑯她见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现在,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爱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埋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明白,人们不可能不记得她的过去,不可能不记得她做过的一切。
⑰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况且,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女孩般姗姗而来。
6.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写景散文,用诗歌般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B.作者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奠定了感情基调。
C.作者将春雨称作极擅丹青的画师,手执奇异的画笔,描绘出多姿多彩的春天。
D.本文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雨,其中,夏天的雨最受作者喜爱。
7.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进行赏析。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8.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却又“并不落寞”。
【答案】
6.D
7.示例: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慷慨、无私、孕育万物,表达对雨的崇敬和赞美。
8.示例: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
【解析】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通读全文内容可知,本文写了春夏秋三季的雨,作者对这三个季节的雨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本项表述错误;故选D。
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要求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作答时,需先明确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修辞本身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结合“喂饱”“喂鼓”“喂足”等词可知这个句子把雨人格化了,故可知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句式整齐,语义相关,故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雨对万物的滋养。结合第⑭段“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大方的母亲”,可知这两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的无私与滋养万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对夏天的雨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
文章最后三个自然,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却又“并不落寞”,结合前文第⑬段“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可以看出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
第⑭自然段指出了她“并不落寞”,是因为“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回答时可以用原文的语句作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作答。
拓展提升
一、 (2022秋·山东威海·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婉转的春
李丹
①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冬日的余寒还在一波一波地侵蚀着,寒意在角角落落恋恋不舍地徘徊着,对于阳光的驱逐置之不理。偶尔有风吹过还有种凉寒彻骨的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场稀薄的雪。这样的时节人们便有了盼春的心情。
②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肢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先是空气里有了一丝暖意,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怠,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那样的阳光很是有了几分力量,毫不吝啬地落在角角落落里。墙脚的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一场细雨过后,便大大方方地绿起来,没有了丝毫的羞涩感。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听到春天的消息悄悄鼓起了米粒般的芽苞,却忍着,掩饰着,和不经意的春风在温暖的阳光里调情。某一天,阳光更加温暖了些,那柔嫩的黄才一日日从芽苞中泄露出来,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还是那场雨吧,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
③果园里,最先登场的是杏花,枝枝杈杈还干枯着,毫无声色,却在你的回首间爆出了一树的雪白;你还在惊叹着花的神奇,微风过处,却有花瓣纷然飘落,想必它在忙着结籽吧,这时,嫩黄的叶才姗姗露出了它的颜面。之后,是桃花那一张张娇艳的脸,有了前人们那么多诗句的沉淀、浸染,怎么看桃花都是那么笑意盈盈的,有娇俏也有几分筋骨,宛若二八女子的脸。桃花似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绽放,奉献自己的完美。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
④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收了棱角与锋芒,浸染了花香与温暖。这样的风穿过树叶与花朵,在肌肤之间肆意地游走,不冷也不热,恰到好处,温润得如邻家少女。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⑤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
9.请梳理文章的思路,将下面的思路图补充完整。
春蛰伏着不动声色→A________→春加快行走的脚步→B_________→C________→春深了
10.第②段中画线句“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11.本文第③④段和朱自清的《春》中都写了春花、春风具有怎样的特征?
12.同是写小草,本文用“探”,朱自清用“钻”,二者有何异同?
A.墙脚的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叙述冬日的余寒未退,是为了引出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
B.第②段主要通过描写春风、阳光、小草、细柳等景物表现春天婉转而来。
C.第⑤段“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句中的“深”字表明春天已经结束。
D.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
9.春脚步婉转款款而来; 春正式来到人间; 春大肆张扬地展现出来。
10.运用比喻,将树叶比作蝴蝶,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树叶蓬勃而生、绿满枝头的旺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11.春花:繁多、美艳(娇艳);春风:温暖(温润)、芳香。
12.同: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小草人格化,富有情趣。异:“探”字突出了小草对春天温暖的渴望;“钻”字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13.C
【解析】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春蛰伏着不动声色”可知在第①段,所以第一空填入的内容应该在该段之后。由第②段“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肢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可知第一空填入的内容是“春天脚步婉转而来”;
由“春加快行走的脚步”可知在第②段,所以第二空的内容应该是在该段之后;由第③段“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可知这是第二空填入的应该是“春天正式来到人间”;
由“春深了”可知在第⑤段,有上面的内容可知这第三空的内容应该是在第③和④段之中,由第④段“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可知第三空应该填入的是“春天大肆张扬地来到人间”。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由“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可知这是运用的比喻修辞,将“叶子”比作“蝴蝶”,写出的是叶子像是蝴蝶一样在枝头跳舞的场景,同时由“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可知这是写的春天树叶生长之快,但是运用了比喻修辞,则是将这个过程表现得更加的唯美。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作者对于春景的喜爱。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第③段“桃花似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绽放,奉献自己的完美”可知这春花的“美艳、茂盛”;
由第④段“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收了棱角与锋芒,浸染了花香与温暖”可知春风的“温暖”;同时也带有“芳香”;
由《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可知写出了花的“多和颜色的鲜艳”;
由《春》“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可知写出了风的“温柔和风中的气息”;
综上可知,两篇文章都写出了春花的多和鲜艳;以及春风的温柔和芳香。
12.本题考查赏析字词。
相同点:“探”字是“向前伸出(头或上体)”的意思;“钻”字是“钻孔、打眼、钻出”的意思;在这里都是动词的运用,所以说这是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把小草当作人来写,这是它们二者的相同的地方;
不同点在于:由“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可知这是写出来小草的那种茂盛;
由“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出的是小草的那种悄无声息地生长,但是却可以长到那么大,所以体现的是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有误,“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所以说并非是“没有了”的含义,故而并非“春天已经结束”的意思,所以选项错误;故选C。
二、(2021秋·天津·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一树一树桃花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树一树桃花开
杨铁光
①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
②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我徜徉在其中,一树繁花,一步美景,赏心悦目,惬意满怀。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
③在南方,阳春三月的桃花早已经开了,而在北方由于春寒的缘故,每年四月桃花才竞相绽放。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最美的景致是在早晨,天空澄澈,四野明净,早晨踏着灿烂的阳光到单位上班,我都要穿过这片吐着馨香的桃树林,每次经过之时,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桃花,立刻就将你拥围起来。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一堆堆,一层层,满枝灿烂,溢彩流光,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我仔细端详每一朵桃花,仿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着,仿佛每一朵花都安安静静独守自己的美丽,仿佛每一朵花都是一首五彩缤纷的抒情诗,仿佛每一朵花都是诗意绵绵的写意画,仿佛每一朵花都是我最心仪的那一朵,感觉春色娇媚,岁月静好。
④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望着那白如雪,粉如霞的花海,令我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唯此花”之感。那一刻,清风柔柔,花香缕缕,我的心里像撑开了一张空阔斑斓的帆,鼓满了芳香。绿草迷眼,花团锦簇,晴天阔日,美妙至极。还有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娇小可爱的鸟儿,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嘴,对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唱着清亮悦耳的歌,快乐得不行。还有那飞来飞去嘤嘤吟唱的蜜蜂,三三两两在桃花上忙碌着,盘旋着,欢恋着,似乎在交流晨光的收获和快感,又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又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此情此景,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心底里奔涌,一切的杂念,荡然无存,一切的美好,纷至沓来,我心里尽是桃花的纯净,桃花的美丽,桃花的悠然,桃花的神韵。这样的早晨,让我诗情画意,恬静畅然,这样的一天,让我无限清爽,无限生机。我想,在这样一个狂热喧嚣的世界里,含情脉脉,姿态娴雅,通身散发着一种静美的桃花,莫不就是抚慰人类灵魂的花?
⑤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我真的不愿走过这条小路,我真的想停下来坐一会儿,甚至想变作一只鸟儿,将家安放在树枝上,天天生活在桃林里,天天被融融的春色春韵拥抱着,天天看着那桃花朵朵开的满目春光,那该多好啊!这也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吗?
⑥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春色正浓,花开正好。一朵花,一朵情;一树花,一树情;一片花,一片情,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像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
⑦正沉思着,忽然间,身后传来了说笑声,不一会儿两个青春女孩闪现出来,一看这身“石油红”,我就知道她们是附近采油小站的员工。她们脚步轻盈,说笑声在花间荡漾,面若桃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色,额头的长发不时地被春风吹起,周身充满着春的气息,我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们也礼貌地回敬着,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桃花深处。望着她们的背影,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爱美的人。
⑧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
14.文章以“一树一树桃花开”为题有何好处?
15.作者在开头说:“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联系全文,你认为桃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妙处。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其主题是借描写“一树一树桃花开”的美景,热情地歌颂春天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富有艺术感染力。
B.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里的“流淌”一词,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桃花的清香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C.文中对鸟儿、蜜蜂的细腻描写不仅“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更从侧面烘托了桃花盛开的景色之美。
D.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E.结尾部分描写两个青春女孩,细腻而形象,目的是再次映衬桃花的美丽。
【答案】
1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行文的线索;透露出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与珍视;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15.①色彩缤纷;②繁密茂盛;③芳香怡人;④努力释放生命的美丽。
16.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桃花开得繁密、茂盛的情景,表现了桃花竞相绽放、具有生命活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17.AE
【分析】
1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赏析。
联系第③段“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第④段“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等语句可知,题目“一树一树桃花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围绕桃花盛开的美景展开描写抒情,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开头写“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第②段中“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第⑤段中“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第⑥段中“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一树一树桃花开”在文中多次出现,为行文线索;文题“一树一树桃花开”中“桃花”表明了写景抒情的对象;联系第⑥段“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像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等句子可知,文题表现了作者对桃花的珍视、赞美;“一树一树桃花开”像诗一样,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语言形象生动,充满美感,富有诗意。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中“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可知桃花的美在:色彩缤纷;
根据第③段中“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可知桃花的美在:繁密茂盛;
根据第④段中“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可知桃花的美在:芳香怡人;
根据第⑥段中“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可知桃花的美在:努力释放生命的美丽。
16.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
“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写桃花互不相让,争相展示美丽,具有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可见桃花的繁密、茂盛;“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写出了桃花竞相展现旺盛的生命活力的样子。本句通过对桃花竞相绽放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桃花和喜爱与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赏析。
A.第⑧段“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借描写“一树一树桃花开”的美景,热情地歌颂生命的美;本项中“热情地歌颂春天大自然的美”说法太片面;
E.根据第⑦段中“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可知,人与花是相互映衬的,共同展示了生命的美好;“目的是再次映衬桃花的美丽”表述有误;故选AE。
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六升七语文无忧衔接——专题25 拓展讲义:修改病句: 这是一份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六升七语文无忧衔接——专题25 拓展讲义:修改病句,文件包含专题25拓展讲义修改病句-2023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25拓展讲义修改病句-2023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六升七语文无忧衔接——专题24 拓展讲义:词性之实词: 这是一份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六升七语文无忧衔接——专题24 拓展讲义:词性之实词,文件包含专题24拓展讲义词性之实词-2023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24拓展讲义词性之实词-2023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六升七语文无忧衔接——专题15 拓展讲义: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这是一份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六升七语文无忧衔接——专题15 拓展讲义: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文件包含专题15拓展讲义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15拓展讲义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