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90份)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51练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51练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共4页。
A.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
B.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
C.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D.官员有着官德上的自我省察
2.[2023·本溪市三模]西汉初年沿袭了秦朝的军功爵制,“公卿皆军吏”。西汉中后期,“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求
B.确立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改变了中央官制的运作
D.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
3.[2023·抚顺市二模]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入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唐朝中期以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更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原则。这实际表明汉唐时期( )
A.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
B.京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
C.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
D.注意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
4.[2023·淄博市三模]据《白居易全集》记载,唐代官员选用有如下规定:“国家公卿、将相之具,选于丞郎、给舍;丞郎、给舍之材,选于御史、遗补、郎官;御史、遗补、郎官之器,选于秘著、校正、畿赤、簿尉。”由此可见,唐代( )
A.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
B.官员选用重视论资排辈
C.最优秀的人才得以重用
D.选官用人注重实践历练
5.[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宋仁宗时,“诏中书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时检勾销注之,仍录与枢密院”。宋仁宗此举意在( )
A.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
B.构建权力的制衡机制
C.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
D.提高监察谏议的效率
6.[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7.[2023·北京延庆区高三一模]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由都察院和六科行使监察权。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御史和给事中都是正七品官员,这说明( )
A.明清两代皇权得到加强
B.御史和给事中负责选拔官吏
C.给事中只管理地方官员
D.都察院逐步威胁到皇帝权力
8.[2023·日照市一模]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D.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9.[2023·天津河东一模]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 )
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
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
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A 根据材料“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可知,秦朝法令要求官吏必须宽厚仁爱、亲民行善,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A项正确;秦朝主张严刑峻法,B项不符合秦朝统治策略,排除;材料强调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涉及选官,排除C项;材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体现官员在官德上的自我省察,排除D项。故选A项。
2.A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沿袭秦朝的军功爵制,西汉中后期,公卿大夫和一般士吏中就有很多文质彬彬的经学儒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求,A项正确;隋朝确立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B项;材料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不是中央官制,排除C项;科举制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入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表明汉唐时期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排除A项;依据“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不能得出所有京官都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的结论,排除B项;汉代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排除D项。
4.D 从“公卿、将相”到“丞郎、给舍”再到“御史、遗补、郎官”最后到“秘著、校正,畿赤、簿尉”说明唐代官员职位由高到低分为很多级,官员必须先在低阶职位上做起,才有可能一步步升迁,由此可知,唐代更加看重官员的实践历练,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科举制,而是官员选用的规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官员选用注重实践历练,而非论资排辈,排除B项;按职位等级选官用人不一定能够让最优秀的人才得以重用,排除C项。
5.B 根据材料“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可知,宋代台谏系统负责监督百官,但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又监控台谏系统,这体现了两个系统的相互制约,这也是皇帝的目的所在,即构建权力的制衡机制,B项正确;台谏系统属于监察机构,和中书门下以及枢密院之间不存在分化事权的关系,排除A项;“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有限制监察官员权力的目的,但是C项并不能包括材料中台谏系统的功能,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C项;设置相互制衡的机构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
6.A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明代湖北进士分布示意图”,可知武昌府与黄州府是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据“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图”,可知府域著作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进士人数多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A项正确;交通条件不是制约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排除B项;荆州府的政区等级高于黄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黄州府,排除C项;“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与“明代湖北地区人口分布”是两个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7.A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的权力扩大,且直接对皇帝负责,可见,明清两代皇权得到了加强,A项正确,排除D项;御史和给事中负责监察,而非选拔官吏,排除B项;根据材料“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可见,给事中不是管理地方官员,排除C项。故选A项。
8.C 由材料可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了旧教育体制,所以材料表明新旧教育体制并存,C项正确;1903年清政府尚未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对于政府官员的能力和行政水平的甄别,选拔出真正的行政人才,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这对于行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北洋政府学习了西方的文官制度,排A项;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公务员的甄选,并未反映对公务员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在甄别官员时对守旧势力格外关照,排除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1讲 课题30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1讲 课题30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