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52155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52155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52155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5215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5215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5215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学案
展开第13讲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
一、聚落与环境
1.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为什么?
2. 由于 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 有较大的差异。
3. 目前,在一些河流 地区或河口、 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 ,聚落分布比较 ;在 、 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4.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 。
5.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 、 的特点。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 ,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 ,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 、澳门历史城区等。
7.广东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是哪里?
【考点剖析】
考点一.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1.比较
比较项目 | 乡村聚落 | 城市聚落 |
环境状况 | 较自然 |
|
发展程度 | 低 | 高 |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 低 | 高 |
人口数量 | 少 | 多 |
功能 | 单一 |
|
生活水平 |
|
|
居民从事的生产活动 | 耕作、放牧、捕鱼等 |
|
2.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1)地形:地形 、土壤 、水源 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 ;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干旱的 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 地区或地势高峻的 ,人口稀疏,聚落少。
(3)资源: 、 、 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业,人口较多,聚落多;反之,资源贫乏的地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3.传统民居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地区 | 传统民居图片 | 民居建筑特点 | 当地的气候特点 | 两者的相互关系 |
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风气候区 | 双层木楼或竹楼 |
| 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可以避免潮湿 | |
热带沙漠地区 | 墙厚、窗小 | 炎热、干燥、多风沙
| 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窗小可以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风沙 | |
中国黄土高原
| 窑洞 | 干燥、冬冷夏热 |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 |
北极地区 | 冰层、冰块构筑,墙体厚
|
| 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 |
亚寒带地区
| 墙厚、窗小、双层玻璃,室内有壁炉和火炉
| 寒冷
| 墙厚利于保暖,窗小可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双层玻璃可以保暖 |
典型例题1
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降水多,为方便排水,屋顶坡度较________;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了保暖,房屋墙体较厚,窗子较________(填“大”或“小”)。北冰洋沿岸,当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们就地取材,用________建造房屋(如图)。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特色民居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属于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A.窑洞 B.碉房 C.竹楼 D.四合院
2.(2021·重庆垫江·中考真题)“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3.(2020·吉林·中考真题)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
A.冰屋 B.窑洞 C.高架屋 D.蒙古包
4.(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B.C.D.
5.(2021·新疆·中考真题)下列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相符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 B.内蒙古—冰屋
C.北极地区—茅草屋 D.东南亚—平顶屋
(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我国滇中和滇东南干旱少雨的高山和河谷地带,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多为平房,不开窗或二层开小窗,屋内设有火塘。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图是土掌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土掌房反映了当地气温特点是( )
A.终年高温 B.冬冷夏热 C.终年寒冷 D.终年温和
7.土掌房以土石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程量小 B.降低成本 C.就地取材 D.便于翻新
8.土掌房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土地 B.便于出行 C.加强联系 D.为了美观
(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由19世纪传入我国广东等华南地区。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在我国骑楼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的功能突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干燥 C.终年高温干燥 D.终年高温多雨
10.目前,广东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骑楼加以保护,其主要目的是
A.便于海外华侨回乡探亲 B.保护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
C.节省当地的土地资源 D.缓解当地住房紧张问题
(2021·重庆黔江·中考真题)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其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大多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段。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我国青海省南部碉房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传统碉房开窗甚少的主要目的是( )
A.防风避寒 B.遮挡雨水 C.稳固墙体 D.阻挡沙暴
12.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13.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B.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C.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D.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14.(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如一些特色民居往往与当地的气候关系密切。下图为北欧某地的民居,该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坡度大。据此,完成下题。
3北欧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湿润多雪 B.低温少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2020·四川资阳·中考真题)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景观是( )
A.蒙古包 B.窑洞 C.竹楼 D.冰屋
16.该居民独特的结构是为了适应该地( )
A.湿热气候 B.干旱气候 C.寒冷气候 D.风沙气候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聚落无保护价值
B.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不大
C.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窗口很小。读青海省碉房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挡沙暴 B.稳固墙体 C.防风避寒 D.防止雨水
3.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蚝壳墙是岭南和闽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墙体(如下图)。砌墙时,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层层堆砌成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生蚝广泛分布于近海浅水区域,是人们喜爱的食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 )
A.美观大方 B.节约蚝壳 C.坚固耐用 D.利于雨水排泄
5.生蚝壳为墙的主要环境意义是( )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美观大方,十分坚固 D.蚝壳丰富,别具一格
6.现今很少建筑用蚝壳砌墙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
B.气候变化,生蚝数量减少,蚝壳减少
C.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推广
D.蚝壳填海,以实现海洋生态良性循环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图片的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聚落 B.工业生产 C.乡村聚落 D.农业生产
8.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A.水运发达 B.商业落后 C.水流湍急 D.全年少雨
9.汴梁的城市职能主要是( )
A.行政中心 B.军事中心 C.文化中心 D.经济中心
左图为传统苗居竖向分层功能示意图,右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决定右图中的苗寨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交通
11.对传统苗居层级结构与分层功能搭配原因叙述合理的是( )
①底层修建卫浴,便于排水 ②底层养殖牲畜,便于建筑
③顶层贮藏粮食,有助防潮 ④中层居住居民,利于保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造成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次日发表声明:“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12.巴黎圣母院建筑属于( )
A.佛教建筑 B.伊斯兰教建筑 C.基督教建筑 D.犹太教建筑
13.巴黎圣母院的遗产类型是( )
A.自然遗产 B.非物质遗产 C.文化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14.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
A.东南亚的高脚屋 B.因纽特人的冰屋
C.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15.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本质的区别是( )
A.建筑样式 B.生产活动 C.降水多少 D.交通方式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4讲 发展与合作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4讲 发展与合作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75第14讲发展与合作聚落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75第14讲发展与合作聚落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0讲 世界的气候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10讲 世界的气候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734第10讲世界的气候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734第10讲世界的气候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07讲 多变的天气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第07讲 多变的天气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731第07讲多变的天气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初中预备人教版地理新七年级六升七暑假预习-731第07讲多变的天气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