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
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有效地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获得发展。高利贷虽然有重利盘剥的性质,但它的出现和维持,是以发达的商品经济环境为前提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社会秩序高度失控,故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2.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货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 )
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汉朝把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并统一货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规范了国家金融,增加了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减轻农民负担,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的币制改革对地方经济发展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故排除C项;统一货币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
3.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永安宝货”,与钞参行。这说明商业的发展( )
A.使纸币正式取代通宝
B.促进北方人口增加
C.使货币使用情况混乱
D.引起货币流通量扩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与钞参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朝时期商业的发展引起货币流通量扩大,故选D项;题干材料说明纸币与通宝都在流通,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货币流通对北方人口的影响,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表明金朝时期旧钱、交钞、通宝、宝货等货币并存,没有反映出货币使用情况混乱,故排除C项。
4.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垄断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者认为,若出产铜、铁的地区都有权铸铜钱、铁钱,可能造成割据,所以应当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这说明元朝实行“币同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正确;发行纸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这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故排除B项;发行纸币或者金属货币体现的是货币的发行权力,并不能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排除C项;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5.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白银被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积极策划所谓的“经济区”,企图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开始实施法币改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动机是( )
A.统一货币,保护经济发展
B.抵御冲击,防范侵略
C.趁机敛财,积累个人资本
D.稳定物价,控制金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白银以及日本推进华北的分离,因此改革的动机是“抵御冲击,防范侵略”,故选B项。
6.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经上涨到2 000∶1,银元比价的猛涨刺激了物价攀升。甚至有反动分子叫嚣:“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 )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
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
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秩序
答案:D
7.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答案:A
解析:面对经济大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形成各自为战的货币区域,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A项正确;B项中“开始”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8.右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 )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
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故选C项。
9.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英国的企业也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推向世界。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重商主义政策成就英镑的国际地位
C.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世界货币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本位制的实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D项。
10.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使美元彻底而牢固地取代了英镑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霸主地位,并使国际货币体系的功能更加完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利于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
B.促进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推动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
D.推动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规范、稳定国际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
1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诸侯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版籍”“版图”的出现( )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
答案:B
12.下面为汉朝更赋表。据此可知,汉朝的以钱代役( )
更赋类别 | 服役内容 | 代役价 |
更卒 | 23至50岁的男丁到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 | 可纳钱2 000文,由政府雇人代役 |
正卒 | 23至50岁的男丁在郡县或京师服兵役两年 | 每月2 000文 |
戍卒 | 23至50岁的男丁到边塞屯戍一年 | 可纳钱24 000文代役 |
戍边 | 男子每年须戍边三日 | 可纳钱300文代役 |
A.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有利于当时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D.减少了官员的腐败和土地兼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采取了以钱代役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以钱代役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故排除A项;当时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未得到改变,故排除B项;以钱代役不会抑制官员腐败和土地兼并,故排除D项。
13.北魏均田制下男子需要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唐朝初年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朝中后期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唐朝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头税
B.国家减弱了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C.唐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赋税制度的变化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束缚,故B项正确;清朝正式废除了人头税,故A项错误;唐朝抑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小农经济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故D项错误。
14.白居易在《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表明( )
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
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
C.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可知白居易认为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官吏贪污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提及征税标准的变化,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旨在说明国家惠民政策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化,并未指出税源变化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故排除B、C两项。
15.唐朝诗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从农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唐朝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年年逐利西复东”反映了商人为追逐利益往来奔波,但这属于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人好逸恶劳,故C项错误;“商人赋税沉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6.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 )
A.计亩征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反映了一些地区出现了视农业为陷阱,富人转而从事商业经营的现象,这是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带来的结果,故A项正确;摊丁入亩是清朝采取的措施,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对土地兼并现象的打击,故C项错误;“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7.在“改订新约”运动中通过的一系列条约规定:把原进口货物一律征收5%关税的规定,改为货分七等,按类征收5%~30%的关税。这一规定表明“改定新约”( )
A.彻底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
B.实现了中国关税独立自主
C.提高了税率,增加了收入
D.增强了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答案:C
18.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谈判后,中国关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变化(见下表)。这表明关税自主( )
年份 | 关税收入/万元 | 占中央财政总收入比重 |
1913年 | 1 697 | 21% |
1928年 | 17 914 | 41% |
1929年 | 27 554 | 51% |
A.有助于国民政府稳定财政
B.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同西方国家进行关税自主谈判之后,中国关税收入及其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可知关税自主有利于中国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故A项正确;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只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结,故B项错误;国家财政收入和关税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的改善,故C项错误;1929年中国没有摆脱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故D项不符合史实。
19.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与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0%共14级。这些变化( )
A.使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B.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答案:B
解析:“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故A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20.下面为2014年1—6月中国个人所得税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项目 | 总量 | 同比增长率 |
个人所得税 | 40 690.47亿元 | 12.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 155元 | 9.8% |
从上表我们可以推断出( )
A.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B.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个人所得税增长的根本原因
C.个人所得税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关系比较协调
D.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随着个人所得税的增长而增长
答案:C
解析:图表信息不能说明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故A项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是个人所得税增长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图表信息说明个人所得税的增长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个人所得税的增长以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前提,城镇居民收入和个人所得税间的增速关系比较协调,故C项符合题意;个人所得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意欲按照其意志重建世界经济秩序。1944年7月,在美国倡议下,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际上仍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1美元等于0.888671克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承认美元是“自由兑换货币”。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世界是部金融史》
材料二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目的是什么,并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材料一相比,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6分)
参考答案:(1)目的: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这一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新特点:国际货币出现多元化趋势。背景: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努力。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清政府即派人前往江浙和闽粤,察看沿海情况,以定可否开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取消禁海令,第二年(1685年)于广州、漳州(厦门)、宁波和镇江的云台山四处分别设置了粤、闽、浙、江四个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在行政上,各海关属户部管理,海关监督直接向户部和皇帝负责。《粤海关志》上说:“天下海关,在福建省辖以将军。在浙江、江苏省辖以巡抚,惟广东粤海关专设监督,诚重其任也。”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1845—1850年),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600万磅下降到5500万磅,生丝由6800 包下降到4300包。进口的棉花由7700万磅下降到6400万磅。对英国的贸易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进口的美国商船由93只下降到70只。
——摘编自高春平《晋商与明清山西城镇化研究》
材料三 在接管旧海关的基础上,1949年12月政务院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试行组织条例》,1950年1月发布《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同年12月又发布《关于设立海关的原则和调整全国海关机构的指示》。1951年11月,政府有计划地取消了各地口岸私营的(包括外国人办的)公证及检验机构,由国家商检及公证机构统一负责对外贸易的公证及检验。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置海关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广州海关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加强海关管理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海禁”政策松弛,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中央集权体制强化。
(2)变化:鸦片战争前广州海关地位最为重要;鸦片战争后广州海关地位下降。原因: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五口通商,外贸重心逐步由广州北移至上海;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不断下降。
(3)意义:改造了旧海关,确立了海关工作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新的海关体系的建立;维护了海关事业的自主权,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时期、金属货币时期和纸币时期。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古代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大小、轻重、颜色等都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所提炼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
论证:早期的商业发展较为落后,只是简单的物物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的使用更加频繁,各地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政治开明、商品流通加快,一种便于交易的货币形式飞钱出现,它使大规模、跨区域交易更加方便;宋朝出现的纸币进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两宋商业空前繁荣。据此可知,货币的进步可以推动经济交流与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