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5065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5065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5065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为了解酗酒的危害。同学们分组用水蚤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水蚤个体微小,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水蚤心脏的跳动,可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 实验中设置酒精浓度为0的一组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C. 实验中,若每组只用一只水蚤做实验,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实验出现较大误差
D. 本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抑制作用,甚至会导致水蚤死亡
2.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将盆栽蔬菜置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与之相连,连接计算机并进入数据分析软件。打开“组合图线”,添加“时间——二氧化碳”曲线图,打开光源(光源随自然光的明暗而改变),进行实验采集数据。恒温时,装置内一昼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乙图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D两点
B. 甲图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E点
C. 乙图中,在0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乙图中,如果白天光照强度长期为P,植物不能表现出生长现象
3. 如图表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不同部分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丁对应的结构层次在绿色开花植物中不存在
B. 丁属于血液循环系统,主要由丙和血管等器官组成
C. 图乙中虚线框内是保护组织,动物体内也存在
D. 组成戊的细胞与图甲所示细胞不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4. 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
B. 植物可以通过控制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C. 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D. 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子表面温度,避免夏季强烈阳光的灼伤
5.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和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B. 图2中使用①比使用②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C. 要使图4视野变得更清晰,需要转动图1中的B
D. 由图3视野换至图4视野下观察时,需要调暗光线
6. 如图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如图1所示为豌豆花的结构,图2为孟德尔的部分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工授粉时,应在豌豆开花后,将纯种高茎豌豆花的雄蕊全部摘除
B. 在F2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占比约为
C. 若子一代自交后的F2中矮茎豌豆为100株,则理论上F2中高茎豌豆植株数量应是300株
D. 给黄色豆荚授以绿色豆荚(显性)的花粉,所结豌豆的颜色是黄色
7. 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 与甲处相比,乙内流动的液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 由丙刚流入丁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D. 与乙中液体相比,等量的丁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
8. 2023年第13周(3月27日~4月2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略低于上周,北方省份持续下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 甲流患者的家人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 患者可买有OTC标志的感冒药,OTC为非处方药,可以自行确定服用
D.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
9. 2023年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加拿大参展商展出的“深睡小屋”睡眠中心,主要是通过无药物非损伤的一种物理的睡眠解决方案。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能改善人体睡眠质量。分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是视网膜,②是神经中枢 B. 褪黑素分泌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C. 效应器是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 D. 黑夜看手机,手机光线影响褪黑素分泌
10.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可形成三组探究光合作用的对照实验
B. 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C. 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 丁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1. 某环保结构调查我市境内的骆马湖湿地生态系统,并绘制图1、图2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蛋,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鱼A与螺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2)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与螺有关的食物链: ______ 。图2中的甲对应该条植物食物链中的生物是 ______ 。
(3)图1中动物摄食过程,食物中的 ______ 流入动物体内。
(4)政府规定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一定限度的。
12. 如图甲乙是两朵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丙是桃的果实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生物学上,过程A称为 ______ 。
(2)在丙图中结构[14]是由图乙中的[ ______ ]发育而成。
(3)某种桃的果实个大、味甜,要保持这一优良特性,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______ 。
(4)桃花的花色有红花与白花,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假设桃花甲基因组成为Rr(R为红色,r为白色),桃花乙基因组成为rr,则乙结果后的结构[12]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把种子种下去,再长成植株,开出的桃花的颜色可能是 ______ 。
13. 如图为小肠绒毛、肺泡、肾单位和心脏等结构示意图,Ⅰ、Ⅱ、Ⅲ、Ⅳ、Ⅴ表示某生理过程,a、b表示气体,①②③表示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Ⅰ]吸收过程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中的 ______ 运输。
(2)图中的[a]进入血液后,能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 ](填字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3)若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红细胞,可能是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发生病变引起的。
(4)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经Ⅱ过程排出体外时,膈肌处于 ______ (填“舒张”或“收缩”)
(5)过程Ⅴ表示的是作用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4. 山芋麦芽糖,以前在我们徐州农村几乎家家会做,下面是它的做法。
首先是发麦芽,把大麦用水泡发-下,再用布袋子装起来放在盆里盖上,早、晚时间放入水里浸湿一下再拿起来放盆里盖上,过两二天等大麦长出白芽时,再把它从袋子倒在滤水盆里,用块湿布盖上,早晚给浇透水,等麦芽长到10厘米左右时备用。
接下来便是煮山芋了,先把山芋去皮、冼静、切块放锅中,倒水浸过山芋,烧火煮熟烂(注意山芋熟烂时锅里还要留有水的,不能太干)。山竿煮熟烂后用锅铲把山芋搅烂成糊状,再加点凉开水进去,降温到60℃左右备用。接下来把发好的麦芽切碎并捣烂,倒入到稍热的山芋糊中,煮好的山芋糊温度不能烫手的,否则会烫坏麦芽的。再把麦芽碎汁和煮好的山芋糊充分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静罩四五十分钟,再用纱布袋把静置后的山芋糊滤汁。将滤出的汁倒入洗干净的锅中熬煮,山芋麦芽汁越来越浓稠……直到用筷子挑一下,能拉很长的丝就可以了。这样熬制的山芋麦芽糖甜而不腻,非常美味;若是倒入炒熟的芝麻、花生米、爆米花等制成块状,那更是妙不可言。小明是个爱科研的孩了,决定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1)小明知道淀粉会在唾液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那他怎样验证山芋中含有淀粉呢? ______ 。
(2)小明认为,有种类似唾液作用的物质使山芋的淀粉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小明作出假设:大麦芽捣烂汁能分解淀粉。为了验证他的假设,设计了以下方案:
请分析回答:
步骤 | 实验操作内容 | 试管甲 | 试管乙 |
① | 加等量的淀粉糊 | 2mL | 2mL |
② | 加不同的溶液 | 2mL清水 | A |
③ | 水浴 | 37℃,10分钟 | |
④ | 滴加碘液 | 1滴 | 1滴 |
⑤ | 观察实验现象 | A | B |
上表中的A是 ______ 。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试管 ______ 是对照组。后来小明发现:实验步骤②③之间缺少将试管振荡摇匀,这一步模拟了 ______ (填器官)的消化作用。若实验现象B为 ______ (填“变蓝色”或“不变蓝色”),则假设成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要想观察到水蚤心脏的跳动,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A正确。
B、清水组属于对照组,主要是起对照作用,B正确。
C、实验不能用1只水蚤,所用水蚤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进而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
D、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酒精浓度在0.1%~0.5%时,随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增加;酒精浓度在1%~20%时,随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增加减少,D错误。
故选:D。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图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D两点,A正确。
B.甲图中,BD段(不包含B点):表示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大,达到D点后不再增大了,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B错误。
C.乙图中,0点的光照强度为0,因此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乙图中,P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正好被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长期这样,植物将不能表现出生长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超过了一定范围,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丁所示为循环系统,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系统,而植物没有系统,A正确。
B.丁属于血液循环系统,主要由丙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液属于结缔组织,B错误。
C.图乙中虚线框内是上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动物体内具有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C错误。
D.组成戊动物的细胞与图甲所示植物细胞不但具有统一性(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还具有差异性,D错误。
故选:A。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及功能。
4.【答案】C
【解析】解:A、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5%被植物体利用,其余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A正确。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植物可以通过控制控制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B正确。
C、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不能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子表面温度,避免夏季强烈阳光的灼伤,D正确。
故选:C。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4、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解答即可。
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题干中指出,本实验是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因此,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A错误。
B.图2中,①为低倍物镜,②为高倍物镜,使用①时,物像放大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B正确。
C.要使图4 视野变得更清晰,需要转动图1中的C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图3到图4需要增加放大倍数,调节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会变暗,因此需要调明亮光线,D错误。
故选:B。
1.显微镜调节清晰:粗、细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图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制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豌豆属于自花传粉,人工授粉时,应在豌豆开花前,将纯种高茎豌豆花的雄蕊全部摘除,A错误。
B.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F1的基因组成均为Dd,其子二代F2 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 的植株占比约为,遗传图谱如下:
,
B正确。
C.根据上图可知,子一代自交后的F2 中矮茎豌豆和高茎豌豆的比例是1:3,子一代自交后的F2 中矮茎豌豆为100 株,理论上F2 中高茎豌豆植株数量应是300 株,C正确。
D.现用黄色豆荚豌豆为母本,授以绿色豆荚的花粉,受精的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豌豆的颜色是种皮的颜色,而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成的,和母本的颜色完全一致,因此所结豌豆的颜色是黄色,D正确。
故选:A。
(1)豌豆是常见的植物,它的花瓣结构比较特殊,自然状况下外界的花粉很难进来,属于自花传粉植物。豌豆的茎有高和矮,籽粒有皱缩的也有圆滑的,颜色有黄色的有绿色的,这些特征我们称为相对性状。
(2)题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花药、⑤是花丝。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7.【答案】B
【解析】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肾小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A正确。
B、与甲入球小动脉相比,乙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液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几乎不变,因为肾小球只发生了过滤作用,没发生物质交换。B错误。
C、由丙肾小囊刚流入丁肾小管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的过程中被重新吸收。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与乙中液体相比,等量的丁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图中,甲入球小动脉、乙出球小动脉、丙肾小囊、丁肾小管。
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甲型流感病毒能引起甲流这种传染病,因此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甲流患者的家人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
C、药物按照是否需要职业医师或者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进行购买而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根据病情需要,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C错误。
D、临床试验中,健康人接种疫苗后,若体内能产生抗体,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必须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故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D。
(1)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免疫与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解:A、在眼球的结构中,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由图示可知,①是视网膜,②是神经中枢,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褪黑素分泌量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B正确。
C、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松果体,C错误。
D、由图示可知,黑夜看手机,受光线影响,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10.【答案】D
【解析】解:A、甲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瓶内的绿色部分与瓶外的绿色部分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瓶外的见光与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试验;银边部分与绿色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试验;可见甲装置形成三组探究光合作用的对照实验,A正确。
B、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丙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C正确。
D、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瓶内气压降低。因此,“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D错误。
故选: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11.【答案】竞争 植物A→螺→鱼B→白鹭 鱼B 物质和能量 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解:(1)鱼A 与螺都以植物A为食,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
(2)图1中共有4条食物链:植物A→鳗鱼→鸬鹚;植物A→鱼A→鸬鹚;植物A→螺→鱼B→白鹭;植物B→蛤→鱼B→白鹭。图中与螺有关的食物链:植物A→螺→鱼B→白鹭。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图2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图2中形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其中甲对应该条食物链中的生物是鱼B。
(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图1中动物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动物体内。
(4)政府规定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竞争;
(2)植物A→螺→鱼B→白鹭;鱼B;
(3)物质和能量;
(4)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相互交错而形成的。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3)图2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传粉 10 嫁接 rr 红色或白色
【解析】解:(1)观图发现A过程是花药上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图丙中的14是种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
(3)植物的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某种桃的果实个大、味甜,要保持这一优良特性,在生产实践中常桃树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等。
(4)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这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的时,才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如,桃花甲的基因组成是Rr,表现为显性性状红色,桃花乙的基因组成是rr,表现为隐性性状白色。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种子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来的,种子内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因此将甲红花的花粉授到乙白花的柱头上,所结果实的12果皮基因组成仍然是rr,但是种子的胚的基因组成发生了变化,其遗传图解如下:
把种子种下去,再长成植株,开出的桃花的颜色可能是红色或白色。
故答案为:(1)传粉
(2)10
(3)嫁接
(4)rr;红色或白色
图甲中,1是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卵细胞;图乙中,9是子房壁,10是胚珠,11是卵细胞;图丙中,12、13是果皮,14是种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植物的生殖。
13.【答案】血浆 C ① 舒张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解:(1)Ⅰ表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后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的过程为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入血液的营养物质是由血液中的血浆来运输的。
(2)图中的ab过程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a代表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经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C左心房。
(3)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若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可能是图中的①肾小球发生病变,使不能滤过的红细胞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去的缘故。
(4)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图中b是二氧化碳,经过Ⅱ呼气过程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5)分析图可知,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Ⅴ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血浆;
(2)C;
(3)①;
(4)舒张;
(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图中,Ⅰ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Ⅱ表示呼气、Ⅲ表示吸气、Ⅳ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Ⅴ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氧气、b二氧化碳、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将碘液滴在山芋肉中,看是否变蓝色,变蓝则说明含有淀粉,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 2mL大麦芽捣烂汁 甲 牙齿和舌 不变蓝色
【解析】解:(1)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此可用碘液检测山芋中有无淀粉。具体验证方法是将碘液滴在山芋肉中,看是否变蓝色,变蓝则说明含有淀粉,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由实验可知,上表中的A 应该是2mL大麦芽捣烂汁。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试管甲是对照组。变量是大麦芽捣烂汁。后来小明发现:实验步骤②③之间缺少将试管振荡摇匀,这一步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消化作用。若乙中的淀粉被大麦芽捣烂汁分解,实验现象B为不变蓝色,则说明假设成立。
故答案为:
(1)将碘液滴在山芋肉中,看是否变蓝色,变蓝则说明含有淀粉,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
(2)2mL大麦芽捣烂汁;甲;牙齿和舌;不变蓝色。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卷,共6页。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卷,共6页。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