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
展开湖南岳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
一、实验题
1.(2021·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
2.(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 A: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会儿后观察到石蕊、酚酞都变色,说明分子______;
(2)实验 B: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 U 型管中的液面 a______b(填“高于”或“低于”)。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
(3)实验 C:试管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反应完全后,待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注射器中蒸馏水慢慢流入试管中,试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______处。
3.(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小文同学做粗盐(含难溶性杂质)提纯的实验并计算精盐产率,下图是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
(1)操作②过滤后,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写一条);
(2)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4)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帮他完成下面的部分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填字母)。
(3)【实验步骤】验证集气瓶中CO2气体已集满的方法:______。
(4)【反思交流】结合实验,你认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二、科学探究题
5.(2021·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未知浓度的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将制得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②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的固体
③CO2不溶于饱和的 NaHCO3溶液
④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CO2不与AgNO3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
甲同学的猜想: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乙同学的猜想: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______(填化学式)气体杂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B试管中是AgNO3溶液,C试管中是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后通入气体X。
①盛有AgNO3溶液的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②若A、B、C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则甲、乙同学的猜想都正确。
【实验反思】要除去上述CO2中的气体杂质,可以将气体通入到______(填字母)中。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饱和 NaHCO3溶液
6.(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在做课后习题时,看到了化学方程式,联想到医院在用 X 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患者服用的“钡餐”,其主要成分是 BaSO4。
【查阅资料】BaSO4不会被人体吸收,对身体无害,但 Ba2+是重金属离子,对身体危害较大。
【提出问题】与 BaSO4一样,BaCO3也不溶于水,有同学提出 BaCO3是否也可用作“钡餐”?
【实验探究】模拟胃液环境设计以下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 BaCO3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______ | ______ |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
【反思交流】从 BaSO4性质角度分析,BaSO4不被人体吸收可作“钡餐”的原因是______。
7.(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丙同学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丁同学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CaCl2
猜想Ⅱ: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检验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可以用Na2CO3溶液外,还可用下列选项中的______代替(填字母)。
A.pH试纸 B.铁粉 C.铜粉 D.CuSO4溶液
三、计算题
8.(2021·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向50.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中加入2gMnO2粉末。反应开始后产生氧气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从反应开始到t时,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______g。
(2)试计算:t时,剩余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9.(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为测定 10g 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高温的条件下加入足量木炭粉使其完全反应,固体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
(2)试计算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0.(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要制取0.8g氧气, 理论上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四、综合应用题
11.(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______(填字母)。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2)氟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能防治龋齿。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写出该微粒的符号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5)表中Ne和Ar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五、科普阅读题
12.(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目前天然气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经多年努力我国自主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甲烷化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把煤气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催化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 年第 3 期
(1)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写一种即可);
(2)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材料中提到将煤变为清洁的天然气的关键条件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烧杯 ②①⑤③④ 加速溶解 20
【详解】(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4)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质量为,10g×3%÷1%=30g,故需加水30g-10g=20g。
2.(1)在不断运动
(2) 低于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
(3)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1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当运动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填:在不断运动;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观察到 U 型管中的液面 a低于b;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故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蒸馏水慢慢流入试管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试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
3.(1)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④①②③
(4)偏低
【详解】(1)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操作③为蒸发,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故顺序为:④①②③;
(4)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会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偏低。
4.(1)CaCO3+2HCl=CaCl2+H2O+CO2↑
(2)BC/CB
(3)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处
(4)使长颈漏斗的末端在稀盐酸的液面以下,实行液封,防止二氧化碳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
【详解】(1)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C。
(3)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所以验证集气瓶中CO2气体已集满的方法: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处。
(4)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有:使长颈漏斗的末端在稀盐酸的液面以下,实行液封,防止二氧化碳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等。
5. HCl 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吸收干净 A变浑浊、B澄清、C澄清 C
【详解】作出猜想:已知,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导致石灰水不变浑浊,故猜想: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HCl气体杂质。
实验探究:①氯化氢溶于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故盛有AgNO3溶液的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氯化氢气体,盛有AgNO3溶液的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吸收干净。
②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则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浑浊;若A、B、C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A变浑浊说明存在氯化氢气体、B澄清说明氯化氢气体已经被吸收干净、C澄清说明石灰水已经变质,则甲、乙同学的猜想都正确。
实验反思:
A.NaOH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B.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Na2CO3溶液不能用于除去上述CO2中的气体杂质,错误;
C.CO2不溶于饱和的 NaHCO3溶液,且饱和 NaHCO3溶液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用于除去上述CO2中的气体杂质,正确。
故选C。
6.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
【详解】[实验探究]胃液中含有盐酸,则实验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是重金属盐,溶于水,会使人中毒,则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 BaCO3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
[反思交流]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BaSO4不会被人体吸收,对身体无害,故从 BaSO4性质角度分析,BaSO4不被人体吸收可作“钡餐”的原因是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
7.(1)碱性
(2)Na2CO3+CaCl2=CaCO3↓+2NaCl
(3) HCl、NaCl、CaCl2 AB
【详解】(1)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碱性。
(2)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3){作出猜想}
由图可知,乙、丙两支试管中的反应都生成碳酸钙沉淀,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反应是甲试管中剩余的稀盐酸与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甲、乙、丙三支试管中的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所以烧杯中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即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如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所以猜想II为HCl、NaCl、CaCl2,故填HCl、NaCl、CaCl2。
{反思交流}
A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如pH小于7,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则猜想II成立,选项正确;
C 铁粉能够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向溶液中加入铁粉,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则猜想II成立,选项正确;
C 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加入铜粉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稀盐酸存在,选项错误;
D 硫酸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不能证明稀盐酸存在,选项错误,故填AB。
8.(1)0.8
(2)解:设从反应开始到t时,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7g
t时,剩余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8%。
【详解】(1)由图可知,从反应开始到t时,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0.8g;
(2)见答案。
9.(1)2.2g
(2)解:设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故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2.2g,故填:2.2g。
(2)见答案。
10.解: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
x=7.9g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7.9g。
【详解】见答案
11.(1)A
(2)19.00
(3)
(4)Al2O3
(5)它们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详解】(1)A.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拉瓦锡测定出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道尔顿等科学家提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阿伏加德罗指出,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的体积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3)该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微粒是离子,由于质子数为8,所以该微粒是氧离子,其符号为。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5)Ne和Ar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满了,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12.(1)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
(2)
(3)甲烷化催化剂
【详解】(1)煤、天然气、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故填: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
(2)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题意可知,将煤变为清洁的天然气的关键条件是甲烷化催化剂,故填:甲烷化催化剂。
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 这是一份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