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番禺区14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白泥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处于小江中游,流域内年降雨量为600—8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3000mm,且多断裂带分布,树木成活率低,泥石流灾害多发。当地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在坑内栽树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④地中受泥石流危害最大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推测该流域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
C.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D. 植被稀少且下渗量大
3. 该流域内树木成活率低,当地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在坑内栽树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B. 防止野生动物啃食
C. 降低坑内风速度,稳定树木 D. 收集雨水,保持土壤水肥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①地位于河流沿岸,海拔较低,不易受泥石流威胁,A错误;②地位于大白泥沟与小江的交汇处,大白泥沟落差大,加之小江河水的顶托作用,泥石流在②处堆积量大,危害最严重,B正确;③地位于河流沿岸,海拔较低,不易受泥石流危害,C错误;④地海拔较低,且不在流域边界内,受泥石流危害小,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大白泥沟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山地阻挡,背风坡多下沉气流,河谷气温高,蒸发量大,所以该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A正确;该地位于昆明市,纬度范围大致为北纬30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约为两个月左右,B错误;该地位于云南省,大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气团影响,C错误;昆明市是我国著名的春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较高,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挖坑会增大空气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蒸发,A错误;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无法防止野生动物啃食,B错误;树木的树冠无法在坑内,所以无法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C错误;大白泥沟流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因而修建漏斗底鱼鳞坑可以收集雨水,提高土壤水肥,提高树木成活率,D正确;故选D。
【点睛】水土流失的治理:1、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2、强化造林治理。3、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4、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广阳、永清、固安、涿州等临近北京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准备,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下图为该地区行政区划图,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4. 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纷纷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优越 B. 人口迅速增长 C. 分担北京压力 D. 区域发展策略
5. 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测( )
A 大城市群已经形成 B.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C. 北京人口规模缩小 D. 北京产业外迁显著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睡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大型社区、居民点、市县,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仅是晚上回到这睡觉,白天开车或者乘车到市中心或中心城市上班。所以河北省周边县区区域发展策略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北京近,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是出于区域发展策略的考虑,D对;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自然环境并没有优越性,A错;人口增长不是定位睡城的原因,B错;定位睡城可以分担北京压力,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故选D。
【5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表明城市用地规模有所扩大,并不能说明大城市群的形成,A错,B对;北京经济发达,有大量人口迁入,人口规模没有缩小,C错;由此现象看不出北京产业的外迁,D错。故选B。
【点睛】由于北京地价房价高,购房压力大,而河北省广阳、大厂、涿州、三河等县市距离北京近,地价房价较低,因此成为北京的“睡城”。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处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段。溪洛渡水电站为我国西电东送中线工程提供电力,下图为溪洛渡水电站地理位置图。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6. 溪洛渡水电站相对于三峡水电站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输电线路短 B. 淹没城镇、耕地少
C. 径流量大 D. 地质灾害少
7. 溪洛渡水电站的电力输送到长三角地区,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B. 有利于缓解长三角地区的环境问题
C. 促进当地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缓解长三角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6. B 7. 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相比较而言,三峡水电站距离长三角地区更近,输电线路更短,A项错误;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与三峡相比,该地附近地区人口少,耕地资源少,淹没城镇、耕地少,B项正确;三峡水电站位于溪洛渡水电站下游,径流量更大,C项错误;溪洛渡位于板块交界地区,地质灾害更多,D项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溪洛渡水电站电力输送到长三角地区,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能够促进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A正确,不合题意;溪洛渡水电站电力输送到长三角地区,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可以减轻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利于缓解长三角地区的环境问题,B正确,不合题意;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缺乏,不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C错误,符合题意;溪洛渡水电站电力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能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能源,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常规能源短缺的解决措施:1、开源角度(1)开发新能源,发展核电。(2)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3)建立能源战略储备体系。(4)加大资源勘探力度。(5)实现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2、节流角度(1)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3)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目前,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救”战略带来的问题,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读我国四个省份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总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推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份是( )
A 四川、广东、黑龙江、河南
B. 黑龙江、河南、广东、四川
C. 四川、河南、广东、黑龙江
D. 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
9. 为响应中央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各省应该( )
A. 甲省接受南水北调,缓解水土不协调的问题 B. 乙省依托有利的交通位置,增加粮食储备
C. 丙省促进耕地流转,减少土地的撂荒现象 D. 丁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商品粮生产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甲耕地面积最大,水资源总量较少,根据选项分析对应的省份应是黑龙江;丁省耕地面积最小,水资源总量相比其他省份较多且明显水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小,也就是平原面积小,应是广东省,因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多丘陵;乙省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较大,应为河南省,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大,但水资源短缺;丙省水资源最为丰富,耕地面积较丰富,应是四川省;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甲乙丙丁分别是黑龙江、河南、四川和广东省。黑龙江省纬度高,蒸发弱,水资源能够满足农耕需求,无需接受南水北调,A错误;河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大,增加粮食储备主要是依赖粮食产量大而不是交通位置,B错误;四川省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农耕条件较好,但受到进城务工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促进耕地流转,可以减少土地撂荒问题,C正确;广东省经济发达,农业比重下降,粮食种植比重下降,蔬菜、花卉和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比重上升,D错误。故选C。
【点睛】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定三条控制线;现有耕地2/3是中低产田,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中低产田基础地力。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同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确保1.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对于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要严格管控;对于耕地种植用途,要严格落实利用的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和饲草料的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密闭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文23地下储气库位于河南濮阳,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其有效工作气量达40亿立方米,可保障华北地区15天的用气量,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华北地区天然气管网互通互用等具有重大战略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10%的红线,而目前我国只有4%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以文23地下储气库为代表,目前我国储气库集中分布在环渤海等中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天然气供给充足 B. 基础设施完善 C. 便于就近调控 D. 天然气需求稳定
11. 我国储气库规模较小,主要原因是( )
A. 储气库需求量小 B. 地质条件复杂 C. 天然气利用比重低 D. 储气库潜在风险大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我国环渤海地区并非天然气丰富区,天然气供给不足,A错误;储气库集中分布与基础设施关系不大。B错误;我国储气库集中分布在环渤海等中东部地区,接近首都和华北用气区,便于就近调控,C正确;天然气需求属于次要因素,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密闭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而我国很多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储存天然气,导致储气库规模较小,B正确;我国储气库需求量大,A错误;天然气利用比重日益提高,属于次要原因,C错误;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克服储气风险问题,与我国储气库规模较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圩田方式围海造陆是先建设明显高于海平面的防波堤,把一个地方围起来,再将防波堤后方的海水排出,以建造低于海平面的陆地。新加坡地狭人稠,一直采用填海造陆的方式增加国土面积。近年来,受沙石来源的限制,该国计划通过圩田方式围海造陆扩大国土面积。下图为新加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新加坡“圩田方式”围海造陆可以( )
A. 有效减轻台风危害 B. 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 促进排水设施建设 D. 增加农业生产用地
13. 据图推测,未来围海造陆潜力最大的海域可能位于新加坡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不易形成台风,A答案错误;围海造陆,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B答案错误;新加坡是花园岛国,填海造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农业用地,另外,圩田方式填海造陆,地面高度低于海平面,海水影响大,盐碱化严重,不适合农业生产,D错误;圩田方式填海造陆,土地低于海平面,易积水,需要加强排水设施建设,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依据等深线数值可以看出,新加坡西南方向等深线稀疏,海水较浅,海域面积较大,是未来围海造陆潜力最大的海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交通运输:海洋运输、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生产空间:海上电站、海上石油开发、海上牧场(海水养殖)等。储存空间:海底仓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海洋公园、海滨浴场等。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左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右图为2019年德国电力来源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左图所示这一天德国当地日出时间约为( )
A. 2时 B. 3时 C. 4时 D. 6时
15. 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 全天性减少 B. 时段性增加 C. 时段性减少 D. 不发生变化
16. 推测右图可再生能源中占比例最大的是( )
A 水能 B. 太阳能 C. 生物能 D. 风能
【答案】14. C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4时以前电力净需求量等于电力总需求量,说明没有光伏发电,4时以后电力总需求量和电力净需求量出现差值,说明已经日出,有光伏发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观察“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与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对比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在大约4点多到18点减少,其余时段几乎没有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多雨,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相对贫乏,D正确,B错误;德国地势总体起伏不大,水能较风能少,A错误;德国的生物能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较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夜间要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就要提高电能储存技术。
二、非选择题: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黑土流失的主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东北融雪期一般在3~4月,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有机质明显下降。专家指出,采取留茬(收获农作物时秸秆留在原地)耕作方式,可有效减轻黑土流失和有机质下降,减轻耕地退化。下图为留茬耕作方式图。
材料二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出数量较大,为此,该地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发展。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东北黑土区留茬耕作方式对减轻耕地退化的主要作用。
(3)从人口角度说明东北地区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耕地上融下冻,易汇集成坡面径流;融雪速度快且量大,侵蚀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
(2)增加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降低对黑土的冲刷;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3)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多,闲置土地多;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粮食产量;土地流转可提高农户收益,减少人口外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流水侵蚀、水土保持的措施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东北地区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地表上融下冻,水分不易下渗,易形成坡面径流;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容水量大,流水侵蚀强度大;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
【小问2详解】
留茬耕作可以滞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量,降低对黑土的冲刷;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增加土壤有机质。
【小问3详解】
东北地区人口大量迁出,导致闲置土地多;大量劳动力迁出,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土地流转的地价高,可提高农户经济收益,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减少人口外流。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是世界家具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20世纪80年代,我国承接了大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家具制造企业,高度集聚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2008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家具制造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清丰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常住人口70万,从明朝开始就有家具产业,随着我国家具制造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该县将家具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县沿106国道周边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区,家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下图示意清丰县位置。
(1)分析早期我国承接的家具制造企业高度集聚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原因。
(2)从市场角度分析2008年以后清丰县成为我国家具企业转移目的地的原因。
(3)指出家具企业转移到清丰县的主要产业链环节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
【答案】(1)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支持力度大;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利于家具出口;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好;集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2)受经济危机影响,世界家具市场萎缩,产业基于成本压力,向中西部迁移;随着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家具市场扩大;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有106国道经过,距离中西部地区市场近且交通便利;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完备的市场销售渠道。
(3)家具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加工环节;可以带动木材、金属、塑料、玻璃、涂料、装饰等产业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南省东北部的清丰县家具生产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先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政府支持力度大。都位于河口三角洲的沿海地区,海运便利,运费低,利于家具出口。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好。产业集聚,可以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营成本。
【小问2详解】
2008年出现了世界经济危机,购买力下降,世界家具市场萎缩;随着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对家具需求增加,家具市场扩大;据材料可知: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人口较多;有106国道等经过,交通便利;距离中西部地区市场较近,运输成本较低;从明朝开始就有家具产业,产业历史悠久;生产经验经验丰富,市场销售渠道完备等。
【小问3详解】
该县将家具确定为主导产业,主要环节是加工环节,家具加工可以带动木材生产、五金制造、塑料材料、玻璃、涂料、油漆、装饰、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气候倾向率反应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包括气温倾向率(℃/10年)和降水量倾向率(mm/10年)。下表示意密苏里河流域1951~2016年降水、径流要素演变趋势。
时段 | 降水倾向率/ (mm/(10年)) | 趋势 | 径流倾向率/ (mm/(10年)) | 趋势 |
年均 | 6.12 | 增加 | 2.38 | 增加 |
春季 | 2.29 | 增加 | 1.70 | 增加 |
夏季 | 1.19 | 增加 | 3.15 | 增加 |
秋季 | 2.72 | 增加 | 2.60 | 增加 |
冬季 | -0.08 | 减少 | 2.05 | 增加 |
材料二:密苏里河是北美最长的河流,有“大泥河”之称。发源于蒙大拿州西部的落基山脉,向东和向南流动3767km后,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以北汇入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其中6600多平方公里在加拿大境内。1933~1964年,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陆续在密苏里河的干流上修建6座水库,统称为“密苏里河干流水库系统”,是北美地区库容最大的水库群。
(1)指出1951~2016年密苏里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2)美国在密苏里河干流上虽然修建了6座水库,但下游地区仍然会出现洪涝灾害,请从水文、水系角度分析原因。
(3)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对密苏里河的开发利用很少,请分析原因。
【答案】(1)变化规律 :径流量逐步加大。原因:年均降水量增加,进入河流的水量增大;全球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加。
(2)河流流域降水多,水量大;下游地势平坦,流水不畅;下游支流众多,集水面积广;下游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泄洪不畅。
(3)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开发经济成本高,风险较大;环境保护意识强,不愿破坏自然生态;为了原住民的文化保护。
【解析】
【分析】本题以密苏里河流域1951~2016年降水、径流要素演变趋势表和密苏里水系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洪涝灾害的原因,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小问1详解】
读表中数据可知,径流趋向率趋势均为增加,可得出径流量逐步加大;读图及材料得知,降水倾向逐年均增加,年均降水量增加;根据材料,密苏里河发源于蒙大拿州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加,使得径流量增加。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域降水多,水量大;下游地势平坦,流水不畅;读图可知下游支流众多,集水面积广,河流流量大;根据材料,密苏里河是北美最长的河流,有“大泥河”之称。可知河流泥沙多,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沉积,且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小问3详解】
河流开发利用一般从自然条件、经济成本、环保意识等方面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密苏里河在加拿大境内,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开发经济成本高,风险较大;当地环境保护意识强,不愿破坏自然生态;为了原住民的文化保护。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番禺区1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番禺区1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西省浑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浑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