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河南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河南美食中用到的食材富含维生素的是A.汴京烤鸭 B.道口烧鸡 C.牡丹燕菜 D.鲤鱼焙面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铜丝能导电C.石墨能转化成金刚石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3.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实现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焚烧生活垃圾 B.随意丢废旧电池C.燃放烟花爆竹 D.推广新能源汽车4.丝绸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物之一。在中国古代,贸易互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作丝绸所用的蚕丝属于A.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天然纤维5.钛及钛合金具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医药等方面,从钛酸亚铁中可以提取钛,钛酸亚铁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A. B. C. D.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取用固体 B. 称量固体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转移蒸发皿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氯化氢、氨气 B.氯化钠、硫酸铜C.金刚石、氖气 D.水、黄金8.小明同学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操作不正确的是A.配制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B.需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9.下列化学家与其科学成就对应正确的是A.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测定 B.道尔顿——测定空气成分C.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 D.侯德榜——提出了分子学说10.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盛放溶液的试剂瓶若用玻璃瓶塞容易形成黏性的硅酸盐而无法打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推断X的化学式为A. B. C. D.11.下列选项中固体和液体组合,能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先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还能恢复原状的是 A.硝酸铵和水 B.氢氧化钠和水C.石灰石和稀盐酸 D.铁和稀硫酸12.海水晾晒所得的盐为粗盐,为除去某粗盐中的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及泥沙等杂质,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B.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C.操作Ⅱ时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D.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13.下列变化过程与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黄铜(铜锌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B.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种类变化D.向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14.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宇宙飞船中可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作用,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将与一定量的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A. B. C. D. 二、填空题15.新疆盛产长绒棉,长绒棉种植的早期,需要补充适量的氮肥和钾肥,写出能满足该时期需求的一种常见的复合肥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长绒棉纤维长,弹性好,用其纺织而成的织物穿着柔软舒适,区分长绒棉织物与合成纤维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取一小段长绒棉织物灼烧会闻到__________的气味,能闻到气味说明分子__________。16.铜能拉成铜丝,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铁制品易生锈,写一条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17.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g。(2)20℃时,向水中加入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3)30℃时,分别用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为硝酸钾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18.工业上利用甲烷获得氢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该反应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19.酒精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燃料。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些,可以使酒精灯燃烧得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__;一定质量的酒精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和,冷却至室温后,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 三、推断题2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铵、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的是__________。(2)把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______色。(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实验题2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1)写出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写出剩余固体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的原因。 五、简答题2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对比Y形管中红磷和白磷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2)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破坏此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举一个相关的灭火实例。 六、填空题23.如图为某同学电解水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简述检验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实验操作。(2)写出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该实验获得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七、简答题24.某混合溶液中含有和,现向其中逐渐加入锌粉,并边加边搅拌,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b段溶液质量减少的原因。(2)写出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某金属(用R表示)的活动性弱于锌,但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若将一定量的R加入b点对应的溶液中充分反应,请分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八、综合应用题25.酸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学化学研究的一类重要的物质。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1)下列关于两种酸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组成:两种溶液中都含相同的阳离子B.性质: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C.鉴别:取样,分别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酸D.用途:浓硫酸能用于干燥氧气,浓盐酸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实验序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实验Ⅳ实验Ⅴ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分析与结论稀盐酸能与指示剂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3)为确定实验Ⅴ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该实验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能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②在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③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4)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测定其纯度,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共收集到气体的质量为,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1.C【详解】维生素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中,A、汴京烤鸭富含的是蛋白质;B、道口烧鸡富含的是蛋白质;C、牡丹燕菜富含的是维生素;D、鲤鱼焙面富含的是糖类、蛋白质;故选:C。2.C【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及异味,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B.铜丝能导电,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C.石墨能转化成金刚石,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吸水溶解了,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3.D【详解】A、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电池中含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回收处理,不符合题意;C、燃放烟花爆炸,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D、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故选D。4.D【详解】蚕丝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纤维,因此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选:D。5.C【详解】钛酸亚铁 (FeTiO3) 中铁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2)+x+(-2)×3=0,解得x=+4,故选C。6.C【详解】A、取用固体应遵循“一斜二放三直立”,应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直立试管,不可直接垂直放入试管,容易击破试管,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精确到是0.1g,不可能称量到12.25g 固体,操作错误;C、用图示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长颈漏斗下端已形成液封,将注射器向里推,则由于装置内压强变大,装置内空气将液体往长颈漏斗外压,所以会看到液柱上升,操作正确;D、蒸发皿是用于蒸发操作的,蒸发结束时,且酒精灯还未熄灭的情况下,蒸发皿还处于高温状态,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不可用手,操作错误;故选:C。7.A【分析】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详解】A、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碳单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构成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黄金是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详解】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说法正确;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说法正确。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说法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错误。故选D。9.A【详解】A.张青莲:铟,铱等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对应正确;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拉瓦锡测定了空气成分,对应错误;C.门捷列夫编排了元素周期表,对应错误;D.侯德榜提出了侯氏制碱法,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对应错误。故选:A。10.A【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硅原子、氧原子、钠原子和氢原子数目分别为1、4、2、2,反应前的硅原子、氧原子、钠原子和氢原子数目分别为0、1、0、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X中2个钠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Na2SiO3。故选A。11.B【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变小,使小气球变瘪,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小气球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使小气球变鼓,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小气球恢复原状,符合题意;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变鼓,一段时间后,也不能恢复至原状,不符合题意;D、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生成的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变鼓,一段时间后,也不能恢复至原状,不符合题意;故选B。12.D【详解】A、粗盐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及泥沙等杂质,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X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溶液中的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除杂的原则,所以加入的X应该为氢氧化钡溶液,除去镁离子和钙离子,再用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故A说法错误;B、操作Ⅰ中为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即为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B说法错误;C、操作Ⅱ为将滤液蒸发得到晶体,蒸发操作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故C说法错误;D、粗盐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及泥沙等杂质,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适量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D说法正确;故选D。13.C【详解】A、一定质量的黄铜(铜锌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但是不会减少至零,不符合题意;B、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故一开始固体种类只含高锰酸钾一种,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加热过程中,固体种类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三种,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种类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符合题意;D、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硫酸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沉淀的质量继续增加,且增加幅度变大,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详解】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g;故选C。15. 烧纸 在不断运动【详解】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且为复合肥,化学式为KNO3;绒棉灼烧有烧制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刺激性气味;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6. 延展 涂油(或刷油漆,合理即可)【详解】铜能拉成铜丝,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铁制品与氧气和水接触易生锈,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有涂油,刷油漆等。17.(1)20(2)(3)小于 【详解】(1)由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该温度下,向 100g 水中加入 40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30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钠,故该温度下,分别用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钠。18.(1)(2)不属于 【详解】(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19. 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酒精灯的灯芯拨的松散些,可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则使酒精燃烧更旺;设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9mg、16mg,由于酒精(C2H5OH)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3:2,则由于反应物中只有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再结合酒精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2):(1×6)=4:1,则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25mg,又由于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氧气的质量为16mg+18mg-6mg=28mg,又由于根据碳元素质量,可知酒精的质量为,则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0.(1)硫酸铜/CuSO4(2)蓝(3) 【分析】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无色气体A,氢氧化钠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铵,无色气体A是氨气; 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B,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一定含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C,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无色气体E、白色沉淀D和无色溶液F,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溶于盐酸,D是硫酸钡沉淀,白色沉淀B是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混合物,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于硫酸铵中含有硫酸根,可能含有硫酸钠。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铵、硝酸钡、碳酸钠,一定不含的是硫酸铜,可能含有硫酸钠。【详解】(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的是硫酸铜(或CuSO4);(2)气体A是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把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色;(3)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21.(1)(2)生成的氧气逸散到了空气中(合理即可) 【详解】(1)B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而产生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则剩余固体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22.(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等,合理即可) 【详解】(1)Y形管中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但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发生燃烧,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起来.这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Y形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破坏此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例如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等,合理即可)。23.(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试管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证之(2)(3)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详解】(1)电解水装置中,产生气体体积多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产生气体体积少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所以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的实验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试管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证之;(2)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24.(1)生成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的质量(2)(3)一定含和,可能含 【详解】(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Cu>Ag,所以向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则a~b段为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关系可知,a~b段溶液质量减少的原因生成Zn(NO3)2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AgNO3的质量。(2)b~c段为锌和硝酸铜生成硝酸锌和铜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3)某金属(用R表示)的活动性弱于锌,但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R排在氢前,则R比铜活泼,将一定量的R加入b点对应的溶液中,b点溶液中含硝酸铜、硝酸锌,故R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R(NO3)2和铜,R和硝酸锌不反应,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Zn(NO3)2和R(NO3)2,可能含Cu(NO3)2。25.(1)ABC(2)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3)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NaCl、HCl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4)解:设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x=5.3g则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为×100%=47%答: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7%。 【详解】(1)A、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均为H+,故A选项说法正确;B、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故B选项说法正确;C、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硫酸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因此分别向盐酸和硫酸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酸,故C选项说法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能用于干燥氧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得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因此稀盐酸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BC。(2)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实验Ⅰ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Ⅱ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实验Ⅲ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3)①由上述图像可知,能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pH逐渐减小。②c点处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新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③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4)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n-65, 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课内填空,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