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到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它只有大约1.5千克,但却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人类的大脑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又是怎么工作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尤其是出于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大脑疾病防治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脑科学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也因此让脑科学成了科研热门中的热门。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推动第四次科技革命走向深入的重要力量,给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但是,因为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了解有限,人工智能的开发与研究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未来,可不可以充分模拟人类大脑,研发出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脑与机器能否高度融合?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对脑科学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都需要我们不断揭开人脑的奥秘。当然,其中也包括影响人脑健康的复杂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500万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类似的重大脑疾病,还包括幼年期的自闭症、智力障碍,成年期的抑郁症和各种成瘾行为。目前,这些重大脑疾病已经成为患者本人、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沉重负担。那么,这些脑疾病是怎么产生的?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能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疾病?而未来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脑科学专家研究回答的关键问题。
脑科学研究除了对防治脑疾病有决定性意义外,还能帮助我们开发出更接近人脑的智能,为人类服务。“脑机接口”,也称作脑机融合技术,就是通过芯片和传感器,用大脑控制各种设备,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方向。2020年8月,马斯克的公司成功将芯片植入猪脑,芯片能够感应温度气压的变化,能读取脑电波、脉搏等生理信号,能通过发送信号刺激大脑神经元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2021年4月,马斯克的公司又实现了猴子用“意念控制”光标打游戏。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不仅能治疗大脑损伤和缺陷,还能大大提升人类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脑机接口的应用相当广泛,脑机接口有两类;一种是非侵入式的,一种是侵入式的。用脑电波的,就是非侵入式的。这种非侵入式接口非常有用,比如从脑电波判断大脑状态,辅助疾病诊断。另外一种是侵入式的,侵入式的就是直接把电极插入到大脑皮层。侵入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大脑的反应,知道是哪个区域做出来的反应。侵入式的电极在医疗方面用途也很广。
有些脑机接口是闭环式的,可以调控大脑功能。比如可以非侵入式地记录脑电波,观察一下脑的状态,然后做反馈脑刺激,让大脑进入睡眠状态,或者进入清醒状态,都很有用。睡眠有问题的人很多,即使吃安眠药都没效果,这种脑机接口的调控模式,就可以成为帮助睡眠的工具。还有长途驾驶时,可以通过观测司机的大脑状态,及时做出提醒,这样使司机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类脑人工智能属于前沿科技,也会遇到很多社会伦理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研究人员可以控制别人的大脑,可以电刺激,可以读别人的大脑,谁有权来控制这个?父母可不可以对孩子做这个行为?医生什么情况下可以调控患者的大脑?这些行为都要有伦理标准。
现在研究大脑,研究脑疾病,研究各种药物治疗、各种康复手段,都是要修复大脑,保护大脑。还有一个路径,就是增强大脑智能。但也存在社会伦理问题。比如运动员吃兴奋剂,就可以跑得比别人快,这个就是不被允许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什么职业。现在的大公司,都想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以前的机器人都是做一样的工作,就是做装配,现在出现更强的机器人,很多人就被替代了。大公司当然愿意用机器人,因为省钱,机器人可以一天工作24小时。那么,社会上就会出现失业问题,而每个国家面临的情况又不一样,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发展类脑人工智能要面临的问题。
假如有一天,真正跟人差不多的一群机器人出现,这群机器人有自我思考能力,那时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社会,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这可以算是伦理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要设计出一种模式,将来发展出来的人工智能,通过管控,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造福人类,而不会有危害,这是未来制定标准时需要把握的方向。
近几年,全世界掀起脑科学研究的浪潮,这个浪潮在欧美、日本都推动了国家性的脑科学计划。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过去几年中也做了很多努力——积极推动中国脑计划的启动。中国脑计划相比其他几个国家的脑计划会有所差别。我们聚焦多方面,包括脑科学现在一些基本的问题、脑疾病的诊断治疗、脑启发的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都在脑计划范围之内,而且这个脑计划配合的是中国中长期科学的战略规划,计划是到2035年。内容的主体是做基础研究,就是做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要知道大脑的环路,知道它的功能,也要知道大脑的发育是怎么进行的。在这个基础主体之外有两翼,也就是“一体两翼”,“一翼”是希望能够研发出各种脑机接口,比如用大脑的信息控制机器,就是调控大脑信息的技术;能够研发出新的计算方法,人工智能研究中机器学习的方法是关键,希望能够开发出类似人脑的机器学习的算法,还有各种类似人神经元、神经网络的器件,以及各种智能体、机器人等。另外“一翼”,就是脑疾病,有了认知功能的基础,就可以对很多和认知相关的重大脑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在还没有发病之前,能够发现各种指标出现变化,就可以及早干预很多疾病。像退行性的疾病,发展到后期就很难治,早期干预是最好的模式。这需要进行很多临床大数据收集来作为研究基础。
摘编自蒲慕明《我们为什么要探索人脑的奥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尔茨海默”在文中是指一种重大的脑疾病,类似的还有幼年期的自闭症、智力障碍等。
B. “脑机接口”在文中是指通过芯片和传感器,用大脑控制各种设备的一种脑机融合技术。
C. “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文中是指直接把电极插入到大脑皮层,可以改善睡眠、及时提醒疲劳司机。
D. “一体两翼”在文中是指做基础研究以及希望能够研发出各种脑机接口和对脑疾病的早期诊断。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脑机融合技术应用到人体,不仅能治疗大脑损伤和缺陷,还能大大提升人类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B. 用脑电波的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非常有用,可以从脑电波中观察、判断大脑状态,辅助疾病诊断。
C. 中国的脑计划配合的是中国中长期科学的战略规划,计划是到2035年,内容主体是做基础研究。
D. 现在研究大脑,都是为了修复大脑,保护大脑,增强大脑智能,这些都是符合伦理标准、有益无害的。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人工智能开发水平快速提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给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B. 类脑人工智能属于前沿科技,但也会遇到很多社会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C. 新的科技研究成果及中国脑计划可以对很多和认知相关的重大脑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消除抑郁症等对患者的困扰。
D. 为了防止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社会上会出现严重失业问题,我们必须设计出能管控、低于人类智商的人工智能。
4.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人脑的奥秘?请简要说明。
5. 材料是怎样体现科普说明文科学性、严谨性、通俗性的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D 3. B
4. ①大脑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出于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大脑疾病防治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脑科学有着更强烈的期待。 ②未来,可不可以充分模拟人类大脑,研发出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脑与机器能否高度融合,都需要我们不断揭开人脑的奥秘。
5. ①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了科学性。 ②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如“它只有大约1.5千克”“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方向”,“大约”“或许”用词非常严谨,体现了严谨性。 ③多用举例,如“比如从脑电波判断大脑状态,辅助疾病诊断”“比如运动员吃兴奋剂,就可以跑得比别人快,这个就是不被允许的”,通俗易懂,体现了通俗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可以改善睡眠、及时提醒疲劳司机”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比如可以非侵入式地记录脑电波,观察一下脑的状态,然后做反馈脑刺激,让大脑进入睡眠状态,或者进入清醒状态,都很有用。睡眠有问题的人很多,即使吃安眠药都没效果,这种脑机接口的调控模式,就可以成为帮助睡眠的工具。还有长途驾驶时,可以通过观测司机的大脑状态,及时做出提醒,这样使司机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可知,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可以改善睡眠、及时提醒疲劳司机,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些都是符合伦理标准、有益无害的”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六段“现在研究大脑,研究脑疾病,研究各种药物治疗、各种康复手段,都是要修复大脑,保护大脑。还有一个路径,就是增强大脑智能。但也存在社会伦理问题。比如运动员吃兴奋剂,就可以跑得比别人快,这个就是不被允许的”可知,现在研究大脑,研究脑疾病,研究各种药物治疗、各种康复手段,都是要修复大脑,保护大脑,但也存在社会伦理问题。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当前,人工智能开发水平快速提高”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因为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了解有限,人工智能的开发与研究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可知当前,人工智能开发水平仍比较低。
C.“消除抑郁症等对患者的困扰”理解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并无此信息。文中最后一段“就可以对很多和认知相关的重大脑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在还没有发病之前,能够发现各种指标出现变化,就可以及早干预很多疾病”只是说“就可以及早干预很多疾病”。
D.“低于人类智商的人工智能”理解错误,曲解文意。原文倒数第二段“我们必须要设计出一种模式,将来发展出来的人工智能,通过管控,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造福人类,而不会有危害,这是未来制定标准时需要把握的方向”是说将来发展出来的人工智能,通过管控,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造福人类,并没有说要低于人类智商。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一段“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它只有大约1.5千克,但却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尤其是出于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大脑疾病防治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脑科学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也因此让脑科学成了科研热门中的热门”可知,大脑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出于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大脑疾病防治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脑科学有着更强烈的期待。
根据原文第一段“未来,可不可以充分模拟人类大脑,研发出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脑与机器能否高度融合?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对脑科学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都需要我们不断揭开人脑的奥秘”可知,未来,可不可以充分模拟人类大脑,研发出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脑与机器能否高度融合,都需要我们不断揭开人脑的奥秘。
以上两点即为我们要探索人脑的奥秘的原因。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点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应结合原文内容从科学性、严谨性、通俗性三方面分析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①根据第三段“脑机接口的应用相当广泛,脑机接口有两类;一种是非侵入式的,一种是侵入式的”第五段“类脑人工智能属于前沿科技”可知,文章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科学性。
②第一段“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它只有大约1.5千克,但却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在说明时列出关键数字,说明更加精准;第一单“它只有大约1.5千克”第二段“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方向”倒数第二段“假如有一天,真正跟人差不多的一群机器人出现,这群机器人有自我思考能力,那时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社会,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大约”“或许”“假如”用词非常严谨,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严谨性。
③第二段“2020年8月,马斯克的公司成功将芯片植入猪脑,芯片能够感应温度气压的变化,能读取脑电波、脉搏等生理信号,能通过发送信号刺激大脑神经元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第三段“比如从脑电波判断大脑状态,辅助疾病诊断”第六段“比如运动员吃兴奋剂,就可以跑得比别人快,这个就是不被允许的”,可知文中多用举例说明,使人们不熟悉的科普知识通俗易懂,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通俗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墟[注]胆
练建安
一群人说说笑笑,从山坳转了过来。突然,似乎有一个无声的指令,他们瞬息之间,收敛了笑容。
山脚下,汀江怀抱处,平展开一个偌大的村落。
黄家寨背靠东山,船形地势,汀江曲折有情,成腰带水。隔江,斜对面是枫林镇,北连七里滩,南接芦花湾。
这群人好像很特殊,穿戴一新,八九个老嫩辅娘,一个黑脸大汉。他们是来“踏人家”的。
闽粤赣边的客家人,是南迁汉人的后裔,男女婚配,严格遵循中原古礼。“六礼”之外,尚有一个礼数,即在纳吉之后,纳征之前,女方家族必须对男方家庭情况进行一番实地考察。这就是“踏人家”了。
枫林镇邱锡龙家最小的妹子叫满兰,人美,乖巧,对象是黄家寨的后生黄亮堂。
下山,入村,过石板桥,是一条翠竹掩映的小溪,旁有一字五间黄泥墙黑瓦屋,两头纵向,各伸出两间,成元宝状。石坪前,遍植木槿。此刻,正值已时,紫花朵朵,迎风摇曳。
五百米外,有一座大围龙屋,“六横三围龙”,厚德楼。
亮堂是峭公支系后裔,赣客,落难流浪,同宗收留安置在这里。
看到客人手持“新宁遮子”端庄走近,老姐急忙招呼小弟。满堂在屋前石禾坪点燃了万响“遍地红”。
“啪,啪,啪……”
硝烟升腾,红光闪闪。一群人就笑盈盈地踏入了院子里,早有老黄家的姑嫂姐妹,双手奉香茶瓜果迎接责客。
厨房那边,传出锅碗瓢盆的响声,山珍海味的香气弥漫开来。
来客既是踏人家,则屋里屋外,来回查看,问长问短。主家丝毫不敢怠慢,甜声细语,眉眼含笑。
辅娘们吃好了,闲坐喝茶聊天。老姐备好了丰厚回礼,装满了她们带来的香篮。
来客中有个“辅娘牯”,叫阿二嫂,大块头,手提肩扛,不输壮汉。闲时,好搞笑嘴。
院子角落,有一块长方形大青石,武石,上有凿字:叁佰廿。
阿二嫂放下茶杯,走了过去,摇了摇,蹲马步,发力,武石离地半尺多,砰然砸地。
嗬嗬,好大的力气!
阿二嫂指着亮堂说,谁叫你弄来的大石头?
亮堂说,师傅留下的。
阿二嫂大声说,都说你是丁铁伞的高徒,献个印,让大家开开眼。
献印是行话。往日,武举人上京考试,考场上,要考摄石,要把武石双手提起到胸前,翻转,亮出底座。这就叫献印。有此功夫者,三百年来,汀属八县仅有上杭丁锦堂状元一人。
亮堂嗫嚅,涨红了脸。
阿二嫂一撇嘴:“哈嗬嗬,黄疸后生,就想吃俺家头碗菜呀?”
“俺……俺,俺是真心的……”
“啊哈哈,想娶俺满兰妹子的好汉,多得像蚂蚁过冈……”
“二嫂,莫要胡闹。不是丁状元,俺也献不了印。”
黑汉说话了,他叫邱锡昌,是满兰的细阿哥,枫林镇德胜武馆的教打师傅。
“锡昌老弟哪,黄家米酒好啊,俺一个辅娘子人,还喝了三大碗哩,好喝,好喝,真真个好喝。”阿二嫂边说边往辅娘堆里挤。
日影偏西。一群人往回转了。
老姐叠脚追上阿二嫂,扯扯衣袖,递上一个沉甸甸的竹筒。
“二嫂,井水近,自家酿的。”
阿二嫂说:“你这个做阿姐的啊,前世修来的好福气哦。”
踏人家之后,这门亲事,正式定了下来。
立夏刚过,夜里下了一场透雨,木槿花散落石禾坪上。清晨,亮堂拿起了竹扫帚。
石桥冒了出来,说族长有请,拖着他往外走。
厚德楼中厅,坐满了家族长老和各房头的“话事人”。
族长说:“兴墟之事,势在必行。今日,就是要推举一位大智大勇者,到老墟场去,取回墟胆。”
众口一词,公推亮堂。
族长说:“亮堂哪,取墟胆,会打断脚骨的。你,可要想好喽。”
亮堂说:“宗亲恩重如山,俺拼死也要试试。”
族长摆手制止:“咦,咦,不吉利的话莫要说。取回墟胆,人,好好的。”
原来,隔江相望的枫林湾是个大集镇。黄家寨为东路交通要冲,却无墟场。江面开阔,木桥屡兴屡废。过江赴墟者,稍有不慎就出事。黄氏家族多次密谋,意欲开辟新墟场。老祖宗传下来规矩,起墟场必须到老墟场取回墟胆,否则,墟场不旺,远处听不到嗡嗡的市声。
黄家寨要“起新墟”的传闻,已有多年,始终不见动静。枫林镇墟场墟胆,长年有人看守。总负责者,就是德胜武馆。
枫林镇墟日,“逢四九”。三天之后,是五月十九日。
这一日,天朗气清,田野禾苗,扬花吐穗;青山叠叠,江水蜿蜒南流。
正午,墟场摩肩接踵,格外热闹。
石龙旗下,有数丈石坪,任意一块碗口大小的石头,皆可为墟胆。
约定俗成,这里是做把戏的场所。此时,汀州老马刀和他的徒弟,卖力表演绝技。密匝匝的看客,围了里外三层。
从兜汤店走出,亮堂悄悄靠近石坪,蹲下,十指如铁,疾速挖出一块五斤多重的黄蜡石,直起身,高喊:“请来墟胆,开墟大吉!”
看客中就有当地青壮,一齐扑向亮堂。
亮堂躲闪,往外奔跑。
消息报知德胜武馆。锡昌操起木棍,冲了出去。
沿途,隔百十米,都有邱家青壮倒地呻吟。顾不得多想,锡昌率众呼啸向前追赶。
江边,众人围住了亮堂。
锡昌问:“就你一人?"
亮堂答:“就一块石头。”
锡昌说:“放下墟胆,没你的事。”
亮堂说:“俺要报恩。不能放。”
锡昌高举木棍:“不放,打断你的狗腿。”
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
(有删改)
[注]墟,乡村集市。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提前交代了黄亮堂落难流浪被同宗收留的经历,为下文亮堂领族长命令,即使丢掉性命也要夺取墟胆做了铺垫。
B. 黄家寨要起新墟,这本是一件有利于村民的好事,但是受到了邱家人的阻拦,亮堂为了新墟甘愿只身前往取墟胆。
C. 黄亮堂取墟胆那天,天气晴朗,庄稼焕发着勃勃生机,一片美好、和谐的气氛,意在暗示取墟胆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D. 黄亮堂去取墟胆时,“都有邱家青壮倒地呻吟”“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呼应前文亮堂是丁铁伞的高徒这一点。
7. 关于小说中“踏人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踏人家是客家人婚嫁风俗,女方在男方的热情接待下查看男方家庭情况。
B. 踏人家这一部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阿二嫂豪爽、胆大、奸诈的性格。
C. 小说在踏人家这一部分中描写了一些自然风光,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
D. 辅娘阿二嫂拿起大青石后极力想让亮堂献印,邱锡昌及时为亮堂解了围。
8. 小说主要叙述了踏人家和夺墟胆两件事,这两件事中亮堂的人物形象颇有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探讨。
9. 小说在亮堂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C 7. B
8. ①踏人家这件事中,亮堂做事有分寸,识大体,不与阿二嫂争斗;夺城胆这件事中,亮堂知恩图报,有胆有识。②前后形象不同,这样安排,丰富了亮堂的形象,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③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内容上富有波澜,使小说更引人入胜。
9. ①利于突出人物。结尾的描述“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表现了亮堂决绝、果断、不后退的性格特征。②情节安排上,至此亮堂形象鲜明,后面的情节不用再赞述,这样结尾使小说更为干净利落,不脱泥带水。③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小说并未交待亮堂是否取回城胆,而是在他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读者可以对结尾进行合理猜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意在暗示取墟胆会有个圆满的结局”分析错误,此处美好、和谐的环境描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样描绘更能显出下文斗争的激烈。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
B.“奸诈”分析不正确,阿二嫂的性格是豪爽、泼辣、大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根据后文亮堂取墟胆可推知,他是能够摄石献印的,但“亮堂嗫嚅,涨红了脸”,说明在踏人家这件事中,亮堂做事有分寸,识大体,不与阿二嫂争斗;
夺城胆这件事中,亮堂说“宗亲恩重如山,俺拼死也要试试”,可见亮堂知恩图报,有胆有识
亮堂做事得体又懂恩义,前后不同的性格呈现,丰富了亮堂的形象,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
作者这样安排,能多个侧面体现人物形象,亮堂前面的谦虚退让与后文的义无反顾形成对照,使情节内容更富有波澜,使小说更引人入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结尾表达效果能力。
从人物塑造看,结尾的描述“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表现了亮堂决绝、果断、不后退的性格特征。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从情节安排上看,情节至此戛然而止,二亮堂的形象已经鲜明呈现出来,后面的情节不用再赞述,这样结尾使小说更为干净利落,不脱泥带水。
从阅读效果看,小说并未交待亮堂是否取回墟胆,而是在他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可以对结尾进行合理猜想,从而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焉。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夫子再拜而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民修沟。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然不说,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也。驱而前!”
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索,哭音不哀。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
对曰:“吾丘吾子也。”
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
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
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
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徧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
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A夫B子C止D由E之F行G仁H也I夫J子K以L仁M教N而O禁P其Q行R由S不T受U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子再拜而受之”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两句中的“再拜”含义相同。
B. “孔子闻之”与“宰以卓异闻”(《促织》)两句中的“闻”含义相同。
C. “孔子适齐”与“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两句中的“适”含义不同。
D. “长事齐君”与“使之西面事秦”(《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事”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到楚国,渔人因天气炎热且市场距离较远,无法卖掉手中的鱼,就把鱼送给孔子。孔子恭敬地接受,并让弟子把地打扫干净,准备用鱼来祭祀。
B. 子路作为蒲地的今宰,为防备即将到来的大雨造成水患,就组织民众修建沟渠,有人送他一筐食物一壶水,孔子派子贡阻止这件事,子路对此很是不悦。
C. 孔子去齐国的业路上,听到有人在哭,虽然哭声哀伤,但并没有那种失去亲人的哀痛,就去询问,这个人告诉孔子自己的姓名,并说出了自己痛哭的原因。
D. 丘吾子说出了自己的三件过失之后便跳水而死,孔子让跟随自己的学生记住丘吾子的话,以此作为警戒;自此之后,有十三人辞别孔子回乡侍奉父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
(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
14. 孔子阻止子路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INR 11. B 12. B
13. (1)我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因担忧食物腐坏,而打算把它送给别人(或乐善好施)的人,是与仁德之人同属一类的人。
(2)既然这样,那么(您)看重的只是美色、音乐、珠宝玉器,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
14. 孔子阻止子路,是因为子路私下将自己的食物分给饥民,这种做法是在表明君主没有恩惠,从而显示自己高尚的德行,不阻止的话子路必将被治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实际上是在阻止我实施仁德恩惠啊。您用仁德教导我们,却阻止我们实施仁德,我不能接受您这样的做法。
“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为完整的判断句,故在I处应加句读;
“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为主语“夫子”引导的两个句子,“而”为连词,表转折,一般放在句首,故在N处应加句读;
“由不受也”为完整的主谓句,故在“由”的前面R处应加句读。
故选INR。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再拜”,均指拜了两拜。句意:孔子拜了两拜,继而接受了这些鱼/拜两拜敬献给大王。
B.“含义相同”错。“闻”,听说/使……知道,上报。句意: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县官也因才能卓越而上报了。
C.“适”,到,往/正赶上,恰逢。句意:孔子到齐国去/恰巧是冬天的一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D.“事”,均指侍奉。句意:年长以后侍奉齐君/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有人送他一筐食物一壶水”错。不是有人送子路食物,而是子路分送食物给百姓。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惜”,担忧;“偶”,同类;“仁人之偶也”,判断句。
(2)“然则”,既然这样;“重”,看重;“所以”,用来……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可知,孔子阻止子路,是因为子路私下将自己的食物分给饥民,这种做法是在表明君主没有恩惠,从而显示自己高尚的德行,不阻止的话子路必将被治罪。
参考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一位渔夫想要送给他一些鱼,渔夫说:“天气炎热,卖鱼的市场距离此处很远,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卖鱼,(我认为将鱼)扔到粪土中去,还不如将这些鱼送给像您这样的君子,所以才胆敢将这些鱼送给您。”
孔子拜了两拜,继而接受了这些鱼,让弟子把地打扫干净,准备用鱼来祭祀。弟子说道:“渔夫本来打算扔掉这些鱼,而您要用它们祭祀,为什么?”孔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因担忧食物腐坏,而打算把它送给别人(或乐善好施)的人,是与仁德之人同属一类的人。哪有接受了仁德之人的馈赠,却不举行祭记仪式的道理呢?”
子路担任蒲地的地方官,为防备水患,便率领当地的百姓修建沟渠。由于百姓的任务繁重且辛苦,所以子路发给每人一篮食物,一壶水。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就让子贡去阻止子路的行为。子路感到十分不高兴,就去拜见孔子,说道:“我担忧暴雨很快到来,以致出现水患,便和民众一起修筑沟渠来防范,然而,在劳作期间,很多人因为粮食缺乏而忍受饥饿之苦,因此我发给每人一篮食物和一壶水。您却阻止我这样做,实际上是在阻止我实施仁德恩惠啊。您用仁德教导我们,却阻止我们实施仁德,我不能接受您这样的做法。”
孔子说:“你认为黎民在忍饥挨饿吗?为何不将这一情况告知君主,使君主开仓济民呢?你私下将你的食物分给他们,这种做法是在表明君主没有恩惠,从而显示自己高尚的德行。你立刻停止这种做法还来得及,否则你必将被治罪。”
孔子到齐国去,在半路上听到哭声,声音极其悲哀。孔子对跟随自己的学生说道:“这种哭声哀伤倒是哀伤,但应该不是失去亲人的哀伤。驱车向前!”
没走多远,就看到一个异于常人的人,他拿着刀,穿着素衣,一直在哭泣。孔子便走下车,追上那个人问道:“请问您是什么人?”
那人回答说:“我是丘吾子。”
孔子说:“此处并非举行丧事的地方,为何哭得这么伤心?”
丘吾子回答说:“我一生之中有三件过失,直到晚年才发觉,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孔子说:“您可以说说这三件过失吗?希望您告诉我,不要隐瞒。”
丘吾子说:“我年少时因为爱好学习,因而游历四方以求学,等到回去之后,父母已经去世,这是第一件过失;年长以后侍奉齐君,君主骄奢荒淫,失去臣民的爱戴,我没有保全自己的节操,这是第二件过失;我一生之中结交众多友人,但如今他们都纷纷离去,这是第三件过失。大树想要静止风却一直吹,子女想要赡养父母,而父母已经去世。逝去后不再返回的是岁月,不能再见到的,是离世的父母。我将从此决别于世。”于是,他跳水而死。
孔子说:“你们都该记住他的话!以此作为警戒。”自此之后,有十三人辞别孔子回乡侍奉父母。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②,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③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②兴废:国家兴亡。人事:人的作为。③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的是晨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B. 首联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C. 颔联写景,不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是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情感。
D. 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国家兴亡,源于人事!
16.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案】15. C 16. ①前两联只点出了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的缘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所写的内容并不是言之凿凿的历史事实。
②最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国家兴亡源于人事的主旨。而“人事”并不指向具体的历史事实,却又能够让人明白。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不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错误。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写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前两联只点出了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的缘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所写的内容并不是言之凿凿的历史事实。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最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国家兴亡源于人事的主旨。而“人事”并不指向具体的历史事实,却又能够让人明白。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答案】 ①. 可使有勇 ②. 且知方也 ③. 方六七十 ④. 如五六十 ⑤. 莫春者 ⑥. 春服既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勇”“且”“如”“莫”“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对红色是 ① 的,红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史前时代先民对生命和鲜血的敬畏、对火和太阳的崇拜,赋予了“红”超人的神性与力量,红色因此被建构成吉祥如意的文化原型。在古代,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色彩制度,但红色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通过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使得我国古典诗词与中国画相辅相成。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有一部分描绘了家庭的天伦之乐,图画上父母和三个孩子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吉祥喜庆。
红色也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亮丽的色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描绘的深秋时节岳麓山的壮美景象 ② 。作品《红岩》突破传统,大胆常试将黄土化为岩石,大面积拉开红、白两色的对立,烘托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与 ③ 的革命力量,倾注了一位画家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炽热的情感。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情有独钟 ②引人入胜 ③排山倒海
19. 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使得中国画与我国古典诗词相辅相成。(或者:中国画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与我国古典诗词相辅相成。)
20. ①引用诗句,既丰富了内容,使语言富有诗意和感染力,又论证了“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的观点。 ②用“丹青”指代传统绘画,用材料代替本体,使形象更突出,表达更生动,使诗词的语言更简洁凝练。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文“红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等提示,可以填“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②处,根据前文“红色也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亮丽的色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描绘的深秋时节岳麓山的壮美景象”的提示,可以填“引人入胜”。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③处,根据后文“倾注了一位画家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炽热的情感”的提示,可以填“排山倒海”。排山倒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句子缺主语,应删去“通过”;
二是语序不当,语段描述的对象是传统绘画,“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也是绘画的特点,所以应将“中国画”放在“我国古典诗词”的前面。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结合后文“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可知引用“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诗句论证了“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的观点,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同时引用诗文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丹青”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传统绘画,这是以工具代整体,使人联想到五言六色的绘画,使形象更加生动和突出,使诗词的语言更简洁凝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这一观点,其中一个原因是 ① ,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比如,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 ② 。这里的错误是把“象”与“物”混淆起来了。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学属性是不被注意的。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在审美观赏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为“物”,相对来说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 ③ 。“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则是“象”。“象”是“物”向人的知觉的显现,也是人对“物”的形式和意蕴的揭示。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有可能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
这正是朱光潜一贯强调的观点。朱光潜谈美,总是一再强调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种常识的错误。他指出,“象”不能离开“见”的活动,有“见”的活动,“象”才呈现出来,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创造性。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B. 蚁后是蜜蜂家族的“国王”,占据着中心地位。
C.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D. 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C 22. ①他们看到的物是客观的 ②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 ③它的“象”却在变化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项和例句的引号都表示强调。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反讽。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文“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可知这里强调他们看到的物是客观的,可以填:他们看到的物是客观的。
②处,根据前文“比如,这座山是客观的”和后文“这里的错误是把‘象’与‘物’混淆起来了”等信息,可知这里强调的是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可以填: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
③处,根据前文“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可知,这里与“相对来说是不变的”相对,即是变化的,可以填:它的“象”却在变化。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网络的评价,人们普遍认为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网络信息量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要求;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适应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网络交流方便,便捷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一片繁荣;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很多网络活动、游戏很吸引人……有弊的一面,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不良信息存在;网络虚拟空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够真诚;网络管理松散,网络暴力经常发生,网络秩序被扰乱;网络游戏浪费时间,人们沉迷其中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
你对于网络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喧哗的真相 网络的利弊
有无这样一个世界?它的规则间不包含地位不平等的不公,在其中,每个人的言论与其身份不相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对自己的言论可以概不负任。”有,是网络,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电子产品背后,存在着。
华为5G网的时代,苹果公司研发的第一代触屏手机看上去都已十分遥远。这无不在向你我证明了一个事实——互联网真正的时代已然来临,“都说科技推动世界”,绝对的,便捷不仅体现在一份份热腾腾的外买上,跨越全国甚至大洲间的联络,还体现在人们生活更多的点点滴滴,往年隔置的案件,通过大数据在监狱中找到了《杀手会议》电影改编自的真实杀人凶手,漂洋在外的亲人终于不再只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而是能在眼泪中看到我们的容貌与笑容……
物极必反,一个事物的光明面永远被源自黑暗的背影追随,这是必然的,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前者认为是世俗使善性沾染污浊,后者认为是规矩抑制住了恶性。无论何者观点,在网终这一既“世俗”又无”规矩”的虚报世界,人们的恶意找到了发泄口,咆哮嘶吼着将一个个情绪的小点撕裂,鼓吹得老大。网暴开始了,一场雪落无声的暴风雪演变而来。看客们不再捏着镜片,而是一部部手机;过去的苦难人被辱骂至死,如今的幸福人被咒骂弃生。一切都改变了,一切又从未改变。
当沉默的真相变得喧哗,最终归于沉寂。我们不能再放任网络的利处变得恶劣,最终再归于弊端了。“没有规律的物质是不可思议的,” 在如今敲定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事物所反映”的世界观下,我国理智地在认识到了问题的关键之下来解决问题。“世俗”或许非你我所能立刻遏制,那么就从思想的教育抓起,让人们内心道德作为阻止情绪的骏马跌入悬崖的缰绳,牢牢套住在这一匹匹源自人们心底扎根,在无拘束的网络土壤里生根发芽的野马。“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目寒。”为使网给环境整洁且令人暖心,对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教育方针必须严格实施,用心传系。
至于“规矩”。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公民法律意仅不断增强的自豪基础上,我们更是要牢记并做到“扶正固本”。“个人名誉”、“精神损失”等名词的字眼正一个个被我们普通百姓所熟悉。“阴阳互滋互生”,有了“阳”必定地有“阴”的存在,看我们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每一个对话框的背后,无一不拥有一与某绑定的IP地址。让“无责”行为整顿为“有责”行为,像现实生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说出的口的话负全责,将后果落实到本人头上,实现了网络上利弊的平衡。
“我们所想要的,是一个充满善意而不会被恶意所伤害的世界。”万物和谐,及事物间关系最理想的状态。而正反两面的矛盾,更为改善问题的根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关于网络利与弊的评价和分析。材料第一句话总领了整个材料,“人们普遍认为有利也有弊”。然后分析有利的一面是什么,有弊的一面又是什么。
从材料来看,网络的有利方面主要是信息量大,交流方便,也能促进网络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等;但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交流不真诚,有网络暴力现象发生,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等。总之,网络是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利用它的利处,而减少或避免它的弊端等。
关于网络的利与弊,我们可以谈谈网络的利究竟有哪些,比如带人们了解世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天涯咫尺;网络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很多事情足不出户即可办好;网络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并且网络让人们的业余生活更丰富等。而网络之弊,我们可以谈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让人上当受骗;网络交流中因为不真诚,让一些人失去了对人的信任,人际关系紧张;还有就是网络暴力时有发生,给人的生命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时有悲剧发生等。但是在写作的时候,不能只谈网络的利与弊,为了增加写作的深度,可以写你对网络利与弊的认识,比如网络利与弊是如何形成的;或者是如何避免网络弊端的发生,甚至是如何化弊为利,让网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等。
写作时可以采用“总--分--总”。首段可以写“回首百年,科技的闭塞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百年回首,今虽世界已成为一张大网,但网络乱象有待整治;因此我们要以优秀品格为壤,培网络美好之花。”主体可以安排成分论点结构。分论点一以真相为舟,载正义到达光明彼岸;分论点二以真心为桥,传温暖遍布大江南北。分论点二以法治为基,治乱象不惜重拳出击。最后点题,照应开篇。
立意:
1.扬网络之利,避网络之弊。
2.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的作用。
3.让网络更好地服务我们。
4.多管齐下,还网络一片晴空。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有人评价鲍鹏山的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单元和选择性必修,古代诗文阅读,写作,参差中的和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