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浙江卷6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745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浙江卷6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745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浙江卷6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745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浙江卷6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浙江卷6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落实依标命题,考查学科必备知识,创新综合应用,测评学科关键能力,丰富真实情境,聚集学科核心素养,展现科技成果,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生物学真题完全解读
(浙江卷)
本次生物学试卷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命制,试题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生物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试题保持稳中有进、平稳过渡、难度适当,对减少“机械刷题”和落实“双减”政策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落实依标命题,考查学科必备知识
本次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选取考查内容,考查生物学学科重要概念、原理、技术与方法等必备知识,侧重考查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适度增加模块内和模块间知识的综合性和逻辑性的考查。例如,第6题囊泡相关结构与功能、第11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第23题转基因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相关知识、第24题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第25题完善实验思路等,有效鉴别考生对学科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高度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引导中学教学“依标施教”。
二、创新综合应用,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试题重点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尝试考查形式的适度创新,进一步强化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增强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第17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图、20题突触结构示意图、第21题有害物质富集示意图等,渗透了获取信息与加工信息等能力的考查。又如,第18题根据杂交结果推测基因定位情况、第22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因、第24题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遗传方式等,渗透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考查。又如,第15题探究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3题高产赖氨酸转基因植物和动物的培育、第25题长跑过程血压的调节等,渗透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再如,第7题创新探究酶催化效率实验仪器;第22题以植物工厂为背景,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因素,渗透了创新思维的考查。
三、丰富真实情境,聚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表现,淡化单纯事实性知识的简单记忆的考查。试题重视问题情境创设,以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等素材丰富真实情境,注重展现科学探究过程,合理设置问题且适度开放,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赋予不同层次的考生发挥思维空间,以达成分层选拔。例如,第2题酸雨防治的措施评价、第5题东亚飞蝗防治的因素评析、第8题群落演替实例的分析、第13题植物组培培养基中糖源吸收的分析、第14题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分析、第19题转基因鼠培育及相关原理的分析、第21题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第24题遗传病病因的分析;第25题长跑过程中水盐平衡及血压平衡调节的分析等。
四、展现科技成果,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展现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和科学家研究成果,旨在引导考生体会我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彰显试题的育人价值。例如,第9题上山稻作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三大主食之一水稻的发源地和我国悠久绵长的农耕历史、第12题小曲白酒的传统酿造,展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发酵技术。第1题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的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第9题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第23题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转基因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了高产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等,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题号
分值
难度
考查方向
详细知识点
1
2
易
细胞的分子组成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
2
2
易
生态环境问题
酸雨及其治理;
3
2
易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分子证据;共同祖先;
4
2
易
中心法则
逆转录;
5
2
易
种群数量的增长
种群增长;题干信息获取;
6
2
易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囊泡运输;细胞骨架;
7
2
易
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的分解;
8
2
中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的定义;
9
2
中
生物的进化
自然选择;基因库;基因重组;
10
2
易
细胞增殖
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材料的获取;
11
2
易
细胞呼吸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场所、热能释放量、酶;
12
2
中
发酵工程
糖化;酒精的检测;杂菌污染;酒精发酵过程;
13
2
中
物质进出细胞
载体的形态;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方式;质子梯度;
14
2
中
特异性免疫
免疫逃逸;免疫识别;细胞凋亡;免疫活性物质;
15
2
中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光敏色素;赤霉素的生理功能;脱落酸的生理功能;
16
2
难
遗传的分子基础、
生物变异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链延伸的方向;DNA的复制;变异与癌变;
17
2
中
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识别;染色体组的概念;核DNA与质DNA;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畸变;
18
2
难
孟德尔定律、
伴性遗传
假说-演绎法;基因定位;
19
2
难
基因工程
PCR引物;基因结构;融合报告基因;凝胶电泳;
20
2
难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突触与递质;兴奋性受体与抑制性受体;后膜电位的综合效应;电位变化的离子基础;小电位的幅值;
21
10
中
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放大;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群落的垂直结构;
22
10
中
光合作用
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渗透失水;物质组成;二氧化碳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业生态工程;
23
14
中
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胚胎工程
负反馈调节;动物细胞培养;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数据库;膜融合;核移植;胚胎移植;目的基因的检测;PCR;特异性启动子;
24
10
难
孟德尔定律、
伴性遗传
遗传方式的判断;DNA探针的运用;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病的致病机理;
25
16
难
动物生理学实验
条件反射;水平衡调节;实验设计思路;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神经调节与机体稳态;
一、选择题
1.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 )
A. 糖类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A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详解】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唯一的一个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因此,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故选C。
2. 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 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 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 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 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答案】A
【解析】
【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详解】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进而能起到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的目的,能起到缓解酸雨产生的作用,效果明显,A正确;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能起到缓解酸雨的作用,但提高燃烧率的效果不明显,B错误;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并不能起到减少引起酸雨的气体排放量,因而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不明显,C错误;
D、酸雨的产生具有全球性,因而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依然无法减少酶量的使用,因而不能起到相应的减少酸雨的效果,D错误。
故选A。
3. 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
大猩猩
黑猩猩
人
猩猩
96.61%
96.58%
96.70%
大猩猩
98.18%
98.31%
黑猩猩
98.4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B. 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
C. 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祖先
D. 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详解】A、表中数据研究的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属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分子水平证据,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猩猩与人类同种蛋白质相关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的相同度低于大猩猩和黑猩猩,因而推测,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
C、表中结果显示的是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该结果说明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
D、表中数据显示黑猩猩和大猩猩同种蛋白质相关DNA片段的相似度高于黑猩猩与猩猩,因而说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
故选D。
4. 叠氮脱氧胸苷(AZT)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下列过程可直接被AZT阻断的是( )
A. 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逆转录
【答案】D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详解】题中显示,叠氮脱氧胸苷(AZT)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而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因而叠氮脱氧胸苷(AZT)可直接阻断逆转录过程,而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均不需要逆转录酶,即D正确。
故选D。
5. 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word),共17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全国甲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融入体美劳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广东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点考查,能力点考查,核心素养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