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梧州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广西梧州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下列生活用品中,你认为最符合环保要求的一项是( )
A. 一次性筷子 B. 含磷洗衣粉 C. 可充电电池 D. 塑料包装袋
2. 科学家研究发现假丝酵母菌(AM)可以从小麦体内获取有机物,同时产生含磷、含氮的无机盐供小麦利用。假丝酵母菌(AM)与小麦之间的关系是( )
A. 寄生 B. 竞争 C. 共生 D. 捕食
3.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 B.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C. 骆驼刺的根系发达 D. 枯叶蝶的体色与环境相似
4. 宇航员通过“天宫课堂”向大家展示了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跳动的画面。下列细胞结构中,可以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的是()
A. 细胞膜 B. 叶绿体 C. 细胞核 D. 线粒体
5. 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中,利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 带土移栽 B. 合理密植 C. 根部松土 D. 地膜覆盖
6. 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下列对图中四种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卷柏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
C. 银杏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D. 向日葵有花、果实等器官
7. “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同学们体育课运动的动力来自( )
A. 骨 B. 骨骼肌 C. 关节 D. 神经
8. 两只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产下一只白化的幼虎。这种现象称为( )
A. 遗传 B. 变异 C. 性状 D. 进化
9. 果蝇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相同,如图为雌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B. 乙图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XY
C. 就性染色体来看,甲图果蝇只产生含X的生殖细胞
D. 就性染色体来看,乙图果蝇只产生含Y的生殖细胞
10. 用化学药剂处理草莓幼苗,使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果实较大的新品种。这种新品种的获得,根本原因是改变了草莓的( )
A. 遗传物质 B. 生活习性 C. 生活环境 D. 相对性状
11.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裂生殖 B. 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 单细胞个体 D. 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2. 下列各项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一组是( )
①朱鹮;
②金丝猴;
③水杉;
④珙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3. 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同原始生命起源于( )
A. 原始海洋 B. 原始陆地 C. 原始大气 D. 原始森林
14. 下列食品的保存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 腊肉 B. 果脯 C. 罐头 D. 咸鱼
15. 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溺水事件,当你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及顺序是( )
①仰卧平躺 ②打“120”急救电话 ③口对口吹气 ④清除口、鼻内异物和污物.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16. 红薯16世纪末从南洋被引入中国,现今中国的红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如图是红薯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红薯的繁殖方式属于 ______ (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种薯能出芽长苗,说明种薯的芽眼中有 ______ 组织。
(3)在薯苗发育过程中,种薯逐渐缩小干瘪,这是种薯细胞进行 ______ 作用分解有机物的结果。
(4)多吃红薯有利于预防夜盲症,这是因为红薯富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 ______ 。
(5)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缓解便秘,有一定的减肥作用。某同学认为长期大量食用红薯的人不会肥胖,该观点是 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 。
17.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完成各项活动,保护生命健康。如图是人体内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生理过程。“[]”内填字母)。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通过生理过程[ ______ ]吸收进入血液。
(2)进行d过程时,膈顶部 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氧气由肺泡处的毛细血管运输到脑部组织细胞的过程,最先经过的心脏结构是 ______ (填序号)。
(3)体内的代谢废物要及时排出,图中有 ______ 条排泄途径,图中f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
18.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狂犬病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几乎达到100%。饲养猫、狗等宠物的人有可能因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而感染狂犬病。
为降低风险,除了定期给宠物注射相关疫苗外,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还制定了狂犬病的暴露分级标准及处置方法:①接触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皮肤被舔为Ⅰ级,无需处理:②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为Ⅱ级,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③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为Ⅲ级,应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刺激人体自行产生狂犬病抗体。
(1)猫、狗等宠物是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牙齿中的 ______ 发达,容易咬伤人。
(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狂犬病病毒是引起狂犬病的 ______ 。
(3)狂犬病Ⅰ级暴露无需处理,这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阻挡病原体侵入的功能,是人体的第 ______ 道防线,这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属于 ______ 免疫。
(4)狂犬病Ⅲ级暴露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分别是 ______ (填字母)。
A.抗原、抗体
B.抗原、抗原
C.抗体、抗原
D.抗体、抗体
(5)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______ 。
19. 为研究鹦鹉毛色的遗传规律,某科研小组用几只绿色和黄色的雌雄鹦鹉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题图为已受精鹦鹉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亲代性状 | 后代性状及数量(只) | |
1 | 1 | 黄色 | 绿色 |
1 | 绿色×绿色 | 0 | 12 |
2 | 黄色×绿色 | 6 | 6 |
3 | 黄色×黄色 | 9 | 3 |
(1)根据组别 ______ 可判断鹦鹉的毛色中黄色是 ______ 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______ 的片段。
(2)如果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则组别2中亲代黄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3)题图中可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______ (填序号)
(4)“鹦鹉学舌”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形成的 ______ 行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 泡菜是一种经过发酵的腌制食品。人们常常担心食用泡菜的安全性,是因为泡菜中出现的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为了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3个相同的泡菜坛,用开水烫后冷却。
②将新鲜白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
③按照要求加入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
④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
⑤一段时间后,记录亚硝酸盐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编号 | 盐水浓度 | 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 ||||||
第2天 | 第4天 | 第6天 | 第8天 | 第10天 | 第12天 | 第14天 | ||
1号坛 | 4% | 1.5 | 5.3 | 3.6 | 3.4 | 3.2 | 3.0 | 2.1 |
2号坛 | 6% | 1.1 | 3.0 | 3.8 | 1.4 | 1.2 | 1.1 | 0.8 |
3号坛 | 8% | 0.4 | 1.8 | 1.6 | 1.4 | 1.3 | 1.1 | 0.6 |
(1)制作泡菜时利用的微生物是 ______ 。
(2)在本实验中,除 ______ 不同,蔬菜的用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均要 ______ 。
(3)分析实验结果,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
(4)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本实验最需改进的地方是 ______ 。
(5)结合本实验,家庭自制泡菜时能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的浪费,不值得提倡,A不符合题意。
B.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容易造成水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可充电电池能够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C符合题意。
D.购物时多用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提倡单车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青少年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答案】C
【解析】解:假丝酵母菌(AM)可以从小麦体内获取有机物,同时产生含磷、含氮的无机盐供小麦利用。假丝酵母菌(AM)与小麦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形成共生关系。
故选:C。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掌握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A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解此题的关键是运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答案】D
【解析】解:A.细胞膜具有透过性,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其透过性又是具有选择性的,它能有选择的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流出和细胞外废物的进入,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它相当于加油站,它能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在细胞的遗传、代谢、分化等各项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中所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因此能为运动员的心肌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D符合题意。
故选:D。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此题要掌握线粒体的作用。
5.【答案】B
【解析】解:A、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根毛和植物的幼根,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B、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符合题意为正确项。
C、及时松土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D、地膜覆盖可以保温和减少土壤内水分的散失,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故选:B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植物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6.【答案】C
【解析】解:A.水绵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B正确。
C.银杏有种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C错误。
D.向日葵有花、果实等器官,属于被子植物,D正确。
故选:C。
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卷柏属于蕨类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
解答此题要掌握植物分类的知识。
7.【答案】B
【解析】解: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肌肉、关节组成,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骨骼肌的收缩提供动力。因此,同学们体育课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两只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产下一只白化的幼虎,说明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因此选项B正确。
故选:B。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9.【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图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A正确。
B.乙图中的果蝇体细胞中常染色体有3对,还有一对性染色体XY,B正确。
C.就性染色体来看,甲图果蝇只产生含X的生殖细胞,C正确。
D.就性染色体来看,乙图果蝇能产生含X和含Y的生殖细胞,D错误。
故选:D。
(1)果蝇的“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
(2)染色体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且成单存在。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染色体的组成,并且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
10.【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用化学药剂处理草莓幼苗,使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果实较大的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草莓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变化,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
11.【答案】B
【解析】解:A.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A正确。
B.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错误。
C.细菌是单细胞个体,C正确。
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B。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解答此题要掌握细菌的结构、生殖等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解:我国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①朱鹮(鸟类),②金丝猴(哺乳动物),③水杉(裸 子植物,植物中的“活化石”),④珙桐(被子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中国的鸽子树),因此③和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是我国的国宝。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台湾云豹、金丝猴、鼋、草原雕、朱鹮、扬子鳄、莽山烙铁头、丹顶鹤、白鹤、红脚鲣鸟、白颈长尾雉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13.【答案】A
【解析】解: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后来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在原始大气中产生了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随着雨水一起汇入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了具有生命现象的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A。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
14.【答案】C
【解析】解:A.腊肉是利用晒制和烟熏法除去肉中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来延长的保质期,因此属于晒制与烟熏法,A不符合题意。
B.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B不符合题意。
C.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C符合题意。
D.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食品保鲜的方法。
15.【答案】C
【解析】解: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②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①病人仰卧平躺,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④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③口对口的吹气。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选:C。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科学的自救办法,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无性生殖 分生 呼吸 维生素A 错误 红薯中的糖分(淀粉)过高,如长期过量食用也会造成肥胖
【解析】解:(1)题图所示红薯的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芽眼中具有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因此种薯能出芽长苗。
(3)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在薯苗发育过程中,种薯逐渐缩小干瘪,这是种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结果。
(4)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
(5)该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红薯中的糖分(淀粉)过高,如长期过量食用也会造成肥胖。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
(2)分生
(3)呼吸
(4)维生素A
(5)错误;红薯中的糖分(淀粉)过高,如长期过量食用也会造成肥胖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红薯的生殖发育特点以及食物中的营养等知识。
17.【答案】氨基酸 b 下降 1 2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解:(1)食物中的蛋白质首先在胃中被初步消化,经过a消化过程,最终在小肠处被胰液和肠液彻底消化为氨基酸,通过b吸收作用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
(2)图中所示的d过程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氧气从肺泡进入组织细胞必须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穿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过肺静脉,回到心脏的1左心房,再经过2左心室,通过主动脉,沿体循环途径,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3)排泄有三条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图中排泄的两条途径是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的形成包括e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f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
(1)氨基酸;b;
(2)下降;1;
(3)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图中:a表示消化过程,b表示吸收过程,c表示呼气过程,d表示吸气过程,e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是左心房,2是左心室,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动脉,8是上腔静脉,9是下腔静脉。
此题考查的内容需要平时理解加识记。
18.【答案】犬齿 病原体 一 非特异性 C 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解:(1)猫、狗等宠物是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牙齿中的犬齿发达,容易咬伤人。
(2)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狂犬病病毒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3)皮肤具有阻挡病原体侵入的功能,属于人体的第一防线,这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狂犬疫苗是减毒或脱毒的病原体,接种疫苗是为了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的抗体,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就属于抗体。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保护健康人群,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
(1)犬齿;
(2)病原体;
(3)一;非特异性;
(4)C;
(5)保护易感人群。
(1)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平时多练习。
19.【答案】3 显性 DNA Bb ④ 学习(或后天性)
【解析】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第3组可判断鹦鹉的毛色中黄色是显性性状,绿色是隐性性状。通常,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2)如果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则组别2中亲代黄色鹦鹉和绿色鹦鹉杂交后的后代为黄色个体数:绿色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说明亲代各提供一个b基因,因此亲代黄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Bb。
(3)图中④胚盘中具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雏鸟。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可见,“鹦鹉学舌”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形成的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
(1)3;显性;DNA
(2)Bb
(3)④
(4)学习(或后天性)
1、图中:①卵黄,②卵白,③系带,④胚盘。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遗传规律、学习行为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答案】乳酸菌 盐水浓度 相同 先增加后减少 设置重复实验 适当多加盐且延长发酵时间
【解析】解:(1)制作泡菜用到的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使食品出现酸味。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除去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一样,从而保证变量唯一。
(3)据表中数据可见:不同时期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先增加后减少。
(4)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应该进行重复实验,然后取平均值。
(5)结合本实验,家庭自制泡白菜时适当多加盐且延长发酵时间,能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故答案为:(1)乳酸菌
(2)盐水浓度;相同
(3)先增加后减少
(4)设置重复实验
(5)适当多加盐且延长发酵时间
通过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根据实验步骤及表中数据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实验过程中变量要唯一。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制作泡菜的原理以及对照实验的原则。
202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近年来水葫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防城港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防城港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