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 青藏地区 (含详解)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 青藏地区 (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出本区的邻国,填出下列地形区名称,填出下列河流的名称,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城市与交通,图示地区的农业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96 青藏地区
1.填出本区的邻国
①印度,②尼泊尔,③不丹,④缅甸。
2.填出下列地形区名称
山脉:A横断山脉,B祁连山,D巴颜喀拉山,E昆仑山,F唐古拉山,其中D山脉是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的分水岭。
盆地:C柴达木盆地。高原:N青藏高原。
谷地:L雅鲁藏布江谷地,W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
3.填出下列河流的名称
M黄河,K金沙江,I澜沧江,H怒江,G雅鲁藏布江,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G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水量大,落差大。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城市⑤拉萨有“日光城”之称;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印度洋板块和乙亚欧板块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钾盐、察尔汗;T石油、冷湖。
6.城市与交通
城市:⑦西宁,⑧格尔木。铁路线:⑨青藏铁路,于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1.青藏地区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 特征 |
区域定位 | |
地形 | 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 |
气候 | 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 |
水文 |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多内流湖,主要有青海湖、纳木错等 |
植被 | 以高寒草地为主 |
资源 | 矿藏丰富(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太阳能、地热能(温泉)、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 |
(2)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 特征 |
人口、城市 | 人口较少,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人口环境承载力小 |
农业 | ①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②河谷农业:青稞、小麦、豌豆 |
工业 | 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 |
交通 | 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铁路有青藏铁路 |
环境问题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
2.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地区区域特征
3.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②土壤质粗层薄。
盐沼属于湿地的一部分,一般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盐沼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这些盐沼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盐业资源,还阻止了沙漠在盆地的肆意扩张。该地盐沼中的植物群落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盐沼植物分布剖面。据此完成1~3题。
1.在柴达木盆地盐沼主要分布在( )
A.盆地边缘冲积扇 B.周围山间谷地
C.盆地底部平原 D.季节性河流沿岸
2.以下盐沼植被类型中分布在环带Ⅱ的是( )
A.盐壳 B.盐角草、碱蓬
C.芦苇 D.向草甸过渡植被
3.柴达木盆地多盐沼分布,原因之一是底部还加了一层“防渗膜”。这里的“防渗膜”是指( )
A.盐沼植被 B.季节性积雪
C.永久性冰川 D.冻土层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盐沼中的植物群落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可知,盐沼主要分布在盐湖的周围,地下水深度较浅,最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盆地底部平原地区。选C。第2题,湖水干涸后,水中的盐碱沉积,凝结成坚硬的盐壳,A错;盐角草、碱蓬是适合生长在盐田的生物,环带Ⅱ地下水埋藏浅,盐分高,适合盐角草、碱蓬的生长,B正确;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不是很耐盐碱,C错;向草甸过渡的植被应位于离盐湖较远的地带,D错。选B。第3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土壤含有冻土层,可以防止盐分的下渗。选D。
4.(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第(2)题,由图可看出,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且更接近0 ℃等温线,因而使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第(3)题,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能够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至地表大气中,从而起到“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作用。
课时精练
拉萨河谷、日喀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三大粮仓。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位于拉萨河下游。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西藏三大粮仓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①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②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③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④河流无结冰期,灌溉便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拉萨河下游谷地成为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承载力大 B.粮食产量大
C.河流流域面积大 D.城镇密度大
3.拉萨市形成与发展的良好基础是( )
A.淡水资源丰富 B.农业基础好
C.河运便利 D.气候温和
答案 1.A 2.A 3.B
解析 第1题,根据雅鲁藏布江支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推断,雅鲁藏布江支流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便于耕作;海拔较低,热量充足。选A。第2题,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说明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地区,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承载力。选A。第3题,拉萨市位于西藏粮仓地区,支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选B。
羌塘高原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600米,多大风,几乎没有树木生长,当地的一些鸟类和老鼠同住在一个洞穴里,老鼠负责打洞,当鸟雀发现香鼬等进入洞穴时,立即向老鼠鸣叫报警,鸟鼠和谐共处,形成奇特的“鸟兽同穴”现象。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羌塘高原不利于树木生长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水热条件 B.冻土广布
C.风力较大 D.人类活动
5.“鸟兽同穴”现象形成的原因有( )
①没有树木,鸟类无法筑巢 ②洞穴内多食物,鸟兽同穴觅食 ③洞穴内气温较高,避风 ④洞穴安全性强,易躲避天敌 ⑤鸟类为老鼠警示天敌 ⑥高原光照强烈,洞穴内遮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羌塘高原平均海拔4 600米,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无法满足树木的生长需求,A正确。该地冻土分布广且厚度大,树木根系无法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当地多大风,可能引起树木形态上的变化,不利于树木存活,但都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该地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且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条件,D错。第5题,结合材料“几乎没有树木生长”可知羌塘高原树木极少,鸟类无法筑巢。结合材料“多大风”可知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鸟类生存环境恶劣,而洞穴内气温较高,避风。结合材料“当鸟雀发现香鼬等进入洞穴时,立即向老鼠鸣叫报警”,可知鸟类为老鼠警示天敌。再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洞穴安全性强,易躲避天敌,①③④⑤对。选B。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图示区域曾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西藏风沙发生时间和自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9月 西风强烈
B.11月~次年3月 干冷多风
C.6~9月 焚风效应
D.11月~次年3月 暴风雪强烈
7.图示地区的农业是( )
A.绿洲农业 B.立体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11月~次年3月,西藏气候干旱少雨,大风天气多,有利于风沙的形成。第7题,图示地区属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发展受热量条件限制,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所以农业类型是河谷农业。
8.(2022·湖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该河的流域类型。(2分)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6分)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4分)
(4)有专家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6分)
答案 (1)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直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88 日本 印度 (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观察,填写,日本,与中国相比,印度茶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90 美国 巴西 (含详解),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观察,填写,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及其发展条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亚马孙雨林大火,会引发当地,上述现象给巴西带来的城市问题是,解决巴西城市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 北方地区 (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出下列地形的名称,填出下列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填出矿产地的名称,填出下列铁路线的名称,黄河流域的能源丰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