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众参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环境与环境问题1.(2017·高考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2.(2018·高考海南卷)“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1.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和特点(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全球环境变化等。(2)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及危害表现如下:(3)环境问题的特点特点表现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而且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全球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环境问题成因地区分布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全球大部分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增加皮肤癌发病率;危及海洋生物,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地形、大气运动;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荒漠化 气候变干;滥伐、滥垦、滥牧等人类活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暴雨、土质疏松;滥垦、滥牧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淡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引发国际冲突1.(2020·佛山模拟)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海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解决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市积极在外海水域推行更接近于自然的深海网箱养殖。下图为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和网箱示意图。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试分析其原因。解析:该题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寻找深海养殖的优势。经济效益角度:深海地区空间大,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水产品质量高;环境污染角度:因空间大,受洋流、风浪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快,污染物质可以很快扩散。答案:深海网箱养殖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量多,海水自净能力较强(环境容量大);外海受到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体流动性较好,利于污染物的分散,降低污染浓度,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深海水域的水质好,养殖的水产品的品质好,可获得更高的价格。2.奥基乔比湖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湖水仅通过卡图萨哈奇河注入墨西哥湾。为加强奥基乔比湖排水和防洪系统,政府先后开挖了迈阿密运河等工程(如图所示),却导致了沼泽减少,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分析开挖运河排水等防洪系统工程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解析: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雨季洪涝频次、沼泽湿地水源来源及变化、动植物数量、海水入侵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迈阿密运河等工程增强了奥基乔比湖水系排洪系统,从而减少了雨季洪涝现象;同时,也使沼泽和湿地失去水源。沼泽减少,湿地退化,导致沼泽区动植物大幅减少,并引起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进而引起奥基乔比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解析: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生活方面: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差。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1.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执行主体及手段目的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对象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管理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①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2)国际合作的原则: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公众参与作为广大公众中的一员,个人在环境中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如下:1.蚂蚁森林是支付宝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应用。用户在支付宝上完成相应操作,即可获得“绿色能量”,收集“绿色能量”到一定数额以后可以种下一棵虚拟的树。用户每种下一棵虚拟的树,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将会在我国一些地区种下一棵真实的树。目前蚂蚁森林与阿拉善SEE基金会合作,已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沙漠地带种下了超过100万株梭梭(如图)。(1)结合材料列举两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措施。(2)说明阿拉善左旗森林的主要环境效益。解析:(1)参与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协助环境政策执行,监督企业的行为;绿色消费。(2)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促进水循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增加地表粗糙度,防风固沙;减轻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降低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答案:(1)参与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协助环境政策执行,监督企业的行为;积极参与绿色消费。(2)涵养水源,促进水循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增加地表粗糙度,防风固沙;减轻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降低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2.稀土素有“新材料之母”的美誉。该矿系矿体覆盖浅,稀土元素呈离子状态吸附在高岭土等黏土矿物上;不溶于水或乙醇,在强电解质(如NaCl,NH4Cl等)溶液中能发生离子交换并进入溶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西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生产主要采用堆浸和原地浸矿技术生产。矿床成面状分布,采矿时要剥离表层土壤。请说明江西省稀土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及对策。解析:采矿时需要剥离表土,会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会产生水污染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可以从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稀土矿的利用率进而达到减少对稀土矿的需求量、立法、监督、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答案:危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浸矿产生大量富含硫氨和重金属的污染物,污染水源和土壤;堆放尾矿和表土剥离物占用土地;等等。对策: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工艺;发展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资源和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稀土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1.1979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 086万吨增加到5 912 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1亩≈666.7平方米)均化肥用量为21.9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千克),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1)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分析我国亩均化肥使用量过高的原因。(2)简述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1)我国亩均化肥用量过高的原因主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压力大以及耕地资源的特点等方面分析。(2)结合上题,主要从政策扶持,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业技术,科学施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分析。答案:(1)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压力大;中低产田多,土壤肥力低。(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技术,科学施肥,提高使用效率(精准施肥,改进施肥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2.下图为汉江上游水体的各项氮污染指标在连续三个年度内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指出汉江上游水体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危害。解析:由图示可直观看出水体的变化趋势。图示水体中氮元素超标危害表现在对水体生态环境、水质及生物健康的影响等。答案:变化趋势:NO和TN的浓度三年内变化一致,在2014-2015年上升幅度较大,2015-2016年下降较多,但高于2013-2014年的整体水平;NH浓度在2014-2015年下降较多,2015-2016年上升较多。危害:水体中氮元素超标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扰乱水体正常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有害藻类大面积爆发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氮元素浓度过高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某些藻类会分泌且释放有毒物质,含有毒物质的水被人或牲畜饮用极易引起人畜疾病;等等。3.(2020·临沂一模)如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沿线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土壤重金属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4.(2020·东北三省四市一模)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下图为上海12月份PM2.5平均每小时质量浓度日变化情况图及上海12月份PM2.5来源示意图。简述上海PM2.5日变化特点及最大峰值出现的原因。解析:变化特点从变化幅度和极值两方面进行描述。出现最大峰值的原因需结合PM2.5产生的原因作答。答案:特点:一天中PM2.5浓度变化较大;9:00左右达到峰值。原因:9:00左右达到最大峰值,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冬季早晨地面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随着地面的温度升高,逆温消失,污染物逐渐扩散。5.(2020·贵阳模拟)热岛强度指城区温度与郊区温度的差异程度,一般分为五级,每级温度相差0.5 ℃,其中,一级最弱,五级最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各地政府及市民的广泛关注。下表为1987-2010年我国中部某城市中心城区面积、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和五级热岛面积统计表。年份中心城区面积(km2)水域面积(km2)植被覆盖率(%)五级热岛面积(km2)198715026937.335199425025728.968201046022722.8156分析该城市热岛强度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答案:原因:中心城区面积增加;水域面积缩小;植被覆盖率降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通风廊道;建设人工湖泊,扩大城市水域面积;积极植树造林、种草,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4] 第19章旅游地理(含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众参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44讲 自然资源与资源安全 (含详解),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