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训练题(67份)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硫及其化合物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硫及其化合物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硫及其化合物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情况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用SO2漂白食品 B.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D.用ClO2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2.下列物质与水反应生成强碱的是A.Na2O B.SO3 C.CO2 D.NH33.下列物质和俗名不相对应的是A.:大理石 B.:胆矾C.:熟石膏 D.:芒硝4.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是( )A.常温下与铜片反应 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溶液涂在纸上 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5.关于单质硫的叙述有:①通常状况下为黄色粉末;②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二硫化碳;③氧化性比氯气弱;④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⑤医药上用来做硫黄软膏治疗某些皮肤病。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⑤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l2通入水中制氯水:B.盐酸溶解石灰石:CO+ 2H+ = CO2↑+ H2OC.盐酸与 Mg(OH)2 反应:Mg(OH)2 + 2H+ = Mg2++2H2OD.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 :OH-+ SO2=SO+H2O7.下列物质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B.NaClO可用作消毒剂C.SO2可用作食品添加剂D.BaCO3可用于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8.某兴趣小组以海藻灰(主要成分是NaI)为原料进行的制备实验。具体步骤如下;将海藻灰浸泡加热过滤后,得到了NaI溶液,将适量固体溶于NaI溶液,再将饱和溶液滴入上述溶液中,生成白色CuI沉淀,向白色沉淀中边搅拌边滴入适量浓硝酸得到。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为:B.CuI固体中加入适量浓硝酸:C.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D.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9.下列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实验操作与结论有误的是 实验操作结论A分别加入铁片无气体产生者为浓硫酸B分别滴加到胆矾晶体中晶体变白者为浓硫酸C分别滴加到pH试纸上试纸变黑者为浓硫酸D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酸的瓶口有白烟生成的是浓硫酸A.A B.B C.C D.D10.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出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C.向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D.酸性硝酸铁溶液中加入几滴碘化钾淀粉溶液,出现蓝色铁离子具有较强氧化性,将I-氧化生成I2A.A B.B C.C D.D 二、实验题11.如图所示,实验室用铜与浓硫酸加热的方法来制备SO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试管②中盛放品红试液,可以验证的SO2的性质是_______。若要验证SO2的还原性,试管②中应盛放_______溶液。试管③应盛放_______溶液。12.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请回答:(1)实验室用铜和浓硫酸共热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当观察到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时,①中的现象是_____。(3)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4)①、②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的催化氧化过程,并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已知:熔点为16.8℃。(1)该实验的操作顺序为:组装仪器→_______→装药品→开始实验。(2)在乙中催化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丙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4)写出丁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5)戊装置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14.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1)操作①中碳酸氢铵受热(100℃以上)可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该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2)操作①可选择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3)操作②不能改为加硝酸钡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已知亚硫酸钠晶体与浓硫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硫,按如图进行演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的实验现象是___,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性质是___。(2)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性。(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性。(4)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性。(5)⑤中的实验现象是___,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性质是___。(6)⑥的作用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参考答案:1.A【详解】A、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漂白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故A选;B、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故B不选;C、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则可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故C不选;D、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ClO2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故D不选。2.A【详解】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A正确;B.和水反应生成硫酸,B错误;C.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错误;D.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弱碱,D错误;答案选A。3.A【详解】BaSO4的俗名为重晶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故选A。4.C【详解】A. Cu与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可鉴别,但需要加热且生成有毒气体,故A不选;B. 与石蕊溶液反应,溶液都变为红色,现象不明显,故B不选;C. 用玻璃棒各蘸少许点在纸上,变黑的为浓硫酸,可鉴别,既简单又安全,故C选;D. 加入锌片都生成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硫、氢气,故D不选。故选:C。5.A【分析】单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结合其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分析。【详解】①单质硫,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的固体,①正确;②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容易溶于CS2,②错误;③由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l弱,因此单质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弱,③正确;④在单质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处于S元素的最高+6价和最低-2价之间,属于S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④错误;⑤单质硫能杀死病菌,医药上用来制硫磺软膏,治疗某些皮肤病,⑤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⑤,故合理选项是A。【点睛】本题考查了单质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注意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6.C【详解】A.Cl2通入水中生成HCl和HClO,HClO是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项错误;B.盐酸溶解石灰石,CaCO3是难溶性固体,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C.盐酸与 Mg(OH)2反应生成MgCl2和H2O, C项正确;D.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生成NaHS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答案选C。7.D【详解】A.Fe2O3为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故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故A不符合题意;B.NaClO中氯元素显+1价,具有强氧化性,NaClO可用作消毒剂,故B不符合题意;C.SO2具有还原性,少量SO2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红酒中加入少量SO2抗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BaCO3溶于胃酸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有毒,故BaCO3不能用于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应该使用硫酸钡,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8.A【详解】A.Na2SO3作还原剂,CuSO4作氧化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I-+H2O= 2CuI↓++2H+,A正确;B.CuI固体中加入适量浓硝酸,CuI中的亚铜离子和碘离子均能被浓硝酸氧化,氧化产物分别为Cu2+和I2,还原产物为N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I+8HNO3(浓)= 2Cu(NO3)2+I2+4NO2↑+4H2O,因CuI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种不可拆,B错误; C.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C错误;D.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D错误;故答案选A。9.D【详解】A.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无气体生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稀硫酸没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稀硫酸分别加到胆矾晶体中,变白者为浓硫酸,故B正确;C.浓硫酸能将纤维素中的H、O元素以2:1水分子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故C正确;D.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没有挥发性,所以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酸的瓶口不产生白烟,故D错误。故选D。10.D【详解】A.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亚硫酸根、银离子、碳酸根等其他离子,再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A正确;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呈碱性,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B正确;C.向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C正确;D.酸性硝酸铁溶液中含有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碘离子,不能说明铁离子氧化碘离子,D错误;故选D。11. Cu+2H2SO4(浓)CuSO4+SO2↑+H2O 漂白性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溶液 NaOH【分析】试管①产生SO2,试管②验证SO2的性质,则试管③用来除去多余的SO2,据此分析。【详解】用铜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会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故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H2O;试管②中盛放品红溶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若要验证SO2的还原性,试管②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溶液。二氧化硫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试管③中应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H2O;漂白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溶液;NaOH。12.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 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漂白性、还原性【详解】(1)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后,会观察到①中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3)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多余的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所以装置③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4)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装置②中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了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漂白性、还原性.13.(1)检查装置气密性(2)(3)冷凝收集(其他合理答案)(4)(5)防倒吸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模拟工业SO2的催化氧化,甲装置为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干燥装置且混合,并且可以控制二者通入的比例,乙为SO2的催化氧化装置,丙为三氧化硫的收集装置,丁装置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检验的装置,戊为尾气处理装置,防止倒吸,防止空气污染,以此来解析;(1)实验的一般顺序为,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开始实验;该实验的操作顺序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开始实验;(2)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 2SO3;(3)已知:SO3熔点为16.8℃,丙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冷凝收集SO3;(4)二氧化硫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氯化亚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SO+2Fe2++4H+;(5)二氧化硫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易发生倒吸,戊装置中倒扣漏斗的作用防止倒吸;14. 26.3 g/mol 坩埚 引入新杂质,且之后操作无法除去 将所得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少量,加入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变浑浊则已除尽 除去过量的Ba2+ 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2和多余的盐酸【分析】分析实验方案,NaCl和Na2SO4受热无变化,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CO2和H2O,由此可知残留物为NaCl和Na2SO4。残留物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BaCl2,会生成BaSO4沉淀,加入Na2CO3除去溶液中过量的BaCl2,过滤后得到NaCl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加入盐酸,除去溶液中过量的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溶液中会存在部分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和过量的盐酸。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的过量盐酸和溶解的CO2,最终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据此分析。【详解】(1)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NH3↑+H2O+CO2↑,由题意可知此时H2O为气态,根据反应方程式有: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因此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26.3g/mol。答案为:26.3g/mol;(2)根据图示,操作①是将固体混合物加热,使用到的仪器是坩埚,故答案为:坩埚;(3)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且在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因此不能改为加硝酸钡溶液。答案为:引入新杂质,且之后操作无法除去;(4)当溶液中不再存在,则可判断已除尽。检验的方法为:将操作②后所得的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少量,加入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变浑浊则已除尽。答案为:将所得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少量,加入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变浑浊则已除尽;(5)操作③中发生反应:BaCl2+Na2CO3=BaCO3↓+2NaCl,由此可知,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2+;(6)由分析可知,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2和多余的盐酸。答案为: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2和多余的盐酸。【点睛】注意(1)中隐含条件:100℃以上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此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H2O为气态。15.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品红溶液褪色 漂白 溴水褪色 还原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还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SO2+2NaOH=Na2SO3+H2O【分析】实验室用亚硫酸钠晶体与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进入①,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导致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溴水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还能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硫酸,导致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继续通入时,二氧化硫与水、亚硫酸钙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钙溶液,浑浊的溶液重新变得澄清;二氧化硫有毒,用NaOH溶液吸收。【详解】(1)①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2)②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溴水褪色,证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4)④中的实验现象是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证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5)⑤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6)⑥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含答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钠及其化合物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氯及其化合物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