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
基础夯实练56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基础夯实练56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夯实练56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约有一百多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从此,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2.(2023·泰安月考)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3.(2022·沈阳二模)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一体制( )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4.(2022·杭州模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东西方社会治理模式因其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是( )A.基层自治 B.社区建设C.社会参与 D.政府主导5.(2023·茂名五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这反映出英国(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C.西方地方自治政策的调整D.西方现代自治制度的确立6.(2022·青岛一模)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贫困多是通过教会、修道院、教会医院和同业行会进行,属于民间或者宗教性质的救援活动。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地方的治安法官可以教区为单位进行社会救济、征收济贫税和核发救济费用等。该法律的颁布( )A.扩大了治安法官的司法权力B.弱化了教会的社会救助功能C.明确了救济贫困是政府的职责D.发展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7.(2022·北京朝阳区一模)下表是19世纪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过程。这说明,此时德国( )1883年《疾病保险法》最初只适用于少数低收入工厂工人,后来发展为凡低收入的农业、林业工人、家庭仆人、公务员、船员及其家属等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1884年《意外事故保险法》最初只适用于矿山、采石等危险职业,后扩大到年薪5 000马克以下的所有劳动者1889年《老年和残疾保险法》后经修改,规定凡年龄在16岁以上,低收入的劳动者都必须参保 A.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B.建成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C.关注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8.(2022·珠海月考)1948年,英国颁布的《国民救济法》规定,没有收入或收入较低而无力缴纳国民保险金者,可申领的救济金额要少于参与保险的国民;此后,又颁布了《国民医疗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这表明英国( )A.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B.防范社会风险意识的增强C.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D.重视国家救济体系的建构9.(2022·运城调研)某位社会学者认为:“当一个社会支持你放弃不喜欢的工作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时,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当你知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懒人’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已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材料说明( )A.社会保障是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B.福利国家使人失去竞争意识C.高福利制度会降低工作效率D.社会保障会导致贫富悬殊10.(2022·黄冈模考)二战后,美、英、法等国纷纷完善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20世纪70年代减少福利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这样调整主要是由于( )A.同苏联关系的缓和B.与社会主义国家竞争加剧C.陷入争霸战争泥潭D.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下降11.(2023·台州质检)西方福利国家认为:让每一个人都能生存绝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慈悲,生存是一种权利,是人的生存权;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社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A.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责任,反映了自由竞争理论B.强调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C.实现了全民的基本覆盖,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D.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主义矛盾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共7章34条,其内容包括:总则、劳动保险金的征集与保管、各项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享受优异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等内容。这部条例的颁布意在(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C.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二、非选择题(共14分)1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老人将持有地让与家庭成员、亲属或者非亲属人员,换来食物供给保证和类似养老金或退休金之类的其他利益。在实行敞田制的地区,庄园、村庄的非耕地、休耕地都是敞开的公用地,包括穷人在内的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在公共地放牧牲畜,获取生产生活所需树干、树枝、灌木等燃料,获取建造、修缮房屋的地皮和材料,拾取遗落的羊毛,获取食用和出售的野生植物及其果实,等等。教会以教堂、修道院和建立慈善院来济贫,在国家尚未建立济贫体系的情况下,教士有责任劝说共同体成员照顾穷人。1536年,政府颁布的济贫法令规定教区要为穷人募集捐赠,赋予教区救助穷人的责任。——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旋即成立救济总会实施紧急救济,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救助由紧急救济转向经常性救济、由统一救济向城乡分别设制救济的转变。1978年,中央恢复成立民政部开展城乡社会救济工作,探索农村定期定量救济,完善农村供养救助,开展对“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和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生活有困难的”等20多种类型的城市居民进行救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生活无着落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城镇贫困人口迅速增加,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居民救助制度应运而生,并逐步拓展到五保供养、教育、医疗、住房以及临时救助等领域,着力为困难群众铸就了一张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确保救助更加精准有效的“社会安全网”,社会救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摘编自高和荣《建国70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英国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救助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救助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参考答案1.D [从题干可看出,雅典公民权的取得不再是依据血缘,而是按照地域,表明雅典正在向国家过渡,故D项正确;由材料“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知个人自由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2.A [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故选A项;题干未提及农业在庄园经济中的比重,排除B项;“完全独立主权”不符合史实,庄园主作为封臣需要效忠封君,主权也来源于封君,排除C项;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排除D项。]3.B [随着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犯罪率上升,对治安制度的要求提升,而此时英国仍保持着传统的治安体制,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故选B项;这一传统治安体制使社会治安环境日趋糟糕,排除A项;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推动了传统的治安体制的形成,因果倒置,排除C项;传统的治安体制下治安员不能有效处理地方治安,不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排除D项。]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是基层自治,故选A项;社区建设是二战后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西方基层自治需要社会参与,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排除C项;“主导”说法错误,排除D项。]5.C6.C [救济贫困的主体由“教会、修道院、教会医院和同业行会”转变为“地方的治安法官”,而“地方的治安法官”属于地方政府组成人员,故选C项;地方治安法官“社会救济、征收济贫税和核发救济费用”等行为属于其“救济贫困”的职责范围,排除A项;B项所述材料未涉及,排除;英国颁布济贫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始,并不是“发展了”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项。]7.C [据材料“19世纪”“工厂”“矿山”可知,此时德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等关注的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故选C项。]8.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来英国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救济的相关规定以应对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故选B项;二战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加而非减少,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9.A 10.D11.B [据材料“社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责任”可知,西方国家认为,福利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与责任,故选B项;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责任与“国家……责任”不符,且此时强调国家干预,排除A项;西方福利国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排除C项;“解决”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能解决的,排除D项。]12.C [该条例对劳动者缴纳劳动保险与享受保险待遇做出规范,从法律形式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故选C项;1951年,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当时尚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A、B两项;当时要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13.(1)救助方式:家庭成员之间互助;公用地为贫困群体提供了重要的生计来源;基督教教会承担了救济穷人的重要功能;国家立法救济贫困。(2)变化:①新中国成立初到“一五”计划时期:变化:从紧急救济到经常性救济;由统一救济向城乡分别设制救济的转变。原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权的巩固;“一五”计划的完成。②改革开放后:变化:救济范围更广;建立新型救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财力增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共6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共4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