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夯实练13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基础夯实练13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2·鞍山高三二模)图一、图二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
图一 宋代太湖平原产粮外运 图二 清代江浙棉桑分布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
2.(2023·德州高三模拟)如表为明朝中后期南方手工业生产与原料供应状况。由此可见( )
手工业 | 生产中心 | 原料供应地 |
丝织业 | 苏州、杭州等地 | 湖州 |
棉织业 | 松江 | 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
冶铁业 | 广东佛山镇 | 广东罗定、阳春、阳江各县 |
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D.区域经济联系加强
3.(2022·德州三模)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 )
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
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
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4.(2022·枣庄二模)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重农抑商有所松弛
C.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5.(2022·潍坊三模)明代,王守仁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
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
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
6.(2022·沈阳二模)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一方面重视民之所欲,谴责忽视人民欲求的苛政;一方面却不赞同人民自作主张,斥责逾越等级的行为。由此可知,王夫之意在( )
A.关注民情、民意 B.反对专制制度
C.以善治维护秩序 D.提倡个性自由
7.(2022·河南省六市一模)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 )
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D.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
8.(2023·临沂兰山区高三模拟)明清时期,在《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等历史通俗演义小说中,孔子不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君王形象,而被塑造为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 )
A.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
B.说明孔子为人灵活多变
C.反映了主流价值观念嬗变
D.使儒家学说进一步完善
9.明代成书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要与玉皇大帝轮流做皇帝,宣称其花果山“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文学艺术领域承古萌新
B.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
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
D.反专制思想的暗流涌动
10.(2022·成都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1.(2022·北京东城区二模)古代有一位科学家,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并在晚年写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2.(2022·滨州二模)在康熙帝的组织和倡导下,中国学者梅珏成等人编成了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数理精蕴》,成为当时人们学习和研究西方数学的教科书。该活动( )
A.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转型
B.体现出对西学的开放心态
C.表明统治者放弃夷夏观念
D.动摇了传统科技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 |||
阶段 | 类型 | 代表作 | 特色 |
秦汉时期 | 远古神话 | 《燕丹子》 | 幻想方式、叙事方式 |
魏晋南北朝 | 志怪小说 | 干宝《搜神记》 | 以写神仙鬼怪为主 |
志人小说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以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 | |
隋唐时期 | 传奇小说 | 白行简《李娃传》等 | 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为主 |
宋元时期 | 话本小说 | 《三国志平话》等 | 白话小说出现,以平民为对象 |
明清时期 | 短篇小说 |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 以白话为主,以市井小民为对象 |
长篇小说 |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 章回体,白话小说,题材众多 |
——整理自孙宏哲《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
上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B
2.D [从材料中的生产中心及原料供应地来看,说明的是当时区域经济联系加强,D项正确;新的经营方式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工场的规模,排除C项。]
3.C
4.A [与明朝相比,清朝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都有所增长,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之所以出现柱状图中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变化,故选A项;历朝历代的政府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自南宋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涉及其他地区,也就不能推断出“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结论,排除D项。]
5.A
6.C [王夫之重视民生,反对君主实行苛政,但同时也反对人民僭越等级,即希望统治者用善治维护秩序,故选C项;关注民情、民意与“不赞同人民自作主张,斥责逾越等级的行为”不符,排除A项;反对专制制度与“斥责逾越等级的行为”不符,排除B项;提倡个性自由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7.B
8.A [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孔子形象也不断世俗化,故选A项;材料提到的是小说中的孔子,可信度不高,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还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所说的文学中塑造了孔子形象并不能完善儒家学说,排除D项。]
9.D [材料中孙悟空“与玉皇大帝轮流做皇帝”“不伏麒麟辖”体现了对权力的反叛思想,但并非直接指向人间君主,而是以玉皇大帝代指,故选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西游记》具有继承古代文学艺术风格或对后世有启发的作用,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为明代,专制皇权得到加强,排除B项;《西游记》中的思想无法代表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故无法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排除C项。]
10.B
11.C [甘薯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而广泛种植的,《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农业著作,故选C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农书,早于明代,排除A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著作,早于明代,排除B项;《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记载工艺学的著作,非农学著作,排除D项。]
12.B [康熙帝组织和倡导学者编成《数理精蕴》,主要介绍“西方数学知识”,据此可知该活动能够体现出当时对西方知识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心态,故选B项;康熙帝统治时期并没有出现社会转型的现象,排除A项;当时夷夏观念相当浓厚,排除C项;《数理精蕴》成为当时人们学习和研究西方数学的教科书,但是并没有动摇中国传统科技的地位,排除D项。]
13.示例一
论题: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
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才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俗化。
示例二
论题: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阐述: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有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小说转向长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0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0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朝农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做法,《明神宗实录》载,下表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言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 这是一份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9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 这是一份河北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9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