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复习小专题 14-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复习小专题 14-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小专题 14-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小专题 14-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第3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复习小专题 14-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复习小专题 14-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共39页。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一 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应用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①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②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应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
    ③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
    ④异花传粉时,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是指接受花粉的植株。
    生命观念 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及特点
    (1)豌豆: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②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③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④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2)玉米:①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②生长周期短,繁殖速率快;③相对性状差别显著,易于区分观察;④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3)果蝇:①易于培养,繁殖快;②染色体数目少且大;③产生的后代多;④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2.“假说—演绎”法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

    3.分离定律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如下图所示)

    (2)分离定律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3)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1.判断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和测交实验的叙述:
    (1)豌豆杂交实验中“去雄套袋”应处理的对象是父本,去雄应在雌蕊刚刚成熟时进行( × )
    (2)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
    (3)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 √ )
    (4)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 )
    (5)F1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实的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比例,但无法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 )
    2.判断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的叙述:
    (1)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属于观察现象阶段( √ )
    (2)“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
    (3)“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 √ )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 × )
    (5)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
    (6)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 × )
    3.判断下列相关概念的辨析叙述
    (1)小芳的直发和小美的短发、兔的长毛与黑毛都是一对相对性状( × )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 )
    (3)“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体现出了性状分离现象( √ )
    (4)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 )
    (5)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也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 )
    (6)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 )
    (7)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 × )
    4.判断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内容及相关适用条件的叙述
    (1)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
    (2)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 )
    (3)下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在过程Ⅰ( √ )

    (4)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于肺炎双球菌( √ )
    (5)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 × )

    1.读下图信息思考如下问题:
    F1           高茎(Dd)
               ↓⊗
    F2
    雄配子
    雌配子
    1/2 D
    1/2 d
    1/2 D
    1/4 DD高
    1/4 Dd高
    1/2 d
    1/4 Dd高
    1/4 dd矮

    (1)若F1所产生的雄配子D∶d=2∶1,雌配子D∶d=2∶1, 则F2中高茎∶矮茎=8∶1。
    (2)若D对d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为中等高度茎,则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中等茎∶矮茎=1∶2∶1。
    (3)若F2中只得到4株豌豆,则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值一定为3∶1吗?不一定。
    (4)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包括②③④⑤⑥(填序号)。
    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5)在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中决定分离比3∶1出现的最核心的内容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测交法可用于检测F1基因型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提示 孟德尔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实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检测出F1的基因型。

    下图是各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1.性状类概念辨析
    (1)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
    (2)相对性状的理解要点:“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概念辨析

    (1)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B、C和D。
    (2)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c和d。
    (3)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
    (4)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5)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3.个体类概念辨析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②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二者的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4.交配类概念辨析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同种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
    (2)自交:①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受粉;②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
    (3)测交: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4)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
    (5)自由交配(或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生殖的生物种群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异性个体交配的机会均等。

    命题点一 孟德尔遗传实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1.豌豆和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它们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和玉米均为两性植株,进行杂交实验都要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B.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区分观察
    C.豌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D.豌豆和玉米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答案 A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两性植株,在自然界都是纯种,玉米也是两性植株,但雌雄同株异花,故进行杂交实验不需要去雄;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产生的后代数量多,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遗传统计和分析。
    2.(2019·青州质检)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 高茎(♂)
    C.两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了融合遗传又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答案 C
    解析 由于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去雄、套袋应该在花蕾期即花粉成熟前进行,如果雄蕊成熟了,就已经产生了自交,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B正确;两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显性性状,F1自交,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否定了融合遗传并且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C错误;“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D正确。
    命题点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
    3.(2018·慈溪中学测试)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C.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
    D.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具有演绎推理,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项正确;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项正确;孟德尔首先进行豌豆杂交和自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C项错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D项正确。
    4.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答案 C
    解析 豌豆产生雌配子的数量远少于雄配子的数量,A项错误;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绿色,而F1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黄色,B项错误;①和②的基因型均为Yy,子叶表现为黄色,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绿色,C项正确;产生Yy的亲本可能为YY(♀)、yy(♂)或YY(♂)、yy(♀),D项错误。
    科学思维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过程
    观察(或进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命题点三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5.(2018·福州第一中学联考)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的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答案 B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则F1(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6.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 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了两个配子中。
    科学思维 “四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命题点四 分离定律的实践应用
    7.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色,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答案 D
    解析 假设控制人眼睛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的孩子有可能是褐眼(A_),也可能是蓝眼(aa),因此不能判断出哪一个孩子是收养的,A项错误;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生一个蓝眼(aa)男孩的概率为×=,B项错误;乙是褐眼,可能是杂合子(Aa),也可能是纯合子(AA),C项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D项正确。
    8.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3)F2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Tt 抗锈病 (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性状分离 (3)TT或Tt Tt 从F2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个体,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命题点五 不同交配类型的判断
    9.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鉴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B.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用杂交
    C.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宜用连续自交
    D.测定杂种豌豆F1的遗传因子组成宜用杂交
    答案 D
    解析 鉴定一只具有显性性状的动物是否是纯合子可用测交法,A项正确;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B项正确;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子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子,并淘汰隐性个体,C项正确;测定杂种豌豆F1的遗传因子组成宜用测交法,D项错误。
    10.下表为果蝇Ⅰ、Ⅱ两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反交的结果:
    组别
    正交
    反交

    ♀野生型×♂突变型Ⅰ→野生型
    ♀突变型Ⅰ×♂野生型→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Ⅱ→野生型
    ♀突变型Ⅱ×♂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Ⅱ

    (1)实验甲中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则控制果蝇突变型Ⅰ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性遗传。
    (2)实验乙中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请分别写出实验乙中正交与反交两亲本的基因型(基因用A、a表示)。正交:________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__。
    答案 (1)常  隐 (2)XAXA×XaY  XaXa×XAY
    解析 由题意可知,实验甲中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说明该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实验甲的子代表现型可知,突变型Ⅰ与野生型杂交,其子代个体表现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突变型是隐性性状;实验乙中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雌雄个体都有突变型,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题表可知,正交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反交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
    科学思维 不同交配类型的应用
    项目
    应用
    杂交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②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③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
    ①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②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与反交
    ①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②检验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考点二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
    题型1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
    系谱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都没有患病而后代表现出的患病性状为隐性性状,如图甲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系谱图中“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都患病而后代出现没有患病的,患病性状为显性性状,如图乙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多指是显性性状。

    4.合理设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A与a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该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答案 D
    解析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由于显性基因可能为杂合子或纯合子,故后代中显性个体多于隐性个体;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于两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B正确;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C正确;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无角,不能判断无角为显性性状,因后代个体数太少,亲代测交也有可能为此结果,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A:30
    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
    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
    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
    (2)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茎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组。
    答案 (1)白色 A (2)紫茎 D、E
    解析 (1)由题干A组实验所显示的信息为“红花杂交的后代分离出白花现象”,由此可判断白花为隐性性状。
    (2)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第二组实验中只取了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可判定D组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又由E组结果可知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
    3.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两个家系中不同遗传病的表现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显 5号个体和6号个体均为患者,而其子代9号个体表现正常 (2)隐 7号个体和8号个体均为正常,而其子代11号个体表现为患者(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1)图甲中5号个体和6号个体均为患者,而其子代9号个体表现正常,则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
    (2)图乙中7号个体和8号个体均为正常,而其子代11号个体表现为患者,则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
    题型2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子代
    结果分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子代
    结果分析
    3.花粉鉴定法
    待测个体花粉
    结果分析
    4.单倍体育种法
    待测个体→花粉→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
    结果分析
    特别提醒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上述四种方法均可,其中自交法较简单。

    4.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羊。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实验方案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已知方案一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白色为显性性状,②一定为白色
    B.子一代③中,黑色∶白色一定为1∶3
    C.若④为aa,则⑤一定为白色
    D.若④为aa,则⑥中黑色∶白色很可能为1∶1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判断,白色相对黑色为显性性状。当白色公羊为杂合子时,若其与白色杂合子母羊杂交,由于杂交产生的后代羊个体较少,并不一定能够出现白色∶黑色=3∶1的性状分离比。
    5.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1)完善下列实验设计: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填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2)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第一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为__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若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第二步后代全为紫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出现红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 (1)紫花植株自交 (2)①杂合子 DD或dd
    ②DD dd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第一步是让紫花植株自交,根据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紫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紫花植株为杂合子,如果未出现性状分离,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或dd。第二步是将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表现为紫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如果全表现为红花或出现红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
    题型3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中亲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A_表示,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
    (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亲代基因型中必定含有一个基因a,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出进一步判断。
    (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直接判断(用基因B、b表示)

    后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组合方式
    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Bb×Bb→3B_∶1b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bb→1Bb∶1bb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BB×BB或BB×Bb或BB×bb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bb×bb→bb


    6.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 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数量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毛腿雌鸡甲与光腿雄鸡丙交配,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例为1∶1,故基因型组合为Bb×bb,甲的基因型为Bb,丙的基因型为bb;毛腿雌鸡乙与光腿雄鸡丙交配,后代全部是毛腿,故基因型组合为BB×bb,乙的基因型为BB。
    7.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 511
    508

    (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实验1:________;实验2:__________;实验3:________。
    (2)实验2的F1中红果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的后代中红果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 (1)Aa×aa AA×aa  Aa×Aa (2)红果∶黄果=3∶1 AA或Aa
    解析 (1)由实验2和3都能独立判断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因红果相对于黄果为显性,则可推知实验1、2、3中亲本的基因型通式分别为A_×aa、A_×aa、A_×A_;又因实验1和3的F1中都有黄果个体,而实验2的F1都是红果,则实验1、2、3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Aa×Aa。(2)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3的F1中红果的基因型为AA或Aa,实验2的F1中红果的基因型为Aa,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果∶黄果=3∶1。
    题型4 分离定律的概率计算(含自交与自由交配)
    1.用经典公式或分离比计算
    (1)概率=×100%。
    (2)根据分离比计算

    AA、aa出现的概率各是1/4,Aa出现的概率是1/2,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1/4,显性性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2/3。
    2.根据配子概率计算
    (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2)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
    (3)计算表现型概率时,再将相同表现型的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3.自交的概率计算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比例为()n,纯合子比例为1-()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n]×。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如图所示: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杂合子比例为。
    4.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1)若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次,杂合子比例为,显性纯合子比例为,隐性纯合子比例为;若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杂合子比例为。
    (2)自由交配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如某种生物基因型AA占1/3,Aa占2/3,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AA的比例。
    ①棋盘法:在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列出雌雄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分别分析每种杂交类型后代的基因型,然后综合分析所有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1/3AA
    2/3Aa
    1/3AA
    1/9AA
    1/9AA、1/9Aa
    2/3Aa
    1/9AA、1/9Aa
    1/9AA、2/9Aa、1/9aa

    由表可知,杂交类型有AA×AA、Aa×Aa、AA×Aa、Aa×AA共4种,后代中AA的比例为1/3×1/3+2/3×2/3×1/4+2×1/3×2/3×1/2=4/9。
    ②配子比例法:1/3AA个体产生一种配子A;2/3Aa个体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A和a,所占比例均为1/3,则A配子所占比例为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

    ♀(配子)
    ♂(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由表可知:F1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4/9)∶(4/9)∶(1/9)=4∶4∶1;F1表现型的比例为A_∶aa=(8/9)∶(1/9)=8∶1。

    8.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中紫花的基因型有2种
    B.F2中的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
    D.F2中红花植株占1/6
    答案  B
    解析 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则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2∶1,由此可得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红花植株占1/6。
    9.如图是白化病的系谱图,分析以下问题。

    (1)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号个体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 (1)1/6 (2)3/5
    解析 第一步:已知7号与8号杂交。
    第二步:明确7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8号的基因型为Aa。
    第三步:计算。
    方法一:分别分析,合并计算
    1/3AA×Aa       2/3Aa×Aa
    ↓ ↓
    1/3(1/2AA 1/2Aa)   2/3(1/4AA 1/2Aa 1/4aa)

    (1)后代中
    (2)10号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
    方法二:分析配子,棋盘解题
    分析配子
    棋盘解题(两种格式)
    格式1:比例法
    7号
    8号
    2/3A
    1/3a
    1/2A
    2/6AA
    1/6Aa
    1/2a
    2/6Aa
    1/6aa

    格式2:个数法
    7号
    8号
    2A
    1a
    1A
    2AA
    1Aa
    1a
    2Aa
    1aa

    (1)若根据格式1:患白化病(aa)的概率=1/6。
    (2)若根据格式2:10号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
    10.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  )
    A.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
    B.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1
    C.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
    D.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群牛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则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由于Aa的个体雄性为红褐色,雌性为红色,让该群体的牛进行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褐色∶红色=(+×+××)∶(××+×)=2∶1;让该群体的牛进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褐色∶红色=(×+××2×)∶(××2×+×)=2∶1。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对分离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
    (1)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不要认为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若亲本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于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与白花,此不属于“性状分离”。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1)在传粉方面:表现为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2)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3)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黄瓜果皮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这一方案不能判断显隐性,原因是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后代也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
    3.测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能掩盖F1配子中显、隐性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能准确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从而得知F1的基因型。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3·新课标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2.(2017·全国Ⅲ,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 D
    解析 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错误。
    3.(2018·江苏,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 C
    解析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会使2种类型配子比例偏离1∶1,从而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
    4.(2014·海南,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答案 B
    解析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代为显性性状。
    5.(2014·新课标Ⅰ,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 B
    解析 A项,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与该病有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根据遗传学原理,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与Ⅰ-2和Ⅰ-4是否纯合无关。B项,若Ⅱ-1和Ⅲ-1纯合,则Ⅲ-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Ⅳ-1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4,而Ⅲ-3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若Ⅲ-4为纯合子,则Ⅳ-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1/2=1/3,故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C项,若Ⅲ-2和Ⅲ-3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同时是AA或同时是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D项,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与Ⅱ-5无关,若第Ⅳ代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与题意不符。
    6.(2018·全国Ⅰ,32节选)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解析 若控制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无眼∶有眼=1∶1,则说明亲本为显性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子代两种性状中,一种为显性杂合子,一种为隐性纯合子,所以可选择均为无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为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解析 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A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B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项错误,D项正确。
    2.(2019·南充模拟)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C.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单倍体育种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答案 C
    解析 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分离的结果,A项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这样可以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C项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D项错误。
    3.(2018·岳阳期末)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 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项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隐性性状,B项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AA、aa,D项错误。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测交是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于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C.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D.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
    答案 D
    解析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A项正确;测交是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于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B项正确;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若自交后代均为显性性状,则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C项正确;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D项错误。
    5.(2018·茂名模拟)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所得F1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
    B.E、E1、E2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
    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 C
    解析 亲本是小翅(E1_)和残翅(E2E2)个体,F1中没有残翅个体,有小翅和长翅个体,可推知亲本小翅雌蝇的基因型是E1E,F1中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是E1E2、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是EE2,因此E1对E为显性,E对E2为显性,A项错误;E、E1、E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B项错误;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C项正确;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E1E1、EE、E2E2、E1E、E1E2、EE2,共6种,D项错误。
    6.如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
    B.Ⅰ2的基因型是Aa,Ⅱ4的基因型为aa
    C.Ⅰ1和Ⅰ2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D.Ⅱ3与一个患者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答案 D
    解析 根据系谱图中“无中生有”可以判断该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A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Ⅱ4的基因型为aa,则不患病的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B项正确;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C项正确;Ⅱ3的基因型为AA、Aa,Ⅱ3与一个患者(aa)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D项错误。
    7.(2018·郑州二模)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
    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
    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
    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D
    解析 F1中没有个体被淘汰,所以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A项正确;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玉米群体中有杂合子,而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所以亲本可均为突变型,B项正确;F1中的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B∶b=1∶1,所以自交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突变型∶野生型=(+×)∶(×+)=11∶5,C项正确;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8.(2018·辽宁一模)已知某植株的高产与低产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300对亲本均分为2组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组
    高产×低产
    高产∶低产=7∶1
    乙组
    低产×低产
    全为低产

    A.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
    B.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甲组高产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3
    D.甲组中高产亲本个体自交产生的低产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 C
    解析 由分析可知,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A项正确;遗传信息储存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项正确;甲组实验,高产与低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7∶1,说明高产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假设控制该性状基因为A、a,则甲组实验中子代低产个体占=×,说明亲本杂合个体的比例是,C项错误;由C项可知,甲组高产亲本中纯合个体AA占,杂合个体Aa占,故自交出现低产个体aa的概率为×=,D项正确。
    9.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①灰
    ②白
    5
    6

    ③白
    ④灰
    4
    6

    ⑤灰
    ⑥灰
    11
    0

    ⑦白
    ⑧白
    0
    9

    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
    A.让①与⑥杂交,③与⑧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B.让⑤与⑧杂交,⑥与⑦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C.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D.让③与⑥杂交,④与⑤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答案 C
    解析 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若灰色对白色是显性,则①④为杂合子,②③⑦⑧为隐性纯合子,⑤⑥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若白色对灰色是显性,则②③为杂合子,①④⑤⑥均为隐性纯合子,⑦⑧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通过①④杂交、②③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即可对上述显隐性进行确定。如果①与④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杂交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杂交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
    10.已知鸡的短腿和正常腿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短腿、正常腿。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鸡的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亲本短腿鸡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鸡是基因突变所致
    C.若群体中短腿鸡与正常腿鸡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
    D.若后代中短腿鸡和正常腿鸡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短腿鸡占
    答案 D
    解析 根据分析,鸡的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A项错误;亲本短腿鸡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鸡是性状分离所致,B项错误;假设鸡的短腿、正常腿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则群体中短腿鸡(Aa)与正常腿鸡(aa)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C项错误;若后代中短腿鸡(Aa)和正常腿鸡(aa)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短腿鸡占,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18·太原模拟)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让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将F1与皱粒豌豆交配(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是由________及________构成的。
    (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个实验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分离定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某生物小组种植的纯种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却出现了矮茎后代。为探究导致矮茎豌豆出现的原因,将这些矮茎种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再自花传粉,若是________________,则其后代全为高茎;若为______________,则其后代全为矮茎。
    答案 (1)杂交实验 测交实验 (2)为什么F2中出现性状分离和3∶1的性状分离比(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圆粒∶皱粒=1∶1 (4)减数分裂 假说—演绎法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 (5)受环境影响 基因突变
    解析 (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F1与皱粒豌豆交配)。(2)杂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3)测交实验是让F1圆粒个体与皱粒个体交配,由于F1圆粒个体基因型为Rr,则测交后代中圆粒∶皱粒=1∶1。(4)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减数分裂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5)生物的变异可能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设相关基因为D、d,如果该矮茎豌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则该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仍为DD,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让该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将全为高茎;但如果该矮茎豌豆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则它的基因型为dd,自交后代将全为矮茎。
    12.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

    F1 黄色子叶丙 绿色子叶
      1  ∶  1 
    P  黄色子叶丁
      ↓⊗
    F1黄色子叶戊 绿色子叶
      3  ∶  1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一中子代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若黄色子叶戊植株之间随机交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答案 (1)性状易于区分 (2)二 黄色 (3)Y∶y=1∶1
    (4)YY或Yy 1/3 1/9 (5)3/5
    解析 (1)豌豆有许多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并且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为纯合子,是良好的遗传杂交实验材料。(2)根据实验二中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可判断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3)根据题意知,黄色子叶甲的基因型为Yy,故产生Y、y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4)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1∶2,黄色子叶戊随机交配,由于黄色子叶戊产生y配子的概率是2/3×1/2=1/3,所以子代中绿色子叶yy的比例为1/3×1/3=1/9。 (5)黄色子叶丙(Yy)与黄色子叶戊(1/3YY、2/3Yy)杂交,丙产生配子Y∶y=1∶1,戊产生配子Y∶y=2∶1,则子代YY=×=,Yy=×+×=,yy=×=,即YY∶Yy∶yy=2∶3∶1,所以黄色子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Yy)占3/5。
    13.(2018·雁塔区校级一模)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和a)控制。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请回答: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操作)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______(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________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未成熟去雄 乙 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
    (2)绿叶鞘 如图所示
    P  AA(♂)×aa(♀)    P   aa
    紫叶鞘 绿叶鞘 绿叶鞘
           ↓           ↓⊗
          Aa           aa
    F1    紫叶鞘       F1 绿叶鞘
        (杂交后代)        (自交后代)
    (3)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解析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未成熟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甲(AA)为父本、乙(aa)为母本,因此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Aa,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为紫叶鞘,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
    (2)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因此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绿叶鞘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遗传图解如下:
    P AA(♂)×aa(♀)    P   aa
    紫叶鞘 绿叶鞘 绿叶鞘
         ↓           ↓⊗
         Aa           aa
    F1  紫叶鞘       F1  绿叶鞘
       (杂交后代)       (自交后代)
    (3)要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可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14.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
    (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
    (3)实验预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方案二:
    (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3)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方案一:(1)测交法 (3)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且比例为1∶1 (4)测交中的糯稻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可知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方案二:(1)花粉鉴定法 (3)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液呈蓝黑色)和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液呈红褐色)

    相关试卷

    专题14 基因的分离定律(精练)-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4 基因的分离定律(精练)-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4基因的分离定律精练原卷版docx、专题14基因的分离定律精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含解析),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5单元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5单元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与程序,基因的分离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