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1. 喜爱物理的小明想设计一个双钥匙电动安全锁,这里钥匙相当于“开关”,要求是两把钥匙同时使用(开关闭合)才能开锁,以下符合设计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2. 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
A. 显微镜 B. 照相机
C. 老花镜 D. “拐弯镜”
3.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清晨结露
C. 深秋凝霜
D. 泼水成冰
4. 苏翊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图中a、c两处等高,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从a处到b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运动员在a处和c处的重力势能相等
C. 运动员在b处时的机械能最大 D. 运动员从b处到d处速度逐渐减小
5.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C. 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6. 一个多月后的2023年6月22日,又到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下列关于端午节煮粽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刚出锅的粽子,不能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太多
B. 很远就能闻到煮熟的粽子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煮粽子的过程中,粽子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D. 用高压锅煮粽子,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7. 北京冬奥会期间,某“网红”智慧餐厅从厨师到服务员均是机器人,接到指令后,机器人内部的电动机会驱动其底部的轮子将美食送到指定位置。图中与机器人驱动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8. 博物馆里有些古书非常陈旧,直接翻动它容易使书页破损,有人提出,通过给书带电,使书一页页分开来,如图所示。假设给每页书带电可以实现,能使书一页页分开的带电方式是( )
A. 使每页书都带上正电 B. 使每页书都带上负电
C. 使相邻书页带上异种电荷 D. 只让封面带正电,封底带负电
9. 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压力F将重为10N的物体压在粗糙程度相同的竖直墙壁上。当力F为30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F为25N时,物体恰好匀速下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为10N
B. 若物体匀速下滑的距离为0.2m,则其重力做功为2J
C. 物体在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15N
D. 保持25N的压力不变,竖直向上施加20N的拉力可使物体匀速上滑
10.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何同学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了电阻R1和R2的I−U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1与R2的阻值之比是1:2
B. R1与R2串联接在3V的电源两端,R1消耗的功率是0.9W
C. R1与R2串联接在3V的电源两端,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1
D. R1与R2并联接在3V的电源,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2.7W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0分)
11. 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______ cm;将华丽硫珠菌沿刻度尺向右拖动,若以华丽硫珠菌为参照物,则刻度尺是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 如图是小明玩自制玩具的两个场景。甲图中,往弯曲的纸卷里吹气,纸卷伸直了,是因为纸卷里的气压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乙图中,用力向简易喷雾器的A管内吹气,B管口喷出了水雾,其原理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______的关系。
13.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图______(选填“甲”或“乙”)中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原理是一致的。
14. 小丽仔细观察了自己家的电能表,参数如图所示。她让家中某个用电器单独工作3min,发现电能表的转盘转过90转,则此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__kW⋅h,此用电器的电功率是______W。
15. 如图所示,轻质细杆可绕竖直墙上的O点转动,末端挂一个重为150N的物体,拉力F沿水平方向,当θ=45°时,拉力F=______N。若保持拉力沿水平方向,让细杆顺时针缓慢旋转到图中虚线位置,则拉力将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6. 如图甲为部分电磁波的频率分布示意图。
(1)由图可知,紫外线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电磁波;
(2)下列实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______ (填字母);
A.遥控器控制电视
B.体检时拍X光片
C.医院杀菌消毒灯
D.“测温枪”测量体温
(3)少量的紫外线照射是有益的,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小明想检验某防晒霜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暗室及一定防护下进行实验。
步骤一:如图乙所示,固定好紫外线灯和涂有荧光物质的硬纸板,将一块大小合适的玻璃板放置在______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且调整玻璃板与硬纸板平行;
步骤二:打开紫外线灯,荧光物质发光;
步骤三:关闭紫外线灯,荧光物质不发光;
步骤四:按产品的说明书要求在玻璃板上均匀涂满防晒霜,再次打开紫外线灯,荧光物质有微弱发光。
由此可推断,该防晒霜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阻挡全部紫外线。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 如图所示,物体A保持静止,画出A所受重力G和拉力F的示意图。
18.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19. 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体的高度H=5.0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h/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①分析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20.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选择如下器材:长木板、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
(1)根据______ 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运动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图中______ 两次实验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实验中发现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图甲的大,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______ ,滑动摩擦力越大;
(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 法;
(5)该小组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后重新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与图甲测得的摩擦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此结论是______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6)该小组在实验中发现较难保持木块匀速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于是他们改进实验,如图戊所示,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实验过程______ 匀速拉动长木板,更易操作(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1. 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器材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1)所有元件均完好,正确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______ (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小灯泡不发光,原因是:______ ;
(2)三次实验记录如下表,在完成第1次实验后,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 (选填“A”或“B”)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 W;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灯泡亮暗情况
1
1.4
0.20
0.28
较暗
2
2.5
正常发光
3
2.8
0.30
0.84
很亮
(3)实验小组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分别算出对应的阻值,取三次阻值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值,他们的做法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
22. 为了测量盐水密度,小方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使横梁平衡。
(2)先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3.2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量筒读数时做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3)把烧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中称量,当横梁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4)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
(5)小方利用一把刻度尺、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和两个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也测量出了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①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液体,将容器缓慢的放入水槽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丁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1。
②从容器中取出一部分液体,放入另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容器中,如图戊所示,测量出______为h0。
③容器再次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己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2。
④液体密度ρ液=______(用h1、h2、h0、ρ水表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3. 如图所示是中国新一代通用型导弹驱逐舰169号(武汉舰),其满载时的排水量约为7×103t,当驱逐舰以60km/h的速度在海面上匀速直线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总重力的0.01倍(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则:
(1)在水面下3.5m深处,船体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驱逐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3)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4)驱逐舰满载时,以60km/h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航行1h,牵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24. 如图所示是一款爬绳机器人,它能沿绳子负载爬升,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工作电压一致。求:(g取10N/kg,电池容量20Ah相当于在额定电压下,用1A的放电电流工作可连续供电20h)
(1)动力锂电池可提供的总电能;
(2)机器人满载匀速爬升的功率;
(3)上述爬升12m的过程中,机器人消耗电能的80%用于爬升做功,则实际工作的电流多大?(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技术参数
载重
120kg
配绳
20m
爬绳速度
12m/min
自重
10kg
额定电压
36V
电池容量
20Ah
电池
动力锂电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两把钥匙同时使用(开关闭合)才能开锁,故两钥匙(开关)应串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故C正确。
故选:C。
根据“两把钥匙同时使用(开关闭合)才能开锁”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确定两开关的连接方式。
本题考查了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图,关键是确定两开关的连接方式。
2.【答案】D
【解析】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其原理是光的折射,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属于光的折射,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BC不合题意;
拐弯镜是凸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照相机、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拐弯镜是凸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3.【答案】A
【解析】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冰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判断出四个选项的物态变化,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特点判断是否需要吸热。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属于基础题。
4.【答案】B
【解析】解:
A、运动员从a处到b处,运动员的高度变高,因此重力势能变大,速度逐渐减小,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错误;
B、运动员在a处和c处的质量不变,高度相等,所以重力势能相等,故B正确;
C、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b处是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整个过程机械能是不变的,故C错误;
D、从b处到d处时,重力势能转化动能,速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
(2)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分析动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高度的变化,以及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5.【答案】D
【解析】解:A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故A错误,D正确;
BC、由图知,该物质从第10分钟刚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C错误。
故选:D。
(1)从图像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图像的分析,能够通过图像判断晶体或非晶体,同时会判断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
6.【答案】A
【解析】解:A.热量是过程量,可以说吸收、放出,但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
B.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故B正确;
C.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C正确;
D.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液体的沸点也会升高,故D正确。
故选:A。
(1)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过程量;
(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产生扩散现象;
(3)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4)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本题是一道关于热现象的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子间的作用力、改变内能的方法等,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机器人靠电动机驱动,其原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A、图中是探究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图中是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机器人驱动前行过程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图中电磁继电器是电流的磁效应的应用,故C错误;
D、图中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机器人靠电动机驱动,其原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由此结合各选项图示反应的原理或探究目的分析解答。
加强对课本中实验装置的记忆,将实验装置与反应的物理规律联系在一起,对于解决此种类型的题目非常关键。
8.【答案】AB
【解析】解:通过给书带电,使书一页页分开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识可知,可以给书带上同种电荷,书一页页可以分开,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基础题。
9.【答案】BD
【解析】解:A.当压力F为30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10N,方向是竖直向上,故A错误;
B.重力做的功:W=Gh=10N×0.2m=2J,故B正确;
C.当压力F为25N时,物体恰好匀速下滑,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滑=G=10N,方向是竖直向上,故C错误;
D.物体匀速上滑时,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此时的摩擦力不变仍为10N,由于物体向上运动,因此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此时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竖直向上的拉力:F=G+f滑=10N+10N=20N,故D正确。
故选:BD。
(1)明确静止和匀速下滑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的是平衡力,只要弄清哪两个力是平衡力,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2)根据W=Gh求重力做的功;
(3)根据摩擦力影响因素分析物体匀速上滑时所受的摩擦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向上的拉力大小。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功的计算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题目中多次改变压力的大小,要注意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10.【答案】CD
【解析】解:A、根据欧姆定律,由图可得,电阻R1与R2的阻值:
R1=U1I1=6V0.6A=10Ω,
R2=U2I2=3V0.6A=5Ω,
R1与R2的阻值之比是:2:1,故A错误;
B、R1与R2串联接在3V的电源两端,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R1与R2的阻值之比是:2:1,R1与R2的电压之比是:2:1,即R1两端的电压是2V,
R1消耗的功率:P1=U1′2R1=(2V)210Ω=0.4W,故B错误;
C、R1与R2串联接在3V的电源两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1,故C正确;
D、R1与R2并联接在3V的电源,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
P总=P1′+P2=U″2R1+U″2R2=(3V)210Ω+(3V)25Ω=2.7W,故D正确。
故选:CD。
(1)由图象读出电阻R1与R2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与R2的阻值;
(2)R1与R2串联接在3V的电源两端,根据串联分压可求R1的电压,根据P=UI=U2R可求R1消耗的功率;
(3)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
(4)两电阻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对应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根据P=UI可求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电流和电压的对应值。
11.【答案】2.00 运动
【解析】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细菌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00cm对齐,所以细菌的长度为l=2.00cm;
以华丽硫珠菌为参照物,刻度尺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刻度尺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2.00;运动。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
12.【答案】变大 流速
【解析】解:(1)甲图中,往弯曲的纸卷里吹气,纸卷内气体的质量增大,所以内部气压变大,从而使纸卷伸直;
(2)乙图中,用力向简易喷雾器的A管内吹气,使B管上端开口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在横向气流的冲击下形成水雾。
故答案为:变大;流速。
(1)体积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解释。
本题考查了气体压强的变化,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属基础知识。
13.【答案】做功 乙
【解析】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图甲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没有能量的转化;
图乙中进气门、排气门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此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做功;乙。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做功、压缩和排气,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内能的改变、汽油机四个冲程能量转化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
14.【答案】0.025 500
【解析】解:36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h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600圈,
则电能表转盘转了9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W=90r3600r/(kW⋅h)=0.025kW⋅h;
该用电器的电功率:P=Wt=0.025kW⋅h360h=0.5kW=500W。
故答案为:0.025;500。
36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h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600圈,据此可以求出电能表转盘转了9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利用P=Wt计算出该用电器的电功率。
本题考查了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理解电能表参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150 变大
【解析】解:如图:
θ=45°,拉力的方向沿水平方向,阻力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知,F的力臂与G的力臂是相同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所以F=150N;
若保持拉力水平方向,让杠杆顺时针缓慢旋转一个小角度到虚线位置,此时的动力臂变小,阻力臂变大,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将变大。
故答案为:150;变大。
根据图像分析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拉力的大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定拉力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利用好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是 C Ⅱ 不能
【解析】解:(1)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光属于电磁波。
(2)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可以杀菌消毒;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等,故C正确,ABD都是红外线的应用,故ABD错误。
(3)将一块大小合适的玻璃板放置在Ⅱ区域,且调整玻璃板与硬纸板平行;实验表明该防晒霜不能阻挡全部紫外线。
故答案为:(1)是;(2)C;(3)Ⅱ;不能。
(1)紫外线是电磁波。
(2)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3)防晒霜不能阻挡全部紫外线。
知道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17.【答案】
【解析】
【分析】
物体静止时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
本题还考查学生对重力、拉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对平衡力了解和掌握。
【解答】
由图可知,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受到的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竖直方向的直线上,拉力的方向与细线重合,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几何中心)。
A所受重力G和拉力F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见上图。
18.【答案】
【解析】
【分析】
(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情况,作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已知入射角的大小,所以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
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过O点作垂直于分界面的一条虚线,即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不在同一介质中,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如图所示。
19.【答案】光屏 光屏中央 “F”光源 1、2、3 大 薄 向前伸
【解析】解:(1)人眼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光屏,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②为了探究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应保持物距不变,即保持“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①像距不变的三组实验分别是1、2、3;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物距不变,像距逐渐变大,焦距也逐渐变大,像的高度也变高,说明像也变大。所以得出结论: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5)通过实验结论,人眼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然后远眺,像距不变,物距变大,焦距也要变大,即眼睛的晶状体变薄;
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物距不变,要使像变大,则焦距要变大,而且像距也要变大,即把照相机的镜头向前伸同时增大焦距。
故答案为:(1)光屏;(2)光屏中央;(3)“F”光源;(4)1、2、3;大;(5)薄;向前伸。
(1)视网膜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的光屏;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3)实验①控制像距这个量不变,通过改变物距,观察焦距和成像特点,实验②改变不变量,控制物距不变,通过改变像距,观察焦距和成像特点;
(4)实验①是保持像距不变,上述表格中三组只有1、2、3是像距相同的;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物距不变,像距逐渐变大,焦距也逐渐变大,像的高度也变高,说明像也变大;
(5)通过实验结论,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实验综合比较强。
20.【答案】二力平衡 甲、乙 粗糙 控制变量 错误 不需要
【解析】解:(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5)由图甲、丁所示实验,发现实验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实验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由于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所以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6)用图2进行实验时,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受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并且容易读数。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甲、乙;(3)粗糙;(4)控制变量;(5)错误;(6)不需要。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4)对探究实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改变某一个变量,控制其他量不变看最终结果是否会有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5)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答题;
(6)拉动木板时测力计相对静止。
本题考查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应注意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并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1.【答案】A 灯的实际功率过小 B 0.7 错误 灯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不同,取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解:(1)所有元件均完好,正确连接电路,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应最大,故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电路为通路,灯的电压不为0,小灯泡不发光,原因是:灯的实际功率过小;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示数为1.4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滑片向B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UI=2.5V×0.28A=0.7W;
(3)根据欧姆定律知,第1次实验灯的电阻约为:
R1=U1I1=1.40.20A=7Ω;
同理,第2、3次电阻分别为8.9Ω和9.3Ω,取三次阻值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值,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灯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不同,取平均值没有意义。
故答案为:(1)A;灯的实际功率过小;(2)B;0.7; (3)错误;灯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不同,取平均值没有意义。
(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应最大;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电路为通路,灯的电压不为0,根据小灯泡不发光分析;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根据图中电压表选用的小量程读数,比较电压表示数与额定电压的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滑片移动的方向;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根据P=UI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不同电压下灯的电阻,据此分析。
本题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考查注意事项、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22.【答案】右 b 69 1.15×103 容器内液体深度 ρ水(h1−h2)h0
【解析】解:(1)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说明左侧较重,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量筒读数时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齐平,如图乙所示,做法正确的是b,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60mL=60cm3;
(3)如图丙所示,砝码的质量为50g,游码指在4.2g处,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123.2g−50g−4.2g=69g;
(4)盐水的密度为ρ=mV=69g60cm3=1.15g/cm3=1.15×103kg/m3;
(5)小方利用一把刻度尺、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和两个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也测量出了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①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液体,将容器缓慢的放入水槽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丁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1,
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设容器底面积为S,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容器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Sh1,
②从容器中取出一部分液体,放入另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容器中,如图戊所示,测量出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为h0。
③容器再次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己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2,此时容器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Sh2,
则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G=F浮−F浮′=ρ水gSh1−ρ水gSh2,
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为:m′=Gg=ρ水gSh1−ρ水gSh2g=ρ水S(h1−h2),
④液体密度ρ液=m′V′=ρ水S(h1−h2)Sh0=ρ水(h1−h2)h0。
故答案为:(1)右;(2)b;(3)54.2;(4)1.15×103;(5)容器内液体深度;ρ水(h1−h2)h0。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量筒读数时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齐平,进一步读出液体的体积;
(3)量筒中盐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盐水的的总质量减去如图丙所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4)知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5)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设容器底面积为S,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图丁和己容器受到的浮力,两次浮力之差即为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根据重力公式计算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根据体积公式和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活运用,综合性强。
23.【答案】解:(1)在水面下3.5m深处,船体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3.5m=3.5×104Pa;
(2)驱逐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V排=m排ρ海水=7×103×103kg1.0×103kg/m3=7×103m3;
(3)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7×103×103kg×10N/kg=7×107N;
(4)驱逐舰满载时漂浮在海面上,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则驱逐舰满载时的总重力为:
G=F浮=7×107N,
驱逐舰以60km/h的速度在海面上匀速直线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为:
f=0.01G=0.01×7×107N=7×105N,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驱逐舰受到的牵引力为:F=f=7×105N,
驱逐舰航行1h的距离为:s=vt=60km/h×1h=60km=6×104m,
牵引力做的功为:W=Fs=7×105N×6×104m=4.2×1010J。
答:(1)在水面下3.5m深处,船体受到海水的压强是3.5×104Pa;
(2)驱逐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7×103m3;
(3)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7×107N;
(4)驱逐舰满载时,以60km/h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航行1h,牵引力所做的功是4.2×1010J。
【解析】(1)根据p=ρ液gh求得在水面下3.5m深处,船体受到海水的压强;
(2)已知排水量,根据ρ=mV求得驱逐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根据F浮=G排=m排g求得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4)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驱逐舰满载时的总重力,根据题意求得驱逐舰以60km/h的速度在海面上匀速直线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牵引力的大小;根据v=st求得驱逐舰航行1h的距离,根据W=Fs求得牵引力做的功。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速度公式、功的公式的应用,明确排水量的含义是关键。
24.【答案】解:(1)动力锂电池可提供的总电能:E=UIt=36V×1A×20×3600s=2.592×106J;
(2)机器人满载时的总重力:G总=m总g=(120kg+10kg)×10N/kg=1300N,
爬绳的速度:v=12m/min=0.2m/s,
机器人满载匀速爬升的功率:P=Wt=Ght=G总v=1300N×0.2m/s=260W;
(3)爬升12m的过程中所做的功:W=G总h=1300N×12m=15600J,
爬升12m所用的时间:t′=sv=12m12m/min=1min=60s,
根据η=WW电可知,机器人消耗的电能:W电=Wη=15600J80%=19500J,
由W=UIt可知,实际工作的电流:I实=W电Ut′=19500J36V×60s≈9A。
答:(1)动力锂电池可提供的总电能为2.592×106J;
(2)机器人满载匀速爬升的功率为260W;
(3)上述爬升12m的过程中,机器人消耗电能的80%用于爬升做功,则实际工作的电流为9A。
【解析】(1)根据W=UIt求出动力锂电池可提供的总电能;
(2)根据G=mg求出机器人满载时的重力,根据P=Wt=Ght=Gv求出机器人满载匀速爬升的功率;
(3)根据W=Gh求出机器人爬升所做的功,利用效率公式求出消耗的电能,然后利用W=UIt的变形公式求出实际工作的电流。
本题考查电功公式的应用、功和功率的计算、效率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天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丽江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m,则其重力做功为2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