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下)语文中段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差序格局”的乡土社会排斥诉讼,即费孝通先生说的“无讼”。但这里的“无讼”并不是完全排斥诉讼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乡土社会中,人们遇到的问题大概率是先辈们已经遇到过并且解决过的,因此只需沿用“传统”即可,不需要诉诸法律。同时,“差序格局”中的人际关系像是无数“水波纹”交织在一起,十分庞杂,因此要想通过法律来明确权利与义务就变得困难。这种模式下,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就要依靠行为者“克己复礼”以及长辈的教化去解决现实中的纠纷。但这种“无讼”的环境,也不是在营造虚假的和谐,而是需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并非所有争端都要走司法途径才能得以解决,一些并不复杂的矛盾纠纷不需要动用国家司法资源,若是能在乡土社会中自行解决,当事人在事后仍能维持正常的人际往来,何乐而不为呢?这种观念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不谋而合。这样的矛盾化解模式就是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既考虑到社会原本的状态,又结合时代的发展,在真切解决纠纷的基础上节约司法资源,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摘编自蔡欣雨《在乡土社会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材料三:
    (故事前提:李寡妇将自家的地同时卖给了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为争夺这块地大打出手。)
    冷先生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一起邀约到中医堂,摆下一桌酒席,俩人同时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然后举酒连饮三杯,重归于好而且好过以往。俩人谁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家寡妇那六分地了,而且都慨然提出地归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渡过难关。冷先生当即指派药房伙计叫来李家寡妇,当面毁了契约。李家寡妇扑通跪到地上,给白嘉轩鹿子霖磕头,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流眼泪。
    (陈忠实《白鹿原》节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和法律并无区别,二者都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规定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的。
    B. 人们能够主动服礼,是因为人的本能与良知让人们产生个人的敬畏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C. 乡土社会不是“无法无天”“无需规律”的,它有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为而治”的社会。
    D. 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和人来执行,可见法治也有人的因素,“法治”和“人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治是按照历史积累形成的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
    B.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一种行为规范,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
    C. “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模式,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解决了民间纠纷。
    D. 社会积累的经验因为有效才值得保守,当维持礼的经验不能有效应对生活问题时,礼治就难以为继。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乡土社会礼治范畴的一项是( )
    A. 窥宫者膑,拾遗者刖。
    B.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C. 《弟子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D. 未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4.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纠正)”。这一思想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
    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材料三中体现的乡土特色。
    【答案】1. D 2. B 3. A
    4. ①这句话的大意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体现了儒家的法治、德治、礼治方面的大智慧。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依法治国,但礼的作用也不可忽视。③我们可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吸取经验和智慧,辩证地看待礼治和法治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5. ①乡土社会具有乡土性。乡村人离不开土地,以农为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子霖,费尽心思追求的是土地,体现出乡村人对土地的依赖。②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俗社会)。白嘉轩和鹿子霖按照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地归原主,遵循了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传统。③乡土社会是无讼无法的。白嘉轩和鹿子霖为争夺土地大打出手,最终却通过冷先生的调解重归于好,还共同帮助李家寡妇渡过难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礼和法律并无区别”错。由材料一原文“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的言外之意可知,礼和法律是有区别的。
    B.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C.“乡土社会”错,张冠李戴。材料一第一段是“‘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为而治’的社会”这里说的应该是“无政府”,而选项说的是“乡土社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说法错。由材料一原文“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可知,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之前存在法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礼治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A.“窥宫者膑,拾遗者刖”属于法治。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论语·为政》,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政策和指令引导民众,用刑法规范民众,民众虽会避免犯罪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教规范民众,民众有羞耻心并能规范自己。这体现了儒家的法治、德治、礼治方面的大智慧。教导人民要懂得法律,懂得守法,懂得刑罚对人的约束。然而这一切都是以法为标准,老百姓没有在内心上导正,遇到不明事理,难免心里不服,做了不好的事,难免被刑罚处罚,但是内心不会有羞耻心,只会感到自己所受不平。道之以德,就是以德来教导民众或者以德来引导民众。为政者以德化导人心,百姓才会归正,有德的人,会以礼来约束自己不犯过,而且会以犯过为羞耻,这样人心就被导正,这样才是儒家办政治的方法。
    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当然要重视依法治国,但也不可忽视传统“礼治”的作用。材料一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礼则有其干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可见“礼治”不同于“法治”的外部施压,而是一种主动服膺,并养成习惯。我们可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吸取经验和智慧,辩证地看待礼治和法治两者之间的关系,让“礼治’作为“法治”的有益补充,积极推进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由材料一原文“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可知,乡土社会具有乡土性。乡村人离不开土地,以农为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子霖,费尽心思追求的是土地,体现出乡村人对土地的依赖。
    由材料一原文“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可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俗社会)。白嘉轩和鹿子霖按照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地归原主,遵循了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传统。
    由材料二原文“乡土社会中,人们遇到的问题大概率是先辈们已经遇到过并且解决过的,因此只需沿用‘传统’即可,不需要诉诸法律”可知,乡土社会是无讼无法的。白嘉轩和鹿子霖为争夺土地大打出手,最终却通过冷先生的调解重归于好,还共同帮助李家寡妇渡过难关。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虚 拟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地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我们这个家里,父亲一直像多余的人。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那时候祖父正做着班主任呢。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而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的父亲没有考上。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是的,祖父之所以具备如此巨大的“新闻价值”,说到底就因为他的儿子没考上。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
    当了一辈子会计的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握住了祖父的手。我知道我和祖父之间会有这样的一次对话,也知道祖父会对我说些什么。无论祖父怎样看淡他的生死,我的父亲终究是他一生的痛。老实说,我惧怕这次对话。——沉痛之余,我又能对我的祖父说些什么呢?父亲的一生被祖父的荣耀毁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沉默了半天,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
    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做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死是一件严肃的事。不能做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死亡不再是问题,标志着死亡的纸质花朵却成了一个问题。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储阳 遥寄哀思
    ……
    我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冷清的葬礼上,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
    (节选自毕飞宇《虚拟》,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两次写到天气的“冷”,看似平淡的字眼中蕴藏着复杂的意味,一方面指自然天气的寒冷,另一方面指祖父去世后葬礼的冷清。
    B.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运用夸张的修辞,刻画了祖父与父亲二人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隔阂和恩怨。
    C. 祖父清晰地记得当年荣校长在葬礼上花圈数,也很在乎自己在葬礼中得到的花圈数,祖父已将花圈的个数作为丈量自己荣誉高低的杠杆。
    D. 祖父的丧事中,“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为冷清的丧事增添了些许温情,这一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追求。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父看重自己的荣誉,忽略了父亲,导致了父亲高考的失利和与祖父对立;他怒斥父亲写信给教育局长谋取工作职位的行为,体现出他正直刚烈的一面。
    B.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祖父与父亲间充当二人情感的润滑剂。
    C. 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祖孙三代人的亲情恩怨写得可感可知,将人物间微妙的关系、个性特征以及心理活动,鲜明、具体的展示给读者。
    D. 小说大多数笔墨都在描写祖父,对父亲的描述笔墨不多,父亲更多的是作为祖父的一个阴影或者衬托存在,父亲的形象单一、脸谱化。
    8. 小说的标题“虚拟”意蕴丰富,请试分析。
    9. 毕飞宇短篇小说的成功之道是对“问题意识”的探索,请从教育问题角度或亲情问题角度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答案】6. B 7. D
    8. ①祖父的葬礼送花圈的人名是“我”虚拟的,但我对祖父的尊敬是真实的。
    ②“虚拟”送花圈,是作者对祖父的功绩的肯定,也是作者对祖父愿望无法达成的悲哀和无奈。
    ③引发读者思索。祖父葬礼上的花圈都是虚拟的,但生活中汲汲追求身后虚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9. (1)从教育问题角度:
    ①祖父作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民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为了升学率,起早贪黑,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理想和使命,尽管祖父葬礼上的花圈是虚拟的,但祖父桃李满天下的事实不是虚拟的,小说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在崇高的教育理想之下,教师祖父也追逐虚荣,在他的晚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他在酩酊大醉时会抱着马桶念他学生的名字,人名后面长长的单位与职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临终前的心结竟然是他葬礼的花圈数量, “182”这个数字成了祖父衡量荣誉的标尺,荣誉一旦数量化就变了味,最后祖父冷清的葬礼场面成了一种讽刺。小说体现了作为教师的祖父在死前对“身后名”焦虑(迷恋)问题。
    ③作为人民教师的祖父爱才如命,渴望“得英才而教育之”,眼中没有人,酷爱高智商,重智育轻德育,以及新闻媒体对升学率的过度关注,折射出教育中对“人”的忽视,反映了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问题。
    (2)从亲情问题角度:父子隔膜(矛盾):
    ①对于家庭而言,祖父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他没能尽到家庭的责任和父亲的义务。祖父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与家庭亲子关系的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祖父把他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甚至把他的父爱也一并给予了学生。对家庭的疏离,造就了父子之间一生的隔膜。祖父的离开对父亲来说是一种解脱。祖父的光芒像一张耀眼的大网,罩住了父亲的一生,祖父的离世,给了父亲一次从压抑中走出来的机会。父子关系冷漠至此,父子间的隔膜如此之厚。
    ②祖孙隔代亲:祖父的理想、人格、隐痛,在孙在那里得到了某种回应和理解,祖父同孙子的“隔代亲”,使爷孙俩之间毫无芥蒂、心灵相通。更因隔了一代,孙子“我”才能够客观地、理性地去认识爷爷的理想和人格,我也更能理解父亲和祖父的隔阂、矛盾。看到祖父冷清的葬礼场面,“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写下了许多个“虚拟”的送花圈人名,以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尽管花圈是虚拟的,但孙子高度肯定祖父为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错误,应该是比喻,把父亲比作长在祖父体内的一块肿瘤。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D.“父亲的形象单一、脸谱化”错误,小说中父亲的形象是复杂的。他未必不敬佩父亲的成绩,但对父亲“对家庭的疏离”心存怨恨;祖父的光芒像一张耀眼的大网,罩住了父亲的一生,而父亲也倔强地在祖父面前“不甘示弱”;祖父去世了,父亲不可能不悲伤,但悲伤的同时也有解脱,“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耐人寻味。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依据“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储阳 遥寄哀思……我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可概括为:祖父的葬礼送花圈的人名是“我”虚拟的,但我对祖父的尊敬、对祖父的功绩的肯定是真实的。
    依据“……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可概括为:“虚拟”送花圈,是作者对祖父的功绩的肯定,也是作者对祖父愿望无法达成的悲哀和无奈。
    依据“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死亡不再是问题,标志着死亡的纸质花朵却成了一个问题”“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可概括为:引发读者思索。祖父葬礼上的花圈都是虚拟的,但生活中汲汲追求身后虚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小说主题的能力。
    (1)从教育问题角度:
    依据“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那时候祖父正做着班主任呢。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而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的父亲没有考上”可知,小说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
    依据“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等可见,在崇高的教育理想之下,教师祖父也追逐虚荣,在他的晚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依据“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可见,作为人民教师的祖父,酷爱高智商,重智育轻德育,以及新闻媒体对升学率的过度关注,折射出教育中对“人”的忽视,反映了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问题。
    (2)从亲情问题角度:
    依据“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那时候祖父正做着班主任呢。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而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的父亲没有考上”“当了一辈子会计的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无论祖父怎样看淡他的生死,我的父亲终究是他一生的痛”“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冷清的葬礼上,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可见,祖父把他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但对于家庭而言,祖父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他没能尽到家庭的责任和父亲的义务。祖父的光芒像一张耀眼的大网,罩住了父亲的一生,甚至祖父的离世,给了父亲一次从压抑中走出来的机会。冷漠的父子关系令人惋惜。
    依据“当了一辈子会计的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我知道我和祖父之间会有这样的一次对话,也知道祖父会对我说些什么。无论祖父怎样看淡他的生死,我的父亲终究是他一生的痛”“‘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可见,祖孙隔代亲。“我”理解祖父的理想、人格、隐痛,爷孙俩之间可以毫无芥蒂的交谈。看到祖父冷清的葬礼场面,“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写下了许多个“虚拟”的送花圈人名,以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尽管花圈是虚拟的,但孙子高度肯定祖父为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仲连,欲爵之。仲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B.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C.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D.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秦,指齐与秦“连横”。当时六国分别与秦国南北向联合,称为“连横”。
    B. “裂地定封”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封”字的词性相同。
    C. “穷年没寿”与“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中的“寿”含义不同。
    D. 陶卫,魏冉和商鞅的并称,形容非常富裕。魏冉,战国秦大臣,曾封于陶邑;商鞅,战国时卫人,亦称卫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将领田单进攻先前被燕国占领的聊城,费时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鲁仲连用一支箭射了一封书信给燕军将领,成为压垮燕将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帮助齐国攻克了聊城。
    B. 鲁仲连谈到墨翟、孙膑、吴起,意在夸奖燕将善于防守和用兵,打消燕将休战回国的顾虑,为下文展望燕将回国后的前景作铺垫。
    C. 鲁仲连反复劝说燕将权衡得失,并为他指明两条出路,言辞恳切,寓情于理,感人肺腑。燕将接到书信后,大哭三日但仍然犹豫不决。
    D. 攻下聊城后论功行赏,齐王想要封他爵位,但鲁仲连因燕将的自杀感到惋惜和愧疚,逃到海边隐居起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
    (2)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
    14. 鲁仲连在信中为燕将分析了内外形势,极力劝说燕将放弃聊城,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齐国)认为失去南阳的损失,比不上攻取聊城(济北)获得的利益,因此(权衡得失后)定下计策,坚持一心一意攻打聊城。
    (2)(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志(意向),是否也能放弃燕国和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投奔到齐国呢?
    14. ①楚、魏两国军队都先后从齐国撤回,燕军已无他国援助,加之燕国援军迟迟未到。②齐国全力以赴攻打聊城,对聊城志在必得。③燕国内部发生动乱,国家衰败,君臣束手无策,祸患丛起,民心浮动。④聊城百姓已经疲惫不堪,无法与齐军抗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想要回归燕国,已经产生了嫌隙,怕被诛杀;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长长地叹息说:“与其让别人杀死我,不如自杀。”就自杀了。
    “欲归燕”和“欲降齐”是两种选择的情况,“欲降齐”之前要断开,可以排除AB;
    “甚众”是偏正关系的词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文言词语词性和含义的能力。
    A.“当时六国分别与秦国南北向联合,称为‘连横’”错误。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B.正确。“封”:名词,封地。句意:让齐王赐您封地,与魏冉、商鞅一样富有。/“封”:名词,疆界。句意:又想往西扩大疆界。可见,两句中的“封”字的词性相同。
    C.正确。“寿”:寿命。句意:终其一生。/“寿”:祝酒。句意:沛公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可见,两句中的“寿”含义不同。
    D.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鲁仲连因燕将的自杀感到惋惜和愧疚”错误。由“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可知,鲁仲连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拒绝封赏恰恰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为亡南阳之害”,省略句,省略主语“齐国”;“以为”,认为;“亡”,失去;“济”,攻取;“坚守”,坚持攻打。
    (2)“亡”,通“无”,没有;“捐”,放弃;“弃世”,摒弃世俗的议论;“东游”,向东投奔。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可知,楚、魏两国军队都先后从齐国撤回,燕军已无他国援助,加之燕国援军迟迟未到。
    从“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可知,齐国全力以赴攻打聊城,对聊城志在必得。
    从“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可知,燕国内部发生动乱,国家衰败,君臣束手无策,祸患丛起,民心浮动。
    从“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可知,聊城百姓已经疲惫不堪,无法与齐军抗衡。
    参考译文:
    当初,有位燕国大将攻占了聊城,却被人在燕王那里进了谗言。这位燕将害怕会被处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国。齐将田单为收复聊城,打了一年多,将士死伤累累,可聊城仍然岿然不动。齐国谋臣鲁仲连就写了一封信,绑在箭杆上,射到城内,将信送给燕将说:“我听说,智者不违背时势而去做有损利益的事,勇士不会因为害怕死亡就做毁掉名声的事,忠臣不会先为自己着想而忘了君王。现在将军竟因一时的激愤,而不顾燕王将失去一位大臣,这不是忠臣所做的事情;城破身死在聊城,威名不会在齐国传播,这不勇武;战功废弃,英名埋没,后人不会称道,这不是聪明人的举动。而且楚国进攻南阳、魏国进逼平陆,齐国压根就没有分兵拒击的意思,认为失去南阳的损失,比不上攻取聊城(济北)获得的利益,因此(权衡得失后)定下计策,坚持一心一意攻打聊城。如今秦王出兵助齐,魏国再不敢出兵平陆;秦齐连横之势已定,楚国此刻岌岌可危。况且齐国决心夺回聊城,您不要再犹豫了,现在楚、魏两国军队都先后从齐国撤回而燕国救兵又没到。而且燕国发生动乱,君臣束手无策,上下迷惑,国家衰败,祸患丛起,民心浮动。而你却能指挥早已疲惫不堪的聊城子民,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已历一年,聊城现今仍安如磐石,将军确如墨翟一般善于攻守;士兵们饥饿到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而始终没有背弃你的想法,你确如孙膑、吴起一样善于用兵。将军的才能已为天下所共见!因此,我为您考虑,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和甲胄,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燕国的官吏和子民见到您,就如同见到父母一样,交游的人会抓着您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您的功业就建立了。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志,是否能放弃燕国,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投奔齐国呢?我会让齐王赐您封地,与魏冉、商鞅一样富有,取得封地封号代代沿袭,和齐国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要么扬名当世,要么富贵安逸,希望您能慎重考虑,选择其中的一个。我还听说过于看重小节,难以建立大功;不堪忍受小辱,难以成就威名。从前管仲弯弓射中桓公的带钩,这是篡逆作乱;舍弃公子纠不能为公子纠赴死,这是贪生惜命;身陷囚笼,这是奇耻大辱。有了这三种行径,即使乡民野老也不会与之交往,君主也不会以之为臣。如果管仲最终困窘抑制自己的志向,不再出仕,惭愧羞耻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那么终其一生,也不免行为卑贱使人格受辱。可是他却在身兼三种恶行的情况下,执掌齐国政事,扶正天下,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桓公得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自己也名满天下,光耀邻邦。他们的功业可与三王争高低,声名可与天地共短长,愿将军三思而后行!”
    燕将看了鲁仲连的信,哭了好几天,犹豫不能自断。想要回归燕国,已经产生了嫌隙,怕被诛杀;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长长地叹息说:“与其让别人杀死我,不如自杀。”就自杀了。聊城大乱,于是田单进军血洗聊城。归来向齐王报告鲁仲连的事,齐王想要封他爵位。鲁仲连听后逃到海边隐居起来,他说:“我与其富贵而屈身待奉于人,还不如贫贱而轻视世俗放任自己的心志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②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③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④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1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情感,使本词更富有感染力。
    C.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D. 本词写景和抒情相融合,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转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婉约之作。
    16. 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极尽伤春之意。请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三分春色一分愁”的?
    【答案】15. B 16. (1)“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叶道卿的《贺圣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因暮春而愁。(2)借景抒情,“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描写了榆荚被雨打落,柳絮被风吹散的暮春景色,表达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3)直抒胸臆,“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用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4)拟人,“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水光山色是清新美丽的,可是山色却总是眉眼充满愁绪,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被贬谪惠州在61岁时,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对人生的伤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误。“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1)化用典故,“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言春暮人愁。面对大自然即将逝去的美好春光,词人产生了暮春之愁。
    (2)“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写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
    (3)“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意思是“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青春的结束,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
    (4)“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写出了“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说水用“眼净”,说山用“眉愁”,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水光山色是清新美丽的,但在词人眼中山色却仿佛总是带着愁绪。其实大自然无所谓情感,是人的情感投射其上,因而自然能够反映出人的心态。词人苏轼被贬谪惠州是在61岁时,青春逝去,步入老年,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被贬谪的失意,使得词人对于仕途也没有期待了,人生暗淡无光,自然感觉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对人生的伤感。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夜书怀》中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窦巩在《南游感兴》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鹏鹃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为国以礼 ②. 其言不让 ③. 亲朋无一字 ④. 老病有孤舟 ⑤.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⑥. 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礼、孤、衰、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59旅官兵来到南泥湾,成为拓荒的主力。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年方19岁的贺敬之 ① ,《南泥湾》歌词被其一气呵成。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的作曲家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激情澎湃。于是他汲取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想象着 ② 的表演形式为其作曲。从此,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在炮火的缝隙间一次次回荡,唱得家喻户晓,舞得 ③ ,唱出了人民子弟兵为减轻人民负担“又学习又生产”、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风采。
    岁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灭的窑洞灯光和一段段动人旋律,鼓舞着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他们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续写开荒造田的奇迹,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打场,唱着《金不换银不换》书写对绿水青山的守望,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奋勇向前。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别贫困,变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园。延安人民的奋斗还在继续,勇毅前行的旋律越来越昂扬……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8. ①血气方刚;②载歌载舞;③喜气洋洋
    19. 作曲家马可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他捧读了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顿时激情澎湃。
    20. 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他们唱着……唱着……唱着……唱着……”,形式上构成排比,语势贯通,增强了节奏感;
    ②内容上,“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着《金不换银不换》”“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不断变换人们熟悉的经典歌曲,“续写”“书写”颂扬南泥湾精神,增强句子的抒情性,表现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干劲。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年方19岁”可知,此时的贺敬之正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可以使用“血气方刚”。“血气方刚”,为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第二空,前句有“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此处是说表演形式有歌有舞,可填“载歌载舞”。“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
    第三空,从前文“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可知,《南泥湾》是向劳动者致敬,所以舞者作为劳动者的一员,心情应该是快乐的。可以填入“喜气洋洋”。“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首先要提取句子的主干,单独成句;然后再剥离句子的定语、状语等,让这些成分单独成句,尤其要注意多层定语的剥离和改写;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句序,使改写后的句子逻辑合理,表达通畅。
    本题中,句子可提炼主干为“作曲家马可激情澎湃”,“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为句子的状语,修饰“激情澎湃”;“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为定语,修饰“马可”;要想将其变成短句,就先从这定语、状语中找到相关的动词“捧读”“考入”,分析可知,都是与“马可”相关的事件。因此可理解为“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马可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再加上主干“作曲家马可激情澎湃”。这就将长句变成了三个短句,然后根据句子内容的内在逻辑将各个独立句子排序,再对人称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写后的句子为:作曲家马可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他捧读了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顿时激情澎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在句子的形式上,“他们唱着……唱着……唱着……唱着……”,画线句由四个“唱着……”动宾结构的句子构成,形式上构成排比,排比的作用是使语势贯通,增强句子的语势,也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性,更好的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从而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内容上,“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着《金不换银不换》”“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不断变换人们熟悉的经典歌曲,通过这些歌曲让读者联想到在不同时期我们党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同时,“续写”“书写”颂扬南泥湾精神,表现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干劲,排比使得这种赞颂精神更加强烈,也增强了句子的抒情性。
    (二)语言运用II(9分)
    21. 根据《乡土中国》第十二章“血缘与地缘”的内容,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费孝通:(1910~2005年),江苏吴江人。10岁离开吴江,在苏州城求学,1936年,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回国到云南大学任教,在云南住了八年,期间孩子出生。那么,费孝通子女的籍贯是_______。
    A. 江苏 B. 苏州 C. 吴江 D. 云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根据《乡土中国》第十二章“血缘与地缘”中内容“我们填各种表都遇有‘籍贯’一栏,我们一般都填的是所谓的老家,大都取决于父辈。籍贯其实就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虽然我们甚至都没有去过籍贯里那个地方”,并结合“费孝通:(1910~2005年),江苏吴江人”可确定费孝通子女的籍贯是吴江。
    故选C。
    22. 草长莺飞,恰是读书好时节,“校园读书节”邀请你给高一同学推荐一本书,请从下列四本书中选择一本,说明推荐理由。要求: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简爱》 《水浒传》 《雷雨》 《红楼梦》
    【答案】示例一:我向大家推荐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简·爱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但她并没有绝望,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她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小说表现出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示例二:我向大家推荐施耐庵的《水浒传》。小说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
    示例三:我向大家推荐曹禺的《雷雨》。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示例四:我向大家推荐曹雪芹的《红楼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作答时,考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明确地从《简爱》《水浒传》《雷雨》《红楼梦》中选择一本进行推荐。推荐的理由可以结合作品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感人情节以及作品对现代青年,尤其是高一学生的意义等。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简·爱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拥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舅母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相反,种种不幸的一切,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思考,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表现出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水浒传》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它讲述了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纠结复杂的悲剧故事。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二是以鲁妈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被别人所操控的悲惨境遇。而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联系,更是突出、生动地反映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的矛盾。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现象以及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反映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社会现实,对受压迫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注意语言表达要连贯得体,准确生动,特别要注意“不超过150字”的具体要求。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在《劝学》里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傅玄的话包含两个含意,前两句强调环境对个人修养、成才的重要性,这两句广为人知。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后两句,“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这两句强调的是个人应积极主动改变环境,进而实现人生价值。《论语》中的思想和荀子的观点更印证了个人价值的真正含意。本材料的启示意义在于:“躺平”“躺成”不是当代青年该有的样子,当代青年应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宽广的襟怀,用自己的才能与人格魅力辐射周围,影响他人,影响环境,而不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应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本次作文应重点阐述个人修养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突出个人主观能动性。若从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则属于非核心立意。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个人小微光,增辉大环境。首先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之所以要提升自己并影响环境,首先是因为有这样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们身处盛世,尽情享受着国家跨越发展的红利,但也不应该忽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社会冷漠”、“躺平”歪风等不良社会倾向需要我们去矫正;展望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愿景,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需要我们的积极求索;环境污染、气候危机等严峻挑战需要我们的关注与行动等等。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在具体措施上,每个人依照自己禀赋和能力的不同,都可以发挥形式多样的影响。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个体,但也可以做渺小却高尚的事业。当然,在“祖国复兴”的大背景下,要想有为,有效发挥正面影响,完善“三观”,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也至关重要。
    立意:
    1.清澈之爱,为国富强。
    2.青年有为,助国复兴。
    3.修身为玉润草木,砥砺德行爱中华。
    4.修雅成德,青年聚力展清芬。
    相关试卷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考考前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考考前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巴尔扎克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05,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