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富平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或可尝试用大数据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进而反思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唐宋诗词世界华茂繁荣,大数据可带我们领略其中新的风采。
从个体诗人来看,唐诗宋词里谁的作品最多?数据显示,白居易名列唐诗作品量的榜首,诗作近三千;杜甫和李白紧随其后,都超过千首大关。宋词中辛弃疾的词作量位居第一,有六百余阕,其次是苏轼、刘辰翁的。宋诗的篇数,则由陆游称雄,凡九千多首,其次是刘克庄和杨万里的。
数据不仅标示谁第一、谁领先,还蕴含更深层的文学史意义,可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历史过程和变化动因,揭示规律性认识。比如,通过检视和分析唐诗名篇崔颢《黄鹤楼》的各种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接受者李白的评价和创作比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除自身的艺术含量外,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也是名篇生成的重要因素。
数据还反映出诗人影响力与作品量的关系。杜甫、李白的诗作量名列前茅,辛弃疾、苏轼的词作量也是第一、第二。由此可以说,影响力大的诗人,其作品量也很大,但不能说作品量大就一定影响力大。白居易诗作量位居唐代诗人之首,综合影响力却没进入前十名。陆游的诗篇比苏轼多出两倍,综合影响力却在苏轼之后。由此可见,精品名作多才是成为影响力大的诗人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显示文学史的发展面貌和进程,揭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与意义,但数据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效度有限,只能说明文学史的部分问题,而无法有效解决所有问题。二是信度受限,无论是人工挖掘还是机器自动提取,受人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数据的信度会有优劣高下的差异。
由于指标种类少,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数据还不充分完备,尤其缺少内质型数据,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和充实。挖掘数据的难度,不仅在于到哪里找数据,更在于要找哪些数据。文学史上从来没有数据意识和数据存量,什么样的数据对衡量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学繁荣程度、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高低有用有效,这既是实践操作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文学数据,需要分类分层建立起文学史数据的指标体系,以确保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也许应该考量以下三个层面:形式层面,体裁体式的创新度、丰富度;内容层面,表现主体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社会生活世界的深广度;艺术层面,表现技巧的难度和艺术表现的完美度等。有了完整的指标体系,才有目标和途径去寻找发掘数据,才有可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分析提取数据,不断扩大数据的种类和体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得海量数据,不断满足大数据时代学术研究的需求。
(摘编自王兆鹏《大数据里的唐宋诗词世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时代,人们可以尝试用大数据显示和验证文学史,透视其意义,进而反思。
B. 研究数据可知,名篇生成取决于作品的艺术含量、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
C. 因为受到人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所以数据的信度有优劣高下的差别。
D. 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数据不足,特别是缺少内质型数据,这与指标种类少有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大数据用于学术研究特别是唐宋诗词研究的论题。
B. 文章多处运用举例论证,目的是探究隐藏在唐宋诗词作者创作背后的真相与意义。
C. 文章既肯定大数据对研究的积极意义,也指出其不足,体现出作者辩证的态度。
D. 末段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清晰论述了建立文学史数据指标体系可考量的三个层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指导贾岛“推敲”,贾这首诗得以流传,这与崔颢《黄鹤楼》成名篇的原因相似。
B. 白居易的诗作量为唐代诗人创作之首,但数据反映其缺少精品名作,欠缺综合影响力。
C. 若解决好到哪里找数据和找哪些数据这两个问题,就能突破挖掘和充实数据的关键点。
D. 只有建立起文学史数据指标体系,才可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满足当下学术研究的需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自魏晋南北朝发展与定型以来,重阳节在传统社会中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养老孝老的文化内涵并不突出,但追溯重阳节至先秦农时周期上的源头可知,养老孝老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渊源,重阳节从根源上来自秋季的养老节与秋尝之祭。故新时期将重阳节重新命名定义为老年节,实际上将早已被遗忘的“养老祈寿”之观念习俗重新拉回当代人们的视线之中,使其更接近节日在农耕文明之中的本质。并且,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等突出特点,再加上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它事关个人、家庭,也关系国计民生。对于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的重新呼吁与深入挖掘,在保护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同时,积极探讨重阳节对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的积极意义,是对时代号召的积极回应,为有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提供个案研究。
然而,现今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的当代传承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相较于登高辟邪的文化内涵,重阳节孝老敬老的文化内涵尚未被广大民众充分理解。重阳节的节日庆祝活动仍以路青远足、登高望远为主。真正宣扬重阳节孝老文化内涵的活动形式仍较为单一,内容尚不充实。其次,人们在推崇重阳节敬老孝亲主题的同时,存在一些肤浅的表面行为,使得孝老爱老成为炫孝秀孝,违背了重阳节真正的孝文化内涵,助长了社会的不正风气。
(摘编自高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节的孝文化内涵当代传承》)
材料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指标人群 | 没时间照顾 | 经济压力大 | 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 有代沟,难沟通 |
子女辈人群 | 66 | 50 | 54 | 29 |
父母辈人群 | 70 | 46 | 33 | 17 |
图表2 不同人群认为子女照顾老年父母存在困难的比例(可多选)
(来源:《广州日报》)
材料三:
最美重阳节,因为一个吉祥的数字。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举行祭祖与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并列为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相传重阳节的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最美重阳节还得益于德孝文化的传承弘扬。九月初九,有长久之意,所以民间在重阳节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重阳节敬老,最能体现古人德孝这一独特而朴素的自然道德观。在古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祭天、祭祖,向天地、先祖表达感恩之情与崇敬之意。如今,祭祖这一传统礼制还在一些地方延续,人们谨守“秋祭”习俗。而“敬老”传统,不仅得到保留,还被当代人发扬光大。
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责任。今天的重阳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农村、社区都组织老人吃长寿面、排练文艺节目、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让老人们的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许多晚辈也会搀扶家中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优质可口的食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崇尚礼仪的传统。
[摘编自《最美不过重阳节》,《人民日报》(海外版)]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表1显示,人们对重阳节的印象主要集中于敬老爱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等方面,而对于修身养性、岁月易逝等则印象不深。
B. 子女辈人群和父母辈人群认为照顾老年父母困难的构成因素的比例并不相同,尤其是“有代沟,难沟通”方面,在各个因素中差距最大。
C. 由图表2看,无论是从子女辈人群的角度看,还是从父母辈人群的角度看,“没有时间”这一因素是目前子女照顾老年父母存在的最大困难。
D. 认为经济压力大导致照顾老年父母存在困难的比例,子女辈人群要略高于父母辈人群,前者在调查中所占比例已达到了五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封建社会中,虽然重阳节一直以辟邪消灾为基调,但其养老孝老文化内涵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历史渊源。
B. 当前要传承好重阳节孝文化的内涵,既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民众充分理解它,还要防止走过场,仅仅是炫孝秀孝。
C. 因为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节日得以在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中位居首位。
D. 虽然重阳节祭祖这一习俗没有保留下来,但我国“老人节”的设立,却让“敬老”这一中华优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6.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围绕“重阳节”来选材组材,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 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㉒江南,安慰着诗人。
㉓诗人,沉醉于江南。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 文章前⑥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D. 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8. 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9. 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B.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C.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D.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是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作墓志铭一般当称死者的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直接称柳宗元的字“子厚”。
B. “皇考”,皇,大、美好之意;考,文中称已故的父亲。皇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C. “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古代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每一甲的第一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D. “拜”是古人恭敬的礼节方式,也指授予官职、任命等。“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也用于称呼父母长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自幼聪慧超凡,才能出众。年纪轻轻就考取博士,发表议论旁征博引,贯通古今,滔滔不绝,常常能让在座之人折服。
B. 柳宗元治政有方,深受百姓信赖。为政柳州时,制订政令,想方设法让特别穷困无力赎取的人用工钱抵消债务,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C. 柳宗元为人善良,气节高尚。当得知刘禹锡被派到不宜人居的播州任刺史时,亲自到朝廷请求允许自己与禹锡互换,皇帝被他的行为感动。
D. 柳宗元宦海沉浮,怀才不遇,政治生涯令人叹息。但韩愈却认为,或许就是柳宗元长久被贬谪的境遇,反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事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李白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①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愿扫鹦鹉洲②,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注】①敕放:李白流放夜郎途经巫山时遇朝廷发布的赦免令而得释。②鹦鹉洲:原在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沦于长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将枯槁的琉璃砚水和熠熠生辉的笔墨作对比,在描写中体现了作者的不同心境。
B. 五、六两句紧承上文,运用司马相如的典故,以司马相如自比,希望得到圣明君主的重用。
C. 七、八两句与题目照应,表达了作者想与王明府开怀畅饮,并且一同回到京城的愿望。
D. 九、十两句写啸声激起了白云,歌声震撼了湘水,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色彩。
15. 诗歌的最后两句与《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风格相同而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表现秦王朝钳民之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代散文更实用。唐文纵横开合,波澜起伏,词语上追求新奇;宋文从容舒缓,________,语言则明白如话。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明确规定应试者一定要以古文来写文章,对文风险怪奢靡的士子坚决予以排抑。欧阳修________后进,很快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包括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在内的文学集团。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他的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下笔有________之妙,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除欧阳修、苏轼的散文外,苏洵的《六国论》、曾巩的《墨池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也一直为后人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露锋芒 奖掖 行云流水 传诵
B 锋芒毕露 奖掖 鬼斧神工 传颂
C. 锋芒毕露 奖励 行云流水 传诵
D. 不露锋芒 奖励 鬼斧神工 传颂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当时的文坛盟主 B. 继承了古文创作的传统
C. 也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发起者 D. 主张文从字顺、流畅自然的文风
19.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印制了很多报纸,如《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B.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
C. 他们用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 毛岸英在美军空袭中牺牲,虽然没有获得任何荣誉和奖章,但他是“志愿军的第一人”(彭德怀语)。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 ① ,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 ②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
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 ③ ,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7个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张艺谋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说,他导演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浪漫,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戴建业教授讲唐诗时说,盛唐一代的诗人展现出极其浪漫的精神风貌,只有在盛世才会有唐诗的浪漫;在普通人看来,人幸福了安居乐业了才懂得浪漫。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高二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共10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