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1656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3—2 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4—2 特异性免疫 (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4—3 免疫失调 (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3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共60页。
综合微评(三)测试内容:第 3 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新教材·生物(RJ)·必修一一、选择题 (25×2分 = 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D 解析: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A正确;动物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靶器官(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输尿管 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D.胰岛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A 解析: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量减少,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进而对垂体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行调节,C正确;胰岛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D正确。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均为蛋白质 ②均由活细胞产生 ③均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④均由内分泌腺分泌 ⑤产生不正常时都可能引起疾病 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D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①错误;激素和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②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作用,③错误;酶由活细胞产生,不一定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④错误;比如体内缺少酪氨酸酶时会患白化病,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患大脖子病,⑤正确;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离不开酶的催化和激素的调节,⑥正确。4.下列关于促胰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最早发现的激素 B.是一种消化酶 C.由小肠黏膜分泌 D.分泌不需要导管 B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正确;促胰液素是激素,不是消化酶,B错误;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C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分泌不需要导管运输,D正确。5.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生长激素 B.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C.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D.垂体——促甲状腺激素A 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正确;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C正确;垂体能分泌各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6.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促胰液素 D.生长激素C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7.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C 解析:①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②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③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④性激素是脂质,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②④。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夜盲症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状细胞贫血 ⑥糖尿病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①②③B 解析: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①正确;夜盲症是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②错误;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③正确;白化病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④错误;镰状细胞贫血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⑤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转化葡萄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⑥正确;故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①③⑥。 9.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以降低血糖。这体现了蛋白质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A.催化作用 B.运输物质 C.信息传递 D.免疫功能C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改变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C正确。1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有单一的靶器官、靶细胞 B.能够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C.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 D.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 解析:有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有的激素作用范围广泛,如甲状腺激素、植物生长素等,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A错误;生物体内激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调节生命活动,激素无催化作用,B错误;生物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高效的调节功能,C正确;蛋白质类激素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甲状腺激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11.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研磨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胰液分泌的增加是促胰液素作用的结果 C.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D.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C 解析:本实验中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研磨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是实验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第三只狗,A正确;促胰液素能使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激素具有专一性,原因是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上的受体,进而调节生命活动,C错误;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即靶细胞、靶器官,D正确。 12.正常人体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最主要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抗利尿激素和肾上腺素 C.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A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最主要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A正确,B、C、D错误。13.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 C.胰岛素有明显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是性激素D 解析:血糖即是指血糖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B正确;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因此胰岛素可降低血糖的浓度,C正确;在调节血糖平衡时,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属于拮抗作用,D错误。 1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促进代谢 B.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 C.饮食缺碘可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D.生长激素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导致侏儒症C 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提高代谢速率,A正确;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可以分解成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B正确;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由于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生长激素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D正确。 15.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下列关于内分泌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可抑制妇女排卵,此类药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B.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在血糖平衡的调节活动中具有协同作用C.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D.胰岛素是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A 解析:性激素(如孕激素等)为小分子物质,具有脂溶性,主要通过自由扩散(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内,A错误;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在血糖平衡的调节活动都提高血糖的浓度,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C正确;胰岛素是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D正确。 16.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就可促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中含有的( ) A.性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B 解析: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但由卵巢分泌,A错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产卵,B正确;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C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不能促进生殖细胞生成,D错误。 17.校运会上,小强同学在1 000米赛跑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血糖浓度仍维持相对稳定。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索A 解析:血糖被消耗时,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B错误;胸腺激素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的作用,C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A。 18.人体的血糖水平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 ) A.肝糖原的合成 B.肝糖原的分解 C.葡萄糖的储存 D.葡萄糖的氧化B 解析: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B正确。19.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范围广 B.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 C.所有动物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A 解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范围广,A正确;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激素等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运输进行传送的,B错误;单细胞和低等多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不存在神经调节,C错误;体液调节中的“体液”是指血浆等体液,体液调节是指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等进行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D错误。 20.打“哈欠”是因为人体内CO2浓度太高,刺激有关神经中枢引起的,其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调节C 解析:体内CO2浓度太高,刺激有关神经中枢的过程是体液调节;神经中枢做出分析,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与效应器产生打“哈欠”的行为属于神经调节,所以该过程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2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肌肉和脑 B.当环境温度大于35 ℃时,人体主要通过传导散热 C.与炎热环境相比,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更小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 解析:人体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另外还有肌肉、脑等组织,A正确;当环境温度高于35 ℃时,人体主要通过排汗方式散热,B错误;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C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22.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涉及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 B.大量流汗导致人体失水过多,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人体缺水时,体内血浆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 D.人体大量出汗时,应及时补充含盐的水以维持水盐平衡B 解析:水盐平衡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涉及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A正确;大量流汗导致人体失水过多,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B错误;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兴奋,从而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D正确。 2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皮肤血流量增加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D 解析:在寒冷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A错误;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错误;一般而言,骨骼肌是受躯体运动中枢支配的,但在寒冷时,发生的是不自主收缩,故不受躯体运动中枢的控制,即此时躯体运动中枢未兴奋,C错误;寒冷条件下,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人体增加产热,D正确。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反应速度很快,作用范围小 B.微量和高效 C.通过体液的运输 D.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A 解析:作用过程准确而迅速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A正确。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B、C、D错误。 2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神经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C 解析: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综上分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个题,共50分) 26.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0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会冷得发抖,走动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 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_。下丘脑 (2) 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3) 实验组动物出现发抖时,其甲状腺产生的____________会增加,这时机体耗氧量会________。 (4) 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缩 减少 甲状腺激素 增加 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0 ℃引起的) 解析:(1) 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2) 实验动物处于0 ℃的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3) 实验组动物出现发抖时,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 (4) 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除自变量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7.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激素a分泌会增多,该激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A 神经调节 (2) 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b调节的结果,则激素b是_____________,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1)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血糖的来源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此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a会增多;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2) 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b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28.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_,③属于___________。在反射弧中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2)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________,同时骨骼肌会_________________,垂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________,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下丘脑收缩不自主收缩(战栗) 促甲状腺激素 加强 (3)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_______调节为主。 (4)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_______和_______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神经 产热 散热 解析:(1)图示是体温调节过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①②为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效应器;体温调节的中枢为下丘脑。 (2) 由分析可知: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收缩,同时骨骼肌会不自主收缩,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3)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所以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 (4) 人体体温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9.下丘脑是调节水盐、血糖、体温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 (1) 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________。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不至于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体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加强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2)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________。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不至于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3) 人体内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有相应的调节机制。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健康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小鼠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小鼠未出现这些症状。 ① B、C、D三组小鼠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加速了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降低 ② B、C、D三组小鼠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小鼠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小鼠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给C组小鼠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给D组小鼠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 ③ 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小鼠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 解析:(1)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2) 寒冷刺激机体冷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会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活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①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②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③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本课结束!
综合微评(三)测试内容:第 3 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新教材·生物(RJ)·必修一一、选择题 (25×2分 = 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D 解析: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A正确;动物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靶器官(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输尿管 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D.胰岛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A 解析: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量减少,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进而对垂体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行调节,C正确;胰岛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D正确。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均为蛋白质 ②均由活细胞产生 ③均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④均由内分泌腺分泌 ⑤产生不正常时都可能引起疾病 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D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①错误;激素和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②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作用,③错误;酶由活细胞产生,不一定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④错误;比如体内缺少酪氨酸酶时会患白化病,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患大脖子病,⑤正确;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离不开酶的催化和激素的调节,⑥正确。4.下列关于促胰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最早发现的激素 B.是一种消化酶 C.由小肠黏膜分泌 D.分泌不需要导管 B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正确;促胰液素是激素,不是消化酶,B错误;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C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分泌不需要导管运输,D正确。5.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生长激素 B.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C.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D.垂体——促甲状腺激素A 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正确;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C正确;垂体能分泌各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6.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促胰液素 D.生长激素C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7.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C 解析:①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②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③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④性激素是脂质,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②④。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夜盲症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状细胞贫血 ⑥糖尿病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①②③B 解析: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①正确;夜盲症是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②错误;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③正确;白化病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④错误;镰状细胞贫血属于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⑤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转化葡萄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⑥正确;故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①③⑥。 9.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以降低血糖。这体现了蛋白质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A.催化作用 B.运输物质 C.信息传递 D.免疫功能C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改变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C正确。1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有单一的靶器官、靶细胞 B.能够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C.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 D.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 解析:有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有的激素作用范围广泛,如甲状腺激素、植物生长素等,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A错误;生物体内激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调节生命活动,激素无催化作用,B错误;生物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高效的调节功能,C正确;蛋白质类激素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甲状腺激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11.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研磨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胰液分泌的增加是促胰液素作用的结果 C.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D.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C 解析:本实验中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研磨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是实验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第三只狗,A正确;促胰液素能使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激素具有专一性,原因是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上的受体,进而调节生命活动,C错误;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即靶细胞、靶器官,D正确。 12.正常人体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最主要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抗利尿激素和肾上腺素 C.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A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最主要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A正确,B、C、D错误。13.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 C.胰岛素有明显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是性激素D 解析:血糖即是指血糖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B正确;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因此胰岛素可降低血糖的浓度,C正确;在调节血糖平衡时,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属于拮抗作用,D错误。 1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促进代谢 B.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 C.饮食缺碘可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D.生长激素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导致侏儒症C 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提高代谢速率,A正确;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可以分解成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B正确;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由于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生长激素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D正确。 15.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下列关于内分泌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可抑制妇女排卵,此类药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B.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在血糖平衡的调节活动中具有协同作用C.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D.胰岛素是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A 解析:性激素(如孕激素等)为小分子物质,具有脂溶性,主要通过自由扩散(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内,A错误;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在血糖平衡的调节活动都提高血糖的浓度,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C正确;胰岛素是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D正确。 16.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就可促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中含有的( ) A.性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B 解析: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但由卵巢分泌,A错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产卵,B正确;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C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不能促进生殖细胞生成,D错误。 17.校运会上,小强同学在1 000米赛跑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血糖浓度仍维持相对稳定。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索A 解析:血糖被消耗时,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B错误;胸腺激素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的作用,C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A。 18.人体的血糖水平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 ) A.肝糖原的合成 B.肝糖原的分解 C.葡萄糖的储存 D.葡萄糖的氧化B 解析: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B正确。19.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范围广 B.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 C.所有动物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A 解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范围广,A正确;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激素等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运输进行传送的,B错误;单细胞和低等多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不存在神经调节,C错误;体液调节中的“体液”是指血浆等体液,体液调节是指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等进行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D错误。 20.打“哈欠”是因为人体内CO2浓度太高,刺激有关神经中枢引起的,其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调节C 解析:体内CO2浓度太高,刺激有关神经中枢的过程是体液调节;神经中枢做出分析,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与效应器产生打“哈欠”的行为属于神经调节,所以该过程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2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肌肉和脑 B.当环境温度大于35 ℃时,人体主要通过传导散热 C.与炎热环境相比,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更小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 解析:人体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另外还有肌肉、脑等组织,A正确;当环境温度高于35 ℃时,人体主要通过排汗方式散热,B错误;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C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22.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涉及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 B.大量流汗导致人体失水过多,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人体缺水时,体内血浆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 D.人体大量出汗时,应及时补充含盐的水以维持水盐平衡B 解析:水盐平衡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涉及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A正确;大量流汗导致人体失水过多,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B错误;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兴奋,从而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D正确。 2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皮肤血流量增加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D 解析:在寒冷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A错误;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错误;一般而言,骨骼肌是受躯体运动中枢支配的,但在寒冷时,发生的是不自主收缩,故不受躯体运动中枢的控制,即此时躯体运动中枢未兴奋,C错误;寒冷条件下,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人体增加产热,D正确。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反应速度很快,作用范围小 B.微量和高效 C.通过体液的运输 D.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A 解析:作用过程准确而迅速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A正确。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B、C、D错误。 2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神经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C 解析: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综上分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个题,共50分) 26.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0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会冷得发抖,走动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 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_。下丘脑 (2) 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3) 实验组动物出现发抖时,其甲状腺产生的____________会增加,这时机体耗氧量会________。 (4) 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缩 减少 甲状腺激素 增加 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0 ℃引起的) 解析:(1) 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2) 实验动物处于0 ℃的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3) 实验组动物出现发抖时,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 (4) 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除自变量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7.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激素a分泌会增多,该激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A 神经调节 (2) 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b调节的结果,则激素b是_____________,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1)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血糖的来源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此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a会增多;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2) 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b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28.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_,③属于___________。在反射弧中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2)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________,同时骨骼肌会_________________,垂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________,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下丘脑收缩不自主收缩(战栗) 促甲状腺激素 加强 (3)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_______调节为主。 (4)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_______和_______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神经 产热 散热 解析:(1)图示是体温调节过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①②为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效应器;体温调节的中枢为下丘脑。 (2) 由分析可知: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收缩,同时骨骼肌会不自主收缩,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3)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所以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 (4) 人体体温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9.下丘脑是调节水盐、血糖、体温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 (1) 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________。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不至于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体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加强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2)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________。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不至于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3) 人体内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有相应的调节机制。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健康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小鼠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小鼠未出现这些症状。 ① B、C、D三组小鼠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加速了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降低 ② B、C、D三组小鼠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小鼠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小鼠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给C组小鼠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给D组小鼠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 ③ 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小鼠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 解析:(1)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2) 寒冷刺激机体冷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会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活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①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②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③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本课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