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时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二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课时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二)
| 必备知识基础练 | 进阶训练第一层 |
知识点一 |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1~2题。
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B.乙地为高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
C.甲地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是北太平洋高压中心
D.形成甲地气压中心的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下图为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在( )
A.1~2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4.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5.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反映了( )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太阳直射点对气压带移动的影响
C.地势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知识点二 | 季风环流 |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反映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图中F风向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形成的风向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高压中心( )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9.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我国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
| 关键能力综合练 | 进阶训练第二层 |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甲点位于亚欧大陆,乙点位于太平洋,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亚洲低压
B.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甲为亚洲高压,乙也是高压
D.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亚洲东部丙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图示季节,有关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盛行东南风
B.东亚季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南亚盛行东北风
D.南亚季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下图示意1980~1997年某月平均沿北纬30°纬线圈大气环流状况(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流运动方向,箭头粗细表示气流运动强度,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大气环流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图中M地所属的气压带(风带)为( )
A.东北信风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西风带
6.造成图示大气环流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地球运动 D.地形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近地面盛行风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丁地的风( )
A.为南半球的西风
B.性质是温暖干燥
C.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作用形成
读北印度洋某季节季风风向图(甲)和该季节北印度洋表层洋流示意图(乙),完成9~11题。
9.图中所示月份为( )
A.1月 B.7月
C.3月 D.11月
10.①处洋流对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响是( )
①使得海水蒸发量增大 ②使表层海水水温下降 ③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④使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图示季节,一艘货轮从索马里出发,途经印度洋,到达新加坡,该货轮航行的情况是( )
A.顺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12.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A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终年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1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2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气压带(填图1中的字母)的带状分布。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两种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而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却形成夏干冬湿的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受________和________(填图1中的字母)交替控制。
(4)印度半岛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据图归纳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 核心素养升级练 | 进阶训练第三层 |
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1~3题。
1.与图中甲季风成因相同的是( )
A.东亚夏季风 B.南亚夏季风
C.东亚冬季风 D.南亚冬季风
2.图示甲、乙两盛行风中( )
A.甲为西北季风,7月最为盛行
B.甲为东南季风,1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1月最为盛行
D.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为盛行
3.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内蒙古草原一片枯黄
B.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C.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D.我国东部地区麦浪滚滚喜丰收
读图,回答4~5题。
4.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点气压为1 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5.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
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
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季风是全球最大的季风系统,通过越赤道气流相连接。下图示意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亚洲东部季风指数变化情况(季风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和强度的量值,正值为偏北风,负值为偏南风)。据此完成6~8题。
6.该段时间亚洲东部季风( )
A.夏季风偏弱 B.夏季风结束较早
C.冬季风偏弱 D.冬季风开始较早
7.受亚洲东部季风影响,该段时间澳大利亚北部较往年偏弱的季风是(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
8.2019年澳大利亚气温较常年偏高,图示时段受季风影响该国北部易出现( )
A.滑坡灾害 B.森林火灾
C.洪涝灾害 D.台风灾害
东亚冬季风及亚洲高压标准化强度指数变化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和亚洲高压的强度变化(正值表示高于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平均值)。下面两图反映了50年间东亚冬季风(图1)及亚洲高压(图2)标准化强度指数历年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数据反映出( )
A.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小
B.亚洲高压强弱季节变化小
C.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正相关
D.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负相关
10.冬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是( )
A.2011年 B.1987年
C.1979年 D.1962年
11.可能出现暖冬的年份是( )
A.1967年 B.1982年
C.2001年 D.2011年
12.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中甲地是一片起伏和缓的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
(2)指出图中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和此时冰岛的主导风向。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交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课时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二)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北太平洋上形成高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北半球夏季,在亚欧大陆形成的低压中心是印度低压(亚洲低压),由于陆地上形成了低压,从而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它只能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称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称为亚速尔高压。由此可判断出,此图所示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图中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南部,气压值较四周低,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位于北太平洋,气压值高于四周,是北太平洋高压中心,名称是夏威夷高压,C正确,A、B错误。甲地气压中心是亚洲低压,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导致亚洲低压的形成,D错误。故选C。
3~5.答案:3.A 4.B 5.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亚洲北部有高压中心,太平洋北部出现低压中心。亚洲高压中心说明其气温低气压高,而太平洋低压中心说明其气温高气压低,亚欧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说明此时正值冬半年,A选项正确。夏半年亚欧大陆气温高气压低,排除B、C选项。秋季亚欧大陆并未形成强高压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D选项。故选A。第4题,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根据上题可知,此时正值冬半年,亚欧大陆东部冬季盛行西北风,B选项正确。亚欧大陆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此时正值冬季,排除A选项。东北风与西南风是亚洲南部季风的盛行风向,此地位于亚洲东部,故排除C、D选项。故选B。第5题,亚欧大陆高压与太平洋的低压是同一季节的不同下垫面气压中心,A选项错误。同一纬度出现高压、低压中心,并不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B选项错误。图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属两个不同的下垫面,并不是地势起伏差异,C选项错误。亚欧大陆为陆地,太平洋为海洋,同一季节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D选项正确。故选D。
6~7.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季风环流。读图,图示东亚盛行东南风,说明海洋为高压,气温低于陆地,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故答案选B项。第7题,图示F为南亚的夏季西南风,其成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南季风。故答案选D项。
8~9.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海洋出现高压中心,则此时陆地气温高,为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保留海上部分,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第9题,雨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位置,当高压中心夏季偏强,雨带北移加快,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过短,易形成旱灾;北方地区雨带过早到达,降水过多,易形成涝灾,A、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在大陆形成的是高压(甲),海洋形成的是低压(乙)。故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第2题,该图是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亚洲是高压,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往右偏,故亚洲东部丙点的风向是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第3题,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C正确,A错误;东亚冬季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错误;南亚冬季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错误。所以选C。
4~6.答案:4.C 5.B 6.B
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海洋上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中心,陆地气流上升,为低压中心,表明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判断为北半球夏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根据文字材料“北纬30°”这一关键信息,再结合M地所在经度及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可以判断,M地属于保留在海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6题,由于北纬30°附近海陆相间分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受热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保留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出现高、低气压中心相间分布的格局,B正确。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地形对图示大气环流分布状况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7~8.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图中甲气流向四周流为高压中心,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甲为亚洲高压,是四地中气压最高的,A正确。第8题,图中丁地的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的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温暖湿润,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正确;西北季风为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形成。
9~11.答案:9.B 10.A 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亚气候以及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知识。
第9题,甲图显示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为夏季。故B正确。第10题,西南季风对非洲大陆东北岸而言为离岸风,因此非洲大陆东北岸印度洋底层冷海水上泛,造成海面温度下降,蒸发减弱。受其影响,大气降温减湿,沿岸降水量减少。但冷海水上泛也会将大洋底部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因此②④项正确,①③项错误。故A正确。第11题,图示季节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成顺时针流向,因此从索马里出发,途经印度洋,到达新加坡,该货轮航行顺风顺水。故B正确。
12.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
(2)甲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E
(3)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C D
(4)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本题展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知识点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气候的类型及其成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盛行西风带,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图1,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亚洲季风为甲所示;此时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E(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3)受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受到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D盛行西风带控制。(4)印度半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季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西南季风主要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核心素养升级练
1~3.答案:1.B 2.D 3.A
解析:第1题,甲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的西北季风,南亚夏季风也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成因相同;东亚夏季风、东亚冬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由图中风向可以判断出,甲为西北季风,1月最盛行;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盛行。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3题,甲风在1月盛行,此时我国为冬季,内蒙古草原一片枯黄,A正确;雪线是季节性积雪和永久性积雪的分界线,因此阿尔卑斯山积雪的界线冬季低,不是雪线冬季低,C错误;该季节蒙古高压盛行,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夏季,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麦浪滚滚喜丰收在夏季,D错误。故选A。
4~5.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点气压为1 000百帕,这是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中心,北半球风向右偏,则M点的风向为西南风,C正确。第5题,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为印度低压,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北移,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高压控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8.答案:6.C 7.A 8.B
解析:第6题,通过观察亚洲东部季风指数变化情况,指数柱状图反映出现阶段季风的明显程度和强度,平均值反映出多年平均的季风明显程度和强度,可以观察到9月到9月中旬,柱状图远超平均值,意味着夏季风偏强,A错误;夏季风结束时间较晚,B错误;在10~2月中,柱状图低于平均值,意味着冬季风偏弱,C正确;冬季风开始较晚,D错误。所以选择C。第7题,读图可知,东亚冬季风偏弱,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为穿越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的西北季风,A正确;东亚夏季风偏强,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为东南季风,D错误;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在澳大利亚北部表现不明显,B、C错误。所以选择A。第8题,澳大利亚气温升高,使得澳大利亚北部夏季风增强,冬季风减弱,夏季风从内陆吹来,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冬季西北季风减弱,带来水汽不足,北部易出现森林火灾,B正确;降水较少较难出现滑坡、洪涝灾害等,A、C错误;台风多为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气旋,题干信息无法得出,D错误。所以选择B。
9~11.答案:9.C 10.A 11.C
解析:第9题,仔细读图,注意本图是东亚冬季风及亚洲高压强度指数历年变化,图示数据反映出的是年际变化,无论东亚冬季风还是亚洲高压,年际变化都较大,排除选项A、B;看清楚东亚冬季风及亚洲高压指数对应年代的指数数值高低,可以推测二者的关系是正相关,故选项C正确。第10题,图1为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历年变化,当强度指数高于平均值,即为正值时,说明冬季风势力较强;由图可知,1962年、1979年、1987年均为负值,2011年为正值,故选项A正确。第11题,出现暖冬的年份应该是亚洲高压较低或者东亚冬季风低于平均值的年份;由上题可以排除选项D;由图1可知,1961~1971年间,冬季风都高于平均值,势力强,排除选项A;由图2可知,1981~1983年,亚洲高压势力强,排除选项B;2001年东亚冬季风低于平均值,故选项C符合题意。
12.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海洋上主要受低压控制。
(2)(冰岛)低压。东南风(或偏南风)。
(3)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交会。
解析:(1)结合气压场分布特点,亚欧大陆形成了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大于1 032百帕,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2)据图可以看出,冬季冰岛附近形成了中心气压小于996百帕的低压中心,因此受低压控制,据图可以看出,冰岛盛行偏南风。(3)读图并根据大陆轮廓可知,甲地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岸,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甲地南面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甲地北面是东北信风,在此会合,出现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会于甲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