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测评A北师大版必修2
展开第4章测评(A)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型有4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后代表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2.已知绵羊角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 HH | Hh | hh |
公羊的表型 | 有角 | 有角 | 无角 |
母羊的表型 | 有角 | 无角 | 无角 |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均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如果母本是Hh,父本是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会出现有角,A项错误。如果父本是Hh,母本是HH,则子代雌性个体中会出现无角,B项错误。双亲基因型均为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项正确。绵羊角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Hh发生分离,D项错误。
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都能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都能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B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4.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两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所结南瓜全是扁盘形。F1自交,F2所结南瓜的形状: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答案:C
解析:F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9∶6∶1是9∶3∶3∶1的变形,由此可知,扁盘形为双显性,圆形为“一显一隐”,长圆形为双隐性。由于亲代植株都是圆形南瓜,且F1全是扁盘形,因此亲代必为纯合体。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5.让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非甜玉米(YYSS)和白色甜玉米(yyss)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Ss,其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_S_)∶黄色甜(Y_ss)∶白色非甜(yyS_)∶白色甜(yyss)=9∶3∶3∶1。F2中表型不同于双亲的性状为黄色甜(Y_ss)和白色非甜(yyS_),其中杂合体为Yyss和yySs,占4/16,根据白色甜玉米有80株,占F2的1/16,可知F2的总个体数为80×16,所以F2中表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80×16×(4/16)=320(株)。
6.眼睛棕色对蓝色是显性,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一对棕眼夫妇有一个蓝眼儿子和一个棕眼女儿,则女儿基因型与她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A.1/2 B.1/3
C.2/3 D.1/4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一对棕眼夫妇有一个蓝眼儿子和一个棕眼女儿,说明棕眼是显性性状,蓝眼是隐性性状。因此,这对棕眼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而棕眼女儿的基因型为1/3AA、2/3Aa。所以女儿基因型与她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7.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基因型,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
A.纯种黑毛兔 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 D.前3项均可
答案:B
解析:要想检测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这只黑毛兔与多只褐毛兔(双隐性个体)交配。若后代只有黑毛兔,则这只黑毛兔为纯合体,若后代出现褐毛兔,则这只黑毛兔为杂合体。
8.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眼色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答案:A
解析:两实验都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9.下列各组性状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绿色
答案:A
10.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体在胚胎期死亡)。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B.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杂合体
C.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
D.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答案:A
解析:F2表型(基因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AaB_)∶黄色无纹(aaB_)∶绿色条纹(Aabb)∶黄色条纹(aabb)=6∶3∶2∶1,绿色条纹雕鸮(Aabb)与黄色无纹(aaBB)杂交,后代有绿色无纹(AaBb)和黄色无纹(aaBb),比例为1∶1,aaBb×aabb后代只有两种表型,A项错误,B、C两项正确。F2中出现(AA__)的概率是(1/4)×1=1/4,D项正确。
11.已知豌豆某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图4-A-1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图4-A-1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子代中AA∶Aa=1∶1,说明亲本基因型是AA×Aa;子代中BB∶Bb∶bb=1∶2∶1,说明亲本基因型是Bb×Bb,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12.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仅考虑一对遗传因子,种群中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易的方法
C.孟德尔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
D.F1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
答案:B
解析:若仅考虑一对遗传因子(A、a),种群中有AA×AA、AA×Aa、AA×aa、Aa×Aa、Aa×aa、aa×aa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对小麦而言,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植株最简易的方法,因为自交省去了许多操作上的麻烦。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F1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
13.某种猪的毛色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两只杂合黑猪为亲本,接连生下的3只小猪是白猪,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猪,其毛色( )。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D
解析:由于两亲本均为杂合体,黑色是显性性状,子代的表型与已知子代无关,子代为黑色个体的概率是3/4,为白色个体的概率是1/4。
14.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组成为XY。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对杂交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植株 | 不抗霜抗病 | 不抗霜不抗病 | 抗霜抗病 | 抗霜不抗病 |
雄株 | 3/4 | 1/4 | 0 | 0 |
雌株 | 0 | 0 | 3/4 | 1/4 |
A.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C.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C
解析:对菠菜的抗霜性状进行分析,父本抗霜、母本不抗霜,F1雄株全部不抗霜,雌株全部抗霜,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设这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可推测父本和母本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F1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雄株的基因型为XaY。所以,抗霜性状为显性性状。对菠菜的抗病性状进行分析,双亲都是抗病植株,F1出现不抗病植株∶抗病植株=1∶3,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不抗病性状是隐性性状,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由上述分析可知,A、B、D三项错误。
15.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4-A-2所示实验,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4-A-2
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
B.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
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每个容器中两种小球的比例应为1∶1,但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可以不同
答案:C
解析:甲、乙两个容器共同代表某动物的雌性或雄性生殖器官,A项错误。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同源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B项错误。每个容器中两种小球的总数可以不同,但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数量需相等,D项错误。
16.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a)位于人类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4-A-3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Ⅱ-4的基因型应是图4-A-4中的( )。
图4-A-3
图4-A-4
答案:A
解析:图4-A-3中Ⅱ-3、Ⅱ-4有病,其女儿Ⅲ-3正常,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Ⅲ-3的基因型为XaXa,说明其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Xa,则患病父亲(Ⅱ-4)的基因型应该为XaYA,故选A。
17.某女性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表是与该女性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家系 成员 | 父亲 | 母亲 | 妹妹 | 外祖父 | 外祖母 | 舅舅 | 舅母 | 舅舅家 表弟 |
患病 | √ | √ |
|
| √ |
|
|
|
正常 |
|
| √ | √ |
| √ | √ | √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该女性的母亲是杂合体的概率为1
C.该女性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
D.其妹妹和舅舅家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答案:C
解析:根据该女性的父母患病,妹妹正常,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项正确。因为妹妹正常,所以该女性的母亲一定是杂合体,B项正确。该女性有1/3的可能性为纯合体,2/3的可能性为杂合体,正常男子为隐性纯合体,该女性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2/3)×(1/2)×(1/2)=1/6,C项错误。其妹妹与舅舅家表弟均正常,为隐性纯合体,其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D项正确。
18.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2米左右。图4-A-5是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4-A-5
A.该家族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该基因可能是来自图中Ⅰ-1个体的基因突变
C.按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计算,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体的概率为1/4
D.若Ⅳ-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有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成年后身材矮小的概率为1/16
答案:D
解析:根据双亲正常,儿子患病,可判断该病致病基因为隐性;根据患者均为男性,但不具有父子相传的特征,推测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基因可能是来自Ⅰ-1个体的基因突变,B项正确。按最可能的遗传方式,Ⅱ-1和Ⅱ-2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再生一个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体的概率为1/4,C项正确。Ⅳ-3的母亲基因型为1/2XAXA、1/2XAXa,则Ⅳ-3的基因型为3/4XAXA、1/4XAXa,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育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成年后身材矮小的概率为(1/4)×(1/2)=1/8,D项错误。
19.图4-A-6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4-A-6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答案:B
20.图4-A-7是人类某些遗传病的系谱图,在不涉及遗传信息改变的情况下,下列根据图谱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图4-A-7
A.图谱①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图谱②肯定是显性遗传病
C.图谱③一定不是显性遗传病
D.图谱④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D
解析:图谱①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可确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图谱②中双亲患病,儿子正常,“有中生无”,所以肯定是显性遗传病,B项正确。图谱③中母亲正常,儿子患病,“无中生有”,所以肯定是隐性遗传病,C项正确。图谱④中母亲患病,父亲正常,儿子患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6分)幼儿黑蒙性痴呆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有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基因的概率为 。
(2)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也患有此病的概率为 。
(3)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而这位女性的兄弟有此病,他们的父母均正常,那么他们的孩子患有此病的概率为 。
答案:(1)2/3 (2)1/4 (3)1/9
解析:(1)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有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双亲的基因型都是Bb,正常的儿子的基因型是BB或Bb,其中Bb的概率是2/3。
(2)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说明这个正常儿子和正常女性的基因型都是Bb,因此,第二个孩子也患此病的概率为1/4。
(3)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由于这位女性的兄弟有此病,父母正常,说明这位女性的基因型是BB或Bb,其中Bb的概率是2/3,因此,他们的孩子患有此病的概率为(2/3)×(2/3)×(1/4)=1/9。
22.(10分)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 F1数量/株 | F2数量/株 | ||
紫色叶 | 绿色叶 | 紫色叶 | 绿色叶 | |
①紫色叶×绿色叶 | 121 | 0 | 451 | 30 |
②紫色叶×绿色叶 | 89 | 0 | 242 | 81 |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
答案:(1)自由组合
(2)AABB、aabb 1/5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解析:(1)控制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第3号和第8号同源染色体上,故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组合①的F1全部表现为紫色叶,F2中紫色叶∶绿色叶=451∶30≈15∶1,即(9∶3∶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叶(9/16A_B_、3/16A_bb、3/16aaB_)∶绿色叶(1/16aabb)=15∶1,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体为1/15AABB、1/15AAbb、1/15aaBB,所占比例为3/15,即1/5。(3)组合②的遗传情况如下:
F2中紫色叶∶绿色叶≈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亲本紫色叶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与绿色叶甘蓝(aabb)杂交,理论上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叶∶绿色叶=1∶1。
23.(12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A、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图4-A-8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4-A-8
(1)亲代果蝇的基因型: 。
(2)F1雌果蝇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3)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已知这对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雄果蝇。为了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蝇(每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蝇杂交,F1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的性别比例。
①若 ,则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 ,则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讨论: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无粉红眼果蝇出现,则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 。
答案:(1)AaXBXb、AaXBY
(2)3/4
(3)雌∶雄=1∶1 雌∶雄=3∶5 AAXtbY
解析:据题图分析,眼色在后代雌雄果蝇中的比例不同,说明与性别相关,又因为A、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根据“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则红眼基因型为A_XB_,粉红眼基因型为aaXB_,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眼。结合题图分析,由于亲本都是红眼,后代出现了粉红眼,且雄性后代有3种表型,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2)已知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1雌性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2)×(1/2)=1/4,因此杂合体的比例为1-1/4=3/4。(3)为了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蝇(TT)(AAXBXB)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蝇(tt)(__XbY)杂交。①若后代雌∶雄=1∶1,说明没有发生性反转现象,雌果蝇没有变成雄果蝇,则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雌∶雄=3∶5,说明有发生性反转现象,雌果蝇变成了雄果蝇,则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F2无粉红眼(aaXB_)果蝇出现,则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tbY。
24.(5分)已知果蝇眼色中猩红眼和亮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果蝇眼形中圆眼和棒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 控制。现有一对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得到 F1 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 | 猩红圆眼 | 亮红圆眼 | 猩红棒眼 | 亮红棒眼 |
雄蝇 | 3/16 | 1/16 | 3/16 | 1/16 |
雌蝇 | 0 | 0 | 6/16 | 2/16 |
(1)显性性状是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F1 中亮红圆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若让 F1 中表型为亮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 F2,则 F2 中出现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是 。
答案:(1)猩红棒眼 常 X
(2)aaXbY 1/8
解析:(1)分析果蝇眼色性状,猩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代出现猩红眼和亮红眼,则猩红眼是显性性状。分析果蝇眼形性状,棒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代出现棒眼和圆眼,则棒眼是显性性状。综合果蝇眼色和眼形性状分析可知,显性性状是猩红棒眼,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猩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代F1的表型及比例是猩红眼∶亮红眼=3∶1,故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棒眼雌雄果蝇交配,F1雄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1∶1,F1雌果蝇均为棒眼,故父本的基因型为XBY,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两对性状分析可知,父本的基因型为AaXBY,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F1中亮红圆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亮红棒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亮红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aaXBXB和1/2aaXBXb。亮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出现亮红圆眼果蝇(aaXb_)的概率是(1/2)×(1/4)=1/8。
25.(7分)下面是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些性状的遗传”课题的研究方案。
Ⅰ课题名称:人群中××性状的调查。
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材料用具、研究过程(略)。
Ⅲ调查结果分析。
请分析该研究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面的“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判断“本人”的基因型是 (用B或b表示)。
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
祖父 | 祖母 | 外祖父 | 外祖母 | 父亲 | 母亲 | 哥哥 | 妹妹 | 本人 |
|
|
|
| √ |
|
|
|
|
说明:空格中打“√”的为血友病患者
(2)调查中发现某男子患一种遗传病,该男子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中有一位也患此病,这位患病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女儿,其他家族成员都正常。
①请根据该男子及其相关家族成员的情况,在图4-A-9的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子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型(用D或d表示)。
图4-A-9
②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
③该男子(色觉正常)与表现正常、其父亲为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预期生出完全正常的孩子和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分别是 和 。
答案:(1)XBY或XBXb
(2)①如图D-20所示:
图D-20
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3/8 1/2
解析:(1)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中,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性别为男性或女性,且不患血友病,则基因型应为XBY或XBXb。
(2)某男子患一种遗传病,该男子的祖父、祖母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中有一位正常,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①根据题意,该男子的祖父、祖母均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其父亲为DD或Dd,其母亲、外祖父、外祖母均为dd。直系亲属包括其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②此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③假设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A、a表示,表现正常、其父亲为红绿色盲的女性一定含有父亲传递的色盲基因,基因型为ddXAXa,该男子(色觉正常)基因型为DdXAY,二者婚配,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4,不患色盲的概率为3/4,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2,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2,预期生出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1/2)=3/8。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1/2)+(3/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