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30分)
1. 过度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的生存需要( )
A. 水 B. 温度 C. 空气 D. 光照
2. 下列观察对象与所使用的工具不匹配的是( )
A. 花的结构——放大镜 B. 鸟的筑巢——望远镜
C. 病毒结构——光学显微镜 D. 雪豹觅食——红外摄像机
3. 某同学计划制作一个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泥土、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需补充的生物有( )
A. 金鱼藻 B. 小乌龟 C. 螺蛳 D. 石头
4.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可用于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A. B.
C. D.
5. 将数粒蚕豆或小麦种子放在合适的环境下,待萌发长出幼根后,观察根毛。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根毛长在根尖的顶端 B. 根毛呈白色的绒毛状
C. 根毛细胞中有叶绿体 D. 肉眼看不到根毛,要用显微镜
6. 草莓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 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
C. 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D. 监测温度,以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7. 下列叙述与人体小肠吸收功能不相符的是( )
A. 小肠长约5~6米 B. 小肠内消化液的种类最多
C. 皱襞表面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D. 小肠绒毛表面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8. 下列措施与促进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
A. 粮食晒干后存储 B. 农田适时松土
C. 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 D. 农作物合理密植
9. 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模拟了课本中的三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组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B. Ⅱ组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Ⅲ组中乙的温度比甲高
D. 每组甲乙两瓶种子的数量可以不同
10. 海姆利克急救法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异物阻塞造成的窒息(如图),其原理是:通过压迫上腹部产生的冲击力使_____顶部迅速上升,增大胸腔的压力,进而排出异物。( )
A. 胸肌 B. 腹肌 C. 膈肌 D. 肋间肌
11. 指纹识别是多数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12. 莲藕是江南水乡著名的食材。藕折断出现“藕断丝连”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 )
A. 输导组织 B. 薄壁组织 C. 机械组织 D. 保护组织
13. 与鲨鱼不同,鲸虽然外表像鱼但并不是鱼,而是一类哺乳动物。鲸和鲨鱼的共同特征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 B. 体表覆盖鳞片 C. 要在水面换气 D. 具有恒定体温
14.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的是( )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大肠杆菌
15.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的叙述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
A. 根冠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有利于保护根不被土壤颗粒磨伤
B. 小肠绒毛和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 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D. 蛇的外骨骼能够保护内部柔软结构,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有蜕皮现象
16. 慢性贫血患者突发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推测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测定值最可能偏离正常范围的是( )
A. 红细胞、血小板 B. 红细胞、白细胞 C. 白细胞、血小板 D. 血红蛋白、血小板
17. 心脏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 )
A. 血液 B. 养料 C. 动力 D. 场所
18. 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时,天竺葵叶片气孔开闭情况及散失的主要气体分别是( )
A. 张开,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B. 张开,水蒸气和氧气
C. 闭合,二氧化碳和氧气 D. 闭合,无气体散失
19. 某同学经常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游戏并且戴着耳机开着很大的声音,致使其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损,视力和听力下降。这两类细胞分布在( )
A. 角膜和鼓膜 B. 视网膜和耳蜗 C. 视神经和听觉神经 D. 晶状体和耳郭
20. 某人忽然说话吐字不清,经检查得知是由血栓引起的。据此可初步判断血栓发生部位是(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21. 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其中能长成新植物体的结构是( )
A. 胚乳 B. 胚根 C. 胚 D. 胚轴
22. 蜣螂俗称“屎壳郎”,是一种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的昆虫。蜣螂的受精卵在含有腐叶的土中发育成幼虫、第二年七月发育成蛹,约20天后发育为成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蜣螂属于节肢动物 B. 蜣螂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
C. 蜣螂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D. 蜣螂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3. 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
A. 胎盘 B. 胚盘 C. 子宫 D. 输卵管
24. 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该生物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 )
A. 12对 B. 12条 C. 24对 D. 6条
25. 中国农业大学把拟南芥抗旱基因导入到玉米中,获得抗旱性强的新品种玉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拟南芥抗旱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 B. 抗旱性状是由抗旱基因控制的
C. 抗旱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培育新品种玉米运用的是杂交技术
26. 果农常用杀虫剂灭杀害虫,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 药效下降是因为害虫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 害虫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杀虫剂的选择,使后代中耐药性个体比例增多
D. 害虫能识别杀虫剂,可以趋利避害
27. 下列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跑步时尽量用鼻呼吸 B. 青少年变声期不宜大喊大叫
C. 早餐不吃,晚餐吃饱 D. 游泳后及时清理外耳道
28. 食品在冰箱中比在室温下保存的时间长,主要是因为在冰箱中( )
A. 没有细菌 B. 细菌繁殖慢 C. 细菌被杀死 D. 细菌被冻死
29.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碘液
验证淀粉
B
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柠檬酸钠溶液
防止血液凝固
C
观察花的结构
放大镜
观察子房内部结构
D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显微镜
观察血管内物质交换
A. A B. B C. C D. D
30.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种质库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 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C. 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不得将濒危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31. 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或某物质含量的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鹰和蛇的关系是 ______ 。
(2)该食物网中,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 开始的。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 ______ 。
(3)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 ;若图二表示的是该食物链中四类生物体内的某种有毒物质含量多少的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 。
32. 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抵消环境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用盆栽的大豆做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图表。如图一表示绿色植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大豆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图三表示将大豆植株放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对实现“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填序号),可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促进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填序号)。
(2)图二中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②中的 ______ ,通过 ______ (填序号)中的筛管将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3)图三中引起A点和B点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与B点比较,C点光合作用强度弱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3. 图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心脏的四个腔,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回答:
(1)图甲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交换后血液是 ______ (动脉血/静脉血),经由 ______ (填血管名称)流回心脏的B。
(2)图乙中,血液经过①和肾小囊内壁的 ______ 作用,形成原尿。若某人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可能是 ______ 出现了病变。
(3)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时,首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 (填序号)。葡萄糖最终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通过 ______ 作用被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4.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普通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科研人员推测小麦种皮颜色与小麦品种有关,因此开展了杂交实验,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各组亲本及子代表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组
亲本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种皮
白种皮
A
红种皮×红种皮
736
264
B
红种皮×白种皮
Ⅰ
Ⅱ
(1)小麦种皮的红色和白色是一对 ______ 。根据A组的实验数据,可判断显性性状为 ______ 。A组子代红种皮基因组成为 ______ 。
(2)B组中,若亲代红种皮基因型为Dd,则Ⅰ和Ⅱ数值的比例接近于 ______ 。
(3)小麦植株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______ 作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小麦籽粒中的淀粉是由叶片制造通过 ______ 运输到籽粒中贮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35.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极强。
(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 ______ 组成,是引发流感的 ______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每年10~11月份会进行流感疫苗接种,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______ 。人们接种的流感疫苗相当于 ______ (填“抗原”或“抗体”),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 ______ ,从而获得对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时的抵抗能力,这种免疫属于 ______ 免疫。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过度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一现象说明植物的生存需要水。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答案】C
【解析】解:A、观察花时,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A正确。
B、可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的筑巢,还可将鸟的运动用DV拍摄下来,以便更加详细的观察,B正确。
C、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需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C错误。
D、在针对野生动物的调查工作中,为尽可能减少外部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对调查工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一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因此研究雪豹觅食,可采用红外摄像机,D正确。
故选:C。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3.【答案】A
【解析】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此生态瓶中缺少生产者,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余烬复燃,说明金鱼藻能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该图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正确;
B、向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小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B错误;
C、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该图可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C错误;
D、该装置装有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故该实验装置可探究:植物呼吸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D错误。
故选:A。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现象和结论。
5.【答案】B
【解析】解:A、根尖的最顶端是根冠,错误;
B、根毛呈白色的绒毛状,扩大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表面积,正确;
C、根尖由于见不到光,无法形成叶绿素,因此根尖的细胞中无叶绿体,错误;
D、肉眼能看到根毛,呈白色的绒毛状,观察时可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错误。
故选:B。
根尖的结构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掌握根毛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这样能通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水和无机盐)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C不符合题意;
D、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及时减小昼夜温差,呼吸作用强,不利于提高大棚草莓产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7.【答案】B
【解析】解:A、小肠长约5-6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A正确。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关,B错误。
C、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C正确。
D、小肠绒毛表面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正确。
故选:B。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可与它的消化功能对比掌握。
8.【答案】B
【解析】解:A、粮食晒干之后进行储藏,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种植作物的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符合题意;
C、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能促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合理密植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呼吸作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影响植物何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9.【答案】B
【解析】解:A、Ⅰ组中甲瓶是萌发的种子、乙瓶是煮熟的种子,将燃烧的蜡烛各放入甲、乙瓶中,发现甲熄灭,乙继续燃烧,氧气有助燃作用,可以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A错误;
B、Ⅱ组中甲装置是萌发的种子、乙装置是煮熟的种子,甲装置中的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Ⅱ组中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C、Ⅲ中甲装置是萌发的种子、乙装置是煮熟的种子,甲装置中的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因此甲的温度比甲乙高,C故错误;
D、根据对照实验原则,每组甲乙两瓶种子的数量要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植物呼吸作用是将体内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会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此题要掌握种子呼吸作用的原理。
10.【答案】C
【解析】解:异物位于呼吸道处,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海姆利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顶部迅速上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细胞壁不是人体细胞的结构,A错误。
B、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B错误。
C、细胞质不断地流动,它的流动,加快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D。
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掌握细胞核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每一根藕丝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这些“丝”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A。
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13.【答案】A
【解析】解:A、鲸与鲨鱼都在水中生活,身体都呈流线型,二者有相似的体型,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符合题意。
B、鲨鱼体表覆盖鳞片,而鲸体表光滑,无鳞片,不合题意。
C、鲨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可呼吸水中的氧气,不需要在水面换气;鲸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肺不能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要在水面换气。不合题意。
D、鲸属于哺乳动物,具有恒定的体温,而鲨鱼属于鱼类,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不合题意。
故选:A。
(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体呈流线型;大多数体表有鳞片能分泌黏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记住鱼类和哺乳类的特征及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符合题意;
C、病毒无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是教育厅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分生区。A正确;
B、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B正确;
C、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利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是高度统一的,C正确;
D、蛇的体表有细鳞,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有蜕皮现象,D错误。
故选:D。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3)如图所示:即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4)陆生动物为适应陆地环境,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外骨骼等,分析作答。
综合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一慢性贫血患者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是红细胞数量过少。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因此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是白细胞数量过多。
所以一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外的是红细胞、白细胞。
故选:B。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成熟的红细胞)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最大
(4.0-10.0)×109个/L
最小
100~300×109个/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7.【答案】C
【解析】解:心脏在跳动时,首先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接着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心脏完成一次跳动。心室收缩时,血液被压入动脉血管。心脏就像一台机器的发动机,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心脏的跳动。
故选:C。
心脏在跳动时,首先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关于心脏的跳动,可通过具体的模型演示来达到巩固的目的。熟记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18.【答案】B
【解析】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其中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是蒸腾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时,天竺葵叶片的气孔张开,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光合作用利用,所以散失的主要气体是氧气。另外,蒸腾作用散失的主要气体是水蒸气。可见B正确。
故选:B。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掌握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过程以及气孔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
故选:B。
(1)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耳蜗内有对声音敏感的细胞。
20.【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脑的结构和功能,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掌握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某人忽然说话吐字不清,经检查得知是由血栓引起的。据此可初步判断血栓发生部位是大脑。
故选:A。
21.【答案】C
【解析】解: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可见,银杏的种子中能长成新植物体的结构是:胚。
故选:C。
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种子内的胚,防止机械损伤和病虫害入侵,还可以减少水分丧失。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2.【答案】D
【解析】A、蜣螂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A正确。
B、蜣螂通常以牲畜的粪便为食,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进入生态循环。所以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
C、蜣螂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蜣螂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D。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方式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昆虫的发育方式。
23.【答案】C
【解析】解: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般怀孕到第38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可见,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故选:C。
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的生殖发育过程。
24.【答案】A
【解析】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是卵细胞的2倍而且成对。因此,“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该生物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12对。
故选:A。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25.【答案】D
【解析】解:AC、细胞核中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①蛋白质和②DNA组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因此,拟南芥抗旱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抗旱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正确;
B、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因此,抗旱性状是由抗旱基因控制的,正确;
D、培育新品种玉米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错误。
故选:D。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掌握转基因技术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C
【解析】解: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害虫抗药性。所以,害虫个体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逐渐得到了选择和加强,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具有了更强的抗药性,因而杀虫剂的效果就越来越差了。可见C正确。
故选: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C
【解析】解:A.跑步时尽量用鼻呼吸,也可口鼻同时呼吸,增加氧气的供应,缓解呼吸肌的紧张感,正确;
B.变声期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和咽喉部位的护理,男孩变声期声带比较宽厚,首先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高热量、高油脂的油炸食物,不宜大喊大叫,正确;
C.如果早晨不吃东西,正常的胆固醇会被破坏:在不进食的情况下,胆汁不能被完全溶解,而且不能完全溶解胆固醇,从而导致胆固醇浓度升高,出现沉淀,晚餐过饱,会加重胃的负担,错误;
D.因为泳池的脏水容易进入耳道,产生炎症,所以游泳后及时清理外耳道,正确。
故选:C。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解答此题要掌握健康生活的方式知识。
28.【答案】B
【解析】解: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但并不是利用低温“冻死或杀死细菌”。
故选:B。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食品保存的方法。
29.【答案】D
【解析】解:A、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故向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叶片中滴碘液,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A正确;
B、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如柠檬酸钠。所以,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实验中,用柠檬酸钠溶液来防止血液凝固,B正确;
C、在观察花的结构时,用镊子由外向内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观察雌蕊时,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子房)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C正确;
D、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小鱼尾鳍血管的类型和血液在其中的流动情况,不是观察血管内物质交换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被观察的物体;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观察小鱼尾鳍需要使用显微镜。
解答此类题目的目的是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步骤和各步骤的作用。
30.【答案】D
【解析】解:A、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我国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建立种质库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C正确;
D、将濒危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属于迁地保护,D错误。
故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护措施,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1.【答案】5 捕食和竞争 草固定太阳能 分解者 鹰 草
【解析】解:(1)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鹰以蛇为食是捕食关系,鹰和蛇以鼠为食又是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通常,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或光能)。可见,该食物网中,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含有的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含有的能量越少。所以,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能量最少的鹰;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可见,若图二表示的是该食物链中四类生物体内的某种有毒物质含量多少的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草,含有的有毒物质最少。
故答案为:
(1)5;捕食和竞争
(2)草固定太阳能;分解者
(3)鹰;草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
32.【答案】① ② 叶绿体 ④ 二氧化碳的浓度 光照强度比B点弱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图一中对实现“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①光合作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所以可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促进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理过程是②蒸腾作用。
(2)图二中,②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④叶脉中的筛管将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3)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图三中引起A点和B点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与B点比较,C点光合作用强度弱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比B点弱。
故答案为:(1)①;②
(2)叶绿体;④
(3)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比B点弱
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二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下表皮、④叶脉、⑤气孔。
2、植物体的三大生理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图一中,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
3、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掌握叶片的结构、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动脉血 肺静脉 过滤(或滤过) 肾小球 A 呼吸
【解析】解:(1)图甲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的动脉血。血液经肺静脉流回B左心房。
(2)尿的形成包括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或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若某人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出现了病变。
(3)观血液循环途径图可知: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时,首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葡萄糖最终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1)动脉血;肺静脉;
(2)过滤(或滤过);肾小球;
(3)A;呼吸。
图甲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图乙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血液循环途径: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4.【答案】相对性状 红种皮 DD或Dd 1:1 蒸腾 筛管
【解析】解:(1)小麦的红种皮和白种皮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根据A组的实验数据,亲代均是红种皮,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白种皮,则新出现的白种皮是隐性性状,红种皮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控制子代白种皮的基因组成是dd,均由亲代各提供一个基因d,即亲本的基因组成是Dd、Dd,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A组子代红种皮基因组成为DD或Dd。
(2)B组中,若亲代红种皮基因型为Dd,白种皮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则Ⅰ和Ⅱ数值的比例接近于1:1。
(3)植物叶片中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小麦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蒸腾作用的形式散失了。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筛管运输到籽粒内储存。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红种皮;DD或Dd
(2)1:1
(3)蒸腾;筛管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35.【答案】内部的遗传物质 病原体 保护易感者 抗原 抗体 特异性
【解析】解:(1)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病原体。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每年10~11月份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时的抵抗能力,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内部的遗传物质;病原体
(2)保护易感者;抗原;抗体;特异性
1、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安全用药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中考三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中考三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洋思中学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洋思中学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新区(高港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新区(高港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