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房山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北京房山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房山高一(下)期中
生 物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 性状的传递规律 B. 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C. 基因的传递规律 D.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2.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3.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C.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4. 一只杂合的黑毛兔,产生200万精子,这些精子中含有白毛隐性基因的约有( )
A. 100万 B. 200万 C. 50万 D. 0
5. 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6.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本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7. 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B. 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8.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中期
9. 某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10. 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11.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12.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 22,X B. 22,Y C. 44,XX D. 44,XY
13.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14.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15. 下列四个遗传病的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16. 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17. 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
A. 荚膜 B. 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18. 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19.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 核糖、核苷酸、葡萄糖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20. 决定自然界中真核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蛋白质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1. 人工控制某饱满豆荚豌豆与不饱满豆荚豌豆杂交,将所结子粒全部种植,发现有68株结出饱满豆荚,66株结出不饱满豆荚。对此结果作出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双亲之一产生了两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
B. 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
C. 双亲产生的每个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相等
D. 豆荚不饱满是显性性状,饱满是隐性性状
22. 甲型血友病(HA)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H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AXa个体不是HA患者 B. 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C. 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HA D. 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HA
23. 牵牛花的红色(D)对白色(d)为显性,阔叶(E)对窄叶(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使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与个体X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 DdEe B. Ddee C. ddEe D. ddee
24. 某种昆虫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关于该昆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
B. Aa、bb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该个体进行减数分裂能够产生四种配子
D. 与同种基因型昆虫杂交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25. 已知橘黄色扇贝与枣褐色扇贝杂交,子一代既有橘黄色扇贝又有枣褐色扇贝;若再将F1橘黄色扇贝之间交配,F2中有橘黄色扇贝和枣褐色扇贝。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扇贝的枣褐色对橘黄色为显性性状
B. 所有橘黄色扇贝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橘黄色
C. F1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与亲代橘黄色扇贝不同
D. F2橘黄色扇贝基因型与F1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相同
26. 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处于有丝分裂,②③过程处于减数分裂
B. ③过程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 经①②③三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不相同
D. 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27. XYY综合征又名YY综合征,系染色体数为47条,性染色体为XYY,常染色体正常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新生男婴。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 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C. 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D. 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28. 酵母菌的DNA中碱基T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后A约占32% B. DNA中G约占18%
C. DNA中(A+G)/(T+C)=1 D. DNA中(A+T)/(G+C)=1
29. 用带标记的一段单链核酸片段可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即与DNA特定的序列配对),如果该单链核酸片段的序列是5´--TACGG --3´,则能被检测的序列为
A. 5´--TACGG --3´ B. 5´--CCGTA --3´
C. 5´--ATGCC --3´ D. 5´--UTGCC --3´
30. 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图中两种酶的功能并不相同
B. 该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C. 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同
D. 复制后可形成两条一样的子代DNA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6 题,共 60 分
31. 研究人员发现一株不同于野生长蔓西瓜的矮化西瓜,对其进行研究如下:
(1)将矮化西瓜自交得到F1,F1继续自交得到F2,发现F1、F2均表现矮化,表明矮秆性状是可以_________的性状,将其命名为D品系。
(2)将D品系与野生型杂交,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规律。
组别
亲本
F1
F2
实验一
D品系♀ ×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149株、矮化47株
实验二
D品系♂×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109株、矮化34株
①实验一、二可判断_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长蔓和矮化受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②F2中同时出现野生型和矮化个体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其比接近于_______, 推测F1产生了______种配子且比例为________。
③为验证上述推测,请补充一组杂交实验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南瓜是一种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其果形有三种表现型:圆形、扁盘形和长形,为探究南瓜果形的传递规律,科学家进行以下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由杂交结果推断: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亲本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请在图中标出F1扁盘形南瓜的基因的分布_________
(4)为验证上述推测,科学家将F1与长形南瓜进行杂交:在F1的雌蕊成熟后进行___________,完成后套袋,以防止______________。南瓜是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与两性花的杂交实验相比,其优势是可以省略_________步骤。
(5)理论上,F2扁盘形南瓜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将F2的圆形南瓜与长形南瓜杂交,子代中长形南瓜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33. 2018年7月德国科研者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发现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如下图:
(1)已知人类卵细胞的形成停留在减数分裂时期,受精后才完成后续过程。根据图中箭头所指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推测该减数分裂时期为:____________分裂_____期 ,此时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为_____条,该细胞进行________(均等、不均等)分裂,分裂完成后产生的生殖细胞名称为_________。
(2)下列对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发生变化正确的描述,请选择并排序:
___→___→___。
①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③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单体分离
④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
⑤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
⑥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
(3)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表现为________。(多选)
A 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 B. 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
C. 形成了两个纺锤体 D. 着丝粒不分裂
34. 临床发现一名夜盲且视力低下的男性患者II-5,其家族谱系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A、a表示。经检II-1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致病基因是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显性、隐性)基因。
(2)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与II-2基因型相同的还有_________个体。II-1和 II-2生一个不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3)临床发现此病有些携带者有部分患病症状,如II-6;但有些携带者却没有。据进一步研究显示这与女性X染色体随机失活有关,但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能恢复活性。若II-6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4)通过手术治疗可缓解视力低下的症状,有人认为通过手术治疗后,视力低下不会再遗传给后代,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图1表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间上看,DNA分子的两条单链按________(同向、反向)平行方式盘旋形成双螺旋结构。
(2)由图可知,①_________和②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其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3)T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 ,⑤的英文简写为_____,⑨表示_________
(4)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变万化,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5)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写出DNA在进化的过程中称为“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
36.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永生”的DNA链
DNA 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改变既为生物的演化所必需,又是动物体内癌症发生、影响物种相对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平衡。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保持 DNA 序列的稳定对生物的生存更加重要。然而细胞分裂时 DNA 的复制过程不是100%准确,而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这是DNA序列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为减少DNA复制过程导致的序列变化,生物采取 2 种方式:
一是减少细胞分裂(也即 DNA 复制)的次数。多细胞生物利用干细胞补充需要替换的体细胞,而不是完全通过体细胞自己分裂繁殖。干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形成 1 个新的干细胞(复制自己)和 1 个可进一步繁殖和分化的细胞(用以补充需要替换的体细胞)。 干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将大量的分裂任务交给要进行分化的细胞,就可极大减少干细胞自身的分裂次数。
二是干细胞在进行不对称分裂时,选择性地保留更老的DNA 链,而将较新的DNA 链(即可能带有 DNA 复制过程造成序列改变的链)交给要进行分化的、使用后要被丢弃的“子”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干细胞自身的 DNA 链就不会因为细胞分裂而改变,这些 DNA 链也就被一直保留在干细胞内,成为“永生”的。选择性地保留永生 DNA 链 的现象称为 DNA 链在子细胞中的非随机分配,在原核生物中的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植物和动物中都被发现,说明这是生物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干细胞保留的,还不仅是 DNA 链的“原始文件”,还包括 DNA 所携带的表观遗传修饰,达到保持干细胞自身特性的目的;而进入要进行分化的子细胞中的 DNA 链由于具有新的表观遗传修饰,就可使子细胞分化成为各种体细胞。干细胞是生殖细胞在多细胞生物身体中的延伸,干细胞选择性地保留永生的 DNA 链及其外遗传修饰的机制,与生殖细胞保留其永生的机制一脉相承。
(1)DNA在生物体内以4种_____________为原料,通过 ____________方式进行复制。
(2)DNA随机均等分配发生在_________。
A. 分裂期前期 B. 分裂期中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分裂期末期
(3)干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后,干细胞的数量将会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
(4)结合文中的“非随机分配”现象,绘制下图两细胞中的染色体。________
(5)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分裂时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带有DNA损伤的染色体会去向同一个子细胞,以保证另一个子细胞的健康。这一现象称为“非随机均等分离”。后续研究发现携带DNA损伤多的子细胞则倾向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死亡。结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非随机均等分离”机制对生物体的意义。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 性状的传递规律 B. 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C. 基因的传递规律 D.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故选C。
考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2.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C、D、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都是两种性状,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是两种物种,因此都不属于相对性状,ACD错误;
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B正确。
故选B。
【点睛】
3.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C.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答案】B
【解析】
【分析】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故野生豌豆都是纯种。进行杂交试验时,去掉未成熟的雄蕊阻止其自花传粉,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详解】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A错误;
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保证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
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C错误;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
4. 一只杂合的黑毛兔,产生200万精子,这些精子中含有白毛隐性基因的约有( )
A. 100万 B. 200万 C. 50万 D. 0
【答案】A
【解析】
【详解】假设杂合的黑毛家兔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两种精子,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1:1.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则这些精子中含隐性基因a的约有100万个,A正确。
5. 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父母都能卷舌而后代不能卷舌,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可判断能卷舌对不能卷舌为显性.因此,不能卷舌的基因型为rr,其父母都能卷舌的基因型都为Rr。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6.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本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即AaBb×aabb,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显然与亲本不同的就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各占1/4,显然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为1/4+1/4=1/2,即50%。
故选B。
【点睛】
7. 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B. 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A正确;
BC、一个四分体只含有两条染色体,B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不能称为四分体,D错误。
故选A。
8.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中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显示,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是初级精母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据图分析,图中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染色单体,图示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
故选A。
9. 某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减数分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Ⅰ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的复制以后,形成的染色单体,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为42条,但是染色单体和DNA分子具有84个。故选B。
10.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粒)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它的一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也为AaBb,此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在减数分裂的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即含A与a的染色体分开,含B与b的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即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故此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的同时,那么另外3个精子为AB、ab、ab,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经过减数分裂,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故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2.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 22,X B. 22,Y C. 44,XX D. 44,XY
【答案】C
【解析】
【分析】XY型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详解】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正常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为44条,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果蝇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身体较小、所需培养空间小,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等优点,果蝇常用作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详解】果蝇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不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A错误;果蝇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B正确;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相对性状少而明显,便于分析,C正确;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D正确。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识记和积累,记住其具有的优点,进而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14.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5. 下列四个遗传病的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详解】A、图①中父母正常,而女儿都有患病,则必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图④中父亲患病,而子女都有正常个体,则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
C、图③中母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则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C错误;
D、图②中母亲患病,而子女正常,但子女数量有限,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图④中父亲患病,而子女都有正常个体,则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16. 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详解】A、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符合题意;
B、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不符合题意;
D、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
A. 荚膜 B. 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荚膜多糖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
B、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R型细菌的DNA不能将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
D、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即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正确。
故选D。
18. 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半保留复制是: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中都有一条来自亲代DNA,另一条是新合成的。
【详解】A、新合成的子链与DNA母链之一相同,并不是母链的片段,A错误;
BD、新合成的子链与DNA母链之一相同,与另一条母链互补配对,B正确,D错误;
C、新合成的子链与DNA母链之一相同,且子链中没有碱基U,C错误。
故选B。
【点睛】
19.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 核糖、核苷酸、葡萄糖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一分子的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RNA初步水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含氮碱基、磷酸,即D正确。
故选D。
【点睛】
20. 决定自然界中真核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正确。
故选B。
21. 人工控制某饱满豆荚豌豆与不饱满豆荚豌豆杂交,将所结子粒全部种植,发现有68株结出饱满豆荚,66株结出不饱满豆荚。对此结果作出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双亲之一产生了两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
B. 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
C. 双亲产生的每个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相等
D. 豆荚不饱满是显性性状,饱满是隐性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中子代饱满:不饱满的比例约为1:1,说明亲代基因型为Aa、aa,但无法区分哪种性状是隐性。
【详解】A、亲代中有Aa的杂合子 ,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A正确;
B、双亲之一必是杂合子,这样子代才能产生两种表现型,B正确;
C、每个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才会出现1∶1的分离比,C正确;
D、由于1∶1的数量比,无法确定哪种性状是隐性,D错误。
故选D
22. 甲型血友病(HA)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H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AXa个体不是HA患者 B. 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C. 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HA D. 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HA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型血友病(HA)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正常人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患者的基因型为XaXa、XaY。
【详解】A、XAXa个体携带血友病基因,但不是HA患者,A正确;
B、男性只要有一个隐性基因即患病,而女性有两个隐性基因才患病,因此人群中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B正确;
C、女患者的基因型为XaXa,其儿子为XaY,一定患HA ,C正确;
D、男患者的基因型为XaY,Xa传给了女儿,若男患者的妻子传给女儿的是XA,则女儿正常,若男患者的妻子传给女儿的是Xa,则女儿患病,D错误。
故选D。
23. 牵牛花的红色(D)对白色(d)为显性,阔叶(E)对窄叶(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使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与个体X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 DdEe B. Ddee C. ddEe D. ddee
【答案】C
【解析】
【分析】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可以把多对相对性状,拆分为每一对相对性状来分析,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再把它们组合起来,从而简化问题,快速求解多对基因遗传的问题。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牵牛花的红色(D)对白色(d)为显性,阔叶(E)对窄叶(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使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与个体X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3:1:3:1”,因为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可以把多对相对性状,拆分为每一对相对性状来分析,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所以可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拆分为:红色:白色=1:1,阔叶:窄叶=3:1,即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Dd×dd,Ee×Ee,组合起来亲本的基因型即为:DdEe×ddEe,即X为ddEe,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4. 某种昆虫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关于该昆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
B. Aa、bb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该个体进行减数分裂能够产生四种配子
D. 与同种基因型昆虫杂交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据图可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A正确;
B、因为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Aa、bb两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该个体进行减数分裂能够产生四种配子,分别是AbD、abD、Abd、abd,C正确;
D、与同种基因型昆虫杂交,即AabbDd×AabbDd,因为AabbDd是杂合子,故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B。
25. 已知橘黄色扇贝与枣褐色扇贝杂交,子一代既有橘黄色扇贝又有枣褐色扇贝;若再将F1橘黄色扇贝之间交配,F2中有橘黄色扇贝和枣褐色扇贝。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扇贝的枣褐色对橘黄色为显性性状
B. 所有橘黄色扇贝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橘黄色
C. F1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与亲代橘黄色扇贝不同
D. F2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与F1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从题干信息“再将F1橘黄色扇贝之间交配,F2中有橘黄色扇贝和枣褐色扇贝”可知,扇贝的橘黄色对枣褐色为显性性状,A错误;
B、因为橘黄色是显性性状,所以要产生橘黄色扇贝的子代,则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橘黄色,B正确;
C、假设扇贝的橘黄色和枣褐色由基因A/a控制,根据题意,则亲代的基因型为Aa×aa,F1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为Aa,与亲代橘黄色扇贝相同,C错误;
D、根据题意“将F1橘黄色扇贝之间交配”,即Aa×Aa,则F2中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有两种:AA或Aa,所以F2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与F1橘黄色扇贝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26. 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处于有丝分裂,②③过程处于减数分裂
B. ③过程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 经①②③三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不相同
D. 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形成新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②形成③的过程属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此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根据题干信息“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①③细胞中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的过程,分裂结束,分别形成精原细胞和精细胞。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形成新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②形成③的过程属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此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A正确;
B、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根据题干信息“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③细胞中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的过程,正常情况下,③过程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但如果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是移向了同一极,则③过程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就不相同,B错误;
C、经①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经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经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所以经①②③三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不相同,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①③细胞中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的过程,因此①③均无姐妹染色单体;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所以②有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B。
27. XYY综合征又名YY综合征,系染色体数为47条,性染色体为XYY,常染色体正常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新生男婴。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 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C. 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D. 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XYY综合征的形成必定是含X的卵细胞和含YY的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而来的个体。因此,卵细胞正常,精子异常。含YY的精子异常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Y、Y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而是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并参与受精形成的,即该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D正确。
故选D。
28. 酵母菌的DNA中碱基T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后A约占32% B. DNA中G约占18%
C. DNA中(A+G)/(T+C)=1 D. DNA中(A+T)/(G+C)=1
【答案】D
【解析】
【分析】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分子为双链结构,A=T,G=C,RNA分子为单链结构。
【详解】A、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遵循A-T、G-C的配对原则,则DNA复制后的A约占32%,A正确;
B、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则A=T=32%,G=C=(1-2×32%)/2=18%,B正确;
CD、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A+T)/(G+C)不一定等于1,C正确,D错误。
故选D。
29. 用带标记的一段单链核酸片段可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即与DNA特定的序列配对),如果该单链核酸片段的序列是5´--TACGG --3´,则能被检测的序列为
A. 5´--TACGG --3´ B. 5´--CCGTA --3´
C. 5´--ATGCC --3´ D. 5´--UTGCC --3´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碱基对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T,C=G;一条单链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在3'端与5'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详解】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一条单链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在3'端与5'端形成磷酸二酯键。由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如果该单链核酸片段的序列是5´--TACGG--3´,因为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碱基对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排列在内侧,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则能被检测的序列为:5´--CCGTA--3´,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0. 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图中两种酶的功能并不相同
B. 该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C. 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同
D. 复制后可形成两条一样的子代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的过程:
1、解旋:解旋酶在局部使氢键断裂,将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解开螺旋成为单链。
2、复制: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利用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DNA的子链,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两条子链合成的方向是相反的;最后两条母链分别和两条子链各组合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复制成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A、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氢键断裂,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在DNA复制中使单个脱氧核苷酸聚合在一起形成DNA链,A正确;
B、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利用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DNA的子链,所以该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B正确;
C、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子链复制的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两条子链合成时延伸的方向是相反的,C错误;
D、复制结束后,两条母链分别和两条子链各组合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复制成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6 题,共 60 分
31. 研究人员发现一株不同于野生长蔓西瓜的矮化西瓜,对其进行研究如下:
(1)将矮化西瓜自交得到F1,F1继续自交得到F2,发现F1、F2均表现矮化,表明矮秆性状是可以_________的性状,将其命名为D品系。
(2)将D品系与野生型杂交,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规律。
组别
亲本
F1
F2
实验一
D品系♀ ×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149株、矮化47株
实验二
D品系♂×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109株、矮化34株
①实验一、二可判断_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长蔓和矮化受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②F2中同时出现野生型和矮化个体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其比接近于_______, 推测F1产生了______种配子且比例为________。
③为验证上述推测,请补充一组杂交实验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遗传 (2) ①. 矮化 ②. 1 ③. 基因的分离 ④. 性状分离 ⑤. 3:1 ⑥. 2 ⑦. 1:1 ⑧. 方案:F1与矮化个体杂交;预期结果:野生型:矮化=1:1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
【小问1详解】
将矮化西瓜自交得到F1,F1继续自交得到F2,发现F1、F2均表现矮化,表明矮秆性状是可以遗传的性状。
【小问2详解】
①根据实验一、二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野生型,可知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矮秆为隐性性状,子二代中野生型∶矮化株≈3∶1,说明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F1为野生型,自交得到的F2中同时出现野生型和矮化个体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其比接近于3∶1, 推测F1产生了2种配子且比例为1∶1。
③为验证上述推测,可将F1与隐性性状(矮化株)的个体杂交,即测交,由于隐性性状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因此若F1产生了2种配子且比例为1∶1,则测交后代为野生型∶矮化=1∶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32. 南瓜是一种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其果形有三种表现型:圆形、扁盘形和长形,为探究南瓜果形的传递规律,科学家进行以下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由杂交结果推断: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亲本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请在图中标出F1扁盘形南瓜的基因的分布_________
(4)为验证上述推测,科学家将F1与长形南瓜进行杂交:在F1的雌蕊成熟后进行___________,完成后套袋,以防止______________。南瓜是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与两性花的杂交实验相比,其优势是可以省略_________步骤。
(5)理论上,F2扁盘形南瓜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将F2的圆形南瓜与长形南瓜杂交,子代中长形南瓜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两 ②.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①. AAbb ②. aaBB(顺序可换)
(3)(每对位置可换,对一对基因得1分,全对2分)
(4) ①. 长形南瓜人工传粉 ②. 其他花粉的干扰 ③. 去雄
(5) ①. 1/9 ②. 1/3
【解析】
【分析】1、据题意可知,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1,说明扁盘形基因型为A_B_,圆形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长形的基因型为aabb,F2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的变形,说明F1是双杂合个体,即AaBb,亲代表现型都是圆形,说明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挂标。
【小问1详解】
据题意可知,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据题意可知,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1,说明扁盘形基因型为A_B_,圆形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长形的基因型为aabb,F2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的变形,说明F1是双杂合个体,即AaBb,亲代表现型都是圆形,说明基因型为AAbb和aaBB。
【小问3详解】
据题意可知,F1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分布为:
【小问4详解】
为验证上述推测,需要进行测交实验,即将F1与长形南瓜进行杂交,需要进行人工杂交,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挂标。南瓜是一种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不需要去雄,因此在F1的雌蕊成熟后进行长形南瓜人工传粉,完成后套袋,以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小问5详解】
理论上,F2扁盘形南瓜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因此F2扁盘形南瓜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F2的圆形南瓜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1:2,产生ab配子概率为1/6+1/6=1/3,与长形南瓜杂交,子代中长形南瓜所占的比例是1×1/3=1/3。
【点睛】本题考查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人工杂交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2018年7月德国科研者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发现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如下图:
(1)已知人类卵细胞的形成停留在减数分裂时期,受精后才完成后续过程。根据图中箭头所指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推测该减数分裂时期为:____________分裂_____期 ,此时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为_____条,该细胞进行________(均等、不均等)分裂,分裂完成后产生的生殖细胞名称为_________。
(2)下列对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描述,请选择并排序:
___→___→___。
①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③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单体分离
④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
⑤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
⑥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
(3)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表现为________。(多选)
A. 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 B. 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
C. 形成了两个纺锤体 D. 着丝粒不分裂
【答案】(1) ①. 减 II(减数第二次) ②. 后 ③. 0 ④. 不均等 ⑤. 卵细胞
(2) ①. ① ②. ③ ③. ⑥ (3)A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 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減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未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没有染色单体,因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完成后产生1个卵细胞和1个第二极体,其中卵细胞为生殖细胞,第二极体退化消失。
【小问2详解】
①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像,①正确;
②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像,②错误;
③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分离,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像,③正确;
④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④错误;
⑤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图像,⑤错误;
⑥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属于有丝分裂未期图像,⑥正确。
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是有丝分裂,发生的正确排序是①③⑥。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表现为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第三行第一个细胞中两对染色体分离速率不同)和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第三行第三个细胞纺锤体方向不一致),故选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34. 临床发现一名夜盲且视力低下的男性患者II-5,其家族谱系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A、a表示。经检II-1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致病基因是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显性、隐性)基因。
(2)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与II-2基因型相同的还有_________个体。II-1和 II-2生一个不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3)临床发现此病有些携带者有部分患病症状,如II-6;但有些携带者却没有。据进一步研究显示这与女性X染色体随机失活有关,但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能恢复活性。若II-6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4)通过手术治疗可缓解视力低下的症状,有人认为通过手术治疗后,视力低下不会再遗传给后代,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X ②. 隐性
(2) ①. XAXa ②. I-2 ③. 3/4
(3)1/4 (4)不正确,手术没有改变基因型(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II-1和II-2都正常,生出了有病的儿子Ⅲ-1和Ⅲ-2,因此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结合题干说II-1不携带致病基因,却生出了患病的儿子,说明该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且II-1的基因型是XAY,II-2的基因型是XAXa。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该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II-2的基因型为XAXa。 因为II-2的父亲Ⅰ-1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AY),故可知II-2的母亲I-2的基因型也为XAXa,则II-6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且根据该图和题干无法确定II-4的基因型,因此与II-2基因型相同的只有I-2个体。由分析可知,II-1的基因型是XAY,II-2的基因型是XAXa,所生子女中有如下四种类型:XAXA、 XAXa、 XAY、 XaY,比例为1:1:1:1,因此II-1和 II-2生一个不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3/4。
【小问3详解】
携带者表现病症,说明失活的染色体是XA所在的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恢复活性,则II-6产生的配子有两种,正常的配子Xa和含有XA的配子,与正常男子XAY婚配后,因为正常男子会把XA传给其女儿,则其女儿不会出现携带者表现病症的情况,即其女儿都表现为正常,因为II-6产生的Xa和XA配子会随机传给其儿子,即其儿子有一半的概率患病,因此II-6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
【小问4详解】
手术治疗使视力低下得到缓解,但并没有改变个体的基因型(遗传物质),因此这种人为手术导致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变异,后代仍然会得到致病基因而患病,即视力低下仍会遗传给后代,故该说法不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和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题干和系谱图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和部分个体的基因型,并能结合题意准确作答。
35. 图1表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间上看,DNA分子两条单链按________(同向、反向)平行方式盘旋形成双螺旋结构。
(2)由图可知,①_________和②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其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3)T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 ,⑤的英文简写为_____,⑨表示_________
(4)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变万化,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5)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写出DNA在进化的过程中称为“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
【答案】(1)反向 (2) ①. 磷酸 ②. 脱氧核糖 ③.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①. 胸腺嘧啶 ②. A ③. 氢键
(4)碱基数量、排列顺序
(5)任选一点回答,合理即可DNA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稳定,能够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准确的自我复制;DNA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能够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解析】
【分析】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T,C=G;一条单链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在3'端与5'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2、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互补配对的碱基数目彼此相等,即A=T,C=G,因此双链DNA所含的嘌呤碱基数量等于嘧啶碱基数量。
3、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这是因为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配对方式也只有2种,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但是它们的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从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4、分析此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胞嘧啶;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是腺嘌呤(A);⑥是鸟嘌呤(G);⑦是胞嘧啶(C);⑧是胸腺嘧啶(T);⑨是氢键。
【小问1详解】
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小问2详解】
分析此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排列在内侧。
【小问3详解】
T的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⑤是腺嘌呤,其英文简写为A;DNA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故⑨是氢键。
【小问4详解】
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这是因为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配对方式也只有2种,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但是它们的数目成千上万,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从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小问5详解】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能够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能够准确的自我复制;构成DNA分子的碱基的数目可以成千上万,碱基的排列顺序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能够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因为DNA分子具有这样的结构,DNA分子因此可以作为遗传物质,所以DNA在进化的过程中被称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能正确识图,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36.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永生”的DNA链
DNA 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改变既为生物的演化所必需,又是动物体内癌症发生、影响物种相对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平衡。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保持 DNA 序列的稳定对生物的生存更加重要。然而细胞分裂时 DNA 的复制过程不是100%准确,而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这是DNA序列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为减少DNA复制过程导致的序列变化,生物采取 2 种方式:
一是减少细胞分裂(也即 DNA 复制)的次数。多细胞生物利用干细胞补充需要替换的体细胞,而不是完全通过体细胞自己分裂繁殖。干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形成 1 个新的干细胞(复制自己)和 1 个可进一步繁殖和分化的细胞(用以补充需要替换的体细胞)。 干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将大量的分裂任务交给要进行分化的细胞,就可极大减少干细胞自身的分裂次数。
二是干细胞在进行不对称分裂时,选择性地保留更老的DNA 链,而将较新的DNA 链(即可能带有 DNA 复制过程造成序列改变的链)交给要进行分化的、使用后要被丢弃的“子”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干细胞自身的 DNA 链就不会因为细胞分裂而改变,这些 DNA 链也就被一直保留在干细胞内,成为“永生”的。选择性地保留永生 DNA 链 的现象称为 DNA 链在子细胞中的非随机分配,在原核生物中的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植物和动物中都被发现,说明这是生物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干细胞保留的,还不仅是 DNA 链的“原始文件”,还包括 DNA 所携带的表观遗传修饰,达到保持干细胞自身特性的目的;而进入要进行分化的子细胞中的 DNA 链由于具有新的表观遗传修饰,就可使子细胞分化成为各种体细胞。干细胞是生殖细胞在多细胞生物身体中的延伸,干细胞选择性地保留永生的 DNA 链及其外遗传修饰的机制,与生殖细胞保留其永生的机制一脉相承。
(1)DNA在生物体内以4种_____________为原料,通过 ____________方式进行复制。
(2)DNA随机均等分配发生在_________。
A. 分裂期前期 B. 分裂期中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分裂期末期
(3)干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后,干细胞的数量将会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
(4)结合文中的“非随机分配”现象,绘制下图两细胞中的染色体。________
(5)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分裂时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带有DNA损伤的染色体会去向同一个子细胞,以保证另一个子细胞的健康。这一现象称为“非随机均等分离”。后续研究发现携带DNA损伤多的子细胞则倾向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死亡。结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非随机均等分离”机制对生物体的意义。________
【答案】(1) ①. 脱氧核苷酸 ②. 半保留复制 (2)C
(3)不变 (4)
(5)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 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解析】
【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小问1详解】
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DNA在生物体内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即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形成两个一样的DNA。
【小问2详解】
分裂期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移向两极,导致DNA随机均等分配。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一个成体干细胞经过复制、分裂后仍得到1个成体干细胞,故在生长过程中哺乳动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保持不变。
【小问4详解】
干细胞在进行不对称分裂时,选择性地保留更老的DNA 链,而将较新的DNA 链交给要进行分化的、使用后要被丢弃的“子”细胞。如图所示。
【小问5详解】
成体干细胞其染色体非随机分配可以减少成体干细胞积累分裂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保证把正确的遗传信息传递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北京房山高一(下)期中生物(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番茄的红果色, 某种动物的直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房山高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学说揭示了, 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具有相对独立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