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989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989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989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堂检测
展开知识点一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读不同地域民居图,完成1~2题。
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沙尘暴多发 B.②——炎热干燥
C.③——高温多雨 D.④——极寒大风
2.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了( )
A.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
B.地域文化的内向与含蓄
C.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D.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3~4题。
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风力大 B.日照强
C.降水多 D.气温高
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小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低矮、屋顶缓、窗小 D.高大、屋顶尖、窗大
知识点二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州古城建设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
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古城类似
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是“前巷后河”景观
D.苏州古城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6.下列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扬州高低住宅区出现分化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
C.苏州古城依河而建、因河而兴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知识点三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7~8题。
7.中英两国建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降水 B.地域文化
C.历史传承 D.经济水平
8.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历史 B.旅游
C.经济 D.政治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高档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下图为北京四合院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北京四合院没有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
A.区域性 B.封闭性
C.兼容性 D.尊序性
10.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北京四合院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是( )
A.合理利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B.拆除重建,与现代城市风貌相协调
C.开发旅游,重点挖掘四合院商业价值
D.就地全面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开发
关键能力综合练
湘西吊脚楼,主要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一种房屋”。如图为湘西某地吊脚楼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吊脚楼底层架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潮和通风 B.节省建筑材料
C.提高吊脚楼的承重 D.减轻吊脚楼的重量
2.湘西地区的吊脚楼大量采用木材的原因是当地( )
A.森林资源丰富 B.地震灾害多发
C.石块沙土稀少 D.洪涝灾害多发
3.湘西地区新建吊脚楼大量采用钉子而非榫卯接合方式修建,吊脚楼的寿命反而缩短,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大 B.气候湿润
C.降水稀少 D.土层较薄
下图为欧洲某国桥梁景观照片。读图,完成4~5题。
4.该照片反映的是( )
A.城市景观 B.乡村景观
C.工业用地景观 D.渔业生产景观
5.欧洲大多城市市中心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数量较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地质条件差 B.经济欠发达
C.政府政策 D.历史悠久
“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2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岭南地区民居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河宽岸窄 B.地高林密
C.人多地少 D.船多车少
7.岭南地区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 )
A.灌溉农田 B.防御洪灾
C.生活供水 D.取水防火
新疆特克斯城(如图)因八卦布局而被称为“八卦城”,其城内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八卦城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据此完成8~9题。
8.八卦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 )
A.气候温暖 B.地形平坦
C.河流经过 D.民俗浓郁
9.八卦城( )
A.城周边森林茂密,四季常青
B.城内交通拥堵,路口多设有红绿灯
C.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D.城内小桥众多,桥下流水潺潺
由于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极富创造性和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方的口味千差万别。如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清中叶以前,东北人喜欢咸重、辛辣与生食口味,酸菜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冬季喜食炖菜以提取高热量动物脂肪。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形成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独特层次性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土壤土质
C.政治经济 D.文化习俗
11.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 )
A.新鲜蔬菜丰富 B.冬季漫长寒冷
C.酸菜新鲜度差 D.蔬菜种类较少
12.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从风景区中央流过,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2018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 043 万人次。当地特色民居多为傣族竹楼,即选取当地生长迅速的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经加工后不变形、不裂缝。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傣族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过新年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
(1)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其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结合材料,分析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的原因。
核心素养升级练
城市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是指从远方第一眼所看到的城市的外边形状。第一眼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座城市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读“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天际线扮演着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印象,现今世上还没有两条天际线是一模一样的,这反映下列哪个因素对城市景观和布局的影响( )
A.地理位置 B.交通运输
C.经济水平 D.地域文化
2.北京市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主要原因是( )
A.市中心为行政区,且文物古迹众多
B.北京市纬度较高,为保证光照限制市中心的楼高
C.市中心环境恶化,人口和产业外迁
D.市中心为地震带边缘,不宜修建高层建筑
黎族是南海某岛的原住民族,相传3 000多年前黎族先民来此无处栖身,就将木船倒过来居住,后世遂仿造出外形像船篷,圆拱形状的船型屋(下图)。目前船型屋已申请为国家非遗项目。据此完成3~4题。
3.船型屋形像船篷,其圆拱造型利于( )
A.防止受潮 B.抵御台风
C.遮挡阳光 D.抵御高温
4.从古至今南海诸岛人口容量一直较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A.淡水资源短缺 B.生物资源短缺
C.消费水平低 D.生育政策收紧
青岛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目前里院正在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如图为“青岛里院空中俯瞰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用地面积 B.城市盛行风向
C.城市居民习俗 D.城市街道走向
6.青岛里院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有利于( )
A.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B.缓解住房紧张
C.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D.提高环境容量
掌握背篼编制技术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人,其制作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据此完成7~8题。
7.不同于我国北方,背篼在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决定因素是( )
A.河湖密度 B.人口规模
C.地形起伏 D.经济状况
8.背篼的制作技艺所面临的问题,反映了我国( )
A.快速城镇化 B.人口老龄化
C.物资交流减少 D.自然资源短缺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位于小海坨山的雪橇赛道“雪游龙”是世界上唯一一条选址在山地阳坡的赛道,也是本届冬奥会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新建比赛场馆之一。从高空俯视,一块块木梁搭在连接架上,再铺设上屋面木龙骨、木瓦,1.9公里的赛道好似披上了一层富有中国古建筑风格的“龙鳞”。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雪游龙”雪橇赛道说法正确的是( )
①“龙鳞”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赛道冰面 ②赛道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③“龙鳞”主体选用木结构体现了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 ④赛道的建筑风格借鉴了徽派建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北京可以向世界展示的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是( )
A.评弹、秦腔等音乐戏曲
B.体现严格礼制的建筑风格
C.悠长的雨巷和油纸伞
D.阴阳太极的理学文化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在福州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区内的许多名人故居等古建筑仍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如图为福州市名人故居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在城镇化过程中福州市老城区名人故居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域文化景观独特
B.地理位置偏僻封闭
C.故居建筑结构坚固
D.居民世代居住
12.福州市老城区名人故居建筑外观的风格反映出当地( )
①光照较弱 ②风速较大 ③降水较多 ④寒潮频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架空的竹楼反映了当地气候湿热的环境,A错误。碉堡式建筑能够防风沙与外界热空气进入,反映了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B正确。冰屋反映了当地寒冷的环境特征,C错误。尖顶的木屋利于排水,反映了当地降水量大的环境特点,D错误。故选B。第2题,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适应,C正确。并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的发展创新,B、D错误。也不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交流扩散,A错误。故选C。
3~4.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判读该地风力大,房屋像碉堡一样坚固,A正确。该民谣突出强调风力,日照、降水、气温等不是该民谣所直接反映的特点,排除B、C、D。故选A。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A、B、D错。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降水相对不是很多,屋顶较缓(对减轻风力影响也有一定的帮助),C正确。故选C。
5~6.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分析材料可知,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万物与人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A正确;北美现代城市发展历史短暂,城市的布局与苏州古城不同,其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治精神,B错误;法国巴黎是在塞纳河中的小岛上发展起来的城市,C错误;苏州古城的建筑格局与北京不一样,北京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地域文化,苏州古城体现了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D错误。故选A。第6题,扬州高低级住宅区出现分化,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A错误;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体现了北京皇权至上的地域文化,B正确;苏州古城依河而建、因河而兴,是河流对城市的影响,而不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C错误;工业区不断向城外移动,是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地域文化引起的,D错误。故选B。
7~8.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当地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伦敦大本钟以及北京故宫建筑群景观都是城市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域文化,B正确;两地建筑风格的差异与气候、历史、经济发展等关系不大。故选B。第8题,故宫一带交通通达度高,本来适宜作为商业区,但是,古代故宫一带为皇宫,一直是北京的行政中心,为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主要受历史因素的影响,A正确;目前故宫不是中心商务区,与经济、政治以及旅游等关系不大。故选A。
9~10.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北京四合院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体现了区域性,A不合题意;北京四合院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体现了封闭性的特征,B不合题意;四合院正房与偏房的布局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特征,D不合题意;四合院主要用于居住,没有体现兼容性特征,C符合题意。故选C。第10题,考查北京四合院的开发利用方向,对于四合院要合理利用和保护,A正确;拆除重建四合院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B错误;四合院不能过度挖掘其商业价值,C错误;四合院要根据位置和建筑年限以及房屋质量区别对待,而不是简单的就地全面保护,D错误。故选A。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A 2.A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吊脚楼主要位于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的主要目的是防潮和通风,也可减少虫、蛇对人们的影响,A正确;节省建筑材料、减轻吊脚楼的重量不是底层架空的主要目的,B、D错误;底层架空不能提高吊脚楼的承重,C错误。故选A。第2题,湘西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广布,森林资源丰富,吊脚楼大量采用木材的原因是当地原料丰富,A正确;吊脚楼大量采用木材不能抵御地震、洪涝等灾害,B、D错误;湘西地区山地广布,石块不缺乏,C错误。故选A。第3题,湘西地区新建吊脚楼大量采用钉子而非榫卯接合方式修建,吊脚楼的寿命反而缩短,其原因是钉子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易腐蚀损坏,B正确;地形起伏、土层厚度与不同方式修建的吊脚楼的寿命无关,A、D错误;该地区降水多,C错误。故选B。
4~5.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该照片是伦敦塔桥,该大桥连接伦敦南北区,因此该照片反映的是城市景观,A正确。该照片不是乡村景观、工业用地景观,也不是渔业生产景观,B、C、D错误。故选A。第5题,欧洲城镇化起步早,发展历史悠久,城镇化水平高,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少见现代化建筑,也就很少见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D正确。欧洲大多城市市中心高楼大厦数量较少与地质条件、政府政策关系不大,A、C错误。欧洲经济发达,多为发达国家,B错误。故选D。
6~7.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岭南地区村落所在地面积较小,周围是山地或水域,故建筑物前后空隙较小,可能是因为该地人多地少,建筑用地较少,C正确;由图可知,建筑物所在区域地势较低,等高线稀疏,树林主要分布在建筑物北部山坡,B错误;由图看不出河流的特点,A错误;船多车少与建筑物前后空隙较小关系不明显,D错误。故选C。第7题,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D正确;农田灌溉用水和民居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无关,A错误;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受洪灾的影响大,并不能防御洪灾,B错误;生活供水不是民居以水域为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8~9.答案:8.B 9.C
解析:第8题,八卦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地形平坦,若地势崎岖,则无法建设相对规整的八卦城,B正确。气候条件对八卦城的建设影响较小,A错误。有河流经过不会影响八卦城的建设,C错误。民俗浓郁不是八卦城建设的前提条件,D错误。故选B。第9题,由于八卦城位于新疆,所以城市周边不会出现森林繁茂、四季常青的自然景观,A错误。八卦城在新疆,新疆地区地广人稀,并且八卦城交通网络密集,交通通达度好,不易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B错误。八卦城是在当地文化精神的指导下建成的,所以能够反映地域文化对城市布局的影响,C正确。八卦城位于新疆,属于气候干旱的地区,很难出现城内小桥众多、桥下流水潺潺的景观,D错误。故选C。
10~11.10.C 11.B
解析:第10题,据材料“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可知,北京是元明清时期的古都,天津离北京近,汇聚八方来客,故饮食习俗受政治经济影响大,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本题突出饮食文化圈独特层次性,和地形、土壤关系不大,文化习俗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故A、B、D错。第11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漫长寒冷,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色的文化风格,人们吃当地产的蔬菜的时间只有六个月左右,所以当地的新鲜蔬菜并不丰富,故A错。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所以必须储存足够多的热量,才能够度过,所以夏天晒干菜、秋天渍酸菜,酸菜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冬季喜食炖菜以提取高热量动物脂肪。所以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冬季漫长寒冷,故B正确。酸菜虽然新鲜度差,但却是当时人们的重要食材,根本原因还是冬季漫长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故C错。东北地区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雨热同期,适宜种植大量蔬菜,所以蔬菜种类并不少,故D错。
12.答案:(1)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并利于通风散热,防止野生动物袭击或防虫;竹子是当地常见的植物,生长迅速,用作建材成本低或就地取材;竹子耐湿热气候,抗风化能力强,不变形、不裂缝,使用寿命较长。
(2)近水取水便利,便于生活和农业生产,习俗如节日等与水密切相关。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气候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并利于通风散热,防止野生动物袭击或防虫;根据材料信息,当地特色民居多为傣族竹楼,即选取当地生长迅速的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经加工后不变形、不裂缝。可知该地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合竹子的生长,竹子材料丰富,利于就地取材,用作建材成本低;同时竹子耐湿热气候,抗风化能力强,不变形、不裂缝,使用寿命较长。(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傣族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过新年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可以尽可能地靠近水源地,近水取水便利,便于生活和农业生产,习俗如节日等与水密切相关,需要靠近水源地。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地域文化是指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材料中提到的天际线是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现象,而且每个城市的天际线都不是一模一样的,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即由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必然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布局,因此D正确。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经济水平等因素,在不同城市可能存在相似或相同,不存在独特性,因此不是形成每个城市独特的天际线的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第2题,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一带以行政功能为主,到处是古代建筑群,其中以故宫等为代表,为保护古城特色,建筑物高度较低,天际线因此下凹,A正确;北京市中心天际线下凹与光照关系不大,B错误;北京市中心是以故宫等古代建筑群为主,没有什么大型工业,环境良好,C错误;北京西部靠近山区,市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受地震影响小,D错误。故选A。
3~4.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此民居形式出现在南海的岛屿上,台风是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4题,南海的岛屿面积较小,所以汇水面积小,储水场所少,所以淡水资源缺乏,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南海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丰富,B错误;消费水平低会加大人口容量,C错误;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D错误。故选A。
5~6.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里院依街而建,呈现不重复的几何图案,分布错落有序。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空间利用率,也利于紧凑布局下的采光。因此,可以判断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街道走向,D正确;与城市用地面积、盛行风向、居民习惯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6题,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里院申报为青岛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保护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A正确;保留下来的房屋数量较少,对缓解住房紧张意义不大,B错误;对文物的保护,对城镇化推动不大,C错误;人口容量主要与资源丰富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短时间内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A。
7~8.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背篼文化历史悠久,主要用于南方山村地区,因为路途崎岖,山路弯弯绕绕,地形起伏较大,所以主要用背篼来运送物品,C正确。河湖密度大,应该用船,A错误。跟经济状况和人口规模无关,B、C错误。所以选C。第8题,从材料可知,掌握背篼编制技术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人,表明留在当地的年轻人少,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不愿生活在乡村,所以反映快速城镇化,A正确;背篼的制作技艺所面临的问题,并不能反映人口老龄化,B错误;南方乡村地区自然资源并不短缺,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物资交流会增多,C、D错误。所以选A。
9~10.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雪橇赛道的冰面需要保持一个较低温度环境来维持,由材料可知,“雪游龙”赛道选址在山地阳坡,阳坡日照强度和地表温度都高于阴坡,为维持冰面的稳定,“龙鳞”可以遮挡阳光的直接照射,减小其他气象变化对冰面的影响,从而保护冰面,①说法正确。赛道形状依山势而建,以中国龙图腾为创意,体现了人地和谐共处的思想,②说法正确。木质结构可以兼顾材料自重和强度等特性,能满足复杂的山地气候条件,同时木材特有的易加工性能,可以更好地实现蜿蜒盘旋的建筑效果,③说法错误。徽派建筑的特点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材料中赛道的建筑以木梁架起“龙鳞”,非徽派建筑特征,④说法错误。因此A对,B、C、D错。故选A。第10题,评弹、秦腔等音乐戏曲是陕北文化,A错。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体现了严格的礼制文化,B对。悠长的雨巷和油纸伞是江南文化,C错。阴阳太极的理学文化源自安徽、河南地区,D错。故选B。
11~12.答案:11.A 12.C
解析:第11题,福州市的名人故居展现了福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得以保留,A正确;这些名人故居位于福州市城区,地理位置不偏僻,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故居建筑结构是否坚固,且故居建筑结构是否坚固不是名人故居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C错误;名人故居目前大部分已无居民居住,D错误。故选A。第12题,福州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较强,①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这些名人故居两侧大多有封火墙,可以起到降低风速,减小火灾威胁的作用,反映出当地风力较大,②符合题意;这些故居的房顶坡度较大,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反映出当地降水较多,③符合题意;该地区纬度较低,离冬季风源地远,不易受到寒潮影响,④不符合题意。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解析:(1)根据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观特征可知,两种建筑都有院墙,说明具有内向性、封闭性;并且房屋众多,说明家庭成员多,农业社会需要的劳动力多,反映了农业文化;并且房屋都有正堂,体现了长者为尊、天人合一的思想。(2)从建筑特征分析,广州西关大屋有错落分布的街巷,还体现了兼容性和商业文化特征。(3)根据建筑特征分析,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多代同堂,多子多福的特征,可以显示出家族之兴旺;这样的人文思想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的增长。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共1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传统民居建筑体现,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图示两地地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鄂伦春族的传统民居体现出当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复习练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