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1. 科考队员自珠穆朗玛峰4300米处向上攀登,可以陆续看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然而到了6000米以上,就只能看到终年积雪的裸岩陡壁。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信息反映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不相同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 B. 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向阳石榴红似火 D.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对应错误的是( )
A. 大幅升降镜筒——调节粗准焦螺旋 B. 物像太小——换高倍物镜或高倍目镜
C. 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D. 视野光线太强——用小光圈和凹面镜
3. 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
A. ③和⑤ B. ⑤和⑥ C. ③和④ D. ④和⑦
4. 骨髓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是人体中结构、功能不同的两种细胞。科学家通过特殊处理,将骨髓干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该“转变”过程主要为( )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化 C. 细胞分裂 D. 细胞癌变
5. “德国小蠊”是我国蟑螂世界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新霸主。下列昆虫中,与其发育过程不同的是( )
A. 蝗虫 B. 蟋蟀 C. 蜜蜂 D. 蝼蛄
6. 生命的诞生与进化经过了极其漫长而又坎坷的历程。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
B. 原始大气中含有氢气、甲烷、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C.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
D. 人类学家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7. 实验是探索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四组实验中描述有误的是( )
A. 图甲中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并耗尽
B. 图乙中用37℃温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C. 图丙中适合霉菌生活的条件有温暖、潮湿且有机物丰富
D. 图丁中①内的现象是因为种子萌发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8. 观察下列人体部分器官、系统结构示意图,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精卵结合的场所是结构② B. 结构⑤内有听觉感受器
C. 能分泌滑液的结构是⑦ D. 结构⑧分泌的物质可降低血糖
9. 如下表中,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生产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产品名称
生产方法
A
酸奶
向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
B
胰岛素
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培养并提取胰岛素
C
抗生素
培养某些真菌提取出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D
转基因抗虫棉
将杀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内,培育成植株
A. A B. B C. C D. D
1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粒种子从萌发需要历经万千磨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茎木质部中的筛管可运输有机物 B. 缺少钾肥植株会矮小且叶片发黄
C. 种子萌发需完整、有生命力的胚 D. 根的生长只与根尖的伸长区有关
11. 科学家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他创立了双名命名法。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分门别类。下列有关各类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孢子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 B. 最早出现肛门器官的是扁形动物
C. 两栖类的一生要用三种器官呼吸 D. 病毒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12.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心理上的,还应有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这才是健康的新概念。下列有关健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酗酒对肝脏的伤害是最大的 B. 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C.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唯一因素 D. 青少年要远离并拒绝毒品
13. 我们美丽的家乡——辽宁鞍山盛产南果梨,南果梨因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深受赞誉。每当中秋佳节,南果成熟,飘香四溢。如图为南果梨的繁殖及发育等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果梨可以通过芽接进行繁育,如图甲。为了提高芽接的成活率,必须将[①] ______ 和[②] ______ 的形成层紧密地贴合在一起。
(2)春光四月,梨花胜雪。每年的四月末至五月初,是南果梨花盛开的时节。南果梨树从开花到结果,还需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有 ______ 。
(3)图丙为南果梨果实,其结构[③]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由南果梨花中的 ______ 发育而来。
(4)图丁是南果梨植株所完成的三种生理活动,过程[ ______ ] ______ 可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过程[B]可参与生物圈中的 ______ 循环。
14. 人的前额Ⅴ形发际和平直发际是一对相对性状(用D、d表示其控制基因)。如图是某家族前额发际性状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中个体9与个体3性状不同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
(2)根据图谱中个体[ ______ ]的性状,可推断 ______ 为隐性性状。
(3)据图推断:个体8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4)个体2其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
(5)个体1和2再生一个Ⅴ形发际孩子的概率为 ______ 。
15.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发的烈性传染病。东北鼠疫,又称肺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横扫东北平原,卷走了6万余人的生命。时任陆军医学院副监督的伍连德赶赴哈尔滨,为抗击东北鼠疫做出巨大贡献,并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中国医学上第一例病理解剖、让中国人第一次在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药棉的纱布口罩(被称为“伍氏口罩”)预防传染病。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当局对疫情采取了如隔断交通, 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1911年3月1日经过67天的努力最后成功战胜了鼠疫。
材料2: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肺真菌感染病例有逐渐增多趋势。真菌多在土壤生长,孢子飞扬空气中,可吸入肺部,例如由曲霉(烟曲霉、黄曲霉等)引发的肺曲霉病。还有些真菌为口腔寄生菌(如口腔白色念珠菌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如糖尿病)时,也可引起肺部感染。
(1)肺鼠疫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 ______ 、 ______ 。(至少写出2个)
(2)引发肺真菌感染与肺鼠疫的病原体在细胞结构上主要区别是 ______ 。
(3)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角度分析,材料一中划线处的描述属于 ______ ,戴“伍氏口罩”是为了 ______ 。
(4)鼠疫减毒活菌苗自1908年开始使用,用于疫区2~60岁居民的预防接种。目的是促使易感人群体内产生能够抵御鼠疫杆菌的 ______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______ 。
16. 《黄帝内经》中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现在人们把循环系统比作体内繁忙的“交通运输网”。如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⑧表示生理过程,a、b、c表示相关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体检报告单
项目
结果
参考区间
细菌
1
0-100/uL
酸碱度
6.0
4.6-8.0
尿糖
5.5
0mmol/L
尿蛋白
0
0g/L
(1)当小明晨跑时,他的呼吸频率会加快。进行过程[③]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 ______ 状态。经过[⑤]过程,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______ ] ______ 。
(2)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小明早餐吃了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淀粉经过程[①]变为物质[a],参与并完成过程[①]的消化液有 ______ 。
(3)课堂上,小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脑细胞对物质[a]的需求增加。请你写出该产物从进入甲系统,直到被小明的脑细胞利用所经过的途径:2→ ______ →D→3(用图中的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4)尿素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图中该物质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______ ]。
(5)放学回家,小明看到奶奶的部分体检报告单,发现尿糖项目数据偏高。如果奶奶的胰岛功能正常,有可能是奶奶丙器官中的 ______ 作用功能异常所致。
1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如图1表示黄河某沿岸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生物成分对应图2中的[ ______ ]。
(2)该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 ______ 。
(3)大气中的碳元素是通过图2中的[ ______ ]生理活动进入到该生态系统的。
(4)请写出图2中的食物链: ______ ,若它代表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则在图1中生物乙和丙之间为 ______ 关系。
(5)若一段时间内野兔被大量捕杀,蝗虫的数量便会增加,但不会无限地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
(6)为保护黄河流域生物的多样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 ______ 多样性。
18. 农业生产中许多种类的昆虫对农作物有较大的威胁,夏夜里人们常利用黑光灯捕虫器诱捕农业害虫。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m的紫外光波,人类对此光不敏感。
组别
捕虫量(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甲:普通日光灯
26
38
31
44
29
乙:黑光灯
97
108
124
107
106
提出问题:普通的日光灯与黑光灯相比,哪种光源的诱捕效果更好?
(1)作出假设: ______ 。
(2)实验计划:
①选取相距较远,但其它条件大致相当的水稻田2块,编号甲、乙,其中 ______ 是对照组,变量为 ______ 。
②每天19:00向甲、乙2块水稻田的正中央分别放入功率相同的日光灯捕虫器和黑光灯捕虫器,早上7:00取出,将捕虫器中的昆虫取出称重。
③实验持续进行5天,记录结果并计算 ______ 。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CD.雨露滋润禾苗壮;向阳石榴红似火;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体现了环境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CD不符合题意。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科考队员自珠穆朗玛峰4300米处向上攀登,可以陆续看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然而到了6000米以上,就只能看到终年积雪的裸岩陡壁体现的是环境影响生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答案】D
【解析】解:A.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大幅升降,A正确。
B.目镜和物镜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物像太小时,换高倍物镜或高倍目镜,B正确。
C.看清物像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
D.视野光线太强,要使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减少,可用小光圈和平面镜,D错误。
故选:D。
(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3.【答案】A
【解析】解:“绿肥红瘦”中的“绿”指海棠的叶子,与“绿”相关的色素是叶绿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绿肥红瘦”中的“红”是指海棠花,使海棠花呈现红色的是花青素,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图中③是叶绿体,⑤是液泡。
故选:A。
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骨髓干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并且能够分化形成血细胞。骨髓干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从而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这一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发生稳定性变化,所以,该“转变”过程主要为细胞的分化。
故选:B。
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发生稳定性变化的过程。
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
5.【答案】C
【解析】解:ABD.蟑螂、蝗虫、蟋蟀和蝼蛄一生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BD不符合题意。
C.蜜蜂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
故选:C。
昆虫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方式。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殖发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不是“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A错误。
B、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没有氧气,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C错误。
D、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得古猿的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D正确。
故选:D。
(1)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古代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肢长和肢短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肢和颈长能够吃到高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肢和颈短个体,吃不到高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这样,长颈鹿一代代进化下去,就成今天上们看到长颈鹿。所以,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7.【答案】D
【解析】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甲图实验前,装置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会使酶失活,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因此,乙图的实验装置放在37℃的温水中,这是模拟口腔温度,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B正确;
C、丙图中,馒头发霉是因为霉菌生长、繁殖造成的,霉菌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环境条件温暖、潮湿的地方,C正确;
D、丁图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故选: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等。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8.【答案】B
【解析】解:A、②卵巢是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卵细胞和精子相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是①输卵管,A错误。
B、⑤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将接受的刺激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听觉,B正确。
C、⑥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还能分泌滑液,C错误。
D、⑧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提高兴奋性;⑩胰岛分泌胰岛素可调节糖代谢,D错误。
故选:B。
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鼓膜、⑤耳蜗、⑥关节囊、⑦关节腔、⑧甲状腺、⑨胸腺、⑩胰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部分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熟记。
9.【答案】A
【解析】解:A、向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制作酸奶,A错误。
B、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胰岛素基因转入人大肠杆菌内,培养并提取胰岛素,B正确。
C、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我们把这些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素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C正确。
D、将抗虫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内,使棉花植株能杀死危害棉花植株的棉铃虫,D正确。
故选:A。
(1)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生物技术。
10.【答案】C
【解析】解:A.茎木质部没有筛管,只有导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物,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A错误。
B.钾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及抗盐碱能力,因钾肥施用不足造成作物缺钾时,通常表现为老叶叶尖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主要是缺乏氮元素,B错误。
C.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C正确。
D.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液,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植物的根之所以能够不断的生长,主要与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D错误。
故选:C。
(1)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2)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掌握茎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根尖的结构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孢子植物一般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而且孢子植物没有花粉管,受精过程中精卵难以相遇,必须用水作为一种媒介让精卵相遇才能受精,所以孢子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A正确。
B、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所以最早出现肛门器官的是线形动物,B错误。
C、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一生要有鳃、肺、皮肤三种器官呼吸,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D正确。
故选:B。
(1)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作用于生殖的植物总称,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五类。
(2)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4)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形态及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本题主要考查孢子植物的特点、扁形动物的特点、两栖动物的结构以及病毒的结构。
12.【答案】C
【解析】解:A.肝脏有解毒的功能,因此,酗酒随肝脏的伤害是最大的,A不符合题意。
B.因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搏动,轻拍、呼喊患者无反应者需要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方法:将患者平卧于地面或者硬板床上,松开衣领及裤带,充分暴露胸部。①按压部位:以两乳头与胸骨连线处就是按压部位。②按压频率:每分钟按压频率在100-120次/分。③按压深度:每次下压深度在5-6cm,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廓完全恢复。B不符合题意。
C.吸烟是容易导致肺癌,但不是唯一因素,C符合题意。
D.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作为青少年更应该远离并拒绝毒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解答此题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13.【答案】接穗 砧木 传粉和受精 受精卵 C 光合作用 水
【解析】解:(1)甲图表示嫁接,嫁接时要使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嫁接成活率。
(2)植物从开花到结果,必须完成的两个生理活动是传粉和受精。因此,南果梨树从开花到结果,还需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有传粉和受精。
(3)经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其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发育而来的。南果梨果实的③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由南果梨花中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丁中的过程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图丁中的过程B表示蒸腾作用,可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
(1)接穗;砧木
(2)传粉和受精
(3)受精卵
(4)C光合作用;水
甲图中,①是接穗、②是砧木;丙图中,③是种子;丁图中,A、B、C分别表示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14.【答案】变异 1、2、5(或1、2、6,或1、2、5、6) V形发际 DD或Dd X 25%(或)
【解析】解:(1)人的V形发际和平直发际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该家族中个体9与个体3的性状不同的现象,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在题干中第一代1和2父母都是平直发际,第二代5和6却出现了V形发际的子女,说明V形发际是隐性性状,它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平直发际是显性性状,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所以根据图谱中个体1、2、5(或1、2、6,或1、2、5、6)的性状,可推断V形发际是隐性性状。
(3)平直发际是显性性状,V形发际是隐性性状。如果用D、d表示控制发际形状的基因,则控制平直发际的基因用D表示,控制V形发际的基因用d表示。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则控制5或6号V形发际的基因为dd,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于1父亲和2母亲,说明父母的基因组成中都带有隐性基因d,父母表现为平直发际,则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Dd,这对夫妇的遗传图解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控制个体8平直发际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4)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个体2是女性,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XX,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
(5)根据(3)小题中的遗传图解可知:个体1和2再生一个Ⅴ形发际孩子的概率为25%(或)。
故答案为:
(1)变异
(2)1、2、5(或1、2、6,或1、2、5、6);V形发际
(3)DD或Dd
(4)X
(5)25%(或)
(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5.【答案】空气 飞沫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1)肺鼠疫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
(2)引发肺真菌感染的病原体是真菌,引发肺鼠疫的病原体是细菌,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是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带伍氏口罩的目的是阻断病原体到达健康人体内的途径,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接种疫苗后,人体的淋巴细胞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空气;飞沫
(2)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特异性免疫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感冒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所以为了避免被感染,可以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少去人多的地方等。
(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机体不断接受各种抗原性物质刺激而产生抗体,针对性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传染病的预防及免疫的特点。
16.【答案】收缩 b 氧气 唾液、肠液、胰液 A→C→4→5→B ⑦、⑧ 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解:(1)图中③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过程⑤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内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因此,经过[⑤]过程,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气体是b氧气。
(2)淀粉的消化过程是:首先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进出初步消化,一部分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最后在小肠内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因此,食物中的淀粉经过程[①]变为物质[a],参与并完成过程[①]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
(3)该产物从进入甲系统的2下腔静脉,然后流入A右心房,再依次流经C右心室、4肺动脉、5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3主动脉,最后被运送到脑部组织细胞,被脑细胞利用。
(4)汗液和尿液的成分都是水、无机盐、尿素,因此,尿素排出体外有⑦排汗、⑧排尿两条途径。
(5)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如果奶奶的胰岛功能正常,有可能是奶奶丙肾脏中的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功能异常所致。
故答案为:(1)收缩;b氧气;
(2)唾液、肠液、胰液;
(3)A→C→4→5→B;
(4)⑦、⑧;
(5)肾小管的重吸收。
图中,①表示消化过程,②表示吸收过程,③表示吸气,④表示呼气,⑤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⑥表示排便,⑦表示排汗,⑧表示排尿,b代表氧气的扩散方向,c代表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1上腔静脉,2下腔静脉,3主动脉,4肺动脉,5肺静脉,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丙器官是肾脏,丁器官是皮肤,乙是呼吸系统,甲是循环系统。
本题属于综合题,难度较大,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太阳能 ② A→丁→丙→乙→甲 捕食与竞争 自动调节 生态系统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对应图2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图2中,大气中的碳元素是通过[②]光合作用进入到该生态系统的。
(4)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图2中,体现的食物链是:A→丁→丙→乙→甲。与图1中的食物链“植物→野兔→蛇→鹰”对比可知,乙是蛇、丙是鹰。鹰以蛇为食是捕食关系,鹰和蛇以野兔为食又是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5)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若一段时间内野兔被大量捕杀,蝗虫的数量便会增加,但不会无限地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能力。
(6)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故答案为:(1)C;
(2)太阳能;
(3)②;
(4)A→丁→丙→乙→甲;捕食与竞争;
(5)自动调节;
(6)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成。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2中,双箭头两边的A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因此C是分解者;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因此甲、乙、丙、丁是消费者。3.图1中的食物链有⑤条:植物→蝗虫→螳螂→杂食性鸟→鹰;植物→蝗虫→杂食性鸟→鹰;植物→杂食性鸟→鹰;植物→野兔→蛇→鹰;植物→野兔→鹰。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黑光灯诱捕效果更好 甲 光源种类 平均值 黑光灯诱捕效果更好
【解析】解:(1)根据提出的问题:普通的日光灯与黑光灯相比,哪种光源的诱捕效果更好?可以做出假设黑光灯诱捕效果更好。
(2)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在本实验中,除了光源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甲是对照组,光源种类是变量。
③实验持续进行5天,记录结果并计算平均值,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
(3)分析图表可知,乙组捕虫量比甲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黑光灯诱捕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1)黑光灯诱捕效果更好;
(2)甲;光源种类;平均值;
(3)黑光灯诱捕效果更好。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