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科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泉州科技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期中考高一生物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 蛋白质种类 B. 染色体数目
C. 细胞的功能 D. 基因表达的数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会不同,A错误;
B、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B正确;
C、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是,C错误;
D、不同细胞中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数目不同,D错误。
故选B。
2. 如图可表示动物细胞完成一个周期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进行DNA的复制 B. BC段细胞内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 CD段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 D. DE段代表有丝分裂的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成2个,这是由于DNA复制导致的;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成1个,这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的;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成2个,这是由于DNA复制导致的,A正确;
B、BC段1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故细胞内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成1个,说明CD段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C正确;
D、DE段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代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D错误。
故选D。
3. 在细胞生命历程中,会出现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及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细胞衰老不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
B. 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的稳定性
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A、正常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A错误;
B、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由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有丝分裂间期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
故选A。
4. 百合(2n=24)的花粉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各含12条染色体。下列关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及其子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B. 姐妹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C. 每个子细胞含有6个四分体
D. 每个子细胞含有2个中心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级,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A正确;
B、姐妹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
C、花粉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C错误;
D、百合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故没有中心粒,D错误。
故选A。
5. 下列各项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的是
A. 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B. 正在分裂的细菌
C.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D. 人的成熟红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丝分裂过程中能看见细胞核。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题,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详解】A、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延长、缢裂的过程,A正确;
BD、细菌、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D均错误;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后期无完整的细胞核,C错误。
故选A。
6. 关于细胞周期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 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 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若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核DNA有2N个,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核DNA数目2N到4N,染色体数目2N,但是染色体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出现,由0到4N。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1:2:2。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1:1:0。
【详解】A、有丝分裂的间期是染色质状态,分裂期是染色体状态,A错误;
B、在细胞周期中,姐妹染色单体是在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出现的,后期随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消失,而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着丝点断开,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时核DNA数目等于姐妹染色单体数目,着丝点断开后核DNA数目和染色体的数量保持一致,D错误。
故选C。
7.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图②①④③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图④所示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24个核DNA分子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图①所示时期的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染色体、中心体
D. 该细胞经四次有丝分裂之后形成的每个子细胞中各有6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其中①是有丝分裂中期,②是有丝分裂前期,③是有丝分裂末期,④是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没有分裂间期,A错误;
B、图④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所以图④所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C错误;
D、该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的相同,D正确。
故选D。
8.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若从孟德尔遗传规律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夫妇双方一定都含有单眼皮基因
B. 该夫妇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女孩
C. 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2
D. 该夫妇至少有一方是单眼皮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A代表双眼皮显性基因,a代表单眼皮隐性基因。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都含有一个a基因。
【详解】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设用A/a表示,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A正确;
B、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则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_(双眼皮)的女儿,B错误;
C、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4;当父母基因型为Aa×aa时,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无法判断,C错误;
D、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时,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D错误。
故选A。
9. 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 1/16 B. 3/8 C. 7/16 D. 5/8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豌豆花的结构特点可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交。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有3/16A_bb、3/16aaB_和1/16aabb,所以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3/16+3/16+1/16=7/16,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
C. 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所有等位基因分离,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则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B错误;
C、非等位基因如果不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果双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则可能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而出现9:3:3:1的变式,D正确。
故选D。
11.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
B. 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 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的优点: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含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A正确;因豌豆雌雄同花,在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并进行套袋处理,B正确;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能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
【点睛】易错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可以自由组合。
12. 现有一粒黄色豌豆(子叶为黄色),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的可行方案是( )
A. 解剖该种子的结构
B. 化验该种子的营养成分
C. 种植该豌豆,自然结籽后观察种子子叶的颜色
D. 种植该豌豆,与纯合黄色子叶植株杂交后,观察种子子叶的颜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种植该粒豌豆,结籽后观察种子的子叶颜色,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
故选C。
13.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B. 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 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
D. 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细胞②中,A错误;
B、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④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细胞①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由于②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C正确;
D、细胞①和④中的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A。
14. 若以1分子含500个碱基对的DNA(不含放射性)为模板,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 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1)个
C. 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
D. 复制过程中,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1、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详解】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正确;
B、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2)个,B错误;
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C错误;
D、复制过程中,需要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错误。
故选A。
15. 在下列四个图中,可能是由 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
【详解】A、该遗传系谱中双亲患病,生有正常的儿子,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该遗传系谱图,亲代和子代都有患者和正常的个体,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B错误;
C、该遗传系谱中双亲患病,生有患病的女儿,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该遗传系谱图,母亲正常,子女患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16. 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 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为A~B段和I~M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A、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正确;
B、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2,而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粒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1,B错误;
C、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有丝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
D、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有同源染色体,I~M段表示有丝分裂,也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7.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四个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B. 辰砂眼基因v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C. 据图可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四个基因不可能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都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均在一条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都位于X染色体上,它们是非等位基因,A正确;
B、辰砂眼基因v位于X染色体上,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C、根据题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自由组合,因此这四个基因可能出现在细胞同一极,D错误。
故选D。
18. 普通金鱼(tt)和透明金鱼(TT)杂交,其后代为五花鱼(Tt).现五花鱼之间进行杂交,问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是( )
A. 2种,3:1 B. 2种,1:1 C. 3种,1:2:1 D. 3种,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普通金鱼(tt)和透明金鱼(TT)杂交,F1为五花鱼(Tt)。让五花鱼(Tt)之间相互交配,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Tt×Tt→1TT(透明鱼)∶2Tt(五花鱼)∶1tt(普通金鱼),即后代有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
故选C。
【点睛】
19.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
B. 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人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
C.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
D. 科学家在证实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A正确;
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都是将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C错误;
D、科学家在证实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0. 关于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
B. ②处T表示的意义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D.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 G)/(T +C)的比例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图为双链DNA分子,①是磷酸二酯键部位,③是氢键部位。
【详解】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③部位,A错误;
B、②处T表示的意义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B正确;
C、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所有DNA都含15N,C错误;
D、DNA的特异性与碱基种类无关,主要与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由于DNA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因此A=T,G=C,故所有DNA中(A+ G)/(T +C)=1,不能表现DNA特异性,D错误。
故选B。
21. 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 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C、真核生物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虽然有些DNA没有参与形成染色体,比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但核DNA占绝大部分,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正确;
D、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但经过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就会出现一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的情况,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B. 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 减数分裂中DNA复制2次,细胞分裂2次保证前后代DNA数目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在这一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亲本细胞的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指的是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详解】A、后代的细胞核DNA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
B、由于卵细胞和精子都只含有亲本部分遗传物质,因此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部分遗传性状,B错误;
C、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都为亲本染色体的一半,因此精卵融合后,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C正确;
D、数分裂中DNA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使得配子只含有亲本一半的染色体,然后经过受精作用使前后代DNA数目稳定,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了烟草的遗传物质是RNA
D.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A正确;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A。
24. 果蝇的某个细胞中只存在4种形态的染色体,该细胞不可能是
A. 卵原细胞 B. 极体 C. 精原细胞 D. 精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果蝇属于二倍体动物,其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
【详解】A、果蝇的卵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为6+XX,所以存在4种形态的染色体,A错误;
B、果蝇的极体中含有4条染色体,为3+X(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为6+XX),所以存在4种形态的染色体,B错误;
C、果蝇的精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为6+XY,所以存在5种形态的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可能是精原细胞,C正确;
D、果蝇的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为3+X或3+Y,所以存在4种形态的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
C. 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D. 正常情况下,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色盲儿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并不控制性别,如色盲基因,A项错误;
B、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的,即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的,即ZZ。由此可推知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B项正确;
C、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项错误;
D、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母亲为携带者,则可能生出色盲儿子,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对于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的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
26.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
B. 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离
C. 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
D. 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仅小部分具有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由于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
(2)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由于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故能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要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液中培养并标记噬菌体,A正确;
B、②过程是将培养液放入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B错误;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噬菌体的DNA已侵入大肠杆菌,会随大肠杆菌沉淀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有放射性,C正确;
D、因为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噬菌体在没有放射性的大肠杆菌中复制的子代用的原料都是没有放射性的,故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仅小部分具有放射性,D正确。
故选B。
2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 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 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 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均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
【详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既含有DNA也含有RNA,但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也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少数含RNA的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选B。
28.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A. 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 基因是染色体片段
C.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 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含2个DNA分子)。正常情况下,人体的23对染色体共有46个DNA分子,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基因和DNA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9. 如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 卵细胞
B. 初级精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
D. 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结合不同分裂时期特点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
2、结合染色体的奇、偶数识别细胞分裂方式
【详解】由分析可知,该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染色体数目为奇数,推测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最可能C。
故选C。
30. 下列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是( )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测交实验预期结果是高茎:矮茎≈1∶1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
【答案】B
【解析】
【分析】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即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B、测交实验预期结果是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过程,B正确;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实验验证内容,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 如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4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4中甲、乙、丙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 该动物是一个_______(雌/雄)性动物。乙图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2)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_________作用。
(4)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图4中______细胞处于图3中的DE段。图4中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阶段。
【答案】(1) ①. 甲 ②. 雌 ③.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a (3) ①. ③⑥ ②. 受精
(4) ①. DNA复制 ②. 染色体上的着丝粒分裂
(5) ①. 甲 ②. ②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图2: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图3:AB段表示DNA的复制,CD段着丝粒分裂。图4: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小问1详解】
图4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依据乙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雌性。乙图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小问2详解】
图1中,b在I中为0,说明b是染色单体,c可以是a的2倍,说明c是DNA,a是染色体。
【小问3详解】
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即图2中③⑥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与体细胞相同。
【小问4详解】
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从1个变成2个。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从2个变成1个。
【小问5详解】
图3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4中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处于图3中的DE段的可以是甲。图2中①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②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③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代表受精作用,⑤⑥⑦一起代表有丝分裂的过程,所以图4中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②阶段。
32. 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现有一只纯合绿色鹦鹉和一只纯合白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请回答:
(1)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如欲判断一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应从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纯合子群体中选择____________与其杂交:
①如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AABB;
②如后代________,其基因型为AABb;
③如后代绿色:黄色为1:1,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④如后代绿色 :蓝色:黄色:白色=1:1:1:1,其基因型为AaBb。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 ①. 多只白色雌性鹦鹉 ②. 绿色∶蓝色=1∶1 ③. AaB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及图可知,A、a位于1号染色体上,B、b位于3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按照细胞代谢途径可知,A_bb为蓝色鹦鹉,aaB_为黄色鹦鹉,A_B_为绿色鹦鹉,aabb为白色鹦鹉。亲代一只纯合绿色鹦鹉(AABB)和一只纯合白色鹦鹉(aabb)杂交得F1(AaBb),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中A_B_∶A_bb∶aaB_∶aabb=9∶3∶3∶1。
【小问1详解】
由题图可知,A、a位于1号染色体上,B、b位于3号染色体上,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判断动物的基因型一般选择测交,即和隐性纯合子aabb的白色鹦鹉交配,观察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①如果基因型是AABB,则后代全为绿色鹦鹉(AaBb);
②如基因型AABb,则后代绿色(AaBb)∶蓝色(Aabb)=1∶1;
③如基因型是AaBB,则后代绿色(AaBb)∶黄色(aaBb)=1∶1;
④如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绿色(AaBb)∶蓝色(Aabb)∶黄色(aaBb)∶白色(aabb)=1∶1∶1∶1。
33. 甲病(基因H-h)和乙病(基因B-b)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图,其中II8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同时考虑甲病和乙病,II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其每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2)某同学判断家系中III13与II5的基因型可能会相同,该推测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
(3)若III1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_______(母亲/父亲)。
【答案】(1) 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BbXHXh ③. 基因的分离
(2)合理 (3)母亲
【解析】
【分析】分析甲病:Ⅱ7与Ⅱ8正常而儿子Ⅲ15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8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分析乙病:由于Ⅱ5和Ⅱ6个体不患乙病,而女儿Ⅲ9患乙病,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
【小问1详解】
因Ⅲ15患甲病,而其双亲均不患甲病,则判断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Ⅱ8不含甲病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因Ⅲ9患乙病且其双亲不患乙病,则可判断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病,Ⅲ11患乙病,且Ⅱ5表现正常,进而可知Ⅱ5个体基因型为BbXHXh;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Ⅲ13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弟弟,且双亲均不患甲病,因此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其父亲患有乙病,母亲正常,据此可确定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bXHXH或BbXHXh,故家系中Ⅲ13与Ⅱ5的基因型可能会相同。
【小问3详解】
若Ⅲ1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又因其患甲病,则其基因型为XhXhY,其父亲基因型为XHY,母亲的基因型为XHXh,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提供了XhXh的异常配子参与受精所致。
34. 下图表示与遗传物质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_____结构模型。
(2)⑥的中文名称是_____。
(3)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④处_____(化学键名称)发生断裂,此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_____酶的作用及ATP来完成。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复制遵循_____原则。
(4)某一DNA分子片段含有100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35个,若让该DNA分子扩增三次(即复制三次)至少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_____个。
【答案】(1)双螺旋结构
(2)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 ①. 氢键 ②. 解旋酶 ③.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455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分子,④是氢键,⑤是碱基,⑥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小问1详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 双螺旋结构模型,模型认为: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⑥是由一分子鸟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中文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小问3详解】
DNA分子复制时,首先在解旋酶的作用下,④氢键断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打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DNA单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最后模板链与相应的子链双螺旋形成子代DNA。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小问4详解】
某一DNA分子片段含有100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35个,那么鸟嘌呤有100-35=65个,根据DNA复制时,需要周围环境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 n-1)×m=(23-1)×65=455个。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