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制度的建立 B.宰相制度的废除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三司制度的推行答案:B解析:明朝时,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得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成为政府首脑,故B项正确。2.下图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据此图,可知明朝(  )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 B.宦官专权问题突出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凸显 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大太监在皇权之下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有利于政体的稳定,故A项正确;图示显示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大太监之间权力的制约,并不能体现宦官专权,故B项错误;图示材料不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凸显,故C项错误;图示材料无法体现皇权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3.有文献记载: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权力,与前代之宰相绝不相同。材料中所体现的制度是(  )A.辽设南、北面官 B.金朝猛安谋克C.明朝内阁制   D.清朝奏折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阁臣”“票拟,可知该制度是明朝的内阁制,故C项正确。4.“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以强大的舰队进行和平的经贸往来、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是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故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故A项错误;鉴真东渡日本没有大规模的舰队,故B项错误;戚继光抗倭属于打击侵略的行为,与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活动不同,故D项错误。5.“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答案:C6.明初统治者重新修筑了长城,其目的是(  )A.防御蒙古人的南下B.防御后金政权的袭扰C.阻断蒙古与中原的经济联系D.摧毁后金政权的经济基础答案:A解析: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故选A项。7.明朝前期与瓦剌和鞑靼、后期与后金经常发生战争,但经济文化交往仍然很频繁,这表明(  )A.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B.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交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C.明朝的民族政策引起各民族的不满D.少数民族政权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答案:B8.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他们是(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藏族答案:B解析:蒙古族曾经建立元朝,女真族(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曾经建立清朝,两个封建王朝都统一了全国,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协助朱元璋处理这些奏章的人是谁?(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中央:废宰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殿阁大学士。(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朱元璋曾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  )A.创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C.废除宰相制度 D.实行内阁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大弊是委任权臣,这里的权臣就是宰相,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故C项正确。2.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不能体现内阁完全取代六部,故A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完全听命于皇帝,本质上体现了君权的加强,B项正确,C项是表面现象。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3.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明朝内阁属于决策机构C.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D.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设立时,其成员主要是皇帝的近臣,完全听命于皇帝。题干材料说明,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出现了内阁违抗皇帝命令的现象,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这种矛盾,从总体上看,皇帝还是可以控制内阁的,故C项正确。4.1420年,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缉事厂”“专事缉访”“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  )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 B.中枢机构的运作更趋完善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宰相的权力受到限制答案:C解析:东厂是一个特务机构,不属于明朝的行政体系或者中枢机构,故A、B两项错误;东厂由宦官统领,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5.16世纪,国际经济网络逐渐成形,将欧、亚、非、美四个大洲与太平洋的许多岛屿都编织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此时的中国政府对于这一历史情势(  )A.直接介入 B.并未察觉C.置若罔闻 D.熟视无睹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6世纪,中国处于明朝统治之下,对这一历史情势并未察觉,故B项正确。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郑和传》“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资。”《明史》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答案:C解析: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只符合《明史》的记载,故A项错误;《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的记载不能说明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故B项错误;四则材料都能体现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明书》的记载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故D项错误。7.明朝中期,一方面存在着倭患,另一方面私人海外贸易有了明显发展,朝廷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此举带来的后果之一是(  )A.倭患有所缓和B.奸商与倭寇互相勾结,倭患愈演愈烈C.官方贸易完全取代私人贸易D.有效地遏制了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势头答案:B解析:明朝政府虽然对私人海外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但并没有使得官方贸易完全取代私人贸易,而是造成东南沿海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且这种措施并不能有效地遏制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故选B项。8.明初,政府在今青海、川西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马匹;在东北边界设互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族的毛皮、牛马、木材。明末,女真族兴起,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场,交换女真族的人参、马匹、东珠、貂皮。这表明明朝(  )A.北方贸易比南方还发达B.对外贸易比对内贸易还发达C.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D.放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9.明朝后期,北方出现自是边界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鞑靼和瓦剌的首领接受明朝封号B.明朝修缮长城,防止蒙古骑兵南下C.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D.加强北方边防驻兵,解除边防威胁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明后期北方出现安定的局面,而明后期北方民族关系融洽的主要原因是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故C项正确。1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却也灭亡了,主要原因是(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C.忽视了对吴三桂的控制D.对女真族的壮大没有高度重视答案:B解析: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宰相)为重。夫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其贤忠佞,清正贪鄙,判若白黑,百世不可掩也。——《明史·宰辅年表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种时间尺度归纳明朝内阁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进行阐释。参考答案:明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明仁宗:阁臣地位迅速提高,随着票拟权的取得,阁臣变成不居宰相之名的宰相,他们的作为直接关系国家兴衰治乱。总之,内阁制度日益健全,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并逐渐制度化。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三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关的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隆庆开关的影响。参考答案:(1)原因:解决沿海人民生计问题;沿海地区相对安宁;开明官员的建议和推动。(2)影响:进一步减轻倭患,有利于沿海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由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有利于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