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市松江区六下语文期末第二次模拟卷(上海市适用)六下语文期末第二次模拟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上海市松江区六下语文期末第二次模拟卷(上海市适用)六下语文期末第二次模拟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下语文期末第二次模拟卷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文言文(一)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2._____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3.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4.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郑燮《竹石》)5.于谦在《石灰吟》中表达了作者无论面临什么危险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6.本诗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_(人名),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的情感。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C.诗的一、二句中,以沙比喻雪,以月比喻钩。从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D.诗的后两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的意境,并且有唱叹味。(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8.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B.两小儿善于观察,他们的认识已经深入事物内部,各执已见并获得了正确的答案。C.两小儿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D.作者运用比喻并通过人物对话,语言生动形象,有说服力,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 )A.该责怪的是张丞相,他把自己的错误归结给别人。B.该责怪侄儿,他在抄之前应先看一遍,不认识的字及时请教张丞相。C.该责怪“流辈”,他们不该讥笑张丞相。二、现代文(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雨天的记忆上班仓促,明明看见天阴却忘了带伞。单位距离家不足五百米,雨也不大。打的?似乎有点矫情,索性淋吧。仰起脸,小雨点欢笑着前赴后继亲吻着脸颊,雨天的记忆随之泛上心头。小时候,大人们一忙活起来,便顾不上小孩子了,各种不安全的事层出不穷。六岁的二哥很淘气,爬高下低就不走人路,终于从那面豁口的墙上摔了下来,脚脖子崴了,跛了好多天。八岁的大哥疯到村边玩,掉进了池塘里,幸亏有大人及时赶到。而我,打小就好静,从来不会哭着闹着缠着大人,也不会因为好奇而哪里危险哪里钻,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大人只消说一句“在这里好好待着不要乱跑”,哪怕大半天一整天,我也会静静地待在那里,绝不会乱跑的。也总能一个人变着法儿玩,玩得有滋有味玩得忘了周围的一切,连同时间。用母亲调侃的话说,给个火柴棒或一片纸,你就能当玩具玩一天。唯一能让我热闹起来的,就是下雨了。一下雨,我就待在院子里死活不进屋子。不管雨大雨小,就淋在雨里。起初是穿着鞋子在雨中的院子里跑来跑去,鞋子湿了不舒服了,就踢开鞋子,光着脚在院子里跑,转着圈儿踩着雨水,噼里啪啦,以至于都溅到了自家脸上。踩呀踩呀,似乎把我腼腆的性情也踩活泛了,“咯咯咯”的笑声比雨点还响亮。奶奶就坐在院台子上,看着我的傻样,满眼都是笑,嘴里还说着“这才像个娃娃哩”。奶奶常说,“不捣不闹不是娃”,她不大喜欢我的安静。母亲倒害怕我长久地待在雨中着凉感冒,老想将我喊回屋里。那时的我,一点都不像平日里的样子,文静,听话。我反倒像头犟驴,只听雨的话,也只跟雨说话,全然不理会母亲的焦急。以至于母亲常常担忧地给奶奶说,这孩子,一下雨性情都变了,就疯了。奶奶倒笑了,说那就好,人就得紧一紧松一松。那么乖的娃,不疯一下,还不憋坏了?而母亲则靠着房门,眼睛里是能拧出水的忧愁。看着她俩,我心里可舒服了。好像只有雨天,大人们不忙活了,关注的目光才会倾泻到我身上。长大后,更是奇怪。不管经历了啥,也不管心里多难受,冲到雨里淋淋,感觉就好多了。有时只是站在窗前,看着雨点敲打在玻璃上,心绪也能得到缓解。不管暴雨阵雨,还是绵绵细雨,只要是雨,我总能感觉到其中的美与好。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县城上高中,为了节省五毛钱的车费,我背着书包从学校往家走,二十多里。走了一半的路程,天阴了,我立马把书包从背上转移到胸前。雨还是说来就来,好在不大。我将书包紧紧抱在胸前,跑了起来。跑一跑,弯腰护好书包喘息喘息,起来又跑,又弯腰护好书包喘息喘息,如此反反复复。一到家门口,就在避雨的门楼处赶紧掏出书,只有个别书角有点小湿,激动得我恨不得抱起自己轮几圈。而后,就累垮了般直接跌坐在了地上。缓过劲后,又很懊悔:如果没带书包,我完全可以边走边唱“三月里的小雨哗啦啦啦啦……”,多美多惬意,想想都情不自禁地转起圈儿。时至今天,我老忆起这段往事,更多的是遗憾:因为要护书包,我辜负了一场好雨。雨天的记忆,尽是美好。以至于在很多时候,经历那些差点让我在踉踉跄跄中栽倒的风雨,我都当作yùn niàng( )美好,并挺了过来。14.看拼音写汉字。 yùn niàng( )15.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并补全文章情节。时间记忆片段小时候在平时“我”安安静静玩耍,但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可从语言、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1)奶奶就坐在院台子上,看着我的傻样,满眼都是笑,嘴里还说着“这才像个娃娃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反倒像头犟驴,只听雨的话,也只跟雨说话,全然不理会母亲的焦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章的倒数第二段说“因为要护书包,我辜负了一场好雨”,请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父亲的肖像我记忆中最寒冷的冬日,是1986年的腊月,年仅49岁的父亲突发疾病,与亲人永别在年关。看着躺在棺材中唇角依然挂着一缕微笑的他,我想父亲是不是像熊一样,跟我们捉个生命的迷藏,冬眠了呢?熊冬眠前要拼命补充能量,扫荡山林可食之物,肚子吃出孕妇状,可是父亲发病后大都处于昏迷状态,难以进食,他走得令人心碎的消瘦,又不像去冬眠的样子。而次年春天熊苏醒了,山林又有熊迹了,他却还沉沉睡着,大地上再也寻不到他的脚印了。但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写信者是父亲的生前同事,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其中一位回忆说,他10岁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上学年龄却无书可读。1966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而最终落成的茅草苫顶的土教室,课桌也是土坯垒的,粗糙不堪,椅子则是用原木锯成的木墩。那时没有本子,他们每人发一块石板,用粉笔写字,而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父亲的学生还回忆到,1970年清明节,父亲带领学生去烈士墓扫墓。仪式结束,忽然间天昏地暗,暴雪袭来,学生们被狂风吹打得站不稳,父亲连忙让学生趴倒在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将他们转移到桥洞。待暴风雪止息,父亲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脸,一会儿摸摸那个的头,生怕暴风雪伤着了学生。永安学校第一届小学生毕业时,父亲从家里端了一盆新烀的土豆和新炒的黄豆,师生们吃着土豆,嚼着黄豆,开着毕业式。这确实是父亲的风格。父亲喜欢把家中吃食拿给别人,也常把他喜欢的孩子带到我们家吃饭。姐姐讲过一件有趣的事,她参加工作后,有一天突然回家,发现不是饭点,我家灶台前却蹲着三个陌生的小家伙,一人捧个饭碗,吃得热火朝天的。饭碗里是大米饭,灶台上是一盘炒鸡蛋,是我们家平素都不舍得吃的。这三个孩子是新来我们山镇的,因为家里生活拮据,孩子们穿得破烂,肚子也没油水。姐姐说父亲这是趁母亲出去干活,我和弟弟在暑假中跑出去疯玩,在家偷着做给他们的。我记得父亲最沮丧的一件事情是,北头有户人家多子多女,他们的父母不许所有孩子上学,只派去两三个,其余的在家跟他们干活,父亲几次三番上门相劝,可家长认定,一家有几个识数认字的就够了。父亲许诺减免部分孩子的学杂费,他们依然不允。以致后来他们看见父亲远远过来了,赶紧关门闭户。父亲无计可施,曾想让能接受教育的那几个孩子,回家将知识传与兄弟姐妹,可他们没一个好成绩的。父亲每每说起,痛心不已。我很感激这封故乡来信,唤醒了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父亲的学生帮我勾勒了他肖像的另一侧面。如今永安学校不复存在,但校址还在,我们家半塌陷的老宅还在。我很担心父亲的灵魂出游时,对着空荡荡的校舍会伤感,怎么不闻读书声了呢?看见我家荒草凄凄的老院也会伤感,家里的烟囱咋不冒烟了呢?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18.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粗糙不堪 B.天昏地暗 C.无计可施 D.荒草凄凄19.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出的父亲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章记叙了多件父亲的故事,请结合具体事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关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涵,有以下三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原文情节简述理由。说法一: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工作无私奉献的怀念追思。说法二: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成长刻骨铭心的回忆留恋。说法三: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付出归于荒芜的感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2—23题。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人物”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面的名著情节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某天早晨,鲁滨逊在巡视小岛时,发现有一群野人在举行残忍的食人宴会,突然,一个即将被杀的俘虏挣脱绳子,向鲁滨逊所在的方向跑来,其他两个野人随即追了过来,鲁滨逊开枪打死了追来的两个野人,救下了那个俘虏。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索性把他营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22.片段出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23.请根据这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内容,拟写下联。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24.请以《这样做,真值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3)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上海市松江区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松江区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